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湯卿

《心印紺珠經》~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十八劑第九

輕劑通聖散

治風熱結,憎寒發熱,筋脈攣痹,肢體焦痿,頭目昏眩,耳鳴鼻塞,口苦舌乾,咽喉不利,涕唾稠黏,咳嗽上氣,腸胃燥澀,便血瘀血,瘡瘍腫痛,咳瘧不痊,婦人產後血滯腹痛,小兒驚風積熱,並墜馬、跌僕、疼痛或傷寒、傷風等證,並皆治之。

防風,芒硝,連翹,川芎,麻黃,薄荷,白芍藥,當歸,大黃(各五錢),黃芩,桔梗,石膏(各一兩),甘草(一兩),荊芥,山梔,白朮(各一錢),滑石(一兩)

白話文:

通聖散可以治療風熱鬱結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包括發燒怕冷、筋脈拘攣、四肢無力、頭昏眼花、耳鳴鼻塞、口苦舌燥、咽喉不適、痰液稠黏、咳嗽氣喘、腸胃乾燥、便血瘀血、瘡瘍腫痛、久咳瘧疾、產後血瘀腹痛、小兒驚風積熱,以及跌打損傷、傷寒感冒等。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重,或二兩重,水二盞,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如發散風寒,加蔥白三莖。如治痰嗽,每服加半夏少許。

清劑涼膈散

治心火上盛,膈熱有餘,目赤頭眩,口瘡唇裂,鼻衄吐血,咳嗽痰涎,淋閉不利,大小便不通,或傷寒半表半裡,及胃熱發斑,及陰耗陽竭,用以養陰退陽。或汗下後餘熱不解,並小兒瘡痘黑陷,並皆治之。

連翹(一兩),甘草,山梔,黃芩,大黃,薄荷(各三錢),朴硝(一分)

白話文:

涼膈散 方劑說明

服用方法:

  • 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或二兩,用兩碗水,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至七分熟,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
  • 服用時間不拘。
  • 若要散發風寒,可加蔥白三根。
  • 若要治療痰嗽,每次服用時可加入少量半夏。

功效:

本方藥主要用於治療心火上炎,膈熱餘盛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

  • 眼睛紅腫,頭暈目眩
  • 口腔潰瘍,嘴唇裂開
  • 鼻出血,吐血
  • 咳嗽痰多
  • 尿路阻塞,大小便不通
  • 傷寒病半表半裡症狀
  • 胃熱發斑
  • 陰虛陽亢
  • 汗出後餘熱不退
  • 小兒瘡痘黑陷

藥材組成:

  • 連翹:一兩
  • 甘草:三錢
  • 山梔:三錢
  • 黃芩:三錢
  • 大黃:三錢
  • 薄荷:三錢
  • 朴硝:一分

藥方作用:

本方藥以清熱瀉火、涼膈解毒為主要作用,通過滋陰退陽,達到治療上述症狀的目的。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竹葉三十片,同煎七分,去渣,入生蜜少許,食後溫服。加黃連五錢名清心湯。

暑劑白虎湯

治傷寒陽明經頭痛,自汗,不惡寒;或中暑頭痛,自汗,背惡寒,及小兒痘瘡。夏月極熱,熱生喘促,宜預服之。

知母(五錢一兩),石膏末(四兩),甘草(一兩),粳米(一合)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或傷寒脈浮,自汗,表不解,每服加蒼朮一撮,名蒼朮白虎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兩,用一碗水,加入三十片竹葉,一起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加入少許蜂蜜,飯後溫熱服用。若需清心,可加入五錢黃連,稱為清心湯。

這是白虎湯,用於治療傷寒陽明經頭痛、自汗、不惡寒,或中暑頭痛、自汗、背惡寒,以及小兒痘瘡。夏季酷熱時,容易出現熱喘,可以預先服用此湯。

將知母(五錢至一兩)、石膏末(四兩)、甘草(一兩)、粳米(一合)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兩,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不限時間。若傷寒患者脈浮、自汗、表症未解,每次服用時可加一撮蒼朮,稱為蒼朮白虎湯。

火劑解毒湯

治傷寒大熱,狂躁,喘滿,譫語,目赤;及陽厥極深,脈微身冷;與濕熱下痢,並宜服之。

黃連,黃柏,黃芩,山梔(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或傷寒腹滿嘔逆,加半夏、白茯苓、厚朴各少許,名半夏黃連解毒湯,又名既濟湯。

