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跋

回本書目錄

1.

憶自甲申歲,先生自粵致仕回藉。因慮家居應酬紛繁遂卜宅於吳門之泮。環里栽花種竹,鑿池養魚,朝夕吟詠於其間,頗得林泉之樂。

昔年在粵時,與家君為至好。畿因得從遊於先生之門。始習舉業,極承提命。第以畿賦性愚魯,雖應試十餘次而不獲一衿。有負先生之望,深以為愧。後以岐術見示,畿欣然從之。復蒙反覆講論,臨症數年,恨未得先生奧旨;而訓言具在,亦可有所適從。所著《醫鏡》、《臨症簡要》、《少懷集》,最後著《奉時旨要》。而先生已老矣。

初,先生之來吳也,兩袖清風,家居日用,悉賴行醫。每歲夏間往嘉禾視症,三四月可得千金,足供一年之用。蓋先生之道,盛行於浙,當未遇時已有然也。

白話文:

我記得甲申年,先生從廣東告老還鄉。因為考慮到在家要應付各種繁瑣的人際往來,於是便在吳門的泮水邊選了一處宅子居住。周圍種滿了花草樹木,還挖了池塘養魚,先生每天早晨和傍晚都在這裡吟詩作賦,十分享受林泉之樂。

以前在廣東的時候,我跟先生的父親是最好的朋友。因此,我有幸得以在先生門下學習。我最初學習科舉功名,先生非常提攜我。只可惜我天資愚鈍,雖然考了十多次試,卻始終沒有考中。辜負了先生的期望,我深感慚愧。後來,先生教我學習岐黃之術,我欣然接受。先生反覆地講解醫理,我跟着先生學習診治病人,已經好幾年了,還是覺得沒有完全領悟先生的精髓;不過先生的教誨都記錄在書中,我也能有所遵循。先生寫了《醫鏡》、《臨症簡要》、《少懷集》,最後又寫了《奉時旨要》。而先生也已經年邁了。

先生剛來吳門的時候,兩袖清風,在家生活的一切開銷都靠行醫維持。每年夏天,先生都會到嘉禾縣看病,三四個月就能賺到一千金,足夠一年的花銷。這是因為先生的醫術在浙江一帶非常有名,在沒有遇到伯樂之前,已經是聲名遠播了。

先生性端耿介,懶於世故而樂於著述。所作詩文甚富,隨手散失。僅存醫書四種,唯《醫鏡》一書,已刻粵東,其餘尚未刊行。畿久欲為先生壽世利濟蒼生,而限於力之所不能,故有待於異日。

此書雖集前賢之大成,而獨出已見以貫穿之,甚有便於來學,蓋專為門弟子設法也。然而先生之苦心,當必傳之後世,豈可一己私之乎、因欲公之同好,而以明授受之始終如此。

受業韓之畿百拜敬識

白話文:

這位先生品性端正耿介,不喜世俗紛擾,樂於著述。他所創作的詩文非常豐富,但大多散失無存。現僅存醫書四種,其中只有《醫鏡》一書在粵東地區刻印出版,其他尚待刊行。我韓之畿一直想為先生留名後世,造福天下蒼生,但苦於能力有限,只能暫時擱置,等待將來完成。

此書雖集結了前賢的精華,但先生獨特的見解貫穿其中,更便於後學理解,可見是專為門弟子所設。先生的苦心孤詣,理應流傳後世,怎能私藏呢?因此我想將此書公開給同好,讓大家明白醫學傳承的始終。

韓之畿 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