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掃葉莊醫案》~ 卷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0)

1. 脘脅腹中諸痛

飢飽悲哀,內傷情志,痛無定所,忽閉忽開,主乎營衛流行失緒。凡心主營,肺主衛,當開爽怡悅,氣血不致結痹,不必偏於寒熱補瀉也。

桂枝,石菖蒲,遠志肉,茯苓,炙甘草,茯神

消渴心嘈,心下痛,氣塞自下而上,咽中堵塞。此厥陰肝陽升舉,勞怒動陽必發,久則反胃欲厥。

阿膠,柏仁,天冬,小生地,女貞子,茯神

脈左澀伏,右弦,嘔吐脘痛,引及脅時,痛甚則四肢冷麻。是肝厥心痛,驚起怫鬱致痛。

高良薑,沙延胡,吳萸,青皮子,生香附,川楝子,茯苓

接服,蘇合香丸,真川椒,烏梅肉,泡湯化服。

接案,脈伏者起,似宜病減,而痛脹脘痞,口湧涎沫,舌仍白,鼻竅煤,面欲赤頭汗,顯然肝厥犯胃,左升之氣,逆亂攻絡,脅胠乳穴皆脹,辛香開氣不應,便秘溺少。用河間金鈴子散,佐以潤液,兩通氣血。

川楝子,青橘葉,左牡蠣,延胡索,炒桃仁,漏蘆

病久緒繁,終不離乎厥陰一藏。今商佐金氣以暗制之,滋營氣以撫綏之,實太陰以漸御之。亦子貢存魯霸越滅吳之意。

人參,制首烏,茯神,羚羊角,阿膠,麥冬

補肝法。

人參,茯神,歸身,炒白芍,柏仁,炙草

又方,人參,茯神,廣皮,天麻,蒸於朮,炙草,鉤藤

附方,戊己湯,砂仁湯法丸

丸方,鹽水炒川連,炒黑川椒,生白朮,青皮,川楝子肉,淡乾薑,當歸身,細辛

脈沉小左弦,沖氣至咽欲厥,下墜入前陰,溲溺不能,自利。此厥陰衝脈之病,當以穢藥驅濁。

桂枝,韭白,茴香,川楝,茯苓皮,青木香

素有肝厥痛,氣從脅腹厥逆至咽,胸痛徹背,且多痰飲,舌苔常垢白,病發不飢不食,嘔酸症已數年,痼疾難效。

人參,炒焦白朮,茯苓,製半夏,炙甘草,陳皮,炒焦當歸,烏梅,肉桂心,炒川椒

病從少腹右痛,寒熱嘔吐,是肝病傳胃,病去不復,寢食未如昔。二氣不復,總屬虛象,議治厥陰陽明,和陽益陰法。

小麥,石決明,阿膠,南棗,生地,炙甘草

連朝陰晦,陽氣鬱勃,食入運行失司,氣滯為痛,性更躁動,本來乘土,況有血症,辛燥動絡非宜,主兩和肝胃。

生白芍,延胡索,神麯,炒枳實,廣皮,炒山查

用甘藥嘔緩,都因治嗽苦辛寒傷胃,衝脈亦陽明胃經管轄。此補胃以寧衝陽,實具至理。

川桂枝,炙甘草,生黃耆,生白芍,南棗肉,生牡蠣

嘔吐苦水,必在早晨,蓋竟夜未進食物。胃空則陽中濁壅攻胃,胃底之水上溢,此病已八年,是食不謹慎,胃陽受傷矣。

淡吳萸,熟附子,塊茯苓,生白芍

老人胃弱,多食甜物緩中,況入暴冷,亦走胃之募原,湯水盡嘔,胃脘痛氣逆格拒,以辛香開之。

吳萸,高良薑,紅豆蔻,塊茯苓,熟半夏,研入蘇合丸

寒自口鼻中入內,發散疏表非法,便燥不爽,腑氣不和,當先治痛理氣。

白話文:

脘脅腹中諸痛

飢餓、飽脹、悲傷、憂愁等情緒內傷,導致疼痛部位不定,時而發作時而停止,主要原因是營衛氣血運行失調。心主營氣,肺主衛氣,應當保持心情舒暢愉悅,氣血就不會瘀滯阻塞,不必拘泥於寒熱、補瀉的單一方法。 藥方:桂枝、石菖蒲、遠志、茯苓、炙甘草、茯神。

