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丹方匯編》~ 經驗丹方彙編 (11)
經驗丹方彙編 (11)
1. 霍亂吐瀉
(附痧斑)
霍亂者,揮霍撩亂也。外感內傷,陰陽乖隔,以致上吐下利。偏陽多熱,偏陰多寒,卒然而成,危如風燭。得吐利者,名濕霍亂,輕蓋所傷之物盡出也。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所傷之物不得出,死甚速。須用鹽湯探吐,得出則寬,切莫與穀食,入口即死。直至飢甚,吐瀉過二、三時辰,方可與稀粥食之。
玉液散(治伏暑吐瀉、便赤煩渴)
滑石四兩,藿香,丁香各一錢
為末,米湯下二錢。(《普濟方》)
傷暑霍亂吐瀉
豬苓,澤瀉各七分,赤茯苓,乾葛各一錢,花粉二錢,香薷,黃連,甘草,白朮各五分
泄極加升麻七分,黃芩、石膏各八分;熱極加石膏、知母各一錢;腹痛加芍藥(炒)五錢,肉桂三分,寒極亦然。姜三片煎服。(《秘方集驗》)
五更泄(名腎泄,蓋陰感而然,脾惡濕,濕則濡而困,困則不能制水,水性下流,則腎水不足)
五味(去梗)二兩,吳茱萸五錢,同炒香為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採醫書)
腹痛難忍
取白扁豆葉三十張,搗汁沖井水服。立驗。(《青浦徐氏抄本》)
中寒腹痛(並絞腸痧)
胡椒七粒,以布一層包裹,不拘自己或他人嚼碎,納臍內,隨用膏藥貼上,再以熱手按之,蓋被而臥。少傾腹中作熱或有汗出,則寒氣散而痛自愈矣。(《秘方集驗》)
如遇痧腸,急將病人頭頂紅髮拔去,腿彎、指頭皆刺出血,將口抉開,喂白鴨腳花(開花時連根葉風乾包貯),三梔泡湯灌下,即活。(《救急良方》)
發斑不出
用白蠟燭點火,照視心胸腹背,隱隱紅斑不起,在於肌內,取山羊乳飲之,即起透而自痊矣。(經驗方)
白話文:
霍亂吐瀉(附帶痧斑)
所謂霍亂,就是指身體內部的氣機紊亂。因為外感邪氣或內傷導致體內陰陽失調,引起上吐下瀉。偏向陽氣的會發熱,偏向陰氣的會怕冷,病發突然,病情危急就像風中的燭火一樣。如果主要是吐和拉肚子,稱為濕霍亂,這表示身體將受傷的東西盡力排出。如果想吐卻吐不出來,想拉卻拉不出來,受傷的東西無法排出,死亡會非常快。這時候必須用鹽水來催吐,吐出來就會好一些,絕對不要吃任何食物,一吃就會死。等到很餓,吐瀉超過兩三個時辰,才可以吃稀粥。
玉液散(治療暑熱引起的吐瀉、大便赤紅、口渴煩躁)
滑石四兩、藿香、丁香各一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二錢。(出自《普濟方》)
傷暑引起的霍亂吐瀉
豬苓、澤瀉各七分,赤茯苓、乾葛各一錢,花粉二錢,香薷、黃連、甘草、白朮各五分。如果拉肚子很嚴重,就加升麻七分,黃芩、石膏各八分;如果發燒嚴重,就加石膏、知母各一錢;如果肚子痛,就加炒過的芍藥五錢、肉桂三分,怕冷也是這樣處理。用三片生薑一起煎服。(出自《秘方集驗》)
五更瀉(也叫腎瀉,是因為陰氣受寒所導致,脾臟討厭潮濕,濕氣重就會功能變弱,脾臟變弱就不能控制水分,水性往下流,腎水就會不足)
五味子(去除梗)二兩、吳茱萸五錢,一起炒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煮的米湯送服。(採集自醫書)
腹痛難忍
取三十片白扁豆葉,搗爛取汁,用井水沖服,馬上見效。(出自《青浦徐氏抄本》)
中寒腹痛(包括絞腸痧)
用七粒胡椒,用一層布包起來,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把它嚼碎,放在肚臍裡面,再用膏藥貼上,然後用熱手按住,蓋上被子躺著。過一會兒肚子裡面會發熱,或是有汗出來,寒氣就會散開,疼痛自然就會好。(出自《秘方集驗》)
如果遇到痧腸,要趕快把病人頭頂的紅頭髮拔掉,腿彎、手指頭都刺出血,把嘴巴撬開,餵白鴨腳花(開花時連根帶葉風乾包好),再用三梔泡湯灌下去,就能活命。(出自《救急良方》)
發斑疹卻出不來
用白色蠟燭點火,照看心口、肚子和背部,如果隱隱有紅斑卻出不來,表示紅斑在皮膚裡面,要喝山羊奶,紅斑就會透出來,病自然就好。(經驗方)
2. 心氣痛
