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養生四要》~ 卷之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7)

1. 卻疾第四

彼謂水升者,水曰潤下,過顙在山,豈水之性哉!雖曰火酒燒成者,乃上升之氣化而為液,復下而成酒也,惟朴硝與水銀,見火則上升成粉也,然則上升之秋石,乃朴硝水銀之屬乎。方士之誑人者,巧如穿窬,明哲之士,未有不為所惑者也。故謂其能除咸去臭,臭誠可去矣,潤下作咸,咸者水之性也。

五味在物,各有自然,謂咸可去,此無根之言而人乃信之,何也?吾煉秋石之法,得於異人之傳,可代鹽食,又無火毒。秋石(鹹平,水之精)、補骨脂(苦溫,炒,火之精)、五味(酸溫,焙,水之精)、小茴(辛溫,炒,金之精)、巴戟(甘溫,去土,心之精)、

各等分為末,山藥作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服五十丸,紅棗煎湯送下。

煉秋石法

取童男八歲以上,童女七歲以上,至精血未動者之小水,不拘多少,各半,用大缸一口作灶,放陰陽二水在中,文武火煮將干。預置一鐵鏟安柄似鍬形,不停手四邊鏟動,又用桑白皮二三斤銼碎,放在內,以剷剷作一團,和勻。卻用武火燒令缸紅,並桑白皮燒成灰為度,去火待冷定,然後剷起,秤多少重。

再取小鍋一口,只用磚架,以便易取易放,將鏟取秋石研篩過秤,每秋石一斤,河水斤半,同入小鍋中,用火再煮乾。以小鐵鏟鏟動,勿令黏鍋,照前燒令鍋紅,煉二次去火,取起放鐵鍋中,乘熱研細末,安置瓷盆中。又秤水一斤半,放里以物蓋定,勿令泄氣。

候冷別用一瓷盆放筲箕在上,下鋪細布一層,再又綿紙一層,別用竹篦作一團圈,以布漫定,如取魚之篳,亦鋪綿一層在內,傾水入里,放箕上,隔一物濾過,其滓棄去,只用澄過清水。又用磚作一字長爐,約三四寸闊,安炭火,勿緊勿慢,卻以白瓷盆置其上,一字排定,每盆中放水半杯,少頃,凝結如冰,潔白可愛,秋石成矣。此為三煉,無中生有,渣滓之物,臭穢之類盡絕矣。

或欲禱錠送人,卻以錠模子取之。

按補髓丹乃葛可久先生治癆瘵後之調養方也。此方滋補之功甚大,無疾之人可以長服,以免血枯氣少,髓干精竭之病。一名十珍丸。

十珍丸

獖豬脊髓一條完者,牯羊脊髓一條完者,團魚九肋者一個,烏雄雞(白毛烏骨者一隻,牧卷籠中,以火麻子煨一七,勿令蟲食)、四味淨制,去骨存肉,醇酒一大碗,於砂鍋中煮熟,擂爛再入大山藥五條,蓮肉(去心皮),半斤,京棗(去皮節),一百枚,柿餅(有霜者),十枚。四味修制,用井花水一大瓶,於沙鍋煮熟擂爛,與前熟肉和一處,再用慢火熬之。

卻下鹿角膠四兩,真黃臘三兩。上二味逐漸下,與前八味和一處,搗成膏子,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末、知母、黃柏末各一兩,共十一兩,搜和成劑,十分硬,再入煉蜜,放石臼中杵千餘下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不拘時,棗湯下。

白話文:

卻疾第四

有人說水是上升的,但水性本就潤下,水向上流到山頂,怎麼可能是水的本性呢!雖然說火燒酒能產生酒,那是因為上升之氣變化成液體,然後又下降而成酒。只有朴硝和水銀,遇到火就會上升變成粉末。那麼,上升的秋石,是朴硝和水銀之類的東西嗎?方士欺騙人的手法,巧妙得像穿牆越壁一樣,即使聰明的人,也免不了受騙。所以說秋石能去除鹹味和臭味,臭味確實可以去除,但潤下卻是鹹的,鹹是水的特性。

五種味道存在於各種物質中,各有其自然屬性,說鹹味可以去除,這是沒有根據的話,但人們卻相信,為什麼呢?我煉製秋石的方法,是從一位奇人那裡學來的,可以代替食鹽,而且沒有火毒。秋石(鹹平,水的精華)、補骨脂(苦溫,炒過,火的精華)、五味子(酸溫,焙過,水的精華)、小茴香(辛溫,炒過,金的精華)、巴戟天(甘溫,去土,心的精華),各取等量磨成粉末,用山藥做成糊狀,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服用五十丸,用紅棗煎湯送服。

秋石煉製方法

取八歲以上童男和小於七歲以上童女的尿液,各半,不論多少。用一口大缸做灶,把兩種尿液放在缸中,用文火武火交替煮到幾乎乾涸。預先準備一把鐵鏟,鏟柄像鍬一樣,不停地攪拌。再放入二三斤桑白皮,切碎後和尿液一起用鏟子攪拌成一團,用武火燒到缸體發紅,桑白皮燒成灰為止,然後熄火,待其冷卻後,把東西鏟出來,稱重。

再取一口小鍋,用磚塊支起來,方便取放。把鏟出的秋石研磨過篩後稱重,每斤秋石加一斤半河水,放入小鍋中,再用火煮乾。用小鐵鏟不停攪拌,避免粘鍋,像前面一樣燒到鍋體發紅,煉製兩次後熄火,取出放在鐵鍋中,趁熱研磨成細末,放入瓷盆中。再加一斤半水,蓋好,防止氣體散失。

待冷卻後,另取一個瓷盆,上面放個筲箕,筲箕下面鋪一層細布,再鋪一層棉紙,用竹篦做成一個圓圈,用布固定,像用篩子撈魚一樣,在裡面也鋪一層棉花,把水倒進去,過濾,把殘渣扔掉,只留下澄清的水。再用磚頭砌一個長約三四寸寬的爐子,放上炭火,火勢不要太猛也不要太慢,把白瓷盆放在爐子上,一個接一個排好,每個盆裡放半杯水,一會兒,水就會凝結成像冰一樣潔白可愛的秋石,這就是三煉之後的成果,沒有的東西變成了有的,雜質和臭味都消失了。

如果想做成錠狀送人,可以用錠模來製作。

按:補髓丹是葛可久先生治療肺癆病後調養身體的方子。這個方子滋補的功效很大,沒有病的人也可以長期服用,以避免血液枯竭、元氣不足、骨髓乾燥精氣耗盡的疾病。也叫十珍丸。

十珍丸

取完整的一條野豬脊髓、完整的一條牯羊脊髓、一個九肋團魚、一隻白毛烏骨雞(飼養在籠中,用芝麻煨七七四十九天,防止蟲蛀),四味藥材清洗乾淨,去骨留肉,加一大碗醇酒,在砂鍋中煮熟,搗爛。再加入五條大山藥、半斤蓮子肉(去心皮)、一百枚去皮去核的京棗、十個帶霜的柿餅。四味藥材處理乾淨,用井水一大瓶,在沙鍋中煮熟搗爛,和之前的熟肉混合在一起,再用慢火熬製。

然後加入四兩鹿角膠、三兩真黃蠟。這兩種藥材要慢慢加入,和之前的八味藥材混合在一起,搗成膏狀。再加入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湯末、知母、黃柏末各一兩,共計十一兩,混合均勻,揉成十分堅硬的藥劑,再加入煉製的蜂蜜,放在石臼中搗碎一千多次,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不限時間,用紅棗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