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四要》~ 卷之二 (10)
卷之二 (10)
1. 法時第三
水二盞,煎服。
人於夏月,日在烈日之中,奔走勞役得病,此動而得之,謂之中熱。宜豬苓湯合益元散服之:
香薷(一錢),白朮,炙甘草(各一錢),扁豆(炒,一錢),豬苓,澤瀉,白茯苓,厚朴(薑汁炒,各五分)
水煎,去渣入一元散二錢,調服。
益元散
白滑石(水飛過,六兩半),粉草(一兩)
共再篩籮勻聽用。
人於夏日,納涼於高堂廣廈之中得病者,此病靜而得之,謂之中暑。宜用清暑益氣湯主之:
升麻,黃耆,蒼朮(各一錢),神麯(炒),人參,白朮,陳皮(各五分),黃柏(炒),炙甘草,麥門冬(去心),歸身(各六分),葛根(三分),五味(九粒),澤瀉(五分),青皮(二分)
水煎服。仲景太陽中暍症,禁汗、下,溫針,無有治方,宜用此方。
孫真人制生脈散,令人夏月服之。東垣云:「夏月用生脈散,加黃耆、甘草,令人有力。」
人參,五味,麥門冬(等分),加黃耆,炙甘草
水煎,夏月時時代湯服之。
有人春末夏初頭痛,腳軟,飲食少,體熱者,名曰注夏。屬陰虛元氣不足病,宜用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升麻,加炒黃柏、白芍。更早服大補陰丸,晏服參苓白朮丸,大效,方見下。
今人好事者,夏月用綠豆粉,以新薄荷葉蒸制,名玉露霜,時時食之,以解暑毒。不知薄荷乃新香發散之藥,多食令人虛汗不止。
秋月人多病瘧者,此因夏傷於暑得之。暑傷元氣,致秋為痎瘧也。痎者,久也,不可輕截,宜補中益氣湯主之:
黃耆,人參,炙甘草(各一錢),白朮,歸身,柴胡,升麻,陳皮(各五分),加乾薑,青皮(各五分)
水煎服。熱多加知母,寒多加桂枝,無汗去白朮加蒼朮。
秋月多痢疾者,此因夏月內傷生冷,至秋陽氣不降,乃結澀之物與濕熱之氣同墜下也。腹痛窘迫者,用加味小承氣湯主之。
枳實(一錢半),厚朴(薑汁炒,一錢半),大黃(酒煨,三錢),木香(五分),檳榔米(二錢半)
水煎服。腹痛當止,止則積去矣,窘迫減則熱除矣。宜用加味白芍藥湯和之,以平為期。
白芍(一錢),人參,當歸,黃連(酒炒),黃芩(酒炒),陳皮(各五分),木香,檳榔,炙甘草(各三分)
水煎,食後服。
冬月有病咳嗽者,此因秋傷於濕得之,宜:
參蘇飲
蘇葉(五分),葛根,陳皮(去白),前胡(各七分半),人參,半夏(制),白茯苓(各四分),枳殼,桔梗(各三分),甘草(二分),烏梅(洗去核,一個),生薑(三片),棗(三枚)
水煎,食後服。
大法:春宜吐,夏宜發汗,秋冬宜下。此教人治病者,不可犯時禁也。設遇可吐、可汗、可下之證,雖犯時禁,亦為之。所謂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也。若無病之人,春與吐,夏與發汗,秋冬與下,此誅伐無過,所謂大惑也。
白話文:
法時第三
服用藥方時,以兩盞水煎煮服用。
夏天,人在烈日下奔走勞累生病,這是因動而致病,稱為中熱。宜服用豬苓湯合益元散:香薷、白朮、炙甘草各一錢,扁豆(炒)一錢,豬苓、澤瀉、白茯苓、厚朴(薑汁炒)各五分,水煎去渣後,加入益元散二錢調服。
益元散:白滑石(水飛過)六兩半,粉草一兩,混合過篩後備用。
夏天,在涼爽的廳堂內生病者,此病因靜而得之,稱為中暑。宜服用清暑益氣湯:升麻、黃耆、蒼朮各一錢,神麴(炒)、人參、白朮、陳皮各五分,黃柏(炒)、炙甘草、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六分,葛根三分,五味子九粒,澤瀉五分,青皮二分,水煎服。這是仲景太陽中暑症禁汗、禁下、禁溫針的治療方法,孫真人制生脈散,讓人在夏天服用。東垣說:「夏天服用生脈散,加黃耆、甘草,讓人更有力氣。」人參、五味子、麥門冬等分,加黃耆、炙甘草,水煎,夏天時常服用。
有人春末夏初頭痛、腳軟、食慾不振、體熱,稱為注夏,屬陰虛元氣不足,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去掉柴胡、升麻,加入炒黃柏、白芍。更早服用大補陰丸,傍晚服用參苓白朮丸,療效顯著。(方劑詳見下文)
現在有些人喜歡在夏天用綠豆粉和新鮮薄荷葉蒸制成玉露霜解暑,但不知薄荷是辛香發散的藥物,多吃會導致虛汗不止。
秋天很多人患瘧疾,這是夏天中暑的後遺症。暑傷元氣,導致秋天發瘧疾。瘧疾纏綿日久,不可輕易截斷,宜服用補中益氣湯:黃耆、人參、炙甘草各一錢,白朮、生地黃、柴胡、升麻、陳皮各五分,加乾薑、青皮各五分,水煎服。發熱加知母,畏寒加桂枝,無汗去掉白朮加蒼朮。
秋天多痢疾,這是夏天內傷生冷,到秋天陽氣不降,寒凝濕熱下墜所致。腹痛絞迫者,服用加味小承氣湯:枳實一錢半,厚朴(薑汁炒)一錢半,大黃(酒煨)三錢,木香五分,檳榔米二錢半,水煎服。腹痛止則積滯去除,絞迫減輕則熱邪消除。宜配合加味白芍藥湯,以平和為目的:白芍一錢,人參、當歸、黃連(酒炒)、黃芩(酒炒)、陳皮各五分,木香、檳榔、炙甘草各三分,水煎,飯後服用。
冬天咳嗽,這是秋天濕邪侵襲所致,宜服用參蘇飲:蘇葉五分,葛根、陳皮(去白)、前胡各七分半,人參、半夏(制)、白茯苓各四分,枳殼、桔梗各三分,甘草二分,烏梅(洗去核)一個,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飯後服用。
大法:春天宜吐,夏天宜發汗,秋冬宜瀉下。教人治病者,不可違背季節禁忌。如果遇到可以吐、可以汗、可以瀉下的病證,即使違背季節禁忌,也要這樣處理。所謂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若無病之人,春天就吐,夏天就發汗,秋冬就瀉下,這是濫用治療方法,是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