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二 陽屬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陽屬 (4)

1. 陽明腑症

足陽明胃,有經有腑。邪在經,不過目痛、鼻乾、唇焦,漱水而已。邪既入腑,則潮熱、譫語、狂亂不得眠,燥渴自汗,便閉,轉矢氣,手足心腋有汗、諸症生焉。白虎湯、調胃承氣湯並主之。但陽明腑病,有由本經而入者,有由太陽、少陽而入者,有由三陰經而入者,來路不同,見症則一。

陽明之腑,無可出之路,邪傳至此,不復傳矣。狂亂者,陽熱亢極。發狂之甚,與下焦畜血之如狂,劫汗亡陽之驚狂不同,宜下之。轉矢氣者、燥糞內結,則氣常下失。仲景云:欲行大承氣,先與小承氣,腹中轉矢氣,方與大承氣。

白話文:

【陽明腑症】

腳部的陽明胃經,包括經絡和腑臟兩部分。當邪氣在經絡時,可能僅會出現眼睛疼痛、鼻子乾燥、嘴脣乾裂,以及口含水而不願吞下的症狀。一旦邪氣侵入腑臟,就會出現潮熱、說胡話、精神錯亂、失眠、口渴、自汗、便祕、腸鳴放屁,以及手足心和腋下出汗等多種症狀。這時候,白虎湯和調胃承氣湯都是適用的治療方法。

然而,陽明腑病的來源各異,有的是由陽明經本身引發,有的則是從太陽或少陽經轉入,還有的是從三陰經發展而來。儘管來源不同,但出現的症狀卻大致相同。

陽明腑臟是一個無法自行排解邪氣的地方,邪氣傳到這裡就不會再傳到其他部位了。精神錯亂,是因為陽熱過度旺盛。這種狂亂與下焦蓄血導致的類似狂躁,或是因大量出汗損傷陽氣所導致的驚狂不同,應該使用下法治療。腸鳴放屁,則表示體內有乾硬的糞便積聚,導致氣體頻繁下洩。張仲景曾說,想要使用大承氣湯,應先用小承氣湯,等到腹部開始頻繁放屁,再使用大承氣湯。

2. 直中三陰諸症

直中者,初起不由陽經而徑中三陰者也。其症腹中冷痛、嘔吐清涎沫,下利清穀,但欲寐,踡臥、四肢厥冷,身痛如被杖,囊縮、舌黑而潤,脈沉細無力,吐蛔,諸症作焉。中太陰,宜用理中湯;中少陰,宜用四逆湯;中厥陰,宜用白通加豬膽汁湯。大抵臟受寒侵,不溫則殆,急投辛熱,不可遲緩。

直中之症,寒邪未經化熱,直入陰分,故與傳經諸症相反,一投寒涼,立即氣脫,慎之。吐蛔用理中安蛔散。

白話文:

[直擊三陰各症狀]

所謂直中,是指疾病一開始就不是從陽經發展,而是直接影響到三陰經。具體症狀包括腹部感覺冷且疼痛、會嘔吐出清澈的唾液和泡沫,有下痢且排泄物呈現未消化的食物原形,只想睡覺,蜷縮著躺臥,四肢冰冷,全身疼痛就像被人用棍棒打過一樣,睪丸收縮,舌頭呈現黑色且濕潤,脈搏沉細無力,甚至會嘔吐出蛔蟲,這些症狀都會出現。如果影響的是太陰經,應使用理中湯來治療;如果是少陰經,應使用四逆湯;如果是厥陰經,則應使用白通加豬膽汁湯。基本上,當臟腑受到寒氣的侵襲,如果不迅速溫暖,情況可能會變得危險,所以必須馬上使用辛辣且性熱的藥材,不能拖延。

在直中的情況下,寒邪並未轉化為熱邪,而是直接進入陰經,因此其症狀與通過經絡傳播的疾病完全相反。若是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寒涼的藥物,很可能會立刻導致氣息衰弱,此點需謹慎。對於因寒邪引發的蛔蟲病,可使用理中安蛔散來治療。

3. 傷寒湯頭

麻黃湯治太陽寒,杏仁甘草桂枝煎。

桂枝湯治太陽風,赤芍甘桂薑棗從。

加味香蘇香附防,荊秦陳草蔓芎姜。

柴葛解肌湯芩丹,知貝生地赤芍甘。

加減萎蕤湯,羌葛石芎防,杏薇木香草,加減審宜將。

桂枝加附子湯(即桂枝湯加附子。)

香蘇散,用蘇葉,香附甘陳薑棗啜。

加減香薷飲香薷,扁豆厚朴炙草施。

蒼朮白虎湯(即白虎湯加蒼朮。)