解劑小柴胡湯

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發燒、神志不清、呼吸困難、胡言亂語、眼睛發紅等症狀,以及陽氣衰竭導致脈象微弱、身體冰冷等症狀,同時也能治療濕熱引起的腹瀉。

藥方組成:黃連、黃柏、黃芩、山梔,各取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一鐘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不分時間服用。如果患者伴隨腹部脹滿、嘔吐等症狀,可加少許半夏、白茯苓、厚朴,稱為半夏黃連解毒湯,也稱作既濟湯。

另一種治療方法是服用小柴胡湯。

治傷寒往來寒熱,胸脅痞痛,口苦舌乾,耳聾乾嘔。或汗後餘熱不解,及婦人產後潮熱,並皆治之。

柴胡(二兩),黃芩(一兩),人參(五錢),甘草(五錢),半夏(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甘劑五苓散

治傷寒脈浮,表不解,小便不利,身微熱,或痞而下利,或痞而淋澀,及一切濕熱泄瀉、霍亂,並宜服之。

澤瀉,豬苓,白朮,白茯苓(各五錢),官桂(一分)

白話文:

治療傷寒,伴隨寒熱交替,胸脅悶痛,口苦舌乾,耳聾乾嘔,或是發汗後餘熱未退,以及婦女產後潮熱,都可以用這方。

柴胡兩錢,黃芩一錢,人參五分,甘草五分,半夏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水兩杯,生薑三片,大棗兩枚,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渣,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這是甘劑五苓散,用於治療傷寒脈浮,表症未解,小便不利,身體微熱,或有痞滿伴隨腹瀉,或有痞滿伴隨淋澀,以及各種濕熱泄瀉、霍亂,都適合服用。

澤瀉、豬苓、白朮、白茯苓各五分,官桂一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或為細末,白湯調服亦可。

淡劑天水散

治傷寒表裡俱熱,煩渴口乾,小便不通,及霍亂吐瀉,下利腸澼。偏主石淋,及婦人產難,催生下乳,神仙之妙藥也。

桂府滑石膩白者(六兩),粉草(一兩研爛)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新水亦得。加薄荷末少許,名雞蘇散;加青黛末少許,名碧玉散。治療並同,但以迴避世俗之輕侮爾。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兩杯水煎煮,煮至七分,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白湯調和服用。

此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傷寒表裡皆熱、煩渴口乾、小便不通,以及霍亂嘔吐腹瀉、下利腸澼等症狀。尤其適合治療石淋病,以及婦女生產困難、催生下乳等問題,堪稱仙藥。

將桂枝、滑石、膩白(各六兩)以及粉草(一兩,研磨成粉末)混合,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湯調和服用,也可以用新鮮水服用。加入少許薄荷末,稱為雞蘇散;加入少許青黛末,稱為碧玉散。兩種藥方治療效果相同,只是為了避免世俗輕視而取了不同的名字。

緩劑大柴胡湯

治傷寒表裡俱熱甚,陽明經、少陰經證,微下之藥也。

柴胡,大黃(各一兩),枳實(麥炒),半夏制,赤芍藥,黃芩(各五錢)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寒劑大承氣湯

治傷寒里證悉具,或狂妄腹滿,實痛燥糞不通,急下之劑也。

大黃,芒硝(各半兩),枳實,厚朴(各錢半)

上為㕮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渣入芒硝,再煎一二沸,溫服,不拘時候。未利再服次劑。

白話文:

緩劑 [大柴胡湯]

主治: 傷寒病,表裡俱熱很嚴重,屬於陽明經、少陰經的證狀,用此藥微瀉之。

藥物組成:

  • 柴胡 一兩
  • 大黃 一兩
  • 枳實(麥炒) 一兩
  • 半夏(制) 五錢
  • 赤芍藥 五錢
  • 黃芩 五錢

用法:

  1.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服取一兩半。
  2. 水二盞,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煎煮至七分。
  3. 去渣後,溫服,不拘時間服用。

寒劑 [大承氣湯]

主治: 傷寒病,裡證全部出現,或患者神志不清,腹脹滿,實痛,大便乾燥不通,需急下之。

藥物組成:

  • 大黃 半兩
  • 芒硝 半兩
  • 枳實 一錢半
  • 厚朴 一錢半

用法:

