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丹方匯編》~ 經驗丹方彙編 (30)
經驗丹方彙編 (30)
1. 痔瘡
腸僻為痔。如大澤中有少山突出為痔。凡人於九竅中但有小肉突起,皆曰痔,不特於肛門邊生者名之。亦有鼻痔、眼痔、牙痔等。其狀不一。方分五種:曰牡、曰牝、曰胍、曰腸、曰氣。
牝痔者,肛門邊生瘡,腫突出,一日數枚,膿潰即散;牡痔者,肛門邊發,露肉珠狀如鼠奶,時時滴潰膿血;胍痔者,腸口顆顆發累,且痛且癢,血出淋漓;腸痔者,肛門內結核有血,寒熱往來,登溷脫出;氣痔者,遇恐怒則發,肛門腫痛,氣散則愈;又有酒痔,每遇飲酒發動,瘡即腫痛而流血;血痔者,每遇大便則血出不止,宜解熱、調血、順氣為主。若久而不愈,必至穿穴為漏矣。
治痔油藥
蘇合油,熊膽各五分,頭生雞子二個(用清,煎油)
三味勻和,敷之神效。有一趙姓者,患痔垂死,用此立愈。(《靈秘丹藥》)
藥水
片腦一分,朴硝五分,熊膽三分,蝸牛,螺肉各十兩,橄欖核(燒灰)五錢
搗爛入藥,浸一夜取水並藥敷瘡,無不斷根。(同上)
痔漏
犀角,象牙各末,乳香,沒藥各一兩,明礬,黃占各五錢
銅器溶化占,入藥,丸梧子大。取連翹、金銀花二味貯瓶中,入好酒煎半日,去渣,酒服廿一丸自愈。(洪武帝親驗方)
一用胡連一兩(末),甲片(麻油炙)、石決明(煅),槐花(炒)各五錢,蜜丸。早晚各服一錢。如四旁有硬肉突出,蠶繭二十個,炒研,入藥即治,神效。(《單方全集》)
一用青苔(青石上出)焙末,加生礬少許,再研聽用。先將瓦花一把水煎滾,加鹽滷一碗,坐上浴洗,其痔漸漸縮小,揩乾,將藥抹上。但要痛三、四次即愈,永不再發。(《外科秘錄》)
白話文:
痔瘡,指的是腸道出口附近長出的異物。古人認為,痔瘡就像是大片沼澤中突起的小山丘。基本上,人體九竅(指眼、耳、鼻、口、肛門等)任何地方長出的小肉突起,都可稱為痔,不只是肛門周圍的才叫痔。所以,也有鼻痔、眼痔、牙痔等,形狀各異。痔瘡可以分為五種類型:牡痔、牝痔、胍痔、腸痔和氣痔。
牝痔,是指肛門邊長出像瘡一樣的腫塊,一天可能會長出好幾個,膿液潰破後就會消散。牡痔,是指肛門邊長出的肉粒,形狀像老鼠的乳頭,時不時會流出膿血。胍痔,是指腸道開口處長出一顆顆的突起,又痛又癢,會不斷出血。腸痔,是指肛門內結塊,伴有出血,忽冷忽熱,排便時會脫出肛門外。氣痔,是指遇到驚嚇或憤怒時發作,肛門腫痛,等情緒平復後就會好轉。另外還有酒痔,只要一喝酒就會發作,瘡腫痛且流血;血痔,則是每次大便都會大量出血。治療上,應以清熱、調血、順氣為主。如果拖延不治,可能會導致穿孔形成瘺管。
治療痔瘡的油藥
取蘇合油、熊膽各五分,以及兩個剛下的雞蛋(取清,煎成油),將三種材料混合均勻,塗抹患處,效果很好。曾經有個姓趙的人,痔瘡嚴重到快要死了,用了這個藥方就立刻好了。(出自《靈秘丹藥》)
治療痔瘡的藥水
取冰片一分、朴硝五分、熊膽三分,蝸牛、螺肉各十兩,橄欖核(燒成灰)五錢。將所有藥材搗爛混合,浸泡一夜後取藥水,連同藥渣一起敷在患處,很快就能根治。(同上)
治療痔瘺的藥方
取犀角末、象牙末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一兩,明礬、黃占各五錢。用銅器將黃占熔化,加入其他藥材,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另取連翹、金銀花兩種藥材放入瓶中,加入好酒煎煮半天,去渣後飲用藥酒,每天服用二十一丸,即可痊癒。(洪武皇帝親身驗證過的藥方)
另一個藥方,取胡黃連一兩(磨成粉),甲片(用麻油炙過)、石決明(煅燒過)、槐花(炒過)各五錢,用蜂蜜做成藥丸。早晚各服一錢。如果痔瘡周圍有硬肉突起,可以加入炒過的蠶繭二十個(磨成粉),效果很好。(出自《單方全集》)
另一個藥方,取青苔(長在青石上的)烘乾磨成粉,加入少量生礬,再研磨混合備用。先用瓦片煎煮一把水,加入一碗鹽滷,坐著用熱水洗浴患處,痔瘡會逐漸縮小。擦乾後,將藥粉塗抹上。大概會痛三四次就會痊癒,且不會再復發。(出自《外科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