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時旨要》~ 卷七 水屬 (6)
卷七 水屬 (6)
1. 小腹痛湯頭
大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原樸饒。
麻仁丸內小承氣,白芍蜜丸麻杏泥。
四苓散用豬赤苓,瀉術加桂即五苓。
代抵當丸大黃生,歸桃山甲桂玄明。
濟生腎氣丸,六味附桂牛車前。
十全大補八珍齊,四君四物加桂耆。
白話文:
大承氣湯使用芒硝、枳實、大黃,原本就是治療便秘的良藥。
麻仁丸裡頭含有小承氣湯,用白芍蜜丸,外裹麻仁、杏仁泥。
四苓散使用豬苓,加了澤瀉、桂枝,就變成五苓散了。
代抵當丸用大黃、生地黃、桃仁、山甲、桂枝、玄明粉。
濟生腎氣丸,是六味地黃丸再加上附子、桂枝、車前子。
十全大補湯是八珍湯加上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再加了桂枝和黃耆。
調肝散,用歸芎,半夏菖蒲肉桂從,酸棗木瓜牛膝共,細辛甘草棗姜同。
橘核丸用木茴香,香附桃楂楝紅良。
奔豚丸用茱桂附,楝橘茴苓荔木做。
白話文:
調肝散,使用當歸和川芎,配合半夏、菖蒲、肉桂,再加上酸棗仁、木瓜和牛膝,細辛、甘草、大棗和生薑一同使用。
橘核丸則使用木香和小茴香,加上香附、桃仁、山楂和楝子,這些組合都很適宜。
奔豚丸則使用茱萸、桂枝和附子,加上楝子、橘子、木香和茯苓、荔枝、木頭,這些組合能有效應對相關病症。
2. 脅痛
《經》云: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又曰:肝有邪,其氣流於兩脅。又曰:少陽有餘,病筋痹脅滿。又曰:胃痛者,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蓋脅痛之病,本屬肝膽二經,然而心、脾、肺、胃、腎與膀胱諸經有邪,氣逆不解,勢必延及少陽、厥陰,而為脅痛。
故因焦勞憂思而得者,此心肺之所傳也;飲食勞倦而得者,此脾胃之所傳也;色欲內傷,水道壅閉而得者,此腎與膀胱之所傳也。傳至本經,則無非肝膽之病矣。獨有忿怒疲勞,傷血、傷氣、傷筋,及邪在半表半裡者,是真肝膽之病,治宜直取本經。若傳自他經者,必拔其致病之本,方能應乎。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肝臟病變會導致兩肋疼痛並蔓延至小腹,患者容易發怒。心臟病變則會造成胸部疼痛、肋骨脹滿,並伴隨肋下疼痛。此外,肝臟有病邪,其氣會流向兩肋。少陽經氣過盛則會導致筋骨痠痛、肋骨脹滿。胃痛則表現為腹部脹滿、胃脘部疼痛,疼痛感會向上蔓延至兩肋。
總之,肋痛大多源自肝膽二經,但心、脾、肺、胃、腎、膀胱等經絡若有病邪,氣逆不通,也會影響少陽、厥陰經,導致肋痛。
因此,因焦慮憂思引起的肋痛,屬於心肺傳導;因飲食勞累引起的肋痛,屬於脾胃傳導;因縱慾傷身、水道阻塞引起的肋痛,屬於腎膀胱傳導。這些病邪傳導到本經,最終都歸屬於肝膽病變。只有因憤怒疲勞、傷血傷氣傷筋,或病邪停留在半表半裡引起的肋痛,才是真正的肝膽病變,治療應直接針對肝膽經絡。若是其他經絡傳導來的肋痛,必須先找出病根,才能對症治療。