  1.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分成二服。
  2. 水二盞,生薑五片,煎煮至七分。
  3. 去渣後,加入芒硝,再煎煮一二沸,溫服,不拘時間服用。
  4. 如果未通便,可再服一次。

注:

  • 文中“一兩”和“五錢”為古代重量單位,現代約等於15克和7.5克。
  • “麥炒”是指用麥麩炒製藥材,以降低藥性。
  • “制”是指對藥材進行加工處理,以減少毒副作用。
  • “七分”是指煎煮時間,約等於現代的七分之三。

調劑調胃承氣湯

治傷寒陽明經裡熱甚,譫語,或協熱下利,此緩下之劑也。

大黃,芒硝,甘草(各三錢)

上為㕮咀,水一鍾,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奪劑加減三黃丸

治積熱、風熱、燥熱、酒毒熱、瘧疾熱、瘡疥熱,此藥推陳致新,宣通氣血。

大黃,黃芩(各二兩),黑牽牛(取頭末),滑石(各四兩),黃連,川芎,薄荷(各半兩)

上先碾牽牛為末,別碾余藥同,和勻,滴水為丸,或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食後或臨臥服。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用於治療傷寒陽明經內熱過盛,病人神志不清,或伴隨發熱腹瀉的症狀。此方屬於緩瀉劑。

藥方:大黃、芒硝、甘草各三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加減三黃丸用於治療積熱、風熱、燥熱、酒毒熱、瘧疾熱、瘡疥熱。此藥能促進新陳代謝,疏通氣血。

藥方:大黃、黃芩各二兩,黑牽牛頭末四兩,滑石四兩,黃連、川芎、薄荷各半兩。

製法:先將黑牽牛研磨成粉末,再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少量水調製成丸藥,或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水送服,飯後或睡前服用。

溫劑三花神祐丸

治濕熱腫滿,腹脹燥熱,腸垢不通,風熱瘡疥不已。或久瘧,或癥瘕,或下利,或疝氣,並皆治之。

甘遂麵裹漿水煮,芫花醋拌炒,大戟(各五錢),黑牽牛(取頭末),大黃(各三兩)

上除牽牛外,別碾余藥,和勻,滴水為丸。每服二十丸,溫水下,臨臥服。

補劑防風當歸飲

治心火上盛,腎水下虛,往來寒熱,怯弱不耐,飲食減少。

白話文:

溫劑[三花神祐丸]

此方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腫脹、腹脹、燥熱、腸道阻塞不通、風熱引起的瘡疥久治不愈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久瘧、癥瘕、下利、疝氣等病症。

藥材:

  • 甘遂:五錢,用麵粉包裹,以漿水煮熟。
  • 芫花:五錢,以醋拌炒。
  • 大戟:五錢。
  • 黑牽牛:取頭末部分。
  • 大黃:三兩。

製法:

  1. 將除黑牽牛外的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
  2. 加入適量水,搓成丸狀。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溫水送服,於睡前服用。

補劑防風[當歸飲]

此方用於治療心火上炎,腎水虧虛,導致往來寒熱、體弱無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當歸,白芍藥,大黃(各一兩),滑石(二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平劑四君子湯

治虛人氣弱,飲食不進;嬰兒弱其胃氣,吐乳。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各半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或為細末,白湯調服亦妙,加藿香、扁豆尤佳。

榮劑四物湯

治婦人經水不調,或來多而在月前,或來少而在月後,或胎前孕動不安,或產後腹痛不止,此婦人之仙藥也。

白話文: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當歸、白芍藥、大黃各一兩,滑石二兩,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二盞,加入生薑三片,一起煎煮七分,去渣後溫服,不拘時間。

這個方劑叫做四君子湯,適用於虛弱之人氣虛乏力,飲食不進,以及嬰兒胃氣虛弱,吐乳等症狀。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各半兩,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一盞半,煎煮七分,去渣後溫服,不拘時間。也可以研成細末,用白湯調服,加藿香、扁豆效果更佳。

這個方劑叫做四物湯,適用於婦女經期不調,例如月經量過多或提前來潮,月經量過少或延後來潮,懷孕初期孕動不安,或產後腹痛不止等症狀。四物湯是婦科的常用藥方。

當歸,白芍藥,川芎,熟地(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前空心溫服。一曰春,二曰頭痛,三曰脈弦,加川芎一倍。一曰夏,二日腹痛,三曰脈洪,加白芍藥一倍。一曰秋,二曰血少,三曰脈澀,加當歸一倍。一曰冬,二曰少精,三曰脈微,加熟地黃一倍。

