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時旨要》~ 卷七 水屬 (2)
卷七 水屬 (2)
1. 痿
《經》云:肺熱葉焦,發為痿躄。又曰: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本神篇》曰: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
痿症大都起於陽明濕熱,內蘊不清,則肺受熱乘而日槁,脾受濕淫而日溢,遂成上枯下濕之候。故五六七月,每當其時也。亦有由腎水不能勝心火,上爍肺金,肺受火制,六葉皆焦,以致金燥水虧,兩足痿弱,筋縱而不任地。
《內經》治痿,獨取陽明,蓋陽明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陽明又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而足痿不用也。瀉南方而補北方,治痿之法,無過於此。然而天產作陽,厚味發熱,病痿者,若不淡薄食味,必不能痊。
白話文:
《經》中有言:肺部熱邪侵襲,肺葉乾焦,會導致痿躄之症。再說,身體因濕氣所困,頭部感覺像被包裹著,如果濕熱不能散去,大筋會變得緊縮短縮,小筋則會變得鬆弛,這就是「拘」和「痿」的現象。《本神篇》提到,如果精氣耗損,會導致骨頭痠痛、四肢癱瘓。精氣時常流失,也可能導致此狀。
痿症大多與陽明經的濕熱內蘊有關,陽明經受熱邪侵襲,肺部乾燥,脾經受濕氣影響,體內水分溢出,形成上部乾燥、下部濕潤的情況。因此,夏季的五六七八月是容易發病的季節。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腎水不足以抵抗心火,心火上炎傷害肺金,導致肺部受到火邪的制約,肺葉全部乾枯,進而導致金屬乾燥、水分不足,腳部萎縮無力,筋肉鬆弛。
在中醫理論中,治療痿症主要針對陽明經,因為陽明經主管潤養筋骨,維繫骨頭並保持關節靈活,且與帶脈和督脈相連,當陽明經虛弱,筋骨就會鬆弛,帶脈功能減退,導致腳部無力,無法正常使用。通過清南方(即清熱)補北方(即補腎),這是治療痿症的最佳方法。然而,人體天生就具有溫熱的性質,如果食用過於滋補、熱性的食物,患有痿症的人若不調整飲食,很可能無法痊癒。
東垣取黃柏為君,黃耆等補藥相佐,以痿病無寒故也。有濕熱,用東垣健步丸加黃柏、黃芩、蒼朮。濕痰,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竹瀝、薑汁。血虛,用四物湯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無火症,用鹿角膠丸、金剛丸。氣虛,用四君子湯加蒼朮、黃芩、黃柏。
白話文:
東垣方以黃柏為君藥,佐以補藥如黃耆等,因為痿病沒有寒證。如有濕熱,加入東垣健步丸,再加黃柏、黃芩、蒼朮。如果是濕痰,則使用二陳湯,再加入蒼朮、白朮、黃芩、黃柏、竹瀝、薑汁。如果是血虛,則使用四物湯,再加入蒼朮、黃柏,並配合補陰丸。如果沒有熱證,則使用鹿角膠丸、金剛丸。如果是氣虛,則使用四君子湯,再加入蒼朮、黃芩、黃柏。
按黃柏、蒼朮,名二妙丸,治痿聖藥也。
張路玉曰:痿症之原有二,一屬腎與膀胱,蓋腎傷精脫,即《內經》所謂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也。用都氣丸及六味、八味丸之類。若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痿痛者,此是膀胱發病也,用五苓散。一屬脾濕傷腎。《經》云:秋傷於濕,上逆而軟,發為痿厥,用腎著湯加萆薢。其濕熱久郁內蒸,肺金受傷者,五痿湯以調理之。
