《掃葉莊醫案》~ 卷四 (6)
卷四 (6)
1. 疝
地氣混矣,擬以前方去白芍、青木香,加入
牛膝,澤瀉,葫蘆巴,小茴香,橘核,荔枝核
脈微澀左弦,跗⿰𧾷廉麻冷,走動無力,少腹微滿,睪丸日腫。察神呆色衰,畏風怕寒,陽虛疝瘕,難愈之疾。
人參,炒黑枸杞子,茯苓,茴香,熟附子,當歸,川椒
白話文:
地氣失調,因此將之前的處方去除白芍藥和青木香,改加牛膝、澤瀉、葫蘆巴、小茴香、橘核、荔枝核。
患者脈象微弱而澀滯,左側足踝及小腿麻木冰冷,行動無力,下腹部略微脹滿,睾丸逐日腫大。觀察其精神呆滯,面色萎黃,畏風怕冷,屬於陽氣虛弱導致的疝氣,且為難治之症。
擬用人參、炒黑枸杞子、茯苓、茴香、熟附子、當歸、川椒治療。
2. 經產淋帶女科雜治
陽維失護,自覺背脊烘熱,汗則大泄出不止,汗遇則周身冰冷畏寒,且不成寐,寐則氣衝心跳,汗亦自止。以陰不內守,陽不外護主治。
桂枝木,鹿茸,當歸身,白芍,人參,柏子仁,左牡蠣,茯神
經云: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蓋維脈乃一身之綱維,陽司外護,陰主內營。若家庭夫婦,管轄內外事宜也。緣二氣日衰,營護不周。凡勞倦寒暄,皆乘其空隙為害,為寒為熱,陰陽矛盾所致。是八脈奇經之病,溫補不能入脈,不效亦無害。若以濕淫客氣搜逐,其害大矣。
桂枝本,人參,生鹿茸,鹿角霜,柏子仁,當歸身,茯神
多言耗氣,勞倦傷形,吸氣不利,痛起足跟,繼貫脅肋奇經,雖非一肝腎所該,為多不入奇經之方不效也。
當歸,枸杞子,紫石英,生精羊肉,沙苑蒺藜
沖衛為病,氣逆而裡急。
青皮,金鈴肉,淡吳茱萸,橘核,元胡,烏梅,沉香,代赭石
帶脈橫圍於腰,維脈挾內外踝而行,勞傷受寒,脈絡欹斜,不司擁護,而為瘕疝,麻木不仁,非小病也。久而痿痹,廢棄淹淹。
當歸身,生於潛術,淡蓯蓉,肉桂,鹿角霜,後改桂薑朮苓湯。
產後下焦陰虧,焦煩思慮,陽升內風皆動,上盛下衰,久延為厥。
石決明,小生地,茯神,龜板,阿膠,天冬,白芍
麻木,便後淋漓帶下,兩足冷逆,脊髀如墜,衝任不固,肝腎胃關皆欹,溫納其下。
桑螵蛸,淡蓯蓉,生杜仲,鹿角霜,巴戟天,炒杞子,沙苑蒺藜,茯苓,鮑魚(四兩)
煎汁泛為丸,每早服三錢,紅棗湯送下。
懷孕子淋,多熱在下焦,產即當愈,仍心熱嘈,腰痠骨軟。是虧生熱,主乎養肝陰矣。
穭豆皮,生地,續繼,茯神,湖蓮肉,阿膠,天門冬
產後十年,晨泄形寒汗出,是下元陰傷及陽,奇脈不固,遵古人用
局方四神丸
少腹微膨,經來後期多痛,秋冬膝跗冰冷,沖氣致左脅攻觸,脘中脹悶,痛不能食。此屬氣血鬱痹,絡脈不和,雖無性命之危,然恐有不得孕育之累矣。
炒延胡,炒小茴香,川楝子肉,穿山甲,當歸尾,生牡蠣,炒灶盡五靈脂,生蒲黃,接服後藥
前方專方溫通氣血,痛果得緩,瘕氣亦不上攻觸,今復形寒食不化。與養營方,兼暖衝任,為孕育之基。
人參,紫石英,艾粉,四制香附,淡蓯蓉,肉桂,歸身,巴戟天,各碾細末,以白花益母草膏為丸。
懷妊五月,晝夜身熱,據述病起惡阻嘔吐,吐止熱來。思五月足太陰司胎,木火犯中,營衛自怯,必致胎不育長。滋養血液,佐以清肝膽氣中之熱。
小生地,白芍,麥冬,阿膠,條芩,胡黃連
天癸當絕,今屢次崩漏,乃衝任脈衰,久漏成帶,延綿之病,且固其下。
烏賊骨,小生地,鮑魚,茜草,阿膠,續斷
胎前瘧熱傷陰,產後下焦之陰更損,衝任脈不下固,氣衝咳逆嘔,午後潮熱,子後汗泄,皆陰虛損及陽位。夏令大熱發泄,絡空脅痛失血,雖頗納穀,大便溏泄,蓐勞下損,漸干中上,故延綿不愈不疴,醫藥無效。
白話文:
