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忠

《養生月覽》~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七月

七夕日取赤腹蜘蛛於屋下,陰百日乾,取塗足,可行水上矣。(同上)

七月十一日取枸杞菜煮作湯沐浴,令人光澤不病不老。(《雲笈七籤》)

七月十五日中元日,可行道建齋,修身謝過。(《正一修真旨要》)

七月十五日取佛座下土著臍中,令人多智也。(《四時纂要》)

七月十五日收赤浮萍,用筲箕盛放,桶盛水,曬乾為末。遇冬雪,寒水調三錢服,又用漢椒末抹浮萍擦身上,則熱不畏寒。詩云:不傍江津不傍岸,用時須用七月半,冷水裡面下三錢,假饒鐵人也出汗。(《瑣碎錄》)

當以七月十六日去手足爪,燒作灰服之,即自滅消九蟲,下三尸。(《雲笈七籤》)

七月二十二日沐,令發不白。(《四時纂要》)

七月二十五日浴,令人長壽。(同上)

七月二十五日早食時沐浴,令人進道。(《雲笈七籤》)

七月二十八日拔白,終身不白。(《四時纂要》)

七月丑日取富家中庭土泥灶,令人富,勿令人知。(此出《本草》。又按《墨子秘錄》云:七月內取富家田中土塗灶,大富也。)

七月食蓴,上有蠋蟲,害人。(《白雲先生雜記》)

七月食薤,損目。(同上)

七月收角蒿置氈褥、書籍中,闢蛀蟲。(《四時纂要》)

七月之節,宜出衣服、圖書以暴之。(《千金月令》)

七月勿食菱芰,作蟯蟲。(《千金方》)

七月食茱萸,傷神氣。(同上)

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發霍亂。(同上)

七月勿食獐肉,動氣。(《本草》)

七月勿食雁,傷神。(《孫真人食忌》)

立秋日以秋水下赤小豆,云止赤白痢。(同上)

立秋太陽未升採揪葉,熬為膏,敷瘡瘍立愈,謂之楸葉膏。(《瑣碎錄》)

立秋日不可浴,令人皮膚粗燥,因生白屑。(同上)

立秋後五日,瓜不可食。(《千金月令》)

入秋小腹多冷者,用古磚煮汁服之,主噦氣,又令患處熨之三、五度,瘥。(《本草》)

七月中暑氣將伏,宜以稍冷為理,宜食竹葉粥。其竹葉粥法。取淡竹葉一握、梔子兩枚切熬,以水煎,澄取清,即細淅粳米,研取泔,下米於竹葉梔子汁中,旋點泔煮之,候熟下鹽花,進之。(《千金月令》)

秋服黃耆等丸一兩劑則百病不生。(《千金方》)

秋不可食豬肺。(《金匱要略方》)

立秋後宜服張仲景八味地黃丸,治男子虛羸百疾眾所不療者,久服輕身不老,加以攝養則成地仙。其方用:乾地黃(半斤)、干薯藥(四兩)、牡丹皮(二兩)、澤瀉(二兩)、附子(炮,二兩)、肉桂(二兩)、山茱萸(四兩,湯泡五遍),上搗篩,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酒下二十丸。如稍覺熱,即大黃丸一服通輕,尤妙。

(此出《四時纂要》。又按《養生論》內一味用熟乾地黃。)

白話文:

七月

七夕這天,在屋簷下捉到赤腹蜘蛛,陰乾一百天,取其汁液塗抹在腳上,就能在水上行走。

七月十一日,採集枸杞菜煮湯沐浴,能使人容光煥發,健康長壽。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可以修行、齋戒,反省自身,表達謝意。

七月十五日,取佛像底座下的泥土塗抹在肚臍上,能使人變得聰明。

七月十五日收集赤浮萍,用筲箕盛裝,用桶盛水,曬乾研磨成粉末。冬天遇到雪天或寒流時,用冷水調和三錢服用,再用漢椒末與浮萍粉末混合塗抹全身,就能不怕寒冷。有詩云:「不靠江邊不靠岸,要用須在七月半,冷水之中下三錢,即使鐵人也出汗。」

七月十六日,將手腳指甲剪下燒成灰服用,就能消滅體內寄生蟲和三尸蟲。

七月二十二日洗頭,能使頭髮不變白。

七月二十五日沐浴,能使人長壽。

七月二十五日清晨沐浴,能使人修行進步。

七月二十八日拔掉白髮,就能終身不再長白髮。

七月丑日,取富人家庭院泥土塗抹在灶台上,能使人致富,但不可讓人知道。(此法出自《本草》。另據《墨子秘錄》記載:七月內取富人家田裡的土塗抹在灶台上,也能致富。)

七月食用蓴菜,上面如有蠋蟲,會危害人體。

七月食用薤,會損傷眼睛。

七月採集角蒿,放置在氈褥或書籍中,能驅除蛀蟲。

七月,應該把衣服、書籍拿出來晾曬。

七月不要食用菱角,會產生蟯蟲。

七月食用茱萸,會損傷元氣。

七月不要食用生蜜,會導致腹瀉和霍亂。

七月不要食用獐肉,會使人動怒。

七月不要食用雁肉,會損傷元氣。

立秋這天,用秋季的井水送服赤小豆,可以治療赤白痢疾。

立秋太陽未升起時採集楸樹葉,熬製成膏,敷於瘡瘍處,能迅速痊癒,稱為楸葉膏。

立秋這天不能沐浴,會使皮膚粗糙,產生頭皮屑。

立秋後五日,不能食用瓜類。

入秋後小腹經常冰冷的人,可以用古磚煮水服用,可以治療呃逆,並用溫熱的古磚在患處熨燙三到五次,就能痊癒。

七月中暑氣將要消退,應該以稍涼為宜,宜食竹葉粥。製作方法:取淡竹葉一把、梔子兩枚切碎熬煮,取其清汁,再將粳米研磨成漿,加入竹葉梔子汁中,慢慢攪拌煮熟,加入鹽即可食用。

秋季服用黃耆等製成的丸藥一兩劑,就能百病不生。

秋季不能食用豬肺。

立秋後宜服用張仲景的八味地黃丸,治療男子虛弱百病,久服能輕身不老,再加上攝生調養,就能成為地仙。藥方:熟地黃(半斤)、山藥(四兩)、牡丹皮(二兩)、澤瀉(二兩)、附子(炮製,二兩)、肉桂(二兩)、山茱萸(四兩,用湯泡五遍),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用酒送服二十丸。如果服用後感覺稍熱,就服用大黃丸一劑通便,效果更佳。(此法出自《四時纂要》。另據《養生論》記載,其中一味藥材用熟乾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