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症彙》~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肛門
黃帝氣厥論篇曰:肺移寒於腎為湧水,湧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注云:腎氣凝寒不能化液,大腸積水而不流通,故其疾行則腸鳴,而濯濯有聲如囊裹漿而為水病也)所治葶藶丸。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患大腸頭出寸余,痛苦,干則自落,落又出,名為截腸病,腸盡則死。但初覺截時,用器盛脂麻油坐浸之,飲大麻子汁數升即愈。
〔源按〕此症為風邪客於大腸,蓋風性善行,因逼迫而下,故腸頭外出,然風又生燥,燥則營血不能貫潤,故干而自落,落後復迫大腸又下,故又幹而落也。麻油潤燥祛風,以治其外,大麻子汁驅一切惡風,而更能潤內,內外兼治,病故即安。
白話文:
黃帝氣厥論篇曰:
肺部寒氣移入腎臟,就會導致湧水症。湧水症的患者,按壓腹部時感覺不堅實,水氣停滯在大腸,疾行時腸鳴如鼓,身體浮腫,宛如一個囊袋裝滿漿水一般。
(注:這是因為腎氣凝寒,無法化解水液,導致大腸積水不流通,所以疾行時腸鳴,身體浮腫,就像囊袋裝滿漿水一樣。)
治療湧水症可用葶藶丸。
夏子益《奇疾方》云:
有人患大腸頭外露一寸多,疼痛難忍,乾燥時會自行縮回,縮回後又會外露,稱為截腸病,腸子完全外露就會死亡。
但剛開始出現截腸時,可用器皿盛裝麻油坐浴浸泡,並飲用大麻子汁數升,即可痊癒。
〔源按〕
這種病症是由於風邪入侵大腸引起的。風邪善於流動,所以會逼迫腸頭外露,而風性又乾燥,導致營血無法滋潤腸道,所以腸頭會乾燥自行縮回。縮回後,風邪又會再次逼迫大腸外露,因此就會反复乾燥縮回。
麻油潤燥祛風,用來治療外在的風邪;大麻子汁驅散一切惡風,又可以滋潤腸道,內外兼治,所以病症就能痊癒。
《奇病方》云:有人患糞門內拖出一條,似蛇非蛇,或進或出,又安然無礙。此怪物長於直腸之間,非蛇也,乃肉也,但伸縮如意,又似乎蛇。法當內用湯藥,外用點藥,自然消化矣。內用逐去殺蛇丹飯前服,二劑後,外用冰片點之。先用木耳一兩,煎湯洗之,洗後將冰片一分,研末而掃,掃盡即縮進而愈。
《怪疾奇方》云:人有患濕熱,大腸內蟲出不斷,斷之復生,行坐不得。治以鶴蝨為末,水調兩半服自愈。
《肘後方》云:有人患蟲蝕肛,爛見五臟則死。以豬脂和馬蹄灰,再雞子白調塗,其毒氣即能撥出也。
白話文:
有一個人患有痔瘡,直腸裡會拉出來一條東西,像蛇又不像蛇,時而出現、時而又消失,但是身體沒有任何問題。這不是真正的蛇,而是肌肉組織形成的異物,只是能夠自由伸縮,看起來像是蛇一樣。治療的方法是使用口服的草藥以及外部使用的藥膏,這樣就能夠讓這個異物被吸收掉。可以服用「逐去殺蛇丹」這種草藥,在吃飯之前喝下,連續服用兩個星期之後,再使用冰片來擦拭。首先需要用黑木耳煮開水清洗,然後在清洗完畢之後,把一份冰片磨碎並撒上,等全部都擦乾淨了,就會收回去並且痊癒。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患者因為溼熱導致的大便中有寄生蟲出現,即使剪掉了還是會再生,無法正常地行走或是坐下。可以用鶴蝨磨成粉末,用水攪拌後分成兩份飲用,就可以康復。
