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葉莊醫案》~ 卷一 (11)
卷一 (11)
1. 中風
過勞陽動,內風上蒙清竅,頭旋目暗,上實下虛,若能保養,冬藏可安。
炒黑杞子,甘菊炭,穀精珠,牛膝,穭豆皮,女貞實
此肝風升舉,目珠脹,咽塞嘔食,下焦獨冷,常年久瀉,今反便難。
石決明,香附汁,夏枯草,草決明,生神麯,橘紅
眩厥心悸,咽中填塞,汗泄畏冷,都主肝陰虛餒,陽明內風上巔。
生牡蠣,天冬,穭豆皮,阿膠,茯神,小生地
凡動皆陽,沖氣至脘嘔酸,乘巔旋運,食漸減,肌肉消,是肝木之陽趨胃,久而陽化內風,直上巔頂,而為暈矣。煩勞操持,君相過動所致,情志之病,不專功於藥餌。
石決明,生地,柏子仁,阿膠,天門冬,茯神
耳鳴眩暈心悸,寐醒汗出,身汗從牙宣失血所致,此皆肝腎致傷,內風勃升也。
生干何首烏,冬桑葉,茯神,黑芝麻,天冬肉,甜北沙參,蜜丸秋石湯送下
肝風頭暈。
枸杞子,當歸身,桑葉,蒺藜,何首烏,甘菊花,炒白芍,塊茯苓,天麻
五志中陽氣衝搏,心怔悸眩暈,多勞多怒,老人腑液乾枯,內風掀越使然。
生雞子黃,柏子仁,生地黃,茯神,清阿膠,天門冬
入秋一月,天令肅降,脈得左寸搏數,左關小弦而動,是心煩君相少寧,肝陽變化,內風陡升莫制,巔頂皆眩,腦後筋惕,何一非陽動所致。此皆陰弱不主配,非肝臟有餘之比,法當益水滋木培母,另開養心脾之營,使上下不致龐雜,肝腎方以攝固。柔溫宗聚精七寶法以治之。
赤白何首烏,赤白茯苓,方解青鹽,番舶茴香,補骨脂,鰉魚膠,沙苑,北五味子,蒸餅和為丸
臨臥服心脾益氣養營方用歸脾湯去耆桂
六七年病,猶然納食行走辦事,凡肝膽之氣,從左升直至巔頂,風木必剋土位,胃脘似乎悶悶,外象若冷為深,當以龍薈丸苦降治之。
龍薈丸
肌腠乾燥,而目因起胬肉,不飢仍能進食,神識晝昏夜慧,詢中年鰥居,而陽事易痿,有夢遺精,其損傷在肝腎精血。
首烏(九制),甘杞子,菊花炭,柏子仁,淡蓯蓉,茯神
驚必動肝,久而陽氣變化內風,旋越不已,有升無降,陽不交合入陰,不但遺瀝精濁,入夜遑遑欲絕,宜攝陰鎮陽法。
磁石,五味,龜版,棗仁,龍骨,萸肉,茯神,當歸
脅左熱,攻心及背,痰多面浮肢麻,肥人肝陽偏熾,乃性情易嗔怒所致。
復脈去參薑桂
瘦人稟屬陰虧,耳鳴眩暈,是內風陽氣之震,磁石制肝陽上吸,質重鎮納歸腎,然必少用填補,於甘酸味厚之藥,為合法。用之不效,乃補攝力輕所致。
熟地黃,天門冬,龜版,紫胡桃肉,山萸肉,磁石,麥冬,五味,阿膠,芡實,各碾末,煉蜜和為丸,每早服六七錢。
五旬向衰,水不生木,則內風動越,巔頂眩暈,唇燥跗無力,小便頗動,議填下元不足之陰。
白話文:
中風
過度勞累導致陽氣亢盛,內風上擾清竅,出現頭暈眼花等症狀,屬於上實下虛。如果能好好保養,冬天休養就能平安無事。
治療藥方包含黑杞子、甘菊炭、穀精珠、牛膝、扁豆皮、女貞子。
肝風上升導致眼珠脹痛、咽喉堵塞、嘔吐、下焦寒冷,長期腹瀉,如今反而便秘。
治療藥方包含石決明、香附汁、夏枯草、草決明、生神麴、橘紅。
頭暈目眩、心悸、咽喉堵塞、汗出怕冷,都是肝陰虛損,陽明經內風上擾所致。
