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時旨要》~ 卷七 水屬 (3)
卷七 水屬 (3)
1. 頭痛湯頭
羌活附子湯麻防,升芷蠶耆柏草蒼。
白虎湯治陽明熱,知母石膏糯甘得。
選奇湯,用羌防,芩甘蔥豉共生薑。
一陰煎用生熟地,丹參冬芍牛甘記。
玉女煎,用熟地,石膏麥冬知母膝。
六味地黃湯,山山熟地黃,丹苓並澤瀉,八味附桂相。
理中湯用參朮姜,炙草還加制附剛。
補中益氣耆朮陳,參草升柴當歸身。
五福飲用參熟地,當歸白朮炙草記。
六君子湯治虛痰,四君又加陳半添。
半夏白朮天麻湯,黃柏黃耆澤瀉蒼,神麯麥芽參茯橘,湯頭三味乾生薑。
《外臺》茯苓飲參朮,橘皮生薑苓枳實。
羌活勝濕湯防風,羌獨藁本蔓草芎。
瓜蒂散赤小豆,香豉煎湯探吐奏。
清空膏用芩連,芎防羌活共柴甘。
小柴胡湯赤芍芩,棗姜甘草夏人參。
調中益氣湯,黃耆人參蒼,升柴並炙草,橘紅共木香。
芎辛湯用芎辛,芽茶白芷草姜成。
川芎茶調散,白芷羌防見,荊薄香附甘,為末茶調咽。
逍遙散用柴歸芍,苓澤陳甘煨姜薄。
茸朱丹,治虛火,草烏瞿麥黃柏子,辰砂共煅但取砂,加淨鹿茸棗丸是。
四物湯治血,芎歸熟地芍。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
白話文:
羌活附子湯裡有麻黃、防風,升麻、白芷、蠶砂、黃耆、黃柏、甘草、蒼朮。
白虎湯用來治療陽明經的熱症,組成有知母、石膏、糯米、甘草、粳米。
選奇湯使用羌活、防風,黃芩、甘草、蔥白、豆豉和生薑。
一陰煎使用生地、熟地,丹參、麥冬、芍藥、牛膝和甘草。
玉女煎使用熟地,石膏、麥冬、知母和牛膝。
六味地黃湯有山茱萸、山藥、熟地黃、丹皮、茯苓、澤瀉,八味地黃湯則在六味地黃湯基礎上添加了附子和肉桂。
理中湯使用人參、白朮、生薑和炙甘草,另外加入製附子。
補中益氣湯使用黃耆、人參、白朮、陳皮、人參、甘草、升麻、柴胡和當歸。
五福飲使用人參、熟地、當歸、白朮和炙甘草。
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虛痰,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上陳皮和半夏。
半夏白朮天麻湯包含黃柏、黃耆、澤瀉、蒼朮、神麯、麥芽、人參、茯苓、橘紅,以及乾薑。
《外臺》茯苓飲使用人參、白朮、橘皮、生薑、茯苓和枳實。
羌活勝濕湯包含防風、羌活、獨活、藁本、蔓荊子和川芎。
瓜蒂散使用赤小豆,以香豆煎湯催吐。
清空膏使用黃芩、黃連、川芎、防風、羌活、柴胡和甘草。
小柴胡湯使用赤芍、黃芩、大棗、生薑、甘草、半夏和人參。
調中益氣湯使用黃耆、人參、蒼朮、升麻、柴胡、炙甘草、橘紅和木香。
芎辛湯使用川芎、辛夷、芽茶、白芷、甘草和生薑。
川芎茶調散使用白芷、羌活、防風、荊芥、薄荷、香附和甘草,研磨後用茶調服。
逍遙散使用柴胡、當歸、芍藥、茯苓、澤瀉、陳皮、甘草、煨薑和薄荷。
茸朱丹用於治療虛火,使用草烏、瞿麥、黃柏、辰砂煅燒後取砂,再加上淨鹿茸和大棗製成丸。
四物湯用於治療血病,組成有川芎、當歸、熟地和芍藥。
四君子湯具有中和之效,組成有人參、白朮、茯苓和甘草。
2. 心痛、胃脘痛
《經》云:邪在心則心痛,喜悲,時眩僕。又云:手少陰之脈動,則病咽乾心痛,渴而欲飲。又云:實則外堅充滿,按之而痛;虛則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不痛。
丹溪曰:凡言心痛,都屬胃脘,雖數日不食不死,若痛止便食,必復痛。若外受寒者當溫散,內受寒者當溫利。病久屬鬱則化熱,用山梔為導,佐以薑汁、臺、芎開之。若痛甚,加炮姜為從治。
景岳謂:真心痛者,必手足冷至節,爪甲青,此旦發夕死之候。其痛在膈上者,實胃脘痛,《內經》所謂當心而痛也。此症多因食、因寒、因氣不順而致。然食與寒,亦無不皆關於氣,故治痛以理氣為主,食滯者,兼乎消導,寒滯者,兼乎溫中,平胃散、胃愛散皆宜。若氣結難解者,唯神香散為妙。
若停食脹痛連胸者,吐之;連腹者,下之。若因火鬱及痰飲者,隨症治之。
有素好熱酒,致死血流於胃口作痛,脈必芤澀,飲下作呃,口中作血腥氣,宜手拈散加枳、梗開提其氣。虛者,四物湯加桃仁、穿山、降、桂之屬煎服。有胸腹之痛,無關於內,而在筋骨皮肉之間者,此邪之在經,不可混治,當辨寒熱、氣血、勞傷,細加詳問。