白話文:
按照黃柏、蒼朮,合稱為「二妙丸」,是治療痿症的聖藥。
張路玉說:痿症的病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腎與膀胱引起。因為腎臟受損,精氣外泄,這就如同《內經》中所說的「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也」。可用都氣丸、六味丸、八味丸等藥物治療。如果三陽經受病邪侵襲,出現寒熱、下肢癰腫及痿痛等症狀,這是膀胱發病,可以用五苓散治療。
另一個病因是脾濕傷腎。《內經》記載:秋天受濕邪侵襲,濕邪上逆而導致身體軟弱,發為痿厥,可用腎著湯加萆薢治療。如果濕熱久郁內蒸,導致肺金受損,可以用五痿湯調理。
筆花氏曰:痿症亦經絡之病,由於濕,更由於熱,若有濕而不甚熱,不過肢重腫痛耳,惟濕熱太甚,則四肢筋軟而弛,足不任地而痿症成。譬之弓弦,秋風起則燥而勁短,夏暑至則柔而弛長,痿症亦猶是也。東垣二妙散用蒼朮燥濕,黃柏清熱,真屬神方。
凡濕熱未清,則防己、苡仁、羌活、獨活、寄生、花粉、龜板之屬,俱可增入,其他鹿角、虎脛、蓯蓉、杜仲等,雖壯筋骨,然必濕熱既清,始可入藥,否則,以熱治熱,吾未見其有當也。
白話文:
筆花氏說:痿症是經絡系統的疾病,主要是由於濕氣,再加熱氣所引起。如果只是有濕氣,但熱氣不是特別強烈,只是會導致四肢沈重、腫痛而已。然而,當濕熱過度時,四肢的筋肉會變得軟弱無力,腳無法承載重量,於是就形成了痿症。這就像弓弦一樣,秋天來臨,乾燥且縮短;夏天來臨,則柔軟且伸長,痿症的情況也和它類似。東垣的二妙散使用蒼朮來祛除濕氣,黃柏來清熱,確實是個神妙的方子。
在濕熱還沒有完全清除之前,可以考慮加入防己、苡仁、羌活、獨活、寄生、花粉、龜板等藥物,這些都是對抗濕熱的好材料。其他的像鹿角、虎脛、蓯蓉、杜仲等,雖然能夠壯骨健筋,但必須在濕熱已經消除後才能使用。否則,用熱性的藥物來治療熱症,我沒有見過有什麼效果。
2. 痿症湯頭
東垣健步丸,羌防柴滑甘,川烏花粉己,苦瀉桂糊丸。
二陳湯半陳,甘草共茯苓。
四物湯治血,芎歸熟地芍。
補陰丸用熟柏母,歸芍虎龜陳牛瑣。
鹿角膠丸鹿角霜,參苓朮杜地歸相,牛膝兔絲黽板共,虎脛骨炙煉丸良。
金剛丸用酒腰搗,萆杜蓯蓉兔絲找。
白話文:
東垣健步丸:此藥方由羌、防、柴、滑、甘、川烏、花粉、己等成分組成,以製成丸狀供服食。
二陳湯半陳:此藥方包括半夏和陳皮,加上甘草和茯苓一起煮成湯來服用。
四物湯治血:此藥方由川芎、當歸、熟地和白芍組合而成,用於調理血氣。
補陰丸用熟柏母,歸芍虎龜陳牛瑣:此藥方包含熟地黃、當歸、芍藥、蛤蚧、陳皮和牛蒡子等成分,用於滋補陰虛。
鹿角膠丸鹿角霜:此藥方使用鹿角膠和鹿角霜製成丸狀,用於調理體內的氣血。
參苓朮杜地歸相,牛膝兔絲黽板共,虎脛骨炙煉丸良:此藥方包括黨參、茯苓、白術、熟地、當歸、牛膝、兔絲、黽板、虎脛骨等成分,以炙煉後製成丸狀供服食。
金剛丸用酒腰搗,萆杜蓯蓉兔絲找:此藥方使用酒將某些成分搗碎,並加入萆薢、杜仲、蓯蓉和兔絲等其他成分,製成丸狀供服用。
請注意,這些藥方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並非所有藥方都適合所有人,且可能有副作用或交互作用。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