澀劑胃風湯,一名燥丹

治風寒入胃,腸鳴腹痛,泄瀉不止。

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白芍,川芎(各等分),官桂(少許)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入粟米一撮,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去渣,空心或食前溫服。

白話文:

當歸、白芍藥、川芎、熟地,各取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去渣,飯前空腹溫熱服用。如果在春季出現頭痛、脈象弦緊,則增加川芎用量一倍;夏季出現腹痛、脈象洪大,則增加白芍藥用量一倍;秋季出現血虛、脈象澀滯,則增加當歸用量一倍;冬季出現精少、脈象微弱,則增加熟地黃用量一倍。

此方名為胃風湯,又名燥丹,主治風寒入侵胃部,腸鳴腹痛,腹瀉不止。

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白芍、川芎,各取等量,官桂少許,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一鍾水加入少許粟米、三片生薑、兩枚紅棗,一同煎煮至七分,去渣,空腹或飯前溫熱服用。

和劑平胃散

治飲食失節,飢飽失時,四肢困倦,口吐酸水,嘔逆噁心,面黃肌瘦。

蒼朮(二兩,米泔水浸一宿),厚朴(薑製),陳皮,甘草(各一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溫劑理中湯

治因冷過多,胃脘當心而痛,泄瀉清穀。

人參,白朮,乾薑(泡),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和劑平胃散】

用於治療飲食不節制,進食量與時間不穩定,導致四肢疲憊,無力,口中泛酸,嘔吐,噁心,面色萎黃,體形消瘦。

蒼朮(二兩,用米漿水浸泡一夜),厚朴(用薑汁醃製),陳皮,甘草(各一兩)。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兩鍾(約300毫升),加入薑片三片,棗子兩個,一起煮沸後,濾掉渣,溫熱飲用,無需固定時間。

【溫劑理中湯】

用於治療由於受寒過度,胃部及心口疼痛,以及排出清稀食物的病症。

人參,白朮,乾薑(用清水浸泡),甘草(用火烤炙),各等分。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一鍾(約150毫升),煮至剩餘七分,濾掉渣,溫熱飲用,無需固定時間。

雙解散

治傷寒傷風,或有汗,或無汗,表證悉具,內熱口乾。

通聖,天水(各一半)

上為㕮咀,每服二兩,水二大鐘,生薑三片,蔥白三根,同煎七分,去渣,微熱服,以取其汗。

補中益氣湯

治飢飽勞役,四肢無力,百節痠疼,身熱頭痛,口淡失味。

黃耆,人參,甘草炙,當歸,白芍藥,升麻,柴胡,橘皮,黃芩,葛根,黃柏,白朮,青皮,生甘草稍(各等分)

白話文:

雙解散

治法: 適用於傷寒傷風,有汗或無汗,表證俱全,內熱口乾的患者。

藥方: 通聖、天水(各一半)

用法: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兩,用兩大碗水,生薑三片,蔥白三根,一同煎煮至七分熟,去渣,微溫服下,以求發汗。

補中益氣湯

治法: 適用於飢飽勞役、四肢無力、百節痠疼、身熱頭痛、口淡無味等症狀。

藥方: 黃耆、人參、甘草炙、當歸、白芍藥、升麻、柴胡、橘皮、黃芩、葛根、黃柏、白朮、青皮、生甘草(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以取微汗。

一承氣湯

治傷寒大承氣湯證,腹滿實痛;調胃承氣證,譫語下利;小承氣湯證,內熱不便。三乙承氣湯合而為一也,及治中風僵仆,風癇發作,並皆服之,此下劑也。

大黃,芒硝(各一兩),厚朴,枳實(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㕮咀,分作三服,每服水二盞,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半夏橘皮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半,用水兩杯,加入生薑三片、大棗兩枚,一起煎煮至七分熟,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以微微出汗為宜。

承氣湯主治傷寒導致的腹脹疼痛、調胃承氣證的譫語腹瀉以及小承氣證的內熱便秘等症狀。三乙承氣湯合而為一,也可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肢體僵硬、昏迷以及風癇發作等症狀。此藥屬於下瀉藥。

大黃和芒硝各一兩,厚朴、枳實各一兩,甘草五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三服,每次服用用水兩杯,加入生薑三片,一起煎煮至七分熟,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以通便為宜。

