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掃葉莊醫案》~ 卷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6)

1. 勞倦陽虛寒熱

參耆建中湯去姜。

脈大緩而無力,色黃痿瘁,喜暖惡涼,心下痛連及脅肋。此勞倦內傷,久則延為脾厥。脾主營,以辛甘溫養血絡。

當歸,桂圓肉,茯苓,桂枝,遠志肉,炙甘草

交四之氣,熱勝元虛,乃氣泄之候,營衛本乎脾胃,不耐夜坐,舌心腐碎,吸短氣似不接續,中焦喜按,始得暢達,目胞欲垂難舒,四肢微冷失和。從前調理,每以溫足三陰臟,兼進血氣充形,病減七八。今當長夏,脾胃主氣,氣泄中虛,最防客氣之侵。是補腎宜緩,而養胃生津,寧靜斂液,仍不可少。俟待秋深天氣下降,仍用前法為穩,擬逐日調理法。

人參,淡天門冬,茯神,建蓮肉,酸棗仁,知母,川石斛,甘草,上各末為丸

咳喘頻發,脈細畏寒,乃下不納。

桂苓五味甘草湯中加入,紫殼胡桃肉

勞倦內傷,更為暴冷外襲,營衛不和,咳逆身痛。忌食葷酒助邪,天暖陽和病去。

茯苓桂枝湯。

脈沉遲,背寒色奪,久有勞倦,新年暴冷,再擬用

桂枝加白朮附子湯。

虛損暴寒外襲。

小建中湯。

白話文:

勞倦陽虛寒熱的症狀是脈搏大而緩弱無力,面色萎黃枯槁,怕冷喜暖,心窩痛並延伸到脅肋。這是因勞累導致內臟受損,時間久了會發展成脾臟虛寒。脾臟主管營氣,可用辛甘溫熱的藥物來滋養血脈。

治療方案首先使用參耆建中湯去薑。藥物包括當歸、桂圓肉、茯苓、桂枝、遠志肉、炙甘草。

病人出現交替寒熱的症狀,這是陽氣虛弱,氣血外泄的表現。營衛之氣來源於脾胃,病人不能久坐,舌頭中間潰爛,呼吸短促氣息不連貫,按壓中焦部位則感到舒適,眼睛浮腫下垂,四肢輕微冰冷。之前治療以溫補足三陰經,並補充氣血,病情已減輕七八成。但現在正值長夏,脾胃主氣,氣血外泄,中氣虛弱,最怕外邪入侵。因此補腎要緩慢,而養胃生津,保持安靜以收斂體液,仍然很重要。等到秋天天氣轉涼,再用之前的治療方法比較穩妥,預計會每天調整用藥。

另一個治療方案是使用人參、麥冬、茯神、蓮子肉、酸棗仁、知母、石斛、甘草製成的丸劑。

如果出現咳嗽氣喘頻繁,脈搏細弱畏寒,那是因為下焦受寒。

此時,在桂苓五味甘草湯中加入紫殼胡桃肉。

勞累導致內傷,再加上突然受寒,營衛不和,出現咳嗽、嘔逆、身體疼痛。要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及酒,天氣轉暖,陽氣充足,病就會痊癒。

如果脈象沉而遲,後背發冷,面色蒼白,長期勞累,新年又受寒,則考慮使用桂枝加白朮附子湯。

如果是虛損加上突然受寒,則使用小建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