都氣丸用地黃丸,加五味子都氣全。
八味地黃丸,六味附桂添。
五苓散,本四苓,豬赤瀉術加桂成。
腎著湯用附子強,甘姜苓朮即此方。即痹症之甘姜苓朮湯
五痿湯,用四君,知柏當歸麥苡仁。
白話文:
四君子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组成,比例要协调。都氣丸以地黃丸为基础,加入五味子,补益元气。八味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础上,再加入附子、桂枝。五苓散以四苓散为基础,加入猪苓、赤小豆、泽泻和桂枝,利水消肿。腎著湯以附子为主,加上甘草、生姜、茯苓、白朮,温阳散寒。五痿汤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再加知母、柏子仁、当归、麦芽仁,治疗五种痿证。
3. 頭痛
《經》云: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犯大寒內至骨髓,則腦逆,故頭痛,齒亦痛,名曰厥逆。若真頭痛,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
頭痛宜分外感內傷,其外感頭痛者,唯三陽、厥陰有此症。太陽痛在後,陽明痛在前,少陽痛在側,身必寒熱,脈必緊數,或咳嗽項強,散其寒邪而痛自止,如川芎、細辛、蔓荊、柴胡之類,甚者用麻黃、桂枝、紫蘇、白芷、生薑、蔥白皆宜。大寒犯腦,羌活附子湯。若火邪頭痛,惟陽明為甚,必多內熱脈洪,痛而兼脹,宜白虎湯加澤瀉、木通、生地、麥冬之屬。若他經之火,則芍藥、花粉、芩、連、知、柏、龍膽、梔子俱可。
白話文:
《黃帝內經》提到:頭痛、眩暈,是因為下半身虛弱,上半身實熱,原因出在足少陰、足厥陰經脈。嚴重時會影響到腎臟。心煩頭痛,是因為膈膜有病,原因出在手厥陰、手少陰經脈。如果是強烈的寒氣侵入到了骨髓,就會導致頭暈、頭痛,甚至牙齒也痛,稱為「厥逆」。而真正的頭痛,是整個腦袋都在痛,而且手腳會冰冷到手指腳趾,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
頭痛應該區分成外感和內傷,外感頭痛是由三陽經、厥陰經引起的。太陽經頭痛在後腦、陽明經頭痛在前額、少陽經頭痛在側邊。這種頭痛通常會伴隨著發燒、發冷,脈搏緊促有力,也可能有咳嗽、頸部僵硬的症狀。可以散寒祛邪來緩解疼痛,可以使用川芎、細辛、蔓荊、柴胡等藥材。如果頭痛很嚴重,可以用麻黃、桂枝、紫蘇、白芷、生薑、蔥白等藥材。如果是大寒入侵腦部,可以使用羌活附子湯。
如果是火邪引起的頭痛,陽明經是最嚴重的。這種頭痛會伴隨著發燒、脈搏洪大,疼痛同時會脹痛,可以用白虎湯加減澤瀉、木通、生地、麥冬等藥材。如果是其他經絡引起的上火,可以使用芍藥、花粉、黃芩、黃連、知母、柏子、龍膽、梔子等藥材。
然治火之法,不宜佐以升散為得。風火相煽,額與眉稜俱痛,選奇湯加蔥豉。
其內傷頭痛者,久病多有之。血虛則火動,必兼煩熱、內熱等症,一陰煎、玉女煎、六味地黃丸之類。氣虛則沉沉倦怠,脈必微細,如理中湯、補中益氣湯皆可,或以五福飲加川芎、細辛、蔓荊以升達陽氣更佳。若常吐清水,食姜止痛者,中氣虛寒也,六君子加當歸、黃耆、木香、炮姜。
白話文:
治療火熱的原則
治療火熱時,不宜佐以升散的藥物。如果風火相煽,導致額頭和眉稜劇烈疼痛,可以使用[選奇湯]加入蔥豉。
內傷導致的頭痛