若房勞後痛極者,此陰寒也,先以蔥姜搗炒熨之,再進理陰煎等補之。
此外更有蟲痛者,唇紅吐沫,用化蟲丸。虛痛者,按之即止,即怔忡之屬,用歸脾湯。瘀血者,痛若錐刺而有定處,用手拈散。伏飲痛者,乾嘔吐涎,搖之作水聲,小半夏加茯苓湯。吸風痛者,二陳加草蔻、乾薑、吳萸,發熱加山梔。疰痛者,觸冒邪祟,面目青黯,或昏憒譫語,神朮散、蔥白酒、生薑湯並用。
又有胃脘癰症,痛而吐膿血者,不必治而自愈。若大痛引及脅背,藥不能納者,唯探吐一法最捷,或刮痧亦效。
筆花氏曰:心痛者,胞絡受病也,其症有九:一氣、二血、三熱、四寒、五飲、六食、七虛、八蟲、九疰,若胃脘作痛,俗呼心痛。大約寒症居多,然亦有氣滯、血滯及肝犯者。患此症,平日惟有常服六君子丸,終身不食生冷及閉氣諸物,不論寒暑,以棉布護胸而戒嗔怒,斯無上妙方也。若痛發而用薑、桂,特治其標耳。
古人食品,春用蔥,秋用芥,養胃之道也。
白話文:
【心痛、胃痛】
根據古籍記載,心臟被邪氣侵擾會導致心痛,情緒會變得悲傷,偶爾會頭暈甚至昏倒。再者,如果手少陰脈搏跳動異常,可能會出現喉嚨乾燥、心痛的症狀,並且會感到口渴想喝水。若病情實證,則身體表面會顯得堅硬且滿脹,按壓會感到疼痛;如果是虛證,則是因為氣力不足,但按壓後能藉由氣力溫暖身體,因此不會感到疼痛。
丹溪先生認為,所謂的心痛,實際上都屬於胃痛,即使幾天不吃東西也不會致死,一旦疼痛停止開始進食,就會再次引發疼痛。若是受到外來寒冷,應採用溫暖散寒的療法;若是內在寒冷,應採用溫暖利濕的方法。長期鬱悶的情緒會轉化為熱,可以用山梔子做為導向,輔以薑汁、臺芎等開胃的藥材。如果疼痛嚴重,可加入炮製過的薑片來對症治療。
張景嶽認為,真正的心痛,一定會伴隨手腳冰冷到關節,指甲呈現青色,這是早晨發病晚上就會死亡的徵兆。然而,位於橫膈膜上方的疼痛,實際上是胃痛,《內經》所稱的「當心而痛」就是指這種情況。這種病症大多因為飲食、寒冷或是氣不順所致。然而,飲食和寒冷也都和氣息有關,所以治療疼痛主要應調理氣息,對於消化不良者,應配合消食導瀉的藥物;對於寒冷滯留者,應配合溫暖中焦的藥物,如平胃散、胃愛散都是合適的選擇。如果氣結難以解決,神香散則是最佳選擇。
如果食物停留引起胸部脹痛,應嘔吐;如果影響腹部,應排泄。若是因為鬱火或痰飲導致,應根據症狀進行治療。
有些人習慣喝熱酒,導致死血流入胃口造成疼痛,脈搏會呈現芤澀,飲食後會打嗝,口中有血腥味,適合使用手拈散加上枳實、桔梗等藥材提升氣息。虛弱者,可以服用四物湯加上桃仁、穿山甲、降香、肉桂等藥物煎煮後服用。胸腹疼痛,但和內臟無關,而是在筋骨皮膚間的疼痛,這是經絡受邪氣影響,不可混淆治療,應分辨是寒是熱、是氣是血、是勞損,詳細詢問病史。
若是房事過度後劇烈疼痛,這是由於陰寒,先用搗碎炒熱的蔥薑熱敷,再服用理陰煎等補品。
對於蟲咬引起的疼痛,嘴脣紅腫、口吐泡沫,可用化蟲丸治療。虛弱性疼痛,按壓後會減緩,可能是心悸的症狀,可用歸脾湯治療。瘀血性疼痛,像針刺一樣,有固定的位置,可用手拈散治療。伏飲性疼痛,會乾嘔、吐口水,搖晃會聽見水聲,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吸風性疼痛,可用二陳加草蔻、乾薑、吳茱萸,發燒加山梔子。疰痛,可能被邪祟侵犯,臉色青暗,或昏睡、胡言亂語,可用神朮散、蔥白酒、生薑湯共同使用。
還有胃痛併發膿血的情況,不必特別治療就能自愈。如果劇烈疼痛擴及肋骨背部,無法吞服藥物,只有催吐方法最有效,或者刮痧也能達到效果。
筆花氏說,心痛是因為胞絡受病,分為九種類型:氣滯、血滯、熱盛、寒涼、水飲、食滯、虛弱、蟲咬、疰痛。如果胃痛,一般稱之為心痛。大約寒涼症狀較多,但也有氣滯、血滯和肝臟問題。患有此症狀的人,平日最好服用六君子丸,終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容易引起氣滯的食物,無論冬夏都要用棉布保護胸部,避免生氣,這是無上的妙方。如果疼痛發作,使用薑、肉桂,只能暫時緩解症狀。
古人飲食,春天吃蔥,秋天吃芥菜,這是養胃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