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紺珠經》~ 卷下 (16)
卷下 (16)
1. 辨藥性情第八
五味子味酸,性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四:滋腎經不足之水;收肺氣耗散之金;除煩熱,生津止渴;補虛勞,益氣強陰。
川烏味辛,性熱,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用有二:散諸風之寒邪;破諸積之冷痛。
白芍藥味酸平,性寒,有小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四:扶陽氣,大除腹痛;收陰氣,陡健脾經;墜其胎,能逐其血;損其肝,能緩其中。
白茯苓味甘淡,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六:利竅而除濕;益氣而和中;小便多而能止;大便結而能通;心驚悸而能保,津液少而能生;白者入壬癸;赤者入丙丁。
澤瀉味甘鹹,性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去胞垢而生新水;退陰汗而止虛煩;主小便淋澀仙藥;療水病濕種靈丹。
薄荷葉味辛,性涼,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清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
麻黃味苦甘,性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其形中空,散寒邪而發表;其節中閉,止盜汗而固虛。
厚朴味苦辛,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苦能下氣,去實滿而消痰泄脹;溫能益氣,除濕滿而散結調中。
杏仁味苦甘,性溫,有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利胸中氣逆而喘促;潤大腸氣秘而難便。
巴豆味辛,性熱,有大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削堅積,蕩臟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穀之道路。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黑附子味辛,性熱,有大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除六腑之沉寒,補三陽之厥逆。
蒼朮氣味、主治與白朮同,補中、除濕力不及白,寬中發汗功過於白。
秦艽味苦辛平,性微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除四肢風濕若懈;療遍體黃疸如金。
白殭蠶味鹹辛平,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去皮膚風動如蟲行;主面部黑生如漆點。
白豆蔻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破肺中滯氣;退目中雲氣;散胸中冷氣;補上焦元氣。
地榆味苦甘酸,性微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主下部積熱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經。
連翹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也。其用有二:瀉諸經之客熱;散諸腫之瘡瘍。
阿膠味甘平,性微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保肺益金之氣;止嗽蠲咳之膿;補虛安妊之胎;治痿強骨之力。
桃仁味苦甘平,性寒,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潤大腸血秘之便難;破大腸久蓄之血結。
生薑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製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棗有厚腸之益;溫經散表邪之風;益氣止翻胃之噦。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制火邪,清肺氣,仲景有白虎之名;除胃熱,奪其食,易老云大寒之劑。
白話文:
辨藥性情第八
五味子味酸性溫,無毒,具有滋陰降氣的功效。主要作用有四:滋補腎經不足的水液;收斂肺氣耗散;消除煩熱,生津止渴;補益虛勞,增強體質,滋補腎陰。
川烏味辛性熱,有毒,屬陽中之陽,具有發散作用。主要作用有二:散寒邪,治療風寒引起的疾病;溫通經絡,治療寒邪凝滯引起的疼痛。
白芍藥味酸微寒,性寒,有小毒,具有升降兼備的特性,屬陰。主要作用有四:扶助陽氣,治療腹痛;收斂陰氣,健脾;安胎,止血;養肝,緩解肝臟疾病。
白茯苓味甘淡性溫,無毒,具有降氣的功效,屬陽中之陰。主要作用有六:利水消腫,除濕;益氣和中;治療小便過多;治療大便燥結;安定心神,治療心悸;生津液;白茯苓入壬癸水,赤茯苓入丙丁火。
澤瀉味甘鹹性寒,無毒,具有降氣的功效,屬陽中之陰。主要作用有四:清除胞垢,促進新陳代謝;治療盜汗,消除煩躁;治療小便淋澀;治療水腫。
薄荷葉味辛性涼,無毒,具有升發的功效,屬陽。主要作用有二:清熱解暑;疏散風熱。
麻黃味苦甘性溫,無毒,具有升發的功效,屬陰中之陽。主要作用有二:其莖中空,可以發散寒邪;其節中實,可以止汗固虛。
厚朴味苦辛性溫,無毒,具有升降兼備的功效,屬陰中之陽。主要作用有二:苦味可以下氣,治療實滿、痰飲、脹滿;溫性可以益氣,除濕,調和脾胃。
杏仁味苦甘性溫,有毒,具有升降兼備的功效,屬陰中之陽。主要作用有二:治療胸悶氣喘;治療大便燥結。
巴豆味辛性熱,有大毒,屬陽中之陽,具有峻下作用。主要作用有二:攻破堅積,治療寒邪凝滯;通利腸道,治療水穀阻滯。毒性猛烈,不可輕易使用。
黑附子味辛性熱,有大毒,屬陽中之陽,具有走竄的特性。主要作用是溫通經絡,治療寒邪凝滯,溫補陽氣。
蒼朮氣味、主治與白朮相似,但補中、除濕之力不如白朮,而寬中、發汗之力則強於白朮。
秦艽味苦辛微溫,性微溫,無毒,具有升降兼備的功效,屬陰中之陽。主要作用有二:治療風濕痹痛;治療黃疸。
白殭蠶味鹹辛微溫,性微溫,無毒,具有升發的功效,屬陰中之陰。主要作用有二:治療皮膚瘙癢;治療面部色斑。
白豆蔻味辛性溫,無毒,具有升發的功效,屬陽。主要作用有四:理氣化痰;明目;溫中散寒;補益心陽。
地榆味苦甘酸,性微寒,無毒,具有下降的功效,屬陰。主要作用有二:治療下焦濕熱引起的痢疾;治療崩漏。
連翹味苦微寒,性微寒,無毒,具有升發的功效,屬陰。主要作用有二: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阿膠味甘微溫,性微溫,無毒,具有下降的功效,屬陽。主要作用有四:滋陰潤肺;止咳化痰;安胎;治療痿證。
桃仁味苦甘微寒,性寒,無毒,具有下降的功效,屬陰。主要作用有二:潤腸通便;破血消癥。
生薑味辛性溫,無毒,具有升發的功效,屬陽。主要作用有四:解半夏毒;健脾胃;散寒表邪;止嘔。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無毒,具有下降的功效,屬陰。主要作用有二:清熱瀉火;清胃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