內傷導致的頭痛,久病的人常有。血虛則火動,同時伴有煩熱、內熱等症狀,可以使用[一陰煎]、[玉女煎]、[六味地黃丸]等方劑。氣虛則導致精神疲倦、睏倦,脈象虛弱細微,可以使用[理中湯]、[補中益氣湯]等方劑,或者使用[五福飲]加入川芎、細辛、蔓荊以升提陽氣。如果經常嘔吐清水,吃薑可以止痛的,則是中氣虛寒,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入[當歸]、[黃耆]、[木香]、炮姜。
若痰厥頭痛,則噁心煩亂,頭旋氣短,如在風露中,宜半夏白朮天麻湯。有傷酒頭痛,則兼嘔逆眩暈,用《外臺》茯苓飲加煨葛根。有傷濕頭痛,則頭重不能舉,腹隱隱作痛,宜用羌活勝濕散,外用瓜蒂散搐鼻,或清空膏亦佳。大怒則太陽作痛,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後用六味丸降火。
氣血俱虛而頭痛者,調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細辛甚效。至若偏正頭風,痛連魚尾,如牽引之狀,目不可開,眩不能抬,宜用芎辛湯加全蠍五枚。上膈有熱,川芎茶調散,加片芩;若久而不愈,乃痰涎風火,郁遏經絡,氣血壅滯,甚則目昏緊小,二便秘澀,宜砭其血以解鬱,逍遙散加蔥豉。偏左加黃芩,偏右加石膏。
白話文:
頭痛
痰厥頭痛 噁心煩躁,頭暈氣喘,感覺像暴露在風露中,宜用「半夏白朮天麻湯」。
酒傷頭痛 伴隨嘔吐、眩暈,用《外臺》的「茯苓飲」加上煨過的葛根。
濕傷頭痛 頭重抬不起來,腹部隱隱作痛,宜用「羌活勝濕散」,外用「瓜蒂散」通鼻,或「清空膏」也很好。
怒火頭痛 太陽穴作痛,先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後用六味丸降火。
血虛氣虛頭痛 「調中益氣湯」加上川芎、蔓荊、細辛很有效果。
偏正頭風 疼痛連及魚尾,像被拉扯,眼睛無法睜開,眩暈抬不起頭,宜用「芎辛湯」加上全蠍五枚。
上焦有熱頭痛 「川芎茶調散」加上黃芩;若久治不癒,可能是痰涎風火鬱結經絡,氣血阻塞,嚴重時會眼睛昏花縮小,大小便不通暢,宜放血解鬱,「逍遙散」加上蔥豉。偏左加黃芩,偏右加石膏。
筆花氏曰:頭痛之症,外而風邪,內而肝火、胃火、痰火、濕火、陰虛、陽虛,皆能作痛,卷中論治,已詳且盡,獨有偏頭風,最難療治。其症由於風邪肝火者居多,若婦女梳頭及產後受病者,百藥不能愈也。若督脈為病,諸藥不效,宜茸朱丹。若頭痛腹痛互相乘除者,脾陰虛而胃火上下也,用芎、歸、芍藥、黃連、木香,不效,加童便、香附、蔥白。
古方治半片頭痛,左合四物,右合四君固妙。更有秘方,用白芷、川芍末、黃牛腦一具,共入磁瓶酒燉,隨量一醉,酒醒痛失矣。至目中生翳,白鳳仙一株搗爛,火酒一斤浸露七夜,去渣飲之效。
白話文:
筆花氏說:頭痛這病症,外因是風寒,內因是肝火、胃火、痰火、濕熱、陰虛、陽虛,都會導致疼痛,中卷已經詳細說明治療方法。惟獨偏頭痛,最難治療。這病症大都由於風寒肝火所致,如果是女人梳頭或產後發病,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癒。如果是督脈生病導致,諸藥無效,應該服用茸朱丹。如果頭痛腹痛交互發作,原因是脾陰虛而胃火上下,可以用當歸、川芎、芍藥、黃連、木香,如果無效,可以加童便、香附、蔥白。
古方治療半身頭痛,左方用四物湯,右方用四君子湯,效果極佳。還有更祕方的方子,用白芷、川芍末、一枚黃牛腦,一起放入磁瓶用酒燉煮,隨意喝到醉,酒醒後疼痛就消失。如果眼睛生翳,搗爛一株白鳳仙花,用火酒一斤浸泡七夜,過濾渣滓後喝,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