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症彙》~ 卷之二 (5)
卷之二 (5)
1. 耳
一食五殼,其色漸蒼,乃五殼長陰故也。所以仙人十月胎圓之後,斷除殼食,恐陰血日長,不能速成純陽之體也。
又問:人因氣質用事,故所欲多而其性自昧。然同有是欲,而又有智愚之別何也?予曰:此氣之清濁所分也。得氣清者欲雖多而清靈,得氣濁者,欲雖少而心昏。又問:何故人有氣清、氣濁之分?予曰:氣之清濁,定於結胎時,若時在半夜,天氣清和,陰陽遞嬗之時,再得父母不食濁味,及心氣和平之候,交而成胎,其氣自清。
若胎結日中,其子必忤逆,或值風雨交作之時,或父母食濁味,及酒後,其氣必濁,若遇疾風暴雨,及父母大醉後,並心懷不正,生子不但氣濁,必至頑劣,古人所以重胎教也。
又問:人之智愚,在結胎時,得氣之清濁所定,乃有雙胎,而所生各異何故?予曰:雙胎因母之陰精,衝開父之陽精而成,如結胎之始,居母腹之左,則腎之原根足,居右則不足,左者氣血發原之所,故足於左而不足於右。猶天地生物,同一土也,而有壯弱之莖焉。夫智愚總隨氣之清濁施化,然智有過不及,愚有甚不甚,又隨腎原足不足所分,如雙胎得氣皆清,居左則腎原足,則智常過中,居右則不足,則智常不及。得氣皆濁而左居之,則濁愈盛,愚亦愈甚也。
王肯堂治百戶張錦,耳內不時作痛,痛而欲死,痛止如故。診其脈,皆安靜,非病也。話間痛忽作,王度其有蟲,令即取貓尿滴耳,果出一臭蟲,遂不復作。或用麻油滴之,則蟲死難出,或用炒芝麻枕之,則蟲亦出,但不及貓尿之速也。
〔源按〕蟲入耳中,不獨壁蝨臭蟲,如蚰蜒狀類,蜈蚣而細甚者,亦能為害。昔有人晝臥,忽蚰蜒入耳,漸覺腦痛,知其入腦莫能為計。一日將午飯,就案而睡,睡中忽噴嚏,覺有物出鼻,視之有雞饌置案,蚰蜒已居其上,所痛隨愈。
又一人患蟲入腦而痛,或教以桃葉函枕,一夕蟲自鼻出,狀如鷹嘴,人莫識其名。
透冰丹
川大黃,山梔仁,蔓荊子,白茯苓,益智仁,葳靈仙,白芷(各五錢),香墨(燒醋淬干細研),麝香(各一錢),茯神(六錢),川烏(二兩,水浸半月,切片焙乾,用鹽水炒),天麻,仙靈脾葉(洗焙)
上為細末,煉蜜和如麥飯相似,以真酥塗杵,臼搗萬杵,如干,旋入蜜令得和丸如梧子大。用薄荷自然汁,同溫酒化兩丸,如卒中風,涎潮昏塞,煎皂莢、白礬湯,溫化兩丸。
升陽散化湯
柴胡(八錢),防風(二錢五分),葛根,升麻,羌活,獨活,人參,白芍(五錢),炙甘草(三錢),生甘草(二錢)
每服五錢,加薑棗煎。
左金丸
黃連(六兩,薑汁炒),吳茱萸(一兩,鹽水泡)
水丸。
六味地黃丸(見頭門)
白話文:
耳
人吃五穀雜糧,膚色會漸漸變黑,這是因為五穀滋養陰氣的緣故。所以修仙之人,在十月胎兒圓滿後,便會斷絕食用五穀,是擔心陰血日漸增長,不利於快速成就純陽之體。
有人問:人因為氣質使然,所以慾望很多,而本性也因此蒙蔽。但即使慾望相同,卻又有智愚之分,這是為什麼呢?我說:這是因為氣的清濁不同所致。得到清氣的人,即使慾望很多,也仍然清明靈秀;得到濁氣的人,即使慾望很少,內心也會昏沉。