治一切嘔吐不止。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黃芩,半夏,厚朴,藿香葉,葛根,橘皮(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碗,煎七分,去渣,入生薑自然汁少許,溫服,不拘時候。

白朮調中湯

治傷寒冷物過多,以致陰盛陽衰,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手足厥逆,心腹皆痛。

澤瀉,白茯苓,白朮(各一兩),乾薑(泡),官桂,砂仁,陳皮,藿香葉,甘草(各半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或為細末,白湯調服亦可。若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細嚼,用白湯下,名白朮調中丸。

白話文:

治療各種持續嘔吐。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黃芩、半夏、厚朴、藿香葉、葛根、橘皮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水一碗,煎煮至七分,去渣,加入少許生薑汁,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治療因受寒或過食寒涼之物導致陰盛陽衰,身體上下分泌的液體清冷透明,手足冰冷,心腹疼痛。澤瀉、白茯苓、白朮各一兩,乾薑泡水,官桂、砂仁、陳皮、藿香葉、甘草各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半,水兩盞,煎煮至七分,去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也可研磨成細粉,用白湯調服。也可煉蜜成丸,如彈子大小,細嚼,用白湯送服,稱為白朮調中丸。

香薷湯

治中暑身熱,自汗,頭痛,噁心。

香薷(一兩),厚朴,白扁豆(各五錢),黃連(二錢五分)

上為㕮咀,水一鍾,入酒少許,同煎七分,去渣冷服,不拘時候。

茵陳蒿湯

治傷寒濕熱發黃,身如橘皮色,大小便不利。

茵陳蒿(二兩),大黃(五錢),山梔子(二錢半)

上為㕮咀,作一服,水二大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香薷湯用來治療中暑導致身體發熱、自汗、頭痛、噁心等症狀。

方劑:香薷一兩,厚朴、白扁豆各五錢,黃連二錢五分。

製作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一碗水加少許酒一起煎煮七分,去除藥渣,待涼後服用,時間不限。

茵陳蒿湯用來治療傷寒濕熱導致皮膚發黃、像橘皮色,大小便排泄不暢等症狀。

方劑:茵陳蒿二兩,大黃五錢,山梔子二錢半。

製作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一劑,用兩大碗水煎煮七分,去除藥渣,溫溫服用,以排泄通暢為度。

桃仁承氣

治傷寒瘀血,大便黑,小便利,小腹脹滿。

大黃,芒硝,甘草(各二錢),當歸尾,桃仁(各二錢)

上為㕮咀,作一服,水一鍾,煎七分,去渣溫服,以血下為度。

當歸玉燭散

治婦人經水熱結不通。

當歸,赤芍藥,川芎,生地黃(各五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鍾,先煎余藥,次下芒硝,再煎一二沸,空心熱服。

木香導氣丸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瘀血症,表現為大便發黑、小便量少、小腹脹滿。藥方包括大黃、芒硝、甘草、當歸尾、桃仁各二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劑,用水煎煮七分,去渣溫服,直到血便排泄完畢。

當歸玉燭散用於治療婦女經期熱結不通的症狀。藥方包括當歸、赤芍藥、川芎、生地黃各五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半,用水煎煮,先煎除芒硝以外的藥材,再加入芒硝煮沸,空腹熱服。

治心火上盛,腎水下虛,氣血壅滯,肢體憔悴,面色痿黃,胸膈痞悶,婦人經候不調,小兒疳疾乳癖,並宜服之。

木香,檳榔,青皮,廣朮,黃連(各五錢),黃柏(一兩半),香附(三兩),大黃(一兩半),枳殼(一兩),黑牽牛(四兩取頭末)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不拘時候。

柴胡飲子

治傷寒後餘熱,及婦人產後蒸熱,男子骨蒸潮熱,並宜服之。

白話文:

這方藥用於治療心火旺盛、腎氣不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四肢乏力、面色萎黃、胸悶等症狀,以及女性月經不調、兒童疳積乳腺腫大等病症。藥方包括木香、檳榔、青皮、廣朮、黃連、黃柏、香附、大黃、枳殼、黑牽牛等,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水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溫水送服,不受時間限制。

此外,此方也適用於治療傷寒後餘熱未退、產後發熱、男子骨蒸潮熱等症狀。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當歸,白芍藥(產後減芍藥加生地黃),大黃(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小承氣湯

