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四要》~ 卷之二 (5)
卷之二 (5)
1. 慎動第二
《素問》道經曰:至真之要,在乎天玄。天玄者,先天太玄之真息,渾淪淵然,何思何為。形既生矣,神發智矣,天玄之息泄矣。人能忘嗜欲,定喜怒,一念不動,如在母腹之時,凝神以養其氣,閉氣以固其精,使精氣自結,名曰聖胎。天玄之息,自歸其間。故曰:還元至真之要也。
人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日一夜凡百刻,計一萬三千五百息。人身之脈,共八百一十丈,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一息共行六寸,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自子初刻,至巳終刻,行陽二十五度;自午初刻,至亥終刻,行陰二十五度。此自然流動之息,與天地同運者也。故養生者,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每刻至一百三十五息。
息者氣也,人物之生,莫不有竅為之出入也。惟口鼻之氣,有出有入,人皆知之,若目之氣泄於視,耳之氣泄於聽,前後二陰之氣泄於便溺,玄府之氣泄於沛空,人則不知也。故儉其視聽,節其飲食,避其風寒,此調氣之要也,豈特調其呼吸而已哉。
善養生者,必知養氣。能養氣者,可以長生。故調氣者,順其氣也,服其氣者,納其氣也,伏其氣者,閉其氣也,皆曰養氣。
今人服氣者則不然,乃取童男童女,呵其氣而咽之,此甚可嘆。殊不知天地之氣,從鼻而入,水穀之氣,從口而入。利則養人,乖則害人。此等服氣之法,乃是一團濁氣,其養人乎?其害人乎?可以自喻矣。
養生之訣云:調息要調真息。真息者,胎息也。兒在胎中,無吸無呼,氣自轉運。養生者,呼吸綿綿,如兒在胎之時,故曰胎息。
人之空竅,元氣之門戶也。塞其竅則病,閉其竅則死。凡胎生卵生者,初在胎谷中,空竅閉塞,何以不死?曰:緣這團真氣,伏藏於中,長養形髓,空竅未開不泄,及其生也,啼聲一發,則真氣泄而百竅開矣。
人之真氣,伏藏於命門之中,即火也。聽命於心,以行君火之令。故主安則捍吸與天同運,不失其常。主危則相火衰息,逆賁而死至矣。故曰:
南山猛虎一聲雷,撼動乾坤橐籥開,
驚起老龍眠不得,轟騰直上九天來。
方士教人,行打坐調息工夫,子前進陽火,午後退陰符,卯酉為沐浴,則不行。此不知天地之化,陰陽之理,惑於傍門之教,以偽亂其真也。入藥鏡云: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何曾分子午卯酉也。《悟真篇》云:莫向天邊尋子午,身中自有一陽生。則一念動處,便是活子時,何必夜半後為子時耶。
動處便是陽火,意動過後便是陰符。陰陽者,動靜之謂,時行則行,進陽火也,時止則止,退陰符也。然所謂進退者,即一時事,祖師不肯說破與人,要人自悟。我今妄猜云:陰陽者,善惡之謂也。一念之善,此陽火發也,即其所發而推廣之,謂之陽火。一念之惡,此陰符動也,即其方動而屏去之,謂之退陰符。
白話文:
慎動第二
《素問》說,養生的根本在於先天之氣,也就是先天太玄的真氣,它渾然一体,不思不慮。人一旦出生,有了形體和意識,這先天之氣就開始消耗了。如果人能忘掉物慾,平靜喜怒,保持心神不動,就像在母體中一樣,專注養護自身之氣,閉氣以保精氣,讓精氣自然凝聚,這就叫做「聖胎」,先天之氣也會自然回歸。所以說,這是恢復先天之氣的根本方法。
人呼吸一次算一息,一天一夜有一萬三千五百息。人體經脈總長八百一十丈,呼吸一次,氣血運行三寸,一呼一吸共行六寸,一天一夜氣血在體內運行五十周。從子時到巳時,陽氣運行二十五個程度;從午時到亥時,陰氣運行二十五個程度。這是自然運行的氣息,與天地運行同步。所以,養生要順應自然,才能興旺,違背自然就會衰亡。每刻約有一百三十五個呼吸。
呼吸就是氣,人體的任何活動都需要氣的出入。人們都知道口鼻有呼吸,卻不知道眼睛的氣會因視覺而消耗,耳朵的氣會因聽覺而消耗,前後陰部會因排泄而消耗氣,心臟的氣也會因心跳而消耗。所以,要節制視聽,控制飲食,避免風寒,這才是調養氣的關鍵,絕不僅僅是調呼吸而已。
善於養生的人,一定懂得養氣。能養氣的人,就能長壽。調氣的方法有順其自然,吸收天地之氣,閉氣養神等等,都屬於養氣。
現在有些人修煉,用童男童女的氣來呵氣吞咽,這很可惜。他們不知道,天地之氣從鼻而入,水穀之氣從口而入。有益則滋養人體,有害則損傷人體。這種服氣的方法,不過是一團濁氣,它能養人嗎?還是有害?自己想想就知道了。
養生訣竅說:調息要調真息,真息就是胎息。胎兒在母體中,沒有呼吸,氣息自行運轉。養生者要呼吸綿綿,如同胎兒在母體中的狀態,所以叫做胎息。
人體的空竅是元氣的門戶。堵塞空竅則生病,閉塞空竅則死亡。胎生卵生的生物,在胚胎期,空竅閉塞,為何不死?因為有一股真氣藏在裡面,滋養形體骨髓,空竅未開,真氣不泄。等到出生啼哭,真氣外泄,百竅才打開。
人的真氣藏在命門,也就是腎臟,它受心臟的支配,執行心火的功能。如果心神安寧,呼吸就會與天地運行同步,不失常態;如果心神危急,相火(心火)就會衰弱,呼吸逆亂而死。所以說:
南山猛虎一声雷,撼动乾坤橐籥開, 惊起老龙眠不得,轰腾直上九天来。
一些方士教人打坐調息,早上練陽氣,下午練陰氣,卯酉時沐浴則不行。他們不懂天地變化和陰陽的道理,被旁門左道的教法迷惑,以假亂真。《入藥鏡》說:一天十二個時辰,心之所想都能做到,何必拘泥於子午卯酉?《悟真篇》說:不要到天上尋找子午時辰,自身就有一陽之氣。一念之間,就是活子時,何必等到半夜才算子時呢?
動念就是陽火,意念停止就是陰符。陰陽就是動靜,動則行,是進陽火;靜則止,是退陰符。所謂進退,只是一時的狀態,祖師不願直接告訴人,要人自己領悟。我私下猜測:陰陽指善惡,一念善,就是陽火發動,並推廣善念;一念惡,就是陰符啟動,並消除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