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葉莊醫案》~ 卷一 (12)
卷一 (12)
1. 中風
人參,天冬,五味,杞子,茯神,熟地,生地,瑣陽,首烏
據說夜坐久勞,脅下氣升,耳鳴頭暈,目中黑暗無光。此肝風陽氣,上蒙清竅,久恐僕厥。
地黃湯加,磁石,五味
脾胃居右,氣行於左,左手痿瘓,不知痛癢,不能把握,所謂胃氣虛,則不用者是也。王金壇云:偏枯之病,未有不因真氣不用。旨哉斯言。治法專培氣分,補而宣通,可望其效。
人參,黃耆,生白朮,附子,生川烏頭
右股痿瘓無力,甚於秋冬,緩於春夏,是陽氣不足也。但三旬壯年,不宜有此。
耆附湯。
右瘓舌喑無聲,脈小微澀,病起上年十二月,仍能納食。此中於脾絡,治以宣通靈竅。
白附子,熟半夏,茯苓,鮮石菖蒲根汁,薑汁浸竹節,早服地黃飲子
脈緩男子右癱麻木,丹溪議從血虛有風,思起病值冰雪寒威,以舒筋湯。
黃耆,當歸,桂枝,羌活,防風,撫芎,薑黃,桐皮
半百已外,陽氣日薄,衛弱不司護衛,右肢麻木,風虛也。
耆附湯合玉屏風散加,桂枝,甘草,薑棗
附方,二陳湯加生白芍、桑葉、羚羊角、竹瀝、薑汁法為丸。
中年麻木筋脹,陽氣已衰,內風自動,最怕痱中,脈微色痿,宜溫補通陽。
生黃耆,生於術,炙甘草,熟附子,南棗肉,老生薑,後加人參
脈靜,寢食便調,向有胃痛,飲暖燒酒相安。今年春季跌僕,右肢偏麻,語音不爽,是皆氣傷痰阻,致內竅少靈也。
白金丸。菖蒲根汁法丸
木兼金化右痿,太陰受邪聲鼾,厥陰亢極目瞑,內風擾動汗出,呼欠頻頻,陰陽欲分,面淖澤,外越之象也。先擬熄風輕通之法,由節令初升之故耳。
羚羊角,鮮石菖蒲,生牡蠣,馬料豆,天麻,橘紅
接案,目瞑戴陽,脈空大,肝風正甚易回也。
鉤藤,白芍,生地,羚羊角,料豆,桑葉,玉竹,川石斛
接服,人參,杞子,遠志,白芍,熟地
北五味,大熟地,茯苓,巴戟,橘紅,後改歸芍六君子丸
素乏深藏,適逢冬陽泄越,真陽從陰中走出,金反畏木,右縱左拘,神清志昏,上實下虛,數日外腑氣不泄,使陰陽漸交,方可商治。
人參,淡附子,炒遠志肉,炒熟地黃,炒枸杞子,茯神(分三次),每次調入豬膽汁,以味苦為度。
少陰不藏,肝陽升亢,發為痿痱。
玉竹,生地,羚羊角,川貝,赤芍,桑葉,知母,鮮石菖蒲,遠志,川石斛
右瘓舌喑,足痱面赤戴陽,呵欠微呃,診脈小濡而緩。此腎納失司,肝風突震。但病起耳後暴腫,必兼濕熱客氣,清上輕揚,腫勢頗減,七日以來,當陰陽經氣一小周天,不必以時邪引病為惑。昔河間《宣明論》中,謂舌僵難言,其咎在乎舌下經脈不主流通,以腎脈縈及舌下耳,其主地黃飲,取意濁藥輕投,機關漸靈,並無礙乎上氣痰熱。仿此為法。
白話文:
中風
患者因久坐勞累,導致脅下氣往上衝,出現耳鳴、頭暈、視力模糊等症狀,這是肝風陽氣上擾清竅,時間久了可能導致中風。治療用地黃湯加磁石、五味子。