治傷寒日深,恐有燥糞,欲知之法,少服小承氣湯,腸中轉失氣者必有燥糞,乃可攻之,此和胃氣之藥也。

枳實,厚朴,大黃(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半兩,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不拘時候,溫服。

消滯丸

消酒進食,寬中利膈。

黑牽牛(半斤炒取頭末四兩),香附子,五靈脂(炒各二兩)

白話文: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當歸、白芍藥(產後減芍藥加生地黃)、大黃(各等分)混合在一起,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一鍾,生薑三片,一起煎煮七分,去渣,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這個方子叫做小承氣湯,主要用於治療傷寒病程較長,擔心有燥糞的情況。想知道是否真的有燥糞,可以少服用一些小承氣湯,如果腸中轉動失氣,就表示有燥糞,就可以用藥攻之。這個方子可以和胃氣。

枳實、厚朴、大黃(各等分)混合在一起,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一盞,生薑三片,一起煎煮七分,去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這個方子叫做消滯丸,可以消酒食積,寬中利膈。

黑牽牛(半斤炒取頭末四兩)、香附子、五靈脂(炒各二兩)混合在一起,可以消酒食積,寬中利膈。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禹攻散

治一切水濕疝氣。

黑牽牛末(一兩),茴香(炒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生薑湯調下,臨臥服。

羌活愈風湯

羌活,甘草,蔓荊子,防風,川芎,細辛,枳殼,人參,麻黃,薄荷,枸杞,當歸,知母,地骨皮,黃耆,獨活,杜仲,白芷,秦艽,柴胡,半夏,前胡,厚朴,熟地黃,防己(各二兩),白芍藥,黃芩(各三兩),石膏(四兩),蒼朮(四兩),生地黃(四兩),官桂(一兩),白茯苓(三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藥丸,每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這方劑叫做禹攻散,專治各種水濕導致的疝氣。

黑牽牛末一兩,炒茴香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用生薑湯調服,睡前服用。

這方劑叫做羌活愈風湯,由羌活、甘草、蔓荊子、防風、川芎、細辛、枳殼、人參、麻黃、薄荷、枸杞、當歸、知母、地骨皮、黃耆、獨活、杜仲、白芷、秦艽、柴胡、半夏、前胡、厚朴、熟地黃、防己(各二兩)、白芍藥、黃芩(各三兩)、石膏(四兩)、蒼朮(四兩)、生地黃(四兩)、官桂(一兩)、白茯苓(三兩)組成。

一方加

寄生,陳皮,白茯苓(三兩),赤茯苓,藁本,青皮,天麻,牛膝,赤芍藥,桔梗,大黃

上各等分,每服二兩,水二鍾,天陰加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如欲發汗,加麻黃一倍。如欲利,加大黃一倍。如虛風,群藥二沸,入常酒半鍾。如寒濕之氣疼痛,亦加酒半鍾,空心食前一服,臨臥一服。風證,早晨服。寒濕氣,臨臥服,微汗為度。

獨活寄生湯

獨活(二兩),寄生,杜仲,細炒,牛膝(曬乾酒浸半日),秦艽,當歸,白芍藥,川芎,熟地黃,官桂,細辛,茯苓,防風,甘草,人參(各一兩)

白話文:

一方用寄生、陳皮、白茯苓、赤茯苓、藁本、青皮、天麻、牛膝、赤芍藥、桔梗、大黃,各等份,每次取二兩,用水二鍾煎煮,七分熟後去渣,溫服,不限時間。若想發汗,可加麻黃一倍;若想利尿,可加大黃一倍。若為虛風症,則將所有藥材煎煮兩沸後,加入半鍾常酒。若為寒濕之氣導致疼痛,亦可加入半鍾酒。每次於空腹食前及臨睡前各服一服。風證宜早晨服,寒濕氣宜臨睡前服,以微汗為度。

另一方用獨活、寄生、杜仲(細炒)、牛膝(曬乾後浸酒半日)、秦艽、當歸、白芍藥、川芎、熟地黃、官桂、細辛、茯苓、防風、甘草、人參,各取一兩。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鍾,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微熱服,不拘時候。

轉舌膏

治中風舌謇不語。

清劑加,菖蒲,遠志(各少許)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硃砂為衣,每服三五丸,用薄荷湯化開,或食後、或臨臥、或食遠服。

活命金丹

治中風神不清。

清劑加,青黛,藍根(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半,用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七分,去渣,微溫服用,不限時間。

