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時旨要》~ 卷七 水屬 (9)
卷七 水屬 (9)
1. 腿股膝痛湯頭
除濕湯,用平胃,苓朮半夏棗姜配。
平胃散,製蒼朮,炙草陳皮同厚朴。
六味丸(即六味地黃湯。)
羌活勝濕湯防風,羌獨藁本蔓草芎。
當歸拈痛湯,參朮草羌防,茵芩升葛母,豬瀉苦姜蒼。
二陳湯半陳,甘草與茯苓。
虎潛丸用桂知柏,虎牛歸熟瑣歸芍。
補中益氣耆朮陳,參草升柴當歸身。
四觔丸,虎天麻,牛附蓯蓉加木瓜,若非虎骨名鹿茸,菟絲熟地杜仲加。
川芎肉桂湯兩防,桃獨羌柴歸草蒼。
舒筋三聖散,當歸肉桂延胡驗。
二妙散,治下濕,蜜炙黃柏加蒼朮。
活絡丹,用乳沒,南星川烏地龍末。
松枝酒用鉤風藤,松節桑歸菊寄生,虎骨天麻木香斷,秦艽狗脊五加增。
虎骨膠丸附桂參,當歸地杞杜山苓,牛膝丹皮兼澤瀉,虎膠續斷桑寄生。
白話文:
[腿部疼痛治療方]
【除濕湯】:此方基於平胃散,加入茯苓、白朮、半夏、大棗和薑來調配。
【平胃散】:製作時需使用炒白朮、炙甘草、陳皮以及厚朴。
【六味丸】:即為六味地黃湯。
【羌活勝濕湯】:主要成分有防風、羌活、獨活、藁本、蔓荊子、川芎。
【當歸拈痛湯】:配方包括人參、白朮、炙甘草、羌活、防風、茵陳、黃芩、升麻、葛根、白芷、豬苓、苦杏仁、炮姜、炒蒼朮。
【二陳湯】:由半夏、陳皮、甘草、茯苓組成。
【虎潛丸】:含有肉桂、知母、黃柏、虎骨、牛膝、熟地、瑣歸、芍藥。
【補中益氣湯】:主要成分有人參、黃耆、白朮、陳皮、炙甘草、升麻、柴胡、當歸。
【四觔丸】:此方由虎骨、天麻、牛膝、附子、蓯蓉、木瓜組成;如無虎骨,可替換為鹿茸,再加入菟絲子、熟地、杜仲。
【川芎肉桂湯】:配方含川芎、肉桂、兩種防風、桃仁、獨活、羌活、柴胡、當歸、炙甘草、炒蒼朮。
【舒筋三聖散】:由當歸、肉桂、延胡索組成,能有效驗證。
【二妙散】:專門治療下部濕症,由蜜炙黃柏和炒蒼朮組成。
【活絡丹】:使用乳香、沒藥、南星、川烏、地龍粉末調配。
【松枝酒】:主要成分有鉤藤、松節、桑枝、當歸、菊花、桑寄生、虎骨、天麻、木香、斷腸草、秦艽、狗脊、五加皮。
【虎骨膠丸】:包含附子、肉桂、人參、當歸、熟地、枸杞、杜仲、茯苓、牛膝、牡丹皮、澤瀉、虎骨膠、續斷、桑寄生。
2. 腳氣
《經》云:蹠跛,寒、風、濕之病也。又云:太陰所致,為重腑腫。又云: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按腳氣之病,其初甚微,自膝至足,或麻痹冷痛,或痿弱攣急,或腫或枯細,或蒸蒸惡熱,洒洒惡寒,或有物如指,發自踹腸而氣上衝心,是腳氣之正病也。亦有寒熱、頭痛、腹痛,昏瞶嘔吐,是腳氣之兼病也。此症緩者或二三月,其來漸,急者或一二日,其來速,治之若緩,恐其氣上衝心,亦能殺人。
腳氣無非濕滯,如無他症,而身體重著,專宜治濕,以分利為主。