心痛即胃脘痛,須分新久之殊。若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寒物,而病於初得時,當用溫散溫利之藥;若病稍久而成郁,鬱則蒸熱,熱久必生火,若行溫劑,寧無助火添病乎?此病雖日數多,不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物,與病安之後又縱恣口,腹病再發,難治。
心痛神方
硃砂,木香各三錢,黃佔一兩
化開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燒酒下,極痛時方服效。(《衛生備要》)
急心痛(牙關緊閉欲死)
老蔥白五莖,去皮須搗膏,用匙送入咽喉中,灌以麻油四兩,但得下咽即蘇。少傾蟲積皆化黃水而下,神效。(《瑞竹堂方》)
一用,麻油一鍾,煎滾,衝入燒酒一小鐘,乘痛急飲。(《秘方集驗》)
蛔咬心痛
心頭痛急不能當,吾有仙人海上方,萹蓄醋煎通口咽,管叫時刻立安康。一用烏梅三個,川椒十四粒,煎服愈。(《單方全集》)
心口痛
良薑(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浸七次,焙研)。病因寒得,薑末二錢、附末一錢;因怒得,薑末一錢、附末二錢;寒怒兼有各錢半,米飲加薑汁並鹽服效。(《韓飛霞醫通書》)
胃脘疼痛
雄黃一錢(末),烏梅三錢(肉)
為末,如豆大。俟胃口痛時,須酒服。輕者兩丸、重者三丸。(《集驗方》)
心氣痛
生芝麻半升,候痛時,不必看隨手取來,不拘多少,放銅鍋內炒黑為末,好酒送下。一服除根。(《秘方集驗》)
神仙九氣散
專治膈氣、寒熱氣、驚氣、怒氣、山嵐障氣、積聚堅牢、不能飲食,發則欲死。
香附,薑黃,甘草
等分為末。每服鹽湯下三錢。(當神方)
一切氣痛
天台烏藥(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炒),良薑(炒)
各等分為末,溫酒、童便調下。(《衛生家寶》)
白話文:
心氣痛
心痛其實就是胃脘痛,必須區分是新發的還是舊疾。如果是明顯感受到身體受寒,或吃了寒冷的食物,剛開始發病時,應該使用溫熱、發散、通利的藥物。如果病情拖久了變成鬱積,鬱積會產生熱,熱久了就會生火,如果用溫熱的藥,豈不是會助長火氣,加重病情嗎?這種病雖然會持續很多天,不吃東西也不會死。但如果疼痛剛停止就馬上吃東西,或是病好之後又放縱飲食,腹痛就會再次發作,難以治癒。
心痛神效方
硃砂、木香各三錢,黃連一兩。
磨成粉末,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顆,用燒酒送服,疼痛劇烈時服用才有效。(出自《衛生備要》)
急心痛(牙關緊閉、瀕臨死亡)
老蔥白五根,去除外皮和根鬚,搗成膏狀,用湯匙送入喉嚨,再灌入麻油四兩,只要能吞下就能甦醒。過一會兒,體內積聚的蟲積就會化成黃水排出,非常有效。(出自《瑞竹堂方》)
另一個方法是:將麻油一盅煮滾,沖入一小盅燒酒,趁著疼痛時趕緊喝下。(出自《秘方集驗》)
蛔蟲引起的腹痛
心口疼痛劇烈難忍,我有一個仙人傳下來的海上方:用萹蓄加醋煎煮後服用,保證立刻止痛。另一個方法是:用烏梅三個、川椒十四粒煎煮後服用,可以治癒。(出自《單方全集》)
心口痛
良薑(用酒洗七次後焙乾磨粉)、香附子(用醋浸泡七次後焙乾磨粉)。如果是因受寒引起的,用薑末二錢、附末一錢;如果是因生氣引起的,用薑末一錢、附末二錢;如果寒氣和怒氣都有,則薑末和附末各用一錢半。用米湯加入薑汁和少量鹽調服,就會有效。(出自《韓飛霞醫通書》)
胃脘疼痛
雄黃一錢(磨成粉末),烏梅三錢(取肉)。
將兩者磨成粉末,做成豆子大小的藥丸。等到胃痛發作時,用酒送服。症狀輕微的服用兩顆,症狀嚴重的服用三顆。(出自《集驗方》)
心氣痛
生芝麻半升,等到疼痛發作時,不必計較用量,隨手抓取放入銅鍋內炒黑磨成粉末,用好酒送服。服用一次就能根除病痛。(出自《秘方集驗》)
神仙九氣散
專門治療胸膈氣滯、寒熱之氣、驚嚇之氣、怒氣、山嵐瘴氣、積聚腫塊,導致不能飲食,發作時痛苦得快要死掉。
香附、薑黃、甘草
將以上三味藥等量磨成粉末。每次用鹽湯送服三錢。(被認為是神效的藥方)
一切氣痛
天台烏藥(選擇小顆的,用酒浸泡一夜後炒)、茴香(炒)、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後炒)、良薑(炒)。
將以上四味藥等量磨成粉末,用溫酒或童便調服。(出自《衛生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