患者右側脾胃虛弱,氣血運行至左側受阻,導致左手痿弱無力,感覺不到痛癢,無法抓握東西。這是胃氣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正如王金壇所說:「半身不遂的病症,沒有不是因為真氣運行不通暢引起的。」治療方法應著重於培補氣分,使氣血通暢。處方:人參、黃耆、生白朮、附子、生川烏頭。
患者右腿痿弱無力,秋冬季節加重,春夏季節減輕,這是陽氣不足所致。但患者年僅三十,不應出現此症。處方:耆附湯。
患者右側癱瘓,舌頭僵硬不能發聲,脈象微弱澀滯,病起於上一年十二月,但仍能進食。此症屬於脾絡受阻,治療應著重於疏通經絡。處方:白附子、熟半夏、茯苓、鮮石菖蒲根汁、薑汁浸竹節,早服地黃飲子。
患者脈象緩弱,男性,右側肢體麻木,丹溪認為是血虛兼有風邪所致,考慮到發病時正值冰雪寒冷之際,因此使用舒筋湯。處方:黃耆、當歸、桂枝、羌活、防風、川芎、薑黃、桐皮。
患者年過五十,陽氣衰弱,衛氣不足以護衛肌體,導致右肢麻木,這是風虛所致。處方:耆附湯合玉屏風散加桂枝、甘草、薑棗。
另方:二陳湯加生白芍、桑葉、羚羊角、竹瀝、薑汁,製成丸劑。
患者中年出現麻木筋脹,陽氣衰弱,內風自擾,最怕出汗,脈象微弱,面色萎黃,宜溫補通陽。處方:生黃耆、生白朮、炙甘草、熟附子、南棗肉、老生薑,後加人參。
患者脈象平和,飲食睡眠正常,以前有胃痛史,飲用溫熱的燒酒後症狀會減輕。今年春季跌倒後,右肢偏麻,言語不清,這些都是氣血受損、痰濁阻滯,導致經絡不通暢所致。處方:白金丸,用菖蒲根汁製成丸劑。
患者肝木克金,導致右半身痿弱,太陰經受邪,出現鼾聲,厥陰經亢盛,導致目眩,內風擾動,汗出,呼吸急促,陰陽將要分離,面色潮紅,這是外邪入侵的徵象。治療應先熄風輕通,因為正值仲春之際。處方:羚羊角、鮮石菖蒲、生牡蠣、馬料豆、天麻、橘紅。
患者症狀加重,目眩,脈象空大,肝風盛極易反,處方:鉤藤、白芍、生地、羚羊角、馬料豆、桑葉、玉竹、川石斛。
繼續服用:人參、杞子、遠志、白芍、熟地黃、北五味子、大熟地黃、茯苓、巴戟天、橘紅,之後改服歸芍六君子丸。
患者體質素來虛弱,正逢冬季陽氣外洩,真陽之氣從陰中透出,金克木,導致右側肢體癱瘓,左側肢體拘攣,精神清爽但意識模糊,上部實證,下部虛證,數日來大便不通暢,待陰陽漸趨平和後再進行治療。處方:人參、淡附子、炒遠志肉、炒熟地黃、炒枸杞子、茯神(分三次服用),每次加入豬膽汁,以苦味為度。
少陰經氣不足,肝陽上亢,導致痿證。處方:玉竹、生地、羚羊角、川貝母、赤芍、桑葉、知母、鮮石菖蒲、遠志、川石斛。
患者右側癱瘓,舌頭僵硬不能發聲,腳部麻木,面部潮紅,目眩,呵欠頻頻,輕微呃逆,脈象微弱而緩。這是腎臟精氣不足,肝風驟然而起。因病起於耳後腫脹,必兼有濕熱之邪,應清熱解表,腫脹已減輕,七天以來,陰陽經氣已運行一周天,不必執著於時邪為病因。古人河間《宣明論》中說,舌頭僵硬難以說話,是舌下經脈不通暢所致,因腎經絡繞至舌下,故用地黃飲子,以清熱利濕藥輕投,使經絡逐漸通暢,而不妨礙上部氣機和痰熱。仿此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