另可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櫻桃,外裹朱砂,每次服用三至五丸,用薄荷湯化開,可在飯後、睡前或飯後較長時間服用。

另外,治療中風神志不清,可以在藥方中加入青黛和藍根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外加金箔,每服一丸,用茶清化開,食後或臨臥服。

小陷胸湯

治傷寒心下滿痛,名曰小結胸。

瓜蔞子半枚帶子挫碎,生半夏(三枚),黃連(二錢),生薑(三錢)

上用水一大碗,煎瓜蔞實,取汁半碗,後下余藥,再煎三四沸,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大陷胸湯

治傷寒從心下至小腹堅滿硬痛,名曰大結胸。

大黃,芒硝(各半兩),生甘遂末(少許)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用朱砂包裹,外面再裹上金箔,每次服用一丸,用茶水化開,飯後或睡前服用。

小陷胸湯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心下滿痛,稱為小結胸。將瓜蔞子連籽挫碎,加入生半夏、黃連、生薑,用水一大碗煎煮瓜蔞實,取汁半碗,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三四沸,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大陷胸湯用於治療傷寒從心下蔓延至小腹,導致堅滿硬痛,稱為大結胸。將大黃和芒硝各取半兩,加入少許生甘遂末。

上用水一大碗,先煎大黃、甘遂,次下芒硝,取半碗,分作二處,先服一半,以利為度,未利再服。非明瞭醫士未敢用此藥也。

三黃瀉心湯

治心經熱。

大黃,黃芩,黃連(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後溫服。

寧肺散

治一切寒嗽

罌粟殼不拘多少,甘草,乾薑,當歸,白礬,陳皮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烏梅三個,煎薤汁半盞,臨臥調服。

白話文:

先用一大碗水煎煮大黃和甘遂,接著加入芒硝,煎煮至剩下一半碗水,分為兩份,先服用一半,以通便為標準,如果未通便再服用另一半。此藥方需由熟知醫理的醫生才能使用。

三黃瀉心湯用於治療心經熱。將大黃、黃芩、黃連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去渣,飯後溫服。

寧肺散用於治療各種寒咳。將罌粟殼、甘草、乾薑、當歸、白礬、陳皮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三個烏梅煎煮薤白汁半碗,臨睡前調服。

如神丸

治一切癇病。

代赭石(一兩),白礬(半兩)

上為細末,用糯米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溫米飲湯食後送下。

延壽丹

治一切筋攣骨痛濕之疾。

草烏頭炮製(一兩),蒼朮(二兩),小茴香(炒三兩)

上為細末,酒打麵糊為丸,每服三十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如豌豆大,用鹽酒空心下,以乾物壓之,忌食熱物。

清解散

白話文:

如神丸用於治療各種癲癇病,由代赭石一兩、白礬半兩製成細末,以糯米粥為丸,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溫米飲湯食後服用。延壽丹用於治療各種筋攣骨痛濕疾,由炮製的烏頭一兩、蒼朮二兩、炒小茴香三兩製成細末,以酒打麵糊為丸,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如豌豆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鹽酒送服,服後以乾物壓之,忌食熱物。清解散…

治一切感冒。

蒼朮炒(二兩),荊芥(二兩),甘草(一兩),麻黃(一兩半)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鍾,生薑三片,蔥白一莖,同煎七分去渣,微熱服。以被蓋覆,取汗為度,不拘時候。

如意通聖散

治風濕走注疼痛。

罌粟殼,丁香皮,麻黃,防風,當歸,川芎,甘草(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炒令黃色,水二鍾,煎七分去渣,入研細乳香、沒藥二味各少許,再煎一沸,微熱服。以被蓋覆,取汁為度,不拘時候。

白話文:

治療所有類型的感冒。 炒過的蒼朮(二兩),荊芥(二兩),甘草(一兩),麻黃(一兩半) 以上材料磨碎後,每次服用一兩半,加入二碗水中,加三片生薑和一根蔥白一起煮至七分熟,去掉渣滓,溫熱後服用。用毯子覆蓋身體直到出汗為止,不限時機。 【如意通聖散】 治療風溼引起的關節痛疼。 罌粟殼、丁香皮、麻黃、防風、當歸、川芎、甘草 (均等份量) 以上材料磨碎後,每次服用一兩半,炒至金黃色,加入二碗水中,煮至七分熟,去掉渣滓,然後添加少量研磨好的乳香和沒藥,再次煮沸一分鐘,溫熱後服用。用毯子覆蓋身體直到出汗為止,不限時機。

