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七 水屬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水屬 (7)

1. 腰痛湯頭

正柴胡飲防風陳,芍藥姜甘六味平。

平胃散,製蒼朮、炙草陳皮同厚朴。

胃苓湯,用五苓,再加平胃合而成。

羌活勝濕湯防風,羌獨藁本蔓草芎。

四物湯治血,芎歸熟地芍。

白話文:

正柴胡飲用防風、陳皮、芍藥、生薑和甘草六味,性平。

平胃散用蒼朮、炙甘草、陳皮和厚朴。

胃苓湯以五苓散為基礎,再加上平胃散的藥物。

羌活勝濕湯用防風、羌活、藁本、蔓荊子、川芎。

四物湯用川芎、當歸、熟地黃、芍藥,主治血虛。

二陳湯半陳,甘草與茯苓。

大分清飲二苓通,車澤山梔枳殼從。

八味地黃丸,六味附桂添。

腎著湯用附子強,甘姜苓朮即此方。

滲濕湯用二術,丁陳姜附甘棗茯。

虎骨散用歸芎桂,龜板牛膝羌萆薢。

白話文:

二陳湯用半夏和陳皮,再加甘草和茯苓。

大分清飲用二苓散,加上車前子、澤瀉、山梔子和枳殼。

八味地黃丸加上附子、桂枝,就變成六味地黃丸。

腎著湯用附子來溫補腎陽,再加上甘草、生姜、茯苓、白朮,就是這個方子了。

滲濕湯用二術,也就是白術和蒼朮,再加上丁香、陳皮、生姜、附子、甘草、大棗和茯苓。

虎骨散用當歸、川芎、桂枝,再加上龜板、牛膝、羌活、萆薢。

二至丸用附桂杜,鹿茸麋茸補骨佐。

獨活湯用羌活,柴胡細辛姜草合,參苓半夏共沙參,五味棗仁烏梅肉。

蒼白二陳湯,二陳白朮蒼。

澤蘭湯,調經脈,柏子茺牛地歸芍。

白話文:

二至丸用肉桂、杜仲,鹿茸、麋茸補骨佐之。獨活湯用羌活、柴胡、細辛、生薑、草果,人參、茯苓、半夏、沙參,五味子、酸棗仁、烏梅肉。蒼白二陳湯,用二陳、白朮、蒼朮。澤蘭湯,調經脈,用側柏葉、菟絲子、牛膝、地黃、當歸、芍藥。

橘核丸用木茴香,香附桃楂楝紅良。

白話文:

橘核丸使用了木茴香和香附,以及桃仁、山楂、苦楝子和紅花等草藥。

2. 肩背痛

《經》云: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又曰:邪在腎,則肩背痛,是腎氣上逆也。

東垣曰:肩背痛不可向顧,此手太陽氣鬱不行也,以風藥散之;若氣短者,逍遙散。若脊強,腰似折,項似拔,此足太陽經氣不行也,羌活勝濕湯。風寒汗出中風,肩背痛,小便數而欠者,風熱乘其肺而氣鬱也。消風散加枳、桔。濕熱相搏,肩背沉重而痛,當歸拈痛湯。若當肩背一片冷痛者,此有寒積也,近效白朮附子湯。

白話文:

根據經典記載,肺病的症狀包括喘咳、呼吸不順、肩背疼痛和出汗。另外也說,邪氣入侵腎臟,也會造成肩背疼痛,這是腎氣上逆所致。

東垣醫家認為,肩背疼痛不能轉動頭部,這是手太陽經脈氣血鬱滯不通所致,可以用風藥散寒;如果伴隨氣短,則可用逍遙散治療。如果脊背僵硬,腰部像折斷一樣,脖子像被拉扯,這是足太陽經脈氣血不通所致,可用羌活勝濕湯治療。風寒導致汗出中風,伴隨肩背疼痛、小便頻繁且量少,這是風熱侵襲肺部導致氣血鬱滯所致,可用消風散加枳實、橘皮治療。濕熱交織,導致肩背沉重疼痛,可用當歸拈痛湯治療。如果肩背一側冰冷疼痛,這是寒氣積聚所致,可用白朮附子湯治療。

