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彙》~ 卷之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8)

1.

以升麻苦平,葛根甘溫,自地昇天,通行陽明之氣為君,人之氣,以天地之風名之,氣留而不行者,以辛散之,防風辛溫,白芷辛甘,以散滯氣為臣,蒼朮苦辛,蠲除陽明經之寒,白芍酸寒安太陰經之怯弱。《十劑》云:補可祛弱,人參、羊肉之屬,人參、黃耆、甘草甘溫,補益正氣為佐。

至真大要論云:辛甘發散為陽,生薑辛熱,大棗甘溫,和榮衛,開腠理,致津液以復其陽,故以為使。每服早飯後,午飯前,取升陽之時,使人之陽氣易達故也,數服而愈。

孫招治一男子,因登廁被臭氣熏觸,隱忍良久,明日滿面皆黑色,月餘不散。相士斷云:於出月外必死。至期無羌,孫招治以沉香各一兩,銼碎安爐中,燒熏帳內,以被蓋定。令病者瞑目端坐,候香盡,方可出帳,明日引鑑照之,面上黑色漸散矣。

平江陳氏,因驚駭後常用兩手指甲掐住兩頰,至兩頰破損,心中懊憹不安,脈數而實,諸藥不愈。用牛黃涼膈丸,數服如故。

一有人患面上麻木,不知痛癢,名曰木痹(此陽明經絡受寒故也)。以牛皮膠化和桂末,厚塗一二分愈。

表兄屠學山治吳江王殿爵,患面腫兼起壘塊,如木偶夜叉狀,一無痛癢,醫治數年不效。請學視之,學曰:面乃陽明部分,此因濕邪入陽明絡脈而生痰也。經云: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府,廩於腸胃。

又云:邪之始入於皮也,溯然起毫毛,開腠理,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客於經也,則感虛,乃陷下。此症因經未虛,其濕邪正留絡脈,而未陷下也。故但患面部耳。然非藥所能治,當用砭刺。即用小刀刺破唇內齒上斷縫處,名斷交穴,痰即流外,所出稠痰數碗。

即面目如故,繼服補脾調養之劑而安。

牛黃涼膈丸

牙硝,石膏,甘草(各五分),膽星(二錢五分),牛黃,紫石英(各一錢),麝香,冰片(各五分),寒水石(煅,五錢)

上為末,甘草膏丸,綠豆大,每一丸,陳皮湯下。

白話文:

[面]

升麻和葛根作為君藥,升麻苦寒性平,葛根甘溫,能使氣從地升天,通行陽明經的氣機。人體之氣,如同天地之風,氣機停滯不通,就用辛散之品來疏通,防風和白芷辛溫、辛甘,能散除滯氣,作為臣藥。蒼朮苦辛,能去除陽明經的寒邪;白芍酸寒,能安撫太陰經的虛弱。 《十劑》記載:補能祛除虛弱,人參、羊肉等,人參、黃耆、甘草甘溫,能補益正氣,作為佐藥。

《至真大要論》說:辛甘之品發散為陽,生薑辛熱,大棗甘溫,能調和營衛,疏通毛竅,生津液以恢復陽氣,故作為使藥。每次服藥應在早飯後、午飯前,利用升陽的時辰服藥,這樣更容易使人體陽氣通達,多次服用就能痊癒。

孫招治療一位男子,因上廁所被臭氣熏到,忍耐許久,第二天臉上全變黑色,一個多月沒消退。相士斷言他將在月底死去,但結果他沒死。孫招用沉香各一兩,磨碎放入爐中焚燒,熏在帳篷裡,讓病人閉眼端坐,等到香燒完才能出帳,第二天照鏡子,臉上的黑色就漸漸消散了。

平江陳氏,因為受驚嚇後常用兩手指甲掐臉頰,導致臉頰破損,心中煩躁不安,脈象數而有力,服用各種藥物都不見效。服用牛黃涼膈丸多次,病情依然如故。

有人患上面部麻木,感覺不到痛癢,稱為木痹(這是陽明經絡受寒造成的)。用牛皮膠熬化後拌入桂皮末,厚厚地塗抹一二分,就能痊癒。

表兄屠學山治療吳江王殿爵,患有面部腫脹,並長出腫塊,像木偶夜叉一樣,一點也不痛不癢,治療多年無效。屠學山診治後說:面部是陽明經的部位,這是因為濕邪侵入陽明經絡,生痰所致。經書記載:百病的發生,一定先從皮膚毛髮開始,邪氣入侵,毛竅就會張開,張開後就會侵入絡脈,停留不去就會傳入經脈,停留不去就會傳入臟腑,積聚在腸胃。

又說:邪氣開始侵入皮膚時,會從毛髮開始,毛竅張開,侵入絡脈時,絡脈就會充盈,顏色改變;侵入經脈時,就會感覺虛弱,然後下陷。這個病症因為經脈未虛,濕邪正停留在絡脈,還未下陷,所以只患面部。但這不是藥物所能治療的,應該用砭石針刺。於是用小刀刺破唇內齒齦上的縫隙處(名為斷交穴),痰液就流出來了,流出的稠痰有好幾碗。

臉部馬上恢復正常,之後服用健脾調理的藥物就痊癒了。

牛黃涼膈丸配方

牙硝、石膏、甘草(各五分),膽星(二錢五分),牛黃、紫石英(各一錢),麝香、冰片(各五分),寒水石(煅,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甘草膏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陳皮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