且本經病,必脅痛、耳聾、寒熱、作嘔者,方是少陽表症,否則,悉屬內傷,不可不察。外感則宜和解,內傷則調氣、消滯、行痰、降火、活血、疏郁、補陰諸法,當隨症施治。
其有謂病在左者為血積,病在右者為氣鬱,及濕痰流注。其說亦難盡信,惟察其有形而堅硬拒按者是血積,無形而聚散不常者是氣痛;若食積痰飲,亦屬有形,而無非由於氣滯,但得氣行,則何聚不散乎。
筆花氏曰:脅痛之症,不外乎肝膽,如少陽受邪,用小柴胡湯;肝氣不和,柴胡疏肝散;七情鬱結,輕則逍遙散,重則化肝煎;若兼肝火、食積、痰飲、瘀血者,隨症治之;若右脅痛,是肝移邪於肺,用推氣散,大法左用枳殼,右用鬱金,皆為的劑。亦有虛寒作痛,得熱則散,手按則止者,又宜溫補,不可拘執也。
白話文:
如果有脇痛、耳聾、發熱發冷、噁心的症狀,纔算是少陽表症。否則,都屬於內傷,不可不加以辨別。外感風寒應當溫和調解,內傷則要疏通氣血、消除積滯、化痰、降火、活血、解除鬱悶、滋陰等方法,根據不同的症狀施治。
有人說,左邊身體有病,是血滯積聚;右邊身體有病,是氣滯鬱結,或者是濕痰流注。這種說法也不盡然,只有摸起來有形體、按壓時堅硬,纔是血滯積聚;沒有形體、忽聚忽散的,纔是氣痛。如果飲食積滯、痰飲壅阻,也屬於有形體的病症,但無一不是由於氣滯造成的。只要氣血通暢,那麼不管什麼積滯,都可以散開。
筆花氏說:脇痛的病症,都離不開肝膽。如果少陽經感染了外邪,使用小柴胡湯;如果肝氣不調和,使用柴胡疏肝散;如果七情過度鬱結,症狀較輕時使用逍遙散,症狀較重時使用化肝煎;如果兼有肝火、飲食積滯、痰飲、瘀血等症狀,根據不同的症狀治療;如果右脇痛,是肝邪轉移到肺部,使用推氣散,左邊用枳殼,右邊用鬱金,都是對症的藥方。也有虛寒導致的疼痛,遇到熱敷就會散去,用手按壓就會停止,這種情況應該溫補治療,不能拘泥於某一種方法。
3. 脅痛湯頭
小柴胡湯赤芍芩,棗姜甘草半人參。
柴胡疏肝香附芎,枳殼陳甘赤芍從。
逍遙散用柴歸芍,苓朮陳甘煨姜薄。
化肝煎用青陳芍,丹梔澤貝添白芥。
推氣散用枳鬱金、薑棗甘陳桔桂心。
白話文:
小柴胡湯用赤芍和黃芩,再加棗、薑、半枝人參。
柴胡疏肝,配以香附、川芎,再加枳殼、陳皮、甘草、赤芍。
逍遙散則用柴胡、當歸、赤芍,配以茯苓、白朮、陳皮、甘草、煨姜、薄荷。
化肝煎則用青皮、陳皮、赤芍,再加丹皮、梔子、澤瀉、貝母,最後添加白芥。
推氣散則用枳實、鬱金、薑、棗、甘草、陳皮、桔梗、桂心。
4. 腰痛
《經》云:督脈為病,脊強反折,腰痛不可以轉搖。又曰:腎盛怒,則傷志,喜忘其前言,腰痛不可以俯仰屈伸。又曰:巨陽虛,則頭項腰背痛。又曰:膀胱之脈,挾脊抵腰,故挾脊痛,腰似折。
蓋腰者,腎之府。腎與膀胱為表裡,故在經則屬太陽,在臟則屬腎氣,而又為沖、任、督,帶之要會,所以病腰痛者,多由真陰之不足,宜以培補腎氣為主,即間有實邪者,不過十中之二三耳。
