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症彙》~ 卷之五 (4)
卷之五 (4)
1. 腹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患腹中如鐵石,臍中水出,漸變作蟲行之狀,繞身咂啄,癢痛難忍,扒掃不盡。用蒼朮濃煎湯浴之,仍以蒼朮末入麝香少許,水調服痊。
〔源按〕經云:寒以堅之。又云:水濕生蟲,此症臍中水出,漸變作蟲行之狀,繞身咂啄,此即水濕生蟲也。蓋水濕而腹如鐵石,即所謂寒以堅之,因內兼寒也。故蟲不從內生,反生於外耳。蓋蟲生水濕,必得陽氣吹之方生,此水在腹,本已得生生之氣,而有生蟲之象,因客寒內入,氣不復化,故但流水於外,復得皮膚之血氣吹感而生故也。蒼朮燥濕散寒,乃煎湯外洗,以除已出之水,更為末加麝,內治以絕其根。
麝香通諸竅,暖水臟,而更能殺蟲,故用之宜耳。
又云:有人屍厥,奄然死去,腹中氣走如雷。用硫黃一兩,焰硝五錢,細研分三服,好酒煎覺煙起則止,候溫灌之,片時再服而安。
〔源按〕《靈樞經》云:邪客於手足太陰、少陰,足陽明之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若臟氣相形,或外邪相杵,則氣遏不行,五絡俱絕,諸脈伏匿,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所知,其狀若屍,故名屍厥。此感冒不正之氣,忽然手足逆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牙緊口噤,昏不知人,頭旋暈倒者是也。凡吊死問喪,入廟登塚,飛屍鬼擊,多有此病,急用蘇合香丸灌之。
一法急用薑汁半盞,酒半盞,煎沸灌之。灸百會四十九壯,氣海、丹田二三百壯,覺體暖即止,後以陰毒法治之。此臟氣虛寒之症也,世俗不識,多作中風而治,鮮不斃矣。又有七情內傷,卒然氣逆,身冷僵撲,牙關緊急,痰涎潮壅,昏不知人者,此氣厥也。凡忿怒太甚,多有此病,勿誤作中風而用疏風之藥,急以蘇合香丸灌之,候省以八味順氣散,或木香調氣散,調降其氣,自然平復。有痰者以四七湯,加南星、木香治之。
然暴厥不省人事,有不治自愈者,昔宋仁宗貴妃一日食次,忽撲倒,遍身卒冷,急召孫尚杜任至。奏曰:不妨,此氣厥耳,少頃吐即復甦。坐良久而果蘇。上問:因何故而蘇,又因何而得?奏曰:貴妃方食,因憂怒氣上,與食相併,故如此,吐即氣通,故復甦也。
《素問》云:厥或令人腹滿,或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又云: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是也。又有醉飽之後,或感風寒,或著氣惱,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舉者,此食厥也。
蓋食滯胸中,陰陽痞隔,升降不通,故生此症。若誤作中風,而用祛風散氣之劑,則胃氣重傷,死可立待,宜煎姜鹽湯探吐其食,後以平胃散加茯苓、白朮、麥芽、半夏之類調理。若有風寒尚在者,以藿香正氣散解之,氣滯不行者,以八味順氣散調之。
白話文:
腹
古代醫書記載,有人腹部堅硬如鐵石,肚臍處流出水分,漸漸變成蟲子爬行的樣子,在身上爬行、叮咬,奇癢難忍,抓也抓不掉。治療方法是用蒼朮濃煎後泡澡,再將蒼朮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用水調和服用,就能痊癒。
古籍記載:「寒則凝滯」。又說:「濕氣會生蟲」。此症肚臍流出水分,漸漸變成蟲子爬行的樣子,在身上爬行叮咬,這就是濕氣生蟲。腹部堅硬如鐵石,是寒邪凝滯所致,內裡還有寒邪。所以蟲子不是從體內生出來,而是從體外生出來。蟲子產生於濕氣,必須陽氣吹拂才能滋生。腹中積水,本已有生機之氣,才會出現生蟲的現象,但因外邪入侵,氣機運行不暢,所以只能往體外流出水分,而皮膚的血氣感應到寒邪而生蟲。蒼朮燥濕散寒,煎湯外洗,去除已流出的水分;再將蒼朮磨成粉末,加入麝香內服,以根治此病。
麝香通達全身經絡,溫暖心臟,還能殺蟲,所以使用它很合適。
另有記載,有人突然昏厥,像死了一樣,腹部氣體運行如雷聲。治療方法是用硫磺一兩,硝石五錢,研磨成細粉,分三次服用,用好酒煎煮,看到冒煙就停止,待溫熱後灌服,片刻再服一次即可痊癒。
古籍記載,邪氣入侵手足太陰、少陰和足陽明經絡,都會聚於耳中,上行至左額角。若臟腑氣機失調,或外邪入侵,則氣機阻滯不通,五條經絡皆不通暢,脈象隱伏,導致全身脈象皆動,但病人卻沒有知覺,狀如死屍,故稱屍厥。這是感受不正之邪,突然手腳冰冷,皮膚起雞皮疙瘩,臉色青黑,精神恍惚,牙關緊閉,昏迷不醒,頭暈目眩而倒下。多發生在弔唁、祭祀、或遭遇驚嚇等情況下,應急用蘇合香丸灌服。
另一種急救方法是用薑汁半杯,酒半杯,煎沸後灌服。灸百會穴四十九壯,氣海穴、丹田穴二三百壯,身體感覺溫暖即可停止,之後再用其他方法治療。這是臟腑氣虛寒之症,世人多誤認為中風而治療,結果往往不治身亡。還有一種情況是七情內傷,突然氣逆,身體冰冷僵硬,牙關緊閉,痰涎壅塞,昏迷不醒,這是氣厥。多因過度憤怒而發病,切勿誤認為中風而用疏風藥物,應急用蘇合香丸灌服,症狀緩解後,再用八味順氣散或木香調氣散調理,使氣機順暢,自然恢復。如有痰症,可用四七湯,加入南星、木香治療。
然而,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也可能不治自癒。宋仁宗貴妃曾於飯後突然昏倒,全身冰冷,急召孫尚宮到來診治。孫尚宮說:無妨,這是氣厥,過一會兒嘔吐後就會恢復。過了一會兒,果然恢復了。皇帝問:為何會恢復,又是為何發病?孫尚宮說:貴妃剛用膳,因憂怒之氣上衝,與飲食相阻,所以這樣,嘔吐後氣機通暢,所以恢復了。
古籍記載:「厥證可能導致腹脹,或突然昏迷不醒,或持續半日,甚至一日後才恢復知覺。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陽氣盛於上則下氣上逆,而邪氣逆亂,則陽氣紊亂,陽氣紊亂則昏迷不醒。」又說:「血液和氣一起上逆,則為大厥,大厥則暴死,氣機恢復則生,氣機不恢復則死。」醉酒飽食後,或感受風寒,或因情緒煩惱,突然昏厥昏迷,不能說話,不能動彈,這是食厥。
這是因為食物停滯於胸中,陰陽阻塞,升降失調而導致此症。如果誤認為中風,而用祛風散氣的藥物,則會嚴重損傷胃氣,很快就會死亡。應當用薑鹽湯催吐食物,之後再用平胃散加茯苓、白朮、麥芽、半夏等藥物調理。若還有風寒,則用藿香正氣散來治療;若氣機阻滯不通,則用八味順氣散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