還有一位患者的肛門受到寄生蟲侵襲,如果傷口擴大到露出五臟六腑的話,就有可能死亡。可以把豬油混合著馬蹄粉,再加上雞蛋清一起調製成糊狀物,然後塗抹在受感染的地方,這樣毒素就能夠排出體外。
庚志云:趙千山寓居天王寺,苦寸白蟲為撓。醫者戒云:是痰,當止酒而以素所耽嗜。欲罷不能,一夕醉與外舍,歸以夜半,口乾咽燥,倉卒無湯飲,適廊廡間有甕水,月色下照瑩然可掬,即酌而飲之,其甘如飴,連盡數盞,乃就寢,迨曉蟲出盈席,覺心腹頓寬,宿疾遂愈。一家驚異,驗其所由,蓋寺僕日織篦履浸紅藤根水也。
又云:蔡康積苦寸白為病,醫者使之碾檳榔為末,取石榴東引根,煎調服之,先炙豬肉一大臠,置口中咽咀其津膏而弗食言。此蟲惟月三日以前其頭向上,可用藥,餘日即頭向下,雖藥無益,蟲聞肉香咂啖之意,故空則群爭赴之,覺胸中萬箭攻攢,是其候也,然後用前藥,蔡悉如之,不兩刻腹中雷鳴,急登廁,蟲下如傾。命僕人以杖桃撥,皆連綿成串,幾長數丈,尚蠕蠕能動,宿疾遂愈。
白話文:
趙千山住在天王寺,長期飽受寸白蟲困擾。醫生告誡他這是痰引起的,要戒酒並吃清淡的食物。但他戒酒心切,一天晚上還是喝醉了,半夜回家時口渴難耐。他看到廊廡間有個甕,月光下水清澈可掬,就舀了幾杯喝下,甘甜如飴,然後才上床睡覺。第二天早上,他發現寸白蟲爬滿床,但肚子卻舒服多了,多年的舊病也好了。家人感到驚訝,追查原因,原來是寺廟的僕人每天用紅藤根水浸泡製作篦子和履。
另一個故事是蔡康積也患了寸白蟲病,醫生讓他將檳榔磨成粉末,再用石榴根煎水調服。醫生還讓他烤一塊豬肉放在嘴裡,只含著肉汁而不吃,並說明寸白蟲在每月三日之前,頭是向上,才可以用藥,過了三日,頭就向下,藥就沒用了。因為蟲聞到肉香會想吃,空肚子時就會一起湧上,讓人感覺胸部像被萬箭穿心。等出現這種情況後,再用藥就會見效。蔡康積照醫囑做了,不到兩刻鐘肚子就發出雷鳴聲,他急忙上廁所,蟲子像傾盆大雨一樣排出來,僕人用桃枝撥弄,這些蟲子連綿成串,長達數丈,還不斷蠕動。蔡康積的舊病也因此痊癒了。
《幼科方》云:有小兒初生,穀道不通,多致不救,非藥可醫。曾有人用銀箸頭燒紅穿通其竅,大便始出,亦有用玉簪通者。
陳尚古《簪云樓雜說》,烏程姚莊顧又虎,累葉簪紱,習享半郁。忽一日促家人持竹批,解褲受杖二十,後習為常,間用稍輕輒加呵責,或反於杖杖之必重下,乃呼快心,如是數年,漸覺疼痛而止。醫者聞之曰:過嗜辛辣發物則熱毒內訌,因成奇癢,適打散不致上攻,否則患疽發背而死矣。此富貴人炯鑑也。
廣陵有一田婦,瀉下惡物如油,有一鄰童,用紙捻蘸之,與油無二,眾醫莫效。孫茲九治之,用補中益氣湯十劑,及天王補心丹,服之而愈。旁問其故,曰:驚氣入大腸也,詢之果因驚得此。
東垣治一人,腸澼下血,另作一派,其血唧出有力而遠射,四散如篩,春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陽明氣衝,熱毒所作也。當升陽去濕,和血脈。以陳皮二分,熟地、歸身、蒼朮、秦艽、桂各三分,生地、丹皮、生甘草各五分,升麻七分,炙甘草、黃耆各一錢,白芍一錢五分,名曰升陽去熱和血湯,作一服,水四盞煎一盞,空心稍熱服。
白話文:
東垣醫治一位病人,患有腸道出血的病症,這屬於一種特殊類型,其血流出有力且射程遠,四散如篩子一般。發生於春季,血下行,腹中劇烈疼痛,這是由於陽明經氣衝,熱毒所致。治療應當升陽去濕,和血脈。