經產淋帶女科雜治
陽維氣虛,患者自覺背部發熱,出汗則汗液大量不止,汗後全身冰冷畏寒,難以入睡,睡著後則氣血衝擊心臟,心跳加速,汗液也隨之停止。這是由於陰氣不能內守,陽氣不能外護所致。治療方法:使用桂枝、鹿茸、當歸、白芍、人參、柏子仁、牡蠣、茯神。
經書記載:陽維脈生病則寒熱交替,陰維脈生病則心痛。維脈是人體的綱維,陽維負責外護,陰維負責內養,如同家庭中的夫妻,負責內外事務。由於陰陽二氣衰弱,護衛不周,勞累、寒暑等因素乘虛而入,導致寒熱交替,陰陽失衡。這是八脈奇經的病症,溫補之法不易奏效,但也不會造成傷害。若使用祛濕的方法,則會加重病情。
另一方劑:桂枝、人參、鹿茸、鹿角霜、柏子仁、當歸、茯神。
很多情況都是因耗傷氣血、勞累傷身、呼吸不暢,疼痛從足跟開始,蔓延至脅肋等奇經八脈,雖然不全是肝腎問題,但多數奇經八脈的方劑無效。
另一方劑:當歸、枸杞子、紫石英、羊肉、沙苑蒺藜。
沖脈和衛脈生病,氣逆而導致裡急後重。
一方劑:青皮、金鈴子、吳茱萸、橘核、元胡、烏梅、沉香、代赭石。
帶脈環繞腰部,維脈沿內外踝而行,勞傷受寒會導致脈絡阻塞不通,不能護衛臟腑,而引起瘕聚、疝氣、麻木等症狀,這並非小病。久而久之會導致痿痺,行動不便。
一方劑:當歸、杜仲、蓯蓉、肉桂、鹿角霜,後期改用桂枝薑朮湯。
產後下焦陰虛,煩躁思慮,陽氣上浮,內有風邪,上盛下衰,久而會導致厥症。
一方劑:石決明、生地黃、茯神、龜板、阿膠、天冬、白芍。
麻木,便後淋漓帶下,雙足冰冷,腰腿沉重,衝任脈虛弱,肝腎脾胃功能失調,需溫補下焦。
一方劑:桑螵蛸、蓯蓉、杜仲、鹿角霜、巴戟天、枸杞子、沙苑蒺藜、茯苓、鮑魚。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錢,紅棗湯送服。
懷孕期間小便淋漓,下焦熱盛,生產後應該痊癒,但仍然心煩口渴,腰痠乏力,這是由於陰虛生熱,需要滋養肝陰。
一方劑:黃豆皮、生地黃、續斷、茯神、蓮子肉、阿膠、天門冬。
產後十年,早晨出汗,形寒畏冷,這是由於下元陰虛損及陽氣,奇經八脈虛弱,需服用古方四神丸。
少腹微脹,月經後期,經期疼痛,秋冬季節膝蓋腳踝冰冷,衝脈氣血導致左側脅肋疼痛,胃脘脹悶,疼痛難忍,無法進食。這是氣血瘀滯,經絡不通,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可能會影響生育。
一方劑:延胡索、小茴香、川楝子、穿山甲、當歸尾、牡蠣、五靈脂、蒲黃,服用後再服用下方劑。
上方劑溫通氣血,疼痛有所緩解,但仍然形寒,飲食不化,需服用養營方劑,溫補衝任二脈,以利於受孕。
一方劑:人參、紫石英、艾葉、香附、蓯蓉、肉桂、當歸、巴戟天,研成細末,用益母草膏做成丸劑。
懷孕五個月,晝夜發熱,據患者描述,病起於妊娠嘔吐,嘔吐停止後發熱。五月份,足太陰脾經主司胎兒,肝木犯脾土,營衛虛弱,必然導致胎兒發育不良。需滋養血液,並清瀉肝膽之火。
一方劑:生地黃、白芍、麥冬、阿膠、黃芩、黃連。
天癸將絕,多次月經不斷,這是衝任脈虛弱,久病成帶,需固攝下元。
一方劑:烏賊骨、生地黃、鮑魚、茜草、阿膠、續斷。
孕期瘧疾傷及陰血,產後下焦陰虛更甚,衝任脈虛弱,氣逆咳嗽嘔吐,午後潮熱,產後出汗,都是陰虛損及陽氣所致。夏季暑熱加重病情,經絡空虛,脅肋疼痛,失血,雖然能進食,但大便溏瀉,產後勞損,從下焦逐漸影響中焦和上焦,因此久治不愈,藥物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