又問:為什麼人會有氣清氣濁之分?我說:氣的清濁,決定於受孕的時刻。如果是在半夜,天氣清和,陰陽交替之時,並且父母沒有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心氣平和,這樣結合而成的胎兒,其氣自然清澈。
如果受孕是在白天,孩子就容易忤逆;或者是在刮風下雨的時候,或者父母吃了辛辣油膩的食物,或者喝醉酒之後,胎兒的氣就必定濁滯。如果遇到疾風暴雨,或者父母大醉之後,並且心懷不正,生下的孩子不僅氣濁,還會頑劣不堪。古人所以重視胎教,便是這個道理。
又問:人的智愚,在受孕時,就由氣的清濁決定了。既然有雙胞胎,而所生的孩子卻各不相同,這是為什麼呢?我說:雙胞胎是因為母親的陰精衝破父親的陽精而形成的。如果受孕之初,胎兒位於母親腹部的左側,則腎臟的根本充足;位於右側則不足。左側是氣血發源的地方,所以左側充足,右側不足。這就像天地萬物,都是由同一種土生成的,卻有粗壯和細弱的植株一樣。總之,智愚都隨著氣的清濁變化而變化,但是聰明也有過猶不及,愚笨也有程度深淺之分,這又取決於腎臟根本的充足與否。比如說,雙胞胎都得到清氣,如果在左側,腎臟根本充足,則聰明會超過常人;如果在右側,腎臟根本不足,則聰明程度就會不及常人。如果都得到濁氣,而位於左側,則濁氣越盛,愚笨也越甚。
王肯堂醫治百戶張錦,他的耳朵時不時地疼痛,痛起來像要痛死一樣,疼痛停止後又恢復原樣。診脈卻十分平靜,並無病症。說話之間,疼痛突然發作,王肯堂判斷是蟲子作祟,於是讓病人立即用貓尿滴入耳中,果然掉出一隻臭蟲,疼痛也就此停止了。有人也用麻油滴入耳中,蟲子雖然死了,卻很難取出來;也有人用炒熟的芝麻枕在耳朵上,蟲子也會出來,但不及貓尿見效快。
蟲子進入耳中,不只是壁蝨臭蟲,像蚰蜒之類,細小的蜈蚣,也能造成傷害。以前有人白天睡覺,突然有蚰蜒鑽入耳中,漸漸感到頭疼,知道蟲子已經進入腦中,卻束手無策。有一天中午吃飯,在桌邊睡著了,睡夢中突然打噴嚏,感覺有東西從鼻孔出來了,一看,原來是放在桌子上的雞肉,蚰蜒已經爬在上面了,疼痛也隨之痊癒。
還有一個人患蟲入腦而疼痛,有人建議他用桃葉做枕頭,一夜之後,蟲子從鼻孔出來了,形狀像鷹嘴,人們都不認識是什麼蟲子。
透冰丹藥方:
川大黃、山梔仁、蔓荊子、白茯苓、益智仁、葳靈仙、白芷(各五錢)、香墨(燒醋淬干細研)、麝香(各一錢)、茯神(六錢)、川烏(二兩,水浸半月,切片焙乾,用鹽水炒)、天麻、仙靈脾葉(洗焙)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像麥飯一樣的狀態,用酥油塗在杵臼上,反覆搗碎上萬次,等到乾燥後,再加入蜂蜜,使其和勻,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時用薄荷汁和溫酒化開兩丸。如果遇到中風,涎液增多,神志昏迷阻塞,可以煎煮皂莢、白礬湯,用溫水送服兩丸藥。
升陽散化湯藥方:
柴胡(八錢)、防風(二錢五分)、葛根、升麻、羌活、獨活、人參、白芍(五錢)、炙甘草(三錢)、生甘草(二錢)
每次服用五錢,加薑棗煎服。
左金丸藥方:
黃連(六兩,薑汁炒)、吳茱萸(一兩,鹽水泡)
製成水丸。
六味地黃丸(見頭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