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四要》~ 卷之二 (8)
卷之二 (8)
1. 法時第三
《禮》春夏教以禮樂,秋冬教以詩書,亦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法也。蓋春生夏長,乃陽氣發泄之時,教以禮樂者,歌詠以養其性情,舞蹈以養其血脈,亦養陽之道也。秋冬收藏,乃陰氣收斂之時,教以詩書者,優遊以求之,涵詠以體之,亦養陰之道也。
《內經》云:「冬不按蹺,春不鼽衄。」夫按摩蹺引,乃方士養生之術。冬月固密之時,尚不可行以擾乎陽,使之極泄,則有春鼽衄之疾。況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水冰地坼,醉以入房,暴泄其陽者乎。斯人也,春不病溫,夏不病飧泄,秋不病瘧痎者,未之有也。
今人春月喜服過藥利數行,謂之春宣。蓋宣者布散之義,春月上升之氣,或因寒氣所折,鬱而不發,則宜用升陽之劑,或吐劑,以助其發生之令,故謂之宣。若無寒折之變,則宣劑亦不必服也。豈可下之,以犯養生之禁,以逆上升之氣也耶。此春行秋令,肝必受傷,至秋乃發病也。
人到春時,多生瘡疥者,此由冬月不能固密皮膚,使汗易泄,寒氣浸之,營血凝滯,至春發陳,變生瘡疥。宜加減升麻和氣飲主之。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當歸,川芎,防風,白蒺藜(炒),荊芥,生地黃,何首烏(等分)
水盞半,煎八分,溫服。乾燥加酒、紅花、瓜蔞根。膿水不幹,加黃耆、白芷。
有人但到春來便生瘡者,此名風瘡。蓋肝者風木也,肝藏血,欲為膿血,此有宿毒,故年年發,非新病也。宜服消毒丸,外用灸法,則永不發矣。
烏梢蛇(乾者一條,用酒浸去皮骨,焙取末,一兩,酒留作糊為丸),胡麻(炒,一兩),苦參(酒浸,三兩),白蒺藜(炒),牛蒡子(炒,各一兩半)
共為細末,用浸蛇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此方治梅瘡、癬及癩瘡極效。
灸風池二穴,曲池二穴,各灸三壯。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此四時之氣也。春雖溫多風,棉衣不可太薄。秋雖涼而寒將至,衣褐宜早漸加也。
曾晢云:暮春者,春服既成。《豳風》云:九月授衣。其順天時,修人事,故宜如此。
八風者,天之號令也。常以八節,太乙移宮之日,必有暴風雨應之。太乙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藝之宮,在坎正北,名大剛風。立春日移居天留,在艮東北,名凶風。春分移居倉門,在震正東,名嬰兒風。立夏移居陰樂,在巽東南,名弱風。夏至移居天宮,在離正南,名大弱風。
立秋移居玄委,在坤西南,名謀風。秋分移居倉果,在兌正西,名剛風。立冬移居新落,在乾西北,名折風。其風雨之應,或先或後,自其所居之方來,為正風,主生長萬物。自其所沖之方來,為虛邪,乃能傷人成病也。晝發民多病,夜發民少病。何以然?蓋夜民皆臥,故聖人避此虛風之邪,如避矢石,所以邪弗能害也。
白話文:
法時第三
《禮記》中提到,春夏季節教導禮樂,秋冬季節教導詩書,這也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方法。因為春天生長,夏天茂盛,是陽氣蓬勃發洩的時節,所以教導禮樂,通過歌唱和舞蹈來培養人的性情和血脈,也是養陽之道。而秋冬季節是收藏的時節,陰氣收斂,所以教導詩書,讓人在悠閒中學習領悟,也是養陰之道。
《內經》說:「冬天不要按摩足厥陰肝經,春天不要出血」。按摩足厥陰肝經是方士養生的方法。冬天是閉藏的季節,更不應該這樣做,擾亂陽氣,使其過度發洩,就會導致春天出血的疾病。更何況有些人以酒為飲料,行為放縱,在冰天雪地裡喝醉酒行房事,過度發洩陽氣呢?這樣的人,春天不會得溫病,夏天不會得霍亂,秋天不會得瘧疾,這是絕不可能的。
現在有些人春天喜歡服用過多的瀉下藥,認為這是春天宣洩之法。所謂宣洩,是指疏通散佈的意思。春天陽氣上升,如果因為寒邪的阻礙而鬱結不通,則應該服用升陽的藥物或吐瀉藥物,以幫助陽氣的生發,所以稱為宣洩。如果沒有寒邪阻礙,則不需要服用宣洩的藥物。怎麼可以服用瀉下藥,違背養生的禁忌,逆亂上升的陽氣呢?這樣春天行秋天之令,肝臟必然受損,到秋天就會發病。
春天很多人容易長瘡疥,這是因為冬天沒有很好地保護皮膚,導致汗液容易流失,寒邪入侵,營血凝滯,到春天舊病復發,變成了瘡疥。可以用加減升麻湯來治療。
處方:升麻、葛根、赤芍、甘草、當歸、川芎、防風、炒白蒺藜、荊芥、生地黃、何首烏(等分)
用法:用半碗水煎成八分滿,溫服。乾燥者加酒、紅花、瓜蔞根。如果膿水不幹,加黃耆、白芷。
有些人每年春天都會長瘡,這叫做風瘡。因為肝屬風木,肝藏血,容易化為膿血,這是因為體內有宿毒,所以年年發作,不是新病。應該服用消毒丸,並配合灸法,就可以徹底治愈。
處方:烏梢蛇(乾的,用酒浸泡去皮骨,烘乾研末,一兩,酒留作丸藥的糊劑),炒胡麻(一兩),酒浸苦參(三兩),炒白蒺藜、炒牛蒡子(各一兩半)
用法:研成細末,用浸泡烏梢蛇的酒煮成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酒送服。這個方子治療梅毒、癬和癩瘡非常有效。
針灸:灸風池穴、曲池穴各三壯。
春天溫暖多風,秋天涼爽但寒冬將至,所以穿衣要根據季節變化調整。春天即使溫暖,棉衣也不能太薄;秋天雖然涼爽,但寒冬將至,衣服應該及時加厚。
曾晢說:暮春,春天的衣服已經做好了。《詩經·豳風》說:九月做冬衣。順應天時,修養人事,所以應該這樣做。
八風是天的號令。在八個節氣,太乙移宮的日子,一定會有暴風雨相應。太乙常在冬至這天位於葉藝宮,在坎卦正北方,叫做大剛風;立春移居天留宮,在艮卦東北方,叫做凶風;春分移居倉門宮,在震卦正東方,叫做嬰兒風;立夏移居陰樂宮,在巽卦東南,叫做弱風;夏至移居天宮宮,在離卦正南方,叫做大弱風;立秋移居玄委宮,在坤卦西南方,叫做謀風;秋分移居倉果宮,在兌卦正西方,叫做剛風;立冬移居新落宮,在乾卦西北方,叫做折風。這些風雨的應驗,有時早有時晚,從它所在的方位來,是正風,主宰萬物的生長;從它所衝擊的方位來,是虛邪,能傷人致病。白天發病的人多,晚上發病的人少。為什麼呢?因為晚上人們都睡覺了,所以聖人躲避這種虛邪之風,如同躲避弓箭一樣,所以邪氣就傷害不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