古人治法,熱藥多,寒藥少。《經》云:濕淫於內,治以苦熱。故每用麻黃、川烏、桂、附、乾薑之屬。正以烏、附、麻黃,走而不守,故能通行經絡,乾薑、官桂,辛甘大熱,故能助陽退陰也。然而自汗走注者為風勝,無汗攣急掣痛者為寒勝,腫滿重著為濕勝,煩渴燥熱為暑勝,亦宜隨症分表裡以施治。
若寒氣壅滯入腹,喘急疼痛,上衝悶亂,危急欲絕者,宜行滯降氣為主,四磨飲,或茱萸木瓜湯。若寒濕在經脈,筋骨但痠軟無力,拘攣疼痛,酒浸牛膝丸。濕熱下壅者,防己飲,濕熱上衝者,活人犀角散。
《心悟》以腫者為濕腳氣,不腫者為乾腳氣。濕者脛腫,水氣勝也,檳榔湯、木通散、檳榔散。乾者枯細,風燥症也,四物加牛膝、木瓜,萬不可用補藥。
足跟痛者,由腎臟陰虛,故足脛時熱而痛也,六味丸加龜板、肉桂,陽虛則不能久立,八味丸。挾濕挾痰者,各隨症治。
足心痛者,因腎虛濕著,命門火不歸經,故足心及踝骨熱疼也,腎著湯下八味丸。肥人多濕痰,久坐臥則起而痛,加二妙散。
筆花氏曰:腳氣謂之壅疾,必不可補,總以利濕行氣為為主。有勢驟者,與傷寒相似,一或衝心,危症也。其不腫而熱痛,及久痛而枯細者,皆屬血少風燥之症,行將痿廢,不可不知,又未便利其濕矣。(《金匱》用礬石湯浸足以治衝心甚妙。)
白話文:
【腳氣】
《經》上說:腳部的疾病,如腳跛,通常是因為寒冷、風邪、濕氣所導致的。又說:這是太陰經的問題,會導致腹部腫脹。再說:受風邪影響,通常上半身先受到影響;受濕氣影響,則下半身先受到影響。
腳氣這種疾病,在初期的時候非常輕微,從膝蓋到腳部,可能感到麻木、冰冷、疼痛,或者肌肉萎縮、抽筋、緊張,或者腳部腫脹或乾瘦,或者感到腳部發熱,或有寒冷感,或者感覺像有一個手指大小的東西從腳底升起,直衝心臟,這就是腳氣的典型症狀。此外,還可能伴隨著發燒、頭痛、腹痛、昏厥、嘔吐等症狀,這些都是腳氣的併發症。這種病緩慢發作的話可能持續兩三個月,來得緩慢;快速發作的話可能在一兩天內,來得迅速。如果治療不夠及時,可能導致氣息上衝心臟,甚至危及生命。
腳氣病主要由濕氣滯留引起。如果除了濕氣之外沒有其他症狀,且身體沉重,應該專門治療濕氣,以利尿排濕為主。
古人的治療方法,多用熱性藥物,少用寒性藥物。《經》上說:濕氣在體內過多,應使用苦熱的藥物來治療。因此,常常用到麻黃、川烏、肉桂、附子、乾薑等藥物。烏頭、附子、麻黃這些藥物具有流通性,能通行經絡;乾薑和官桂味道辛辣甘甜,性質極熱,能助陽退陰。但是,如果有自汗和移動感,則風邪較重;無汗、肌肉抽搐、劇烈疼痛,則寒邪較重;身體腫脹、沉重,則濕氣較重;口渴、燥熱,則暑氣較重,應根據症狀,分別從表裡兩方面進行治療。
如果寒氣壅塞滯留在腹部,造成呼吸困難、疼痛,氣息上衝,精神混亂,情況危急,應該以疏通氣滯為主,可以服用四磨飲,或茱萸木瓜湯。如果寒濕在經脈中,造成筋骨酸軟無力,拘攣疼痛,可以服用酒浸牛膝丸。如果是濕熱下壓,可以服用防己飲;如果是濕熱上衝,可以服用活人犀角散。