腰痛有五症:一曰陽虛不足,少陰腎衰;二曰風痹寒濕;三曰勞役傷腎;四曰跌墜損傷;五曰寢臥濕地。其悠悠慼慼,痛而不已者,腎虛也;遇陰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濕也;其遇寒而痛者,寒也;遇熱而痛者,火也;鬱怒而痛,則由氣滯;憂思而痛,則由氣虛;勞動即痛者,肝腎之衰也。
白話文:
《內經》記載:督脈有問題,會導致脊椎僵硬無法彎曲,腰痛無法扭動。又說:腎氣過盛會傷及心神,容易忘記說過的話,腰痛無法彎腰或伸展。又說:陽氣虛弱,會出現頭部、脖子、腰部和背部疼痛。又說:膀胱的經絡沿著脊椎通到腰部,所以沿著脊椎疼痛,腰部好像折斷。
腰部是腎臟的「房子」。腎臟和膀胱是表裡關係,所以相對於經絡,腰部屬於太陽經;相對於臟腑,腰部屬於腎氣管轄。而且腰部又是衝脈、任脈、督脈和帶脈的交會處,因此腰痛多是由於腎陰不足所致,應以補腎氣為主。即使有實邪的情況,也不超過兩三成。
腰痛有五種病症:第一種是陽氣虛弱,腎氣衰弱;第二種是風寒濕痺;第三種是勞累過度傷腎;第四種是跌倒或受傷;第五種是睡臥在潮濕的地方。腰痛綿綿不斷的,是腎虛;遇上陰雨天氣或久坐而疼痛加劇的,是濕氣;遇冷而疼痛的,是寒氣;遇熱而疼痛的,是火氣;鬱悶憤怒而疼痛的,是由於氣滯;憂慮思慮而疼痛的,是由於氣虛;勞動後立即疼痛的,是由於肝腎衰弱。
若風寒之在經者,其來必驟,必有寒熱,脈必緊數,其痛必拘急,兼痠而多連脊背,治當解表,正柴胡飲之類,挾寒則加溫散。
若濕滯在經者,或雨水濕衣,或坐臥濕地,其濕氣自外而入,宜平胃散;小水不利者,胃苓湯;若風濕相兼,一身盡痛者,羌活勝濕湯。
若跌撲在筋骨,血脈凝滯而痛者,宜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牛膝、肉桂、延胡、乳、沒之類,外以酒糟、蔥、姜搗罨更速。
白話文:
若風寒侵襲經絡:
到來突然猛烈,必有寒熱交替,脈象急促有力,疼痛劇烈急迫,痠痛感蔓延脊背,治療應以解表為要,方劑如「正柴胡飲」一類,若伴有寒氣,則加入溫散寒氣的藥物。
若濕滯阻滯經絡:
因淋雨或坐臥潮濕處,濕氣從外侵入,宜用「平胃散」;小便不利的,則用「胃苓湯」;若風濕並存,全身疼痛,則用「羌活勝濕湯」。
若跌撲損及筋骨:
血脈淤滯,造成疼痛,宜用「四物湯」加入「桃仁」、「紅花」、「牛膝」、「肉桂」、「延胡」、「乳」、「沒」一類藥物,外用「酒糟」、「蔥」、「姜」搗碎敷貼,效果更佳。
丹溪治法,腎虛腰痛,用杜仲、龜板、知母、枸杞、五味之屬,豬脊髓丸服。濕熱,用蒼朮、杜仲、黃柏、川芎。痰積,用二陳湯加南星,佐以快氣藥。
景岳治好飲火酒,濕熱內聚,痛不可忍,脈洪溺閉,膀胱脹急者,以大分清飲加倍黃柏、龍膽而愈。
至於腰痠之症,悉屬房勞,宜八味丸加補骨、杜仲。
白話文:
丹溪與景岳治腰痛之法
丹溪治法:
針對腎虛引起的腰痛,可以用杜仲、龜板、知母、枸杞、五味子等藥材,製成豬脊髓丸服用。若腰痛伴隨濕熱症狀,則可以用蒼朮、杜仲、黃柏、川芎等藥材治療。若腰痛因痰積引起,則可以用二陳湯加入南星,並佐以行氣藥物。
景岳治法:
對於因飲酒過度、濕熱內聚導致的腰痛,伴隨小便閉塞、膀胱脹痛,脈象洪大,可以服用大分清飲,並加倍黃柏、龍膽草,療效顯著。
腰痠之症:
大部分腰痠症狀都因房事過度引起,可以用八味丸加入補骨脂、杜仲來治療。
腰軟之症,則有虛有濕。虛者八味丸;其濕熱襲於少陽經絡,即為腎著。陳無擇曰:腎著之病,體重腰冷,如帶五千錢,治宜疏濕,兼溫散法,腎著湯。
腰胯痛症,系寒濕流注於足少陽之經絡,結滯為痛,宜滲濕湯去橘紅加肉桂;若肝腎伏熱,加薑汁炒黃柏,酒炒防己。
若腰胯連腳膝曉夜疼痛者,此腎虛風毒乘之也,用虎骨散加補骨脂;老人腰痛連膝者,二至丸。
白話文:
腰部軟弱無力,可能是虛證或濕證。虛證可以用八味丸治療;如果是濕熱侵襲少陽經絡,則稱為腎著。陳無擇說,腎著的病症表現為身體沉重、腰部冰冷,感覺像腰間繫著五千錢,治療應以疏濕為主,並配合溫散的方法,可以用腎著湯。
腰胯疼痛,可能是寒濕流注足少陽經絡,導致經絡阻滯而疼痛,可以用滲濕湯去除橘紅,加肉桂治療;如果肝腎有伏熱,可以加入薑汁炒黃柏和酒炒防己。
若腰胯連同腳膝在夜晚疼痛,則可能是腎虛導致風毒乘虛而入,可以用虎骨散加補骨脂治療;老年人腰痛連及膝蓋,可以用二至丸。
筆花氏曰:腰痛有風寒,有濕熱,有瘀血,有氣滯,有痰飲,皆標也,腎虛其本也。凡痛而牽引腿足,脈浮弦者為風;腰冷如冰,喜熨為寒,並用獨活湯;痛而身重如帶錢物,如坐水中為濕,蒼白二陳湯加獨活;若蒹腰間發熱,痿軟無力為濕熱;恐成痿症,前方加黃柏;若瘀積,則轉側若錐刺,大便黑色,脈芤澀,澤蘭湯;若氣滯則走注忽刺痛,聚散不常,脈弦急,橘核丸;腰間腫,按之不痛而軟者,痰也。
二陳湯加白朮、白芥、萆薢、竹瀝、薑汁之屬;腰痛如脫,重按稍止而脈細弱者,虛也,六君加杜仲,續斷,兼陰冷,更佐八味丸,此普明子之法也。大抵腰痛多屬腎虛,挾邪者自宜先祛邪而後用補,然而補腎之中,陽虛冷痛者宜補火,陰虛髓熱者宜滋水,又當詳審也。
白話文:
筆花氏說:腰痛有風寒、濕熱、瘀血、氣滯、痰飲等症狀,這些都是表象,腎虛纔是根本原因。凡是腰痛並牽引到腿足,脈象浮而弦的,是風寒證;腰部冰冷如冰,喜歡用熨斗熨燙的,是寒證,使用《獨活湯》。腰痛同時感到身體沉重,像帶著重物或坐在水中一樣,是濕證,可用蒼白二陳湯加入獨活。
若是腰間發熱,身體痿軟無力,是濕熱證,可能會變成痿症,可以再加入黃柏。若是瘀血積滯,則轉身側睡會像被錐子刺一樣疼痛,大便發黑,脈象沉澀,使用《澤蘭湯》。若是氣滯,則會突然刺痛,時而聚合時而散開,脈象弦急,使用《橘核丸》。
腰間腫脹,按壓不痛且軟軟的,是痰證,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白朮、白芥、茯苓、竹瀝、薑汁等。若腰痛像脫臼一樣,用力按壓後稍微減輕,但脈象細弱,是虛證,可以使用六君湯加入杜仲、續斷;若兼有陰冷,再佐以八味丸,這是普明子提出的方法。
總的來說,腰痛大多是腎虛所致,夾雜邪氣的,應先祛除邪氣再進行補腎;補腎時,陽虛冷痛者宜補火,陰虛髓熱者宜滋水,需要詳細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