姜附湯,治中寒,熟附乾薑各三錢。

加減小續命防己,參桂麻黃防附子,黃芩芍藥及杏仁,甘草川芎同姜煮。

藿香正氣芷腹苓,半樸蒼蘇桔草陳。

保和丸用曲查苓,連翹萊菔半夏陳。

補中益氣耆朮陳,參草升柴當歸身。

檳榔散防己,歸芍秦艽膝,天麻青木香,獨活桑枝矣。

四物湯治血,歸芎熟地芍。

白虎湯治陽明熱,知母石膏糯甘得。

大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饒。

小承氣湯(即大承氣湯去芒硝。)

調胃承氣湯,芒硝甘大黃。

五苓散本四苓,豬赤瀉術加桂成。

大柴胡湯治太陰,大黃枳實半芍芩。

大羌活湯方,羌活細辛防,芩連防己術,芎地母甘蒼。

四逆湯治少陰寒,附子乾薑與炙甘。

麻黃附子細辛湯,三味同煎加生薑。

麻黃石膏湯,炙草杏仁相。

葛根芩連湯,加入炙甘良。

葛根湯陽明,升麻赤芍荊,秦蘇甘白芷,加減視寒溫。

小柴胡湯赤芍芩,棗姜甘草夏人參。

理中湯用參朮姜,炙草還加制附剛。(加附子即名附子理中湯)

甘桔湯,甘草與桔梗。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療陰盛格其陽,姜附五錢配蔥白,人尿膽汁共煎嘗。

理中安蛔散,參苓乾薑術,川椒共烏梅,足冷附子入。

白話文:

麻黃湯治療太陽經的寒症,主要成分有杏仁、甘草、桂枝,煎煮服用。

桂枝湯治療太陽經的風症,主要成分有赤芍、甘草、桂枝,佐以薑和棗。

加味香蘇散主要由香附、防風、荊芥、秦艽、陳皮、甘草、蔓荊子和薑組成。

柴葛解肌湯由柴胡、葛根、黃芩、牡丹皮、知母、貝母、生地黃、赤芍和甘草組成。

萎蕤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加減,成分有羌活、葛根、川芎、防風、杏仁、紫薇花、木香和甘草。

桂枝加附子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上附子。

香蘇散的主要成分是蘇葉、香附、甘草、陳皮,佐以薑和棗。

加減香薷飲由香薷、扁豆、厚朴和炙甘草組成。

蒼朮白虎湯是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上蒼朮。

薑附湯治療中寒,熟附和乾薑各三錢。

加減小續命湯的成分有防己、人參、桂枝、麻黃、附子、黃芩、芍藥、杏仁、甘草和川芎,佐以薑一同煮。

藿香正氣散由藿香、白芷、茯苓、厚朴、蒼朮、蘇葉、桔梗、甘草和陳皮組成。

保和丸由神麴、山楂、茯苓、連翹、萊菔子、半夏和陳皮組成。

補中益氣湯由黃耆、白朮、陳皮、人參、炙甘草、柴胡、升麻和當歸組成。

檳榔散的成分有防己、當歸、芍藥、秦艽、牛膝、天麻、青木香、獨活和桑枝。

四物湯用於調理血,成分有當歸、川芎、熟地黃和芍藥。

白虎湯治療陽明經的熱症,主要成分有知母、石膏、粳米和炙甘草。

大承氣湯由芒硝、枳實、大黃和厚朴組成。

小承氣湯是大承氣湯去掉芒硝。

調胃承氣湯由芒硝、炙甘草和大黃組成。

五苓散本為四苓散,加上豬苓和赤茯苓成為五苓散。

大柴胡湯治療太陰經的病症,主要成分有大黃、枳實、半夏、芍藥和黃芩。

大羌活湯的成分有羌活、細辛、防風、黃芩、黃連、防己、白朮、川芎、熟地黃、麥門冬、甘草和蒼朮。

四逆湯治療少陰經的寒症,主要成分有附子、乾薑和炙甘草。

麻黃附子細辛湯由麻黃、附子和細辛組成,煎煮時可加入生薑。

麻黃石膏湯由炙甘草和杏仁組成。

葛根芩連湯加入炙甘草更佳。

葛根湯治療陽明經的病症,主要成分有升麻、赤芍、荊芥、秦艽、蘇葉、甘草和白芷,加減視寒溫而定。

小柴胡湯的成分有赤芍、黃芩、棗、薑、甘草、半夏和人參。

理中湯由人參、白朮、薑和炙甘草組成,如果加入附子就稱為附子理中湯。

甘桔湯由甘草和桔梗組成。

白通加豬膽汁湯用於治療陰盛格陽,主要成分有薑附五錢、蔥白、人尿和豬膽汁,煎煮後服用。

理中安蛔散由人參、茯苓、乾薑、白朮、川椒和烏梅組成,如果腳冷可加入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