《心悟》認為,腳腫的屬於濕腳氣,腳不腫的屬於乾腳氣。濕腳氣的特徵是小腿腫脹,因為體內水分過多,可用檳榔湯、木通散、檳榔散治療。乾腳氣的特徵是腳部枯瘦,屬於風燥症狀,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牛膝和木瓜治療,但千萬不要使用補藥。
足跟疼痛,可能是因為腎臟陰虛,導致腳部時常發熱且疼痛,可用六味丸加上龜板和肉桂治療。如果是陽虛,則可能無法長時間站立,可用八味丸治療。如果是夾雜濕氣和痰液,則需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
足底疼痛,可能是因為腎虛和濕氣滯留,導致命門之火不能歸經,造成足底和踝骨熱痛,可用腎著湯加上八味丸治療。肥胖的人容易有濕痰,如果長時間坐臥後起身疼痛,可以加上二妙散治療。
筆花氏說:腳氣被稱為壅疾,絕對不能使用補藥,總的來說,以利濕行氣為主。有些腳氣發作迅速,類似感冒,一旦氣息上衝心臟,就是危險的症狀。如果不腫脹但熱痛,或是長期疼痛導致腳部枯瘦,都屬於血量不足和風燥的症狀,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必須要注意。此外,對於濕氣,也不能一味地利尿排濕。
《金匱》中有用礬石湯浸泡腳部來治療氣息上衝心臟的妙方,效果非常好。
3. 腳氣湯頭
四磨飲,用沉香,烏藥枳實與檳榔。
茱萸木瓜湯,加姜與檳榔。
酒浸牛膝丸,虎骨附椒酣。
防己飲用二術檳,通犀芎柏地甘成。
活人犀角散,蘇防枳殼伴,檳沉木香冬,赤茯石膏滿。
檳榔湯,共香附,木瓜五加陳草蘇。
木通散,治濕腳,二苓蘇梹兼桑白。
四物湯治血,芎歸熟地芍。
六味地黃湯,山山熟地黃,丹苓兼澤瀉,八味附桂相。
腎著湯用附子強,甘姜苓朮即此方。
二妙散,治下濕,蜜炙黃柏加蒼朮。
檳榔散防己,歸芍秦艽膝,天麻青木香,獨活桑枝矣。
白話文:
[腳氣治療方]
四磨飲的配方裡包含沉香、烏藥、枳實和檳榔。
茱萸木瓜湯則是加入了薑和檳榔。
酒浸牛膝丸,配方有虎骨、附子和胡椒,調製成濃稠狀。
防己飲的成分有兩種術類、檳榔、通犀、川芎、柏子仁、生地和甘草。
活人犀角散的配方為蘇葉、防風、枳殼、檳榔、沉香、木香、麥冬、赤茯苓和石膏。
檳榔湯的主要成分為檳榔、香附、木瓜、五加皮、陳皮、甘草和蘇葉。
木通散用來治療濕腳,其配方包括了兩種茯苓、蘇葉、檳榔和桑白皮。
四物湯用於調理血液,主要成分有川芎、當歸、熟地和白芍。
六味地黃湯的配方是山茱萸、山藥、熟地、山楂、丹皮、茯苓和澤瀉,而八味地黃湯則在此基礎上添加了附子和肉桂。
腎著湯使用附子作為主要成分,同時還有甘草、乾薑、茯苓和白朮。
二妙散用於治療下肢濕症,配方為蜜炙黃柏和蒼朮。
檳榔散的配方含有防己、當歸、白芍、秦艽、牛膝、天麻、青木香和獨活、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