素有痰飲流注作痛者,導痰湯。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挾脊而上作痛者,用沉香、肉桂、茯苓、牛膝、茴香、川椒、青鹽。或觀書對奕久坐而痛者,補中益氣加羌活、防風。

肥人喜捶而痛快者,屬痰;瘦人喜捶者,屬血少氣虛。大約背痛須加羌、防引經,肥人少佐附子。

筆花氏曰:肩背痛,古方用茯苓丸,謂痰飲為患也。然背痛多屬於風,胸痛多屬於痰氣,背為諸腧所伏,風邪必從腧入,實經絡之病。間有胸痛連背者,氣閉其經也。亦有背痛連胸者,風鼓其氣也。故治胸痛者,可理痰氣;治背痛者,必祛風邪,一定之理。宜用秦艽天麻湯。

白話文:

如果病人原本就有痰飲流注導致疼痛,可以用導痰湯治療。如果病人是腎氣不循常道,導致氣逆上衝背部疼痛,可以用沉香、肉桂、茯苓、牛膝、茴香、川椒、青鹽治療。如果是因為久坐讀書下棋而導致背痛,可以在補中益氣的基礎上,加羌活、防風。

肥胖的人喜歡捶打背部感覺舒服,屬於痰飲;瘦弱的人喜歡捶打背部,則屬於血少氣虛。一般來說,背痛需要加羌活、防風引導藥力,肥胖的人要少用附子。

筆花氏說,肩背疼痛,古方用茯苓丸治療,認為是痰飲導致的。但是,背痛多屬於風邪,胸痛多屬於痰氣。背部是所有經絡穴位的彙集處,風邪必從穴位進入,屬於經絡病。有時胸痛會連帶背痛,是氣閉經絡導致的。也有背痛連帶胸痛的情況,是風邪鼓動氣血導致的。所以,治療胸痛要理氣化痰,治療背痛一定要祛除風邪,這是治療背痛的根本原則。可以用秦艽天麻湯治療。

挾寒者加附、桂,虛者補中益氣湯加秦艽、天麻,如風痰互入經絡作痛,則茯苓丸、秦艽天麻湯二方,合用可也。

白話文:

若患者體內寒氣較重,可加入附子、肉桂等溫熱藥材。若患者體虛,則可於補中益氣湯中加入秦艽、天麻。若出現風痰互入經絡導致疼痛,則可同時使用茯苓丸和秦艽天麻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3. 肩背痛湯頭

逍遙散用柴歸芍,苓朮陳甘煨姜薄。

羌活勝濕湯防風,羌獨藁本蔓草芎。

消風散,用參苓,羌防芎藿樸甘陳。

當歸拈痛湯,羌參二術姜,茵芩升葛瀉,甘苦母豬防。

近效白朮附子湯,再加甘草棗生薑。

導痰湯,用二陳,添來枳實與南星。

白話文:

逍遙散用柴胡、歸脾、芍藥、茯苓、白朮、陳皮、甘草、煨姜、薄荷。

羌活勝濕湯用防風、羌活、獨活、藁本、蔓草、川芎。

消風散用人參、茯苓、羌活、防風、川芎、藿香、蒼朮、甘草、陳皮。

當歸拈痛湯用羌活、人參、二術(白朮、蒼朮)、生薑、茵陳蒿、黃芩、升麻、葛根、甘草、苦參、防風。

近效白朮附子湯,再加甘草、大棗、生薑。

導痰湯用二陳(陳皮、半夏),添來枳實和南星。

補中益氣耆朮陳,參草升柴當歸身。

茯苓丸用半苓殼,風化硝丸薑汁曲。

秦艽天麻湯芎歸,陳姜羌活草桑枝。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用人蔘、黃耆、白朮、當歸、升麻、柴胡。茯苓丸用半夏、茯苓、枳殼,加硝石、生薑、麥芽。秦艽天麻湯用川芎、當歸、陳皮、生薑、羌活、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