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上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8)

1. 七表屬陽

浮脈者,輕手乃得,重手不見,動在肌肉以上,曰浮。浮以候表,脈見諸陽為表熱;諸陰為表寒,又為風、為氣盛、為血虛。

芤脈者,浮大而軟,按之中空,兩邊實,曰芤。芤主熱盛失血,寸芤則吐血,微則衄;關芤則腸癰下血;尺芤則大便血,微則小便血,甚則俱下。

滑脈者,往來前卻,流利如珠,浮中如有力,與數相似,曰滑。滑為熱,為伏痰,為宿食,為吐逆,為經閉。

實脈者,大而長沉,沉浮皆得其數,曰實。實為甚熱,為嘔,為痛,為喘。

弦脈者,如張弓弦,按之不移曰弦,為風,為勞,為拘急,為脅痛。

緊脈者,按之如轉索之無常,曰緊。緊脈主痛;與實數相兼,則為熱痛;與微細相兼,則為寒痛。

洪脈者,極大而數,舉按滿指,狀如群波之湧,曰洪。洪主陽盛熱極。

白話文:

[七表屬於陽性]

  • 浮脈:只需要輕輕一碰就能感受到,但若用力按壓反而感覺不到,這種脈動出現在肌肉表面,我們稱之為浮脈。浮脈通常代表表證,如果出現在陽脈上,可能是表熱;如果出現在陰脈上,可能是表寒,也可能代表風邪、氣盛或血虛。

  • 芤脈:這種脈象浮大且軟,當你按下去時會發現中間是空的,但兩邊還是實的,我們稱之為芤脈。芤脈通常代表熱盛失血,如果出現在寸脈,可能有吐血的問題;如果是輕微的,可能是鼻血;如果在關脈,可能有腸癰或下血的問題;如果在尺脈,可能有大便出血的問題;如果是輕微的,可能是小便出血;如果很嚴重,可能兩種情況都有。

  • 滑脈:這種脈象往來流暢,像珠子一樣滑順,無論是在表面還是在中層,都感覺到有力,和快速的脈象類似,我們稱之為滑脈。滑脈通常代表熱症、潛藏的痰、未消化的食物、嘔吐或經閉。

  • 實脈:這種脈象大而長,且在深部和淺部都能清楚感受到,我們稱之為實脈。實脈通常代表嚴重的熱症、嘔吐、疼痛或喘息。

  • 弦脈:這種脈象像拉緊的弓弦,按下去位置不會改變,我們稱之為弦脈。弦脈通常代表風邪、勞損、拘急或脅痛。

  • 緊脈:這種脈象按下去就像繩子一樣,不斷扭轉,我們稱之為緊脈。緊脈通常代表疼痛;如果同時出現實脈和快速脈,代表熱痛;如果同時出現微弱和細膩的脈,代表寒痛。

  • 洪脈:這種脈象非常大且快速,無論輕按或重按,都充滿整個手指,看起來就像波浪一樣湧現,我們稱之為洪脈。洪脈通常代表陽氣過剩,熱度極高。

2. 八里屬陰

微脈者,若有若無,極細而軟,曰微。多兼於遲,主於陰寒,或傷寒蓄熱在裡。脈道不利,亦見微細濡弱之脈,不可以為寒,當以標本別之。

沉脈者,重手乃得,輕手不見,動在肌肉以下,曰沉。沉為里,為水,為寒。

緩脈者,比浮而大,縱緩不緊,似遲而小疾,曰緩。緩為傷風自汗,為眩暈、不仁。

澀脈者,細而遲,往來難且散,如刀刮竹皮,曰澀。澀主液、血衰,亦主心痛。

遲脈者,脈來三至,日遲。遲則為寒;或傷寒亡液過極,脈亦遲也。

伏脈者,極重指按之著骨乃得,曰伏。伏三伏痰為留飲,為畜水,為溏泄。

濡脈者,極軟而浮細,曰濡。為自汗,為氣弱。

弱脈者,極軟而細沉,曰弱。弱為氣血俱虛,形氣不足。

白話文:

[屬於陰性的八種脈象]

微脈:這種脈象非常細微,若有若無,極細且軟,被稱為微脈。通常會和遲脈一同出現,可能表示體內有陰寒,或者是在寒症中體內有熱毒積聚。當脈管運行不暢時,也可能出現微細軟弱的脈象,但這不能單純認為是寒症,應進一步分辨病況的表徵與本質。

沉脈:這種脈象需用力按壓才能感知,輕輕觸碰則感覺不到,其跳動的位置在肌肉下方,被稱為沉脈。沉脈表示病情在體內深處,可能和水濕或寒涼有關。

緩脈:這種脈象比浮脈更寬大,鬆弛而不緊繃,看似遲緩但實際上速度較快,被稱為緩脈。緩脈可能表示風邪侵入導致自汗,或是出現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澀脈:這種脈象細微且跳動緩慢,跳動困難且散亂,就像刀刮竹子的皮一樣,被稱為澀脈。澀脈可能表示體液或血液虧損,也可能表示心臟疼痛。

遲脈:這種脈象每分鐘跳動次數少於正常,被稱為遲脈。遲脈表示體內有寒症;或者是寒症中體液流失過度,也會出現遲脈。

伏脈:這種脈象需極力按壓到骨頭才能感知,被稱為伏脈。伏脈可能表示有痰濕停滯,或是體內有積水,也可能表示腹瀉。

濡脈:這種脈象極其軟弱且細微地浮在表面,被稱為濡脈。濡脈可能表示自汗,或是氣力衰弱。

弱脈:這種脈象極其軟弱且細微地在體內深處,被稱為弱脈。弱脈可能表示氣血雙虧,身體狀況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