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下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4)

1. 辨藥性情第八

六陳

狼毒,茱萸,枳實,麻黃,橘皮,半夏

十八反

甘草反

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烏頭反

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

藜蘆反

細辛,芍藥,丹參,沙參,苦參,玄參

君臣佐使

上品,無毒之藥,為君;中品,小毒之藥,為臣;下品,大毒之藥,為佐使。此本草論藥之性體也。主病者為之君,攝君者謂之臣,應臣者謂之佐使,此《內經》論藥之能用也。如治諸熱,則以黃連、黃芩為君。治諸寒,則以乾薑、附子為君。治表實,則以麻黃、柴胡為君。

治表虛,則以升麻、葛根為君。治裡實,則以大黃、芒硝為君。治裡虛,則以甘草、芍藥為君。君藥分兩最多,臣藥次之,佐使藥又次之,不可令臣過於君,君臣有序,相與宜攝,可以御邪除病矣。

東垣諸品藥性

羌活味苦甘平,氣微溫,無毒。升也,陰中陽也。其用有五: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排巨陽肉腐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乃手足太陽表裡引經藥也。

升麻味苦平,氣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足陽明之齒痛。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因名之曰升麻。

柴胡味苦平,氣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左右兩傍脅下痛;日晡潮熱往來生;在藏調經,內主血;在肌主氣,上行經。手足少陽表裡四經藥也。

白芷味辛,氣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去頭面皮膚之風,除皮膚燥癢之痹;止足陽明頭痛之邪;為手太陰引經之劑。

防風味甘辛,氣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以風味能瀉肺金;以體用通療諸風。

當歸味甘辛,氣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稍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獨活味苦甘平,氣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三:諸風掉眩,頸項難伸,風寒濕痹,兩足不用,及為足少陰之引經藥也。

木香味苦辛,氣微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調諸氣不可無,泄肺氣不可缺。

檳榔味苦辛,氣溫,無毒。降也。其用有二:墜諸藥性若鐵石,治後重驗如奔馬。

吳茱萸味苦辛,性熱,有小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咽嗌寒氣,噎塞而不通;胸中冷氣,閉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任;心氣刺疼,成陣而不止。

藿香葉味甘,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二:開胃口,能進飲食;止霍亂,仍除嘔逆。

川芎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上行頭角,助清陽之氣,止痛;下行血海,養新生之血,調經。

黃連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瀉心火,消心下痞滿之狀;主腸澼;除腸中混雜之紅;治目疾暴發宜用;療瘡瘍首尾俱同。

白話文:

辨藥性情第八

六陳:狼毒、茱萸、枳實、麻黃、橘皮、半夏

十八反: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

藜蘆反:細辛、芍藥、丹參、沙參、苦參、玄參

君臣佐使:

上品,無毒的藥物,稱為君藥;中品,毒性較小的藥物,稱為臣藥;下品,毒性較大的藥物,稱為佐使藥。這是本草書論述藥物性狀的根本。主治疾病的藥物為君,輔佐君藥的藥物為臣,配合臣藥的藥物為佐使,這是《內經》論述藥物效用的方法。例如治療各種熱症,則以黃連、黃芩為君藥;治療各種寒症,則以乾薑、附子為君藥;治療表證實邪,則以麻黃、柴胡為君藥;治療表證虛邪,則以升麻、葛根為君藥;治療裡證實邪,則以大黃、芒硝為君藥;治療裡證虛邪,則以甘草、芍藥為君藥。君藥用量最多,臣藥次之,佐使藥更次之,不可讓臣藥用量超過君藥,君臣藥物需有序搭配,互相配合,才能驅除邪氣,治療疾病。

東垣諸品藥性:

羌活:味苦甘,性平,氣微溫,無毒。具有升提之性,屬陰中之陽。其功效有五:散發肌膚表面的風邪;緩解周身關節疼痛;治療癰疽;消除新舊風濕;是手足太陽經表裡兼顧的引經藥。

升麻:味苦,性平,氣微寒,無毒。具有升提之性,屬陰中之陽。其功效有四:引導蔥白,散發手陽明經的風邪;引導石膏,治療足陽明經的牙痛;引導其他藥物遊走四經;提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因此得名升麻。

柴胡:味苦,性平,氣微寒,無毒。具有升提之性,屬陰中之陽。其功效有四:治療兩脅疼痛;治療午後潮熱往來;在臟腑中調節經血;在肌膚中調節氣機,向上行經。是手足少陽經表裡兼顧的藥物。

白芷:味辛,性溫,無毒。具有升提之性,屬陽性藥物。其功效有四:治療頭面部皮膚風證;治療皮膚乾燥瘙癢;治療足陽明經頭痛;是手太陰經的引經藥。

防風:味甘辛,性溫,無毒。具有升提之性,屬陽性藥物。其功效有二:能瀉肺金;治療各種風證。

當歸:味甘辛,性溫,無毒。能升能降,屬陽性藥物。其功效有四:上行止血;在體內養血;少量破血;活血而不致血行過速。

獨活:味苦甘,性平,氣微溫,無毒。具有升提之性,屬陰中之陽。其功效有三:治療各種風證引起的眩暈、頸項僵硬、風寒濕痹、雙足無力;是足少陰經的引經藥。

木香:味苦辛,氣微溫,無毒。具有下降之性,屬陰性藥物。其功效有二:調和諸氣不可或缺;瀉肺氣不可或缺。

檳榔:味苦辛,性溫,無毒。具有下降之性。其功效有二:能使藥物迅速下行,治療後效果顯著。

吳茱萸:味苦辛,性熱,有小毒。能升能降,屬陽性藥物。其功效有四:治療咽喉寒氣、哽塞不通;治療胸中寒氣、閉塞不利;治療脾胃寒氣、腹痛;治療心氣刺痛。

藿香葉:味甘,性溫,無毒。能升能降,屬陽性藥物。其功效有二:開胃增進食慾;治療霍亂、嘔逆。

川芎:味辛,性溫,無毒。具有升提之性,屬陽性藥物。其功效有二:上行頭部,幫助清陽之氣,止痛;下行血海,養護新生血液,調經。

黃連:味苦,性寒,無毒。具有沉降之性,屬陰性藥物。其功效有四:瀉心火,消除心下痞滿;治療腸瀉;清除腸道雜質;治療目疾及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