大橘皮湯

治一切濕熱腫滿、小便赤澀、大便泄瀉、心腹痞悶。

五苓,天水(各半兩),木香,檳榔,陳皮(各一撮)

上為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三化湯

治中風大便不通。

小承氣(一兩),羌活(二錢)

上為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玄青丸

治大人小兒一切痢疾。

濕劑加,黃連,黃柏,青黛(各五錢)

白話文:

【大橘皮湯】

治療各種濕熱腫脹、小便赤紅、大便溏瀉、心腹脹滿的症狀。

五苓、天水(各半兩)、木香、檳榔、陳皮(各一小撮)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水兩鍾(約300毫升)、加入三片生薑,一同煮沸後減至七分,去渣。溫熱飲用,無需特定時間。

【三化湯】

治療中風導致的大便不通的症狀。

小承氣(一兩,約6克)、羌活(二錢,約6克)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水兩鍾(約300毫升)、加入三片生薑,一同煮沸後減至七分,去渣。溫熱飲用,無需特定時間,以達到通便的效果為原則。

【玄青丸】

治療成人及兒童各種痢疾的症狀。

濕劑加、黃連、黃柏、青黛(各五錢,約25克)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丸狀,根據個人情況服用,無需特定時間。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溫水下,在食前空心。如治小兒,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量歲用之。

芍藥柏皮丸

治一切血痢。

黃連,黃柏,當歸,白芍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溫水食前送下。

大金花丸

火劑不拘多少加,大黃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食後或臨臥服。

搜風丸

治一切痰實。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滴入水製成丸藥,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十五丸,溫水送服,飯前空腹服用。若治療小兒,丸藥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十丸,根據年齡調整用量。

人參,白朮,白茯苓,南星,半夏,白礬(各五錢),薄荷,蛤粉,寒水石,藿香(各三錢),黃芩(二兩),大黃,滑石,黑牽牛(半斤取頭末四兩),乾薑(四錢)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琥珀散

治經水不調。

穿山甲灰火內泡(五錢),當歸尾(焙),蒲黃(三錢),辰砂(一分)

上㕮咀,碾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下。

八正散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茯苓、南星、半夏、白礬各五錢,薄荷、蛤粉、寒水石、藿香各三錢,黃芩二兩,大黃、滑石、黑牽牛(取頭末四兩),乾薑四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滴水搓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此方名為琥珀散,用於治療月經不調。

穿山甲灰用火內泡,取五錢,當歸尾焙乾,蒲黃三錢,辰砂一分。

以上藥材一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此方名為八正散。

治小便不通兼悶。

瞿麥,萹蓄,木通,車前,山梔,大黃,甘草,滑石(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一兩半,水二鍾,燈心三十莖,同煎七分去渣。食前溫服。

珍珠粉丸

治脫滑精氣。

黃柏(二兩),蛤粉(一兩炒)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下。

封髓還元丹

治脫滑精氣。

黃柏(二兩),砂仁,甘草(各五錢)

白話文:

治療小便不通且伴隨悶脹感,可用瞿麥、萹蓄、木通、車前、山梔、大黃、甘草、滑石各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半,用水二鍾,加入燈心三十莖,同煎七分,去渣,飯前溫服。

治療遺精、滑精,可用黃柏二兩,蛤粉一兩炒熟,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丸子,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百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治療遺精、滑精,可用黃柏二兩,砂仁、甘草各五錢,研磨成粉末。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每服五十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如綠豆大。空心鹽湯下。

瓜蒂散

治中風牙關緊急及風癇病之吐劑。

瓜蒂,赤小豆(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強壯人一錢,用白湯調下,不拘時候。不吐者以薤汁半盞,頓服,以雞翎探之。吐不止者,以麝香湯止之。

便毒發腫

知母,貝母,黑牽牛,天花粉,穿山甲,威靈仙

上水酒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麵糊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百丸,大小如綠豆。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這方劑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牙關緊閉,以及風癇病導致的嘔吐。

瓜蒂和赤小豆等量混合,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體質強壯者可服用一錢,用白湯調服,不限時間。如果沒有嘔吐,可用薤汁半盞,一次喝下,並用雞翎探查。如果嘔吐不止,可用麝香湯止吐。

針對便毒引起的腫脹,可用知母、貝母、黑牽牛、天花粉、穿山甲、威靈仙等藥材用水酒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