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四要》~ 卷之四 (6)
卷之四 (6)
1. 卻疾第四
在腎則益其腎,如熟地黃、蓯蓉、杜仲之類。在心則益其心,如五味、益智、破故紙之類。用枸杞、菟絲、柏子仁以生其精,使不至於易乏。山茱萸、山藥、芡實以固其精,使不至於易泄,修合而服,其藥勿雜,其接以時,則兆罷熊之夢,麒麟之子,可計日而待矣。命其方曰:
螽斯丸
熟地(二兩),歸身(酒洗),牛膝(酒洗),川續斷(酒洗),巴戟(去心),蓯蓉(酒洗,焙),杜仲(薑汁炒盡絲),枸杞,菟絲子(酒蒸),柏子仁(去殼),山茱萸肉,芡實肉,山藥(各一兩),破故紙(炒),益智仁,五味(各五錢)
共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公問女子月事,或前或後,無定期者,何以調之?全曰:此神思之病,無以治之。公曰:何故?全曰:寵多而愛不周,念深而幸不至,是以神思亂也。況女子者,以身事人,而其性多傲,以色悅人,而其心多忌,故難調也。公曰:據此意制方,平其氣,養其血,開其鬱,宜無不可。
全曰:謹如教。乃進調經丸,方用香附、川芎、陳皮,以開鬱順氣,白朮補脾,當歸養心,以治心脾之病。
香附米(杵淨一斤,以醋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瓦罐煮乾,又焙乾取末),川芎,當歸,白朮,陳皮(各五錢)
為末,酒煮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米湯下。
人有陽道常痿者,多致無子,不可不慮也。惟其求嗣之急,易為庸醫之惑,或以附子、起石為內補,或以蟾酥、啞芙蓉為外助。吾見陽事未興,內熱已作,玉莖雖舉,頑木無用,終身無子而夭歿者有之。深念此輩無辜,而受醫藥之害。遍訪諸方,無逾此者,出以示人,命之名曰:
壯陽丹
熟地黃(四兩),巴戟(去心,二兩),破故紙(炒,二兩),仙靈脾(二兩),陽起石(炒,另研,水飛,一兩),桑螵蛸(真者,焙,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空心無灰酒下,亦不可持此自恣也,戒之。
按:秋石五補丸亦同紫河車之意。《丹經》云;「可惜可惜真可惜,腰間有寶人不識,將錢賣與粉髑髏,卻到街頭問秋石。」可見秋石者,亦以人補人也。但煉者必以火,雖有滋補之功,不能無火性之毒,方士乃設為水煉之法、大陰煉法、火升之法以誑人。人喜其說,耳為所誑而不悟。
謂水煉者,譬如海濱煮鹽者,用水耶用火耶?可以類推矣。雖有凝底汙濁之渣,臭穢之氣,其可服乎?設以水澄之,如鹽入水,消化不復再聚矣。其有凝聚者,乃假他物在中,如取靛者之用石灰,靛化而灰存。聞彼謂大陰煉者,此日曬夜露之滷垢也,如年久糞缸之上所結人中白者,亦可代秋石乎。
白話文:
卻疾第四
腎虛者,可服用熟地黃、肉蓯蓉、杜仲等藥材滋補腎氣。心虛者,則可服用五味子、益智仁、破故紙等藥材益心。枸杞子、菟絲子、柏子仁能滋養精氣,防止精氣過度消耗;山茱萸、山藥、芡實則能固攝精氣,防止精氣洩漏。將這些藥材合理配伍服用,藥物種類不宜過多,按時服用,就能改善夢遺等症狀,生育子女指日可待。此方名為螽斯丸。
螽斯丸組成:熟地黃(二兩)、續斷(酒洗)、牛膝(酒洗)、川續斷(酒洗)、巴戟天(去心)、肉蓯蓉(酒洗,焙)、杜仲(薑汁炒)、枸杞子、菟絲子(酒蒸)、柏子仁(去殼)、山茱萸肉、芡實、山藥(各一兩)、破故紙(炒)、益智仁、五味子(各五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溫酒送服。
有人詢問,女子月經週期不規律,該如何調理?全醫師回答說,這是思慮過度導致的,單純用藥難以根治。原因是女子寵愛過多卻缺乏周全的關懷,思念過深卻無法得到滿足,因此導致神思紊亂。況且女子以色事人,性格又多傲嬌,以美貌取悅他人,內心卻多疑忌,所以更難調理。對方又問,那依此制定方劑,調理氣血,疏通鬱結,應該沒問題吧?
全醫師回答:謹遵教誨。於是拿出調經丸的處方,用香附、川芎、陳皮疏肝理氣,白朮健脾,當歸養血,治療心脾兩虛。
調經丸組成:香附米(杵淨一斤,以醋浸泡,春五天、夏三天、秋七天、冬十天,瓦罐煮乾,再焙乾研末)、川芎、當歸、白朮、陳皮(各五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煮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
有些男子陽痿,常導致不育,不可不重視。由於求子心切,容易被庸醫所惑,有些庸醫會用附子、牡蠣等藥物溫補,或用蟾酥、曼陀羅等藥物外用刺激。我見過不少人陽事未興,卻先出現內熱,雖然陰莖能勃起,卻無法正常行房,最終不育甚至夭折。我深感這些人無辜受醫藥之害,因此遍訪諸方,終於找到此方,特此公布於眾,名曰壯陽丹。
壯陽丹組成:熟地黃(四兩)、巴戟天(去心,二兩)、破故紙(炒,二兩)、仙靈脾(二兩)、牡蠣(炒,另研,水飛,一兩)、桑螵蛸(真者,焙,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無灰酒送服。服用此藥不可縱慾過度,務必戒之。
附記:秋石五補丸與紫河車功效相似。《丹經》云:「可惜可惜真可惜,腰間有寶人不識,將錢賣與粉髑髏,卻到街頭問秋石。」可見秋石也是以人體為藥材。但煉製秋石必須用火,雖有滋補功效,卻也難免有火毒。方士們便編造了水煉法、大陰煉法、火升法等方法來欺騙世人。人們聽信了這些說法,卻不自知。
所謂水煉法,就像海邊煮鹽,是用水還是用火呢?可見一斑。雖然會有沉澱物和臭味,能服用嗎?即使用水澄清,就像鹽溶於水,溶解後就不會再凝聚了。如果真的能凝聚,那一定是混入了其他物質,就像用石灰提取靛藍,靛藍提取出來後,石灰卻依然存在。聽說所謂的大陰煉法,是用日曬夜露生成的鹽鹼,就像多年糞缸上結的白色物質,也能代替秋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