藥方如下:陳皮二分,熟地、歸身、蒼朮、秦艽、桂各三分,生地、丹皮、生甘草各五分,升麻七分,炙甘草、黃耆各一錢,白芍一錢五分,名為升陽去熱和血湯。
用法:一劑,水四盞煎至一盞,空腹溫服。
《準繩》載:無擇翁治脈痔外無形,而所下一線如箭,或點滴不已。此由脈竅中來也,用蝟皮丸。
程仁甫治一兒,一歲之內,大便三四十日只通一次,每通時腹脹盛。此乃胎毒熱結所致。用玄明粉米飲調下一錢,三五次之後不復閉。
葶藶丸
葶藶(炒),澤瀉,椒目,桑白皮,木豬苓,杏仁(各五錢)
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蔥白湯下,不拘時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準繩》記載:無擇翁治療脈痔,痔瘡外觀無形,但會從痔瘡處流出如箭般的線狀物,或是一直滴血不止。這是因為脈竅中產生了病變。治療方法是用蝟皮丸。
程仁甫治療一個一歲的孩童,這個孩子三十四天才排便一次,每次排便時腹部都非常脹。這是因為胎毒熱結所導致。治療方法是用玄明粉調和米飲,每次服用一錢,三到五次之後就恢復正常排便。
葶藶丸
葶藶(炒)、澤瀉、椒目、桑白皮、木豬苓、杏仁(各五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搓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到五十丸,用蔥白湯送服,不拘時間服用,以排便順暢為度。
逐邪殺蛇丹
當歸,白芍(各一兩),蘿蔔子(三錢),地榆(五錢),大黃(一錢)
水煎服。
天王補心丹
生地(四兩),人參,元參(炒),丹參,茯神,桔梗,遠志(炒,五錢),棗仁(炒),柏子仁(炒、研去油),天冬(炒),麥冬(炒),當歸,五味子(一兩)
白話文:
【逐邪殺蛇丹】
- 當歸:一兩(約30公克)
- 白芍:一兩(約30公克)
- 蘿蔔子:三錢(約10公克)
- 地榆:五錢(約15公克)
- 大黃:一錢(約3公克)
用水煎煮後飲用。
【天王補心丹】
- 生地:四兩(約120公克)
- 人參:適量
- 元參(炒):五錢(約15公克)
- 丹參:適量
- 茯神:適量
- 桔梗:適量
- 遠志(炒):五錢(約15公克)
- 棗仁(炒):適量
- 柏子仁(炒,研去油):適量
- 天冬(炒):適量
- 麥冬(炒):適量
- 當歸:適量
- 五味子:一兩(約30公克)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飲用。
蜜丸彈子大,硃砂為衣,臨臥燈心湯下一丸。
蝟皮丸
蝟皮(炙焦,一兩),槐花(炒),艾葉(炒黃),豬後懸蹄垂甲(炙黃,十枚),盈尺皂角(一挺,去弦核、醋炙黃)
為細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
補中益氣湯(見項門)
二陳湯(見目門)
白話文:
蜜丸做成彈珠大小,以硃砂包裹,睡前用燈心湯送服一丸。
蝟皮丸的製作方法是:將蝟皮炙焦,槐花和艾葉炒制,豬後懸蹄垂甲炙黃,皂角去弦核後醋炙黃,全部研成細末,再用蜜丸制成梧子大小,每次服五十丸,飯前用米飲送服。
補中益氣湯和二陳湯的方劑請參閱相關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