治療藥方包含生牡蠣、天冬、扁豆皮、阿膠、茯神、生地黃。
一切活動都屬陽,氣衝上脘部導致嘔吐反酸,頭暈目眩,食慾減退,肌肉消瘦,這是肝木之陽氣侵犯脾胃,長期以往陽氣化為內風,直衝頭頂,導致暈厥。這是由於過度勞累操持,君相(心肝)過度活動所致,屬於情志病,不能單純依靠藥物治療。
治療藥方包含石決明、生地黃、柏子仁、阿膠、天門冬、茯神。
耳鳴、頭暈、心悸、睡覺醒來出汗,身體出汗,牙齒出血所致,這些都是肝腎受損,內風上升造成的。
治療藥方包含生乾何首烏、冬桑葉、茯神、黑芝麻、天冬肉、甜北沙參,用蜜丸秋石湯送服。
肝風導致頭暈。
治療藥方包含枸杞子、當歸身、桑葉、蒺藜、何首烏、甘菊花、炒白芍、塊茯苓、天麻。
五志(喜怒憂思恐)過度導致陽氣衝擊,心慌心悸、頭暈目眩,長期勞累和憤怒,老年人臟腑津液枯竭,內風上擾所致。
治療藥方包含生雞蛋黃、柏子仁、生地黃、茯神、清阿膠、天門冬。
入秋一個月,天氣轉涼,脈象左寸搏動數次,左關脈弦細而動,這是心煩,君相(心肝)功能減弱,肝陽變化,內風驟然上升無法控制,頭頂眩暈,後頸肌肉抽搐,這些都是陽氣亢盛所致。這是由於陰氣不足,不能制約陽氣,與肝臟陽氣過盛不同,治療方法應該滋陰補益肝腎,另外還要養護心脾,使陰陽調和,肝腎功能才能恢復正常。用柔溫宗聚精七寶法治療。
治療藥方包含赤白何首烏、赤白茯苓、方解青鹽、番舶茴香、補骨脂、鰉魚膠、沙苑子、北五味子,蒸餅和成丸劑。
睡前服用益氣養血的歸脾湯(去掉了黃耆和桂枝)。
六年七年的病史,還能進食、行走、工作,肝膽之氣從左邊上升到頭頂,風木克土,胃脘部感覺悶悶的,外在表現像寒冷,應該用龍薈丸苦寒之藥治療。
治療藥方:龍薈丸
皮膚乾燥,眼睛長胬肉,不餓也能吃東西,白天神志昏沉,晚上清醒,中年喪偶,性功能減退,有遺精,損傷在肝腎精血。
治療藥方包含:九制何首烏、甘杞子、菊花炭、柏子仁、淡蓯蓉、茯神。
驚嚇會導致肝氣動,長期如此,陽氣變化成內風,不斷上升,有升無降,陽氣不能與陰氣結合,不僅遺精,晚上還惶惶不安,想睡卻睡不着,應該用滋陰鎮陽的方法治療。
治療藥方包含:磁石、五味子、龜板、棗仁、龍骨、吳茱萸肉、茯神、當歸。
左側肋部發熱,波及心臟和後背,痰多、面部浮腫、肢體麻木,肥胖體質的人肝陽偏盛,這是由於性格暴躁易怒所致。
治療藥方:復脈湯(去掉了人參、生薑、桂枝)。
瘦人體質屬於陰虛,耳鳴、頭暈,是內風陽氣震動所致,磁石可以制約肝陽上亢,質重鎮靜,歸於腎經,但必須少用補益藥,使用甘酸味厚重的藥物,才是正確方法。如果療效不佳,是因為補益力量不夠。
治療藥方包含:熟地黃、天門冬、龜板、紫胡桃肉、山茱萸肉、磁石、麥冬、五味子、阿膠、芡實,研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劑,每天早上服用六七錢。
五十歲左右的人,腎水不足不能滋生肝木,內風就會上升,頭頂眩暈,嘴唇乾燥,腳無力,小便頻數,應該補充下元不足的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