消渴、心窩灼熱疼痛,氣體阻塞從下往上衝,咽喉感覺堵塞。這是肝臟厥陰之氣上逆,勞累或憤怒都會加重病情,久而久之會導致反胃欲嘔。藥方:阿膠、柏子仁、天冬、生地黃、女貞子、茯神。

脈象左邊沉細隱伏,右邊弦數,伴有嘔吐、脘腹疼痛,疼痛還會蔓延到脅肋,疼痛嚴重時四肢會發冷麻木。這是肝臟厥陰之氣導致的心痛,驚嚇或鬱悶導致的疼痛。藥方:高良薑、延胡索、吳茱萸、青皮、生香附、川楝子、茯苓。

服用蘇合香丸(真川椒、烏梅肉泡湯服用)。

脈象沉伏的患者,病情似乎減輕,但仍然感到腹部脹滿、痞塞,口中湧出唾沫,舌苔仍然潔白,鼻孔發黑,臉色發紅並冒汗,明顯是肝臟厥陰之氣犯胃,左側上升之氣逆亂衝擊經絡,脅肋、乳房穴位都脹痛,辛香開氣的藥物無效,大便便秘,小便量少。使用河間金鈴子散,輔以潤澤、通利氣血的藥物。藥方:川楝子、青橘葉、牡蠣、延胡索、炒桃仁、漏蘆。

疾病久治不愈,病情複雜,最終都與厥陰經有關。現在採用金氣法抑制病情,滋養營氣以緩解病情,逐步調補太陰經。這就像子貢輔佐魯國,最終導致霸越滅吳一樣。藥方:人參、制首烏、茯神、羚羊角、阿膠、麥冬。

補肝藥方:人參、茯神、當歸、炒白芍、柏子仁、炙甘草。

另一藥方:人參、茯神、廣皮、天麻、制附子、炙甘草、鉤藤。

附方:戊己湯、砂仁湯法丸。

丸藥藥方:鹽水炒川楝子、炒黑川椒、生白朮、青皮、川楝子肉、淡乾薑、當歸、細辛。

脈象沉細,左側弦數,衝脈之氣上衝咽喉,有欲嘔的感覺,氣往下墜入陰部,小便困難,自行排便。這是厥陰衝脈的病症,應該用峻下藥物清除邪氣。藥方:桂枝、韭白、茴香、川楝子、茯苓皮、青木香。

素有肝臟厥陰之痛,氣體從脅肋腹部逆衝咽喉,胸痛徹背,且多痰飲,舌苔總是垢白,發病時不飢不食,嘔吐酸水,已經多年,是頑固的疾病,難以治愈。藥方:人參、炒焦白朮、茯苓、制半夏、炙甘草、陳皮、炒焦當歸、烏梅、肉桂心、炒川椒。

疾病從少腹部右側疼痛開始,伴有寒熱、嘔吐,這是肝病傳至胃部,病癒後也沒有完全恢復,睡眠飲食不如從前。二氣未復,總體屬於虛證,考慮治療厥陰、陽明經,採取溫陽益陰的方法。藥方:小麥、石決明、阿膠、南棗、生地黃、炙甘草。

連日陰雨天氣,陽氣鬱結,飲食進入後運行失常,氣機阻滯導致疼痛,性格變得更加暴躁,本來就肝氣乘土,加上有血瘀症狀,辛燥動血的藥物不宜使用,應當調理肝胃。藥方:生白芍、延胡索、神麴、炒枳實、廣皮、炒山楂。

服用甘味藥物後嘔吐緩解,都是因為治療咳嗽使用了辛涼寒性的藥物傷了胃,衝脈也受陽明胃經管轄。因此,補益脾胃以安寧衝脈陽氣,這是很正確的治療方法。藥方:川桂枝、炙甘草、生黃耆、生白芍、南棗肉、生牡蠣。

嘔吐苦水,必定發生在早晨,因為整夜沒有進食。胃空則陽氣中的濁邪上攻胃部,胃底的水液上溢,這個病已經八年了,是飲食不慎,胃陽受傷。藥方:淡吳茱萸、熟附子、茯苓、生白芍。

老年人胃弱,多吃甜食以緩解胃痛,況且又吃了冰冷的食物,寒邪直入胃募穴,湯水都嘔吐出來,胃脘疼痛,氣逆阻滯,用辛香溫藥開之。藥方:吳茱萸、高良薑、紅豆蔻、茯苓、熟半夏,研末加入蘇合香丸。

寒邪從口鼻進入體內,發散疏表的方法不適用,大便乾燥,腑氣不和,應當先治痛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