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養生四要》~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卻疾第四

此方以五味子補肺,滋其水之化源;山茱萸補肝;山藥、紅棗補腎脾;石菖蒲補心;又熟地黃、枸杞、蓯蓉、山茱萸、牛膝、杜仲以補元精、固精;山藥、紅棗、五味、小茴以補元氣調氣;巴戟、遠志、石菖蒲、白茯苓以補神安神。其性味清而不寒,溫而不熱,溫涼相濟,陰陽適調,滋補之巧,豈金石所能及也?丹溪云:非深達造化之精微者,未足以議此也。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以成男成女者,元氣也;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者,穀氣也。腎為元氣之根,脾胃為穀氣之主,故修真之土,所謂先天之氣,真水真火者,即此元氣也。所謂真土為刀圭者,即此穀氣也。圭者,戊己二土也。刀者,脾之形象也。

澄心靜慮,惜精愛氣者,所以養此元氣也。飲食必節,起居必時者,所以養此穀氣也。無元氣則化滅,無穀氣則神亡,二者當相交養也。古人制參苓白朮散謂補助脾胃,此藥最妙,今作丸劑,與前滋陰大補相間服之尤佳。

參苓白朮丸

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白扁豆(去殼,薑汁炒,各一兩半),炙甘草,桔梗,薏苡仁,蓮肉(去皮心,各一兩),陳皮(去白,一兩半),砂仁(一兩)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約一錢重,每服二丸,棗湯化下。

此方以白朮、甘草平肝,以人參、桔梗補肺,茯苓補心,山藥補腎,乃四君子加山藥、蓮肉、白扁豆、薏苡仁,專補脾胃之虛弱;橘紅、砂仁、桔梗以助糟粕去滯壅也。

夫陰陽者,萬物之父母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坎離者,陰陽之定位也;心腎者,坎離之配合也。故水居坎位而腎配坎,為陰中之陽;火居離位而心配離,為陽中之陰。心配離,離中虛,故心虛,斯能虛物;以腎配坎,坎居實,故腎實則能全形矣。然心雖陽也,其中之陰,謂之真陰,乃水之源也;腎雖陰也,其中之陽,謂之真陽,乃火之主也。故水為精,精中有神,益精以全神者,謂之水府求玄火為神。

神中有精,存神以固精者,謂之離宮修定。此心腎之所宜交養也。蓋心為手少陰君火,腎為足少陰子水。少陰者,體也;水火者,用也,同體異用。古人制方,以滋陰大補丸補腎,天王補心丹補心,藥類氣味,其揆一也。

按《易》云: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庚者,更也。陽盡消而再長,月既魄而復明。月出庚方,此之謂也。先庚三日,丁也;後庚三日,癸也。丁者,心火也,陽之所生,謂之天根;癸者,腎水也,陰之所生,謂之月窟。一陰一陽,互為其根。故邵子云:「天根月窟間往來,三十六宮都是春。」此補心補腎之方,互為其用也。

天王補心丹

熟地黃,白茯苓,人參,遠志(去心,甘草水煎),石菖蒲,玄參,柏子仁(去殼),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丹參,酸棗仁(去殼,炒),炙甘草,歸身(酒洗),杜仲(去皮,薑汁炒,斷絲取末),五味(各一兩)

白話文:

卻疾第四

此方以五味子滋補肺氣,促進水液代謝;山茱萸滋補肝臟;山藥、紅棗滋補腎臟和脾臟;石菖蒲滋補心臟;熟地黃、枸杞、肉蓯蓉、山茱萸、牛膝、杜仲則用於補益元精、固攝精氣;山藥、紅棗、五味子、小茴香用於補益元氣、調節氣機;巴戟天、遠志、石菖蒲、白茯苓則用於補益精神、安神定志。藥性平和,不寒不燥,溫涼兼顧,陰陽調和,其滋補之妙,非金石藥物所能比擬。丹溪先生說:若非深研造化之精微者,難以理解此方之奧妙。

人體之精氣,源於先天之元氣和後天之穀氣。元氣是先天之精,陰陽交合而成,是構成男女性別的根本;五穀、五果、五畜、五菜則提供維持生命的穀氣。腎臟是元氣的根本,脾胃是穀氣的主宰,先天之氣,也就是真水真火,指的就是元氣;後天之氣,也就是真土,指的就是穀氣,其中「圭」代表戊己二土,「刀」代表脾臟的形狀。

保持心神寧靜,珍惜精氣,是養護元氣的關鍵;飲食有節,作息有規律,是養護穀氣的關鍵。沒有元氣,則人體衰敗;沒有穀氣,則精神萎靡,二者必須互相滋養。古人所制的參苓白朮散,就是很好的補益脾胃之方,現製成丸劑,與前述滋陰大補丸交替服用效果更佳。

參苓白朮丸組成:

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白扁豆(去殼,薑汁炒)、炙甘草、桔梗、薏苡仁、蓮子肉(去皮心)、陳皮(去白)、砂仁(各如方)。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小,每丸約一錢重,每次服用二丸,用棗湯送服。

此方以白朮、甘草和胃平肝,人參、桔梗補肺,茯苓補心,山藥補腎,為四君子湯加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專門補益脾胃虛弱;陳皮、砂仁、桔梗則有助於消食去滯。

陰陽是萬物的根本,水火是陰陽的象徵,坎離是陰陽的定位,心腎是坎離的配合。腎居坎位,屬陰中之陽;心居離位,屬陽中之陰。心居離位,離中虛,所以心容易虛弱;腎居坎位,坎位實,所以腎實則能維持形體。雖然心屬陽,但其中有真陰,是水之源;雖然腎屬陰,但其中有真陽,是火之主。所以,水為精,精中藏神,補益精氣以充養神氣,叫做「水府求玄火為神」;神中藏精,存養神氣以固攝精氣,叫做「離宮修定」。這就是心腎互相滋養的道理。心為手少陰君火,腎為足少陰子水,少陰是其本體,水火是其作用,同體而異用。古人制方,以滋陰大補丸補腎,天王補心丹補心,藥物種類和氣味,其道理是一樣的。

《易經》說:「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庚者,更也。指陽氣消盡後再重新生長,月亮虧缺後再重新圓滿。月亮出現在庚方,就是這個意思。先庚三日為丁,後庚三日為癸。丁為心火,是陽氣的生機,稱為天根;癸為腎水,是陰氣的生機,稱為月窟。一陰一陽,互相依存。邵雍說:「天根月窟之間往來,三十六宮都是春天。」所以補心補腎的藥方,都是互相配合的。

天王補心丹組成:

熟地黃、白茯苓、人參、遠志(去心,甘草水煎)、石菖蒲、玄參、柏子仁(去殼)、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丹參、酸棗仁(去殼,炒)、炙甘草、川歸(酒洗)、杜仲(去皮,薑汁炒,斷絲取末)、五味子(各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