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葉莊醫案》~ 卷三 (3)
卷三 (3)
1. 瘧疾
又,首烏(一兩),白朮(五錢)
又,生於術,龍骨,煨姜,桂枝木,牡蠣,南棗
濕瘧失治,瘡疥腹脹,形寒減食,都是脾胃受傷,勿強進腥濁厚味。
胃苓去甘草。
接案,昨服胃苓湯,糞後有血,小溲不利,久伏濕邪,三焦皆受,郁久成熱,用分消法。
茯苓皮,山茵陳,木防己,紫厚朴,槐花,細本通,海金沙,萆薢
此厥陰瘧症之最重者,煩躁吐蛔,脈弦數可徵,擬苦辛酸法。
川連,川椒,桂枝,乾薑,烏梅,白芍
瘧三日一發,是邪伏在陰經,經年雖止,正傷難復。仲景鱉甲煎丸,專以升降宣瘀治肝。謂寒熱不離少陽,久必入肝,肝主血,左脅為肝募俞也。故病固當如是,但久有遺精食少不化諸恙,病非一端。此攻邪溫補,未能卻病,莫若養正氣旺,邪自除。古有諸矣。
午服妙香散
三日瘧是邪伏陰分而發,非和解可效。久瘧不止,補劑必以升陽,引伏邪至陽分則愈,守補藥則非。
人參,鹿茸,當歸,茯苓,附子,鹿角霜,杞子,沙苑
熱病繼瘧,交冬自止,左脅已結瘧母,今食物難化,大便溏泄,神疲力倦。病由葷酒太早,致濕聚氣阻,治以疏補脾胃。
茵陳四苓加厚朴、益智仁。
白話文:
瘧疾
地骨皮(一兩),白朮(五錢)
另有:生地黃,龍骨,炮薑,桂枝,牡蠣,紅棗
濕邪導致的瘧疾治療不當,以及瘡疥、腹脹、畏寒、食慾減退,都是脾胃受損的表現,不要強行食用腥味、油膩、肥甘厚味的食物。
胃苓湯去甘草。
患者服藥後,大便帶血,小便不利,久受濕邪侵襲,三焦都受影響,鬱積成熱,需使用分消的方法治療。
茯苓皮,茵陳蒿,木防己,紫背天葵,槐花,通草,海金沙,萆薢
這是厥陰經瘧疾中最嚴重的一種,煩躁不安、嘔吐蛔蟲,脈象弦數有力可作為診斷依據,擬定使用苦辛酸味的藥物治療。
川連翹,川椒,桂枝,乾薑,烏梅,白芍
瘧疾三日發作一次,說明邪氣潛伏在陰經,即使多年症狀停止,正氣受損也很難恢復。仲景的鱉甲煎丸,專門用於升降氣血、活血化瘀治療肝病。因為寒熱之邪不會離開少陽經,久病必入肝經,肝主血,左脅是肝經的募穴和俞穴。所以病情確實如此,但長期以來伴有遺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病情并非單一因素導致。單純攻邪溫補,不能根治疾病,不如養護正氣,邪氣自然消除。古籍中已有記載。
中午服用妙香散
三日瘧疾發作一次,是邪氣潛伏在陰分而發作,單純和解之法無效。久治不愈的瘧疾,補益藥物一定要升提陽氣,將潛伏的邪氣引導到陽分,才能痊癒,單純依靠補藥是不行的。
人參,鹿茸,當歸,茯苓,附子,鹿角霜,枸杞子,沙苑子
熱病之後接著發生瘧疾,冬天自行痊癒,左脅處已形成瘧疾的病灶,現在食物難以消化,大便溏瀉,神疲乏力。疾病是因過早食用肥甘厚味辛辣之物,導致濕邪積聚、氣機阻滯,治療應當疏通補益脾胃。
茵陳蒿四逆湯加厚朴、益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