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七 水屬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水屬 (2)

1.

《經》云:肺熱葉焦,發為痿躄。又曰: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本神篇》曰: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

痿症大都起於陽明濕熱,內蘊不清,則肺受熱乘而日槁,脾受濕淫而日溢,遂成上枯下濕之候。故五六七月,每當其時也。亦有由腎水不能勝心火,上爍肺金,肺受火制,六葉皆焦,以致金燥水虧,兩足痿弱,筋縱而不任地。

《內經》治痿,獨取陽明,蓋陽明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陽明又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而足痿不用也。瀉南方而補北方,治痿之法,無過於此。然而天產作陽,厚味發熱,病痿者,若不淡薄食味,必不能痊。

東垣取黃柏為君,黃耆等補藥相佐,以痿病無寒故也。有濕熱,用東垣健步丸加黃柏、黃芩、蒼朮。濕痰,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竹瀝、薑汁。血虛,用四物湯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無火症,用鹿角膠丸、金剛丸。氣虛,用四君子湯加蒼朮、黃芩、黃柏。

按黃柏、蒼朮,名二妙丸,治痿聖藥也。

張路玉曰:痿症之原有二,一屬腎與膀胱,蓋腎傷精脫,即《內經》所謂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也。用都氣丸及六味、八味丸之類。若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痿痛者,此是膀胱發病也,用五苓散。一屬脾濕傷腎。《經》云:秋傷於濕,上逆而軟,發為痿厥,用腎著湯加萆薢。其濕熱久郁內蒸,肺金受傷者,五痿湯以調理之。

筆花氏曰:痿症亦經絡之病,由於濕,更由於熱,若有濕而不甚熱,不過肢重腫痛耳,惟濕熱太甚,則四肢筋軟而弛,足不任地而痿症成。譬之弓弦,秋風起則燥而勁短,夏暑至則柔而弛長,痿症亦猶是也。東垣二妙散用蒼朮燥濕,黃柏清熱,真屬神方。

凡濕熱未清,則防己、苡仁、羌活、獨活、寄生、花粉、龜板之屬,俱可增入,其他鹿角、虎脛、蓯蓉、杜仲等,雖壯筋骨,然必濕熱既清,始可入藥,否則,以熱治熱,吾未見其有當也。

白話文:

【痿】

《經典》提到:肺部熱度過高,導致肺葉乾燥,進而形成痿躄。另外,因為濕氣影響,頭部感覺像被包裹住,如果濕熱無法排除,大肌肉會縮短,小肌肉會變得鬆弛且延長,肌肉縮短會造成拘束感,鬆弛延長則會導致痿症。《本神篇》指出:精氣受損會引起骨頭痠痛和痿厥,精氣甚至會自行下降。

痿症大多源於陽明經絡的濕熱,若體內濕熱無法清除,肺部就會受到熱邪侵害而日益乾燥,脾臟受到濕氣侵擾而功能衰退,這樣就形成了上半身乾燥,下半身濕潤的情況。通常在五六七月,這段時間最易發生。另外,也有情況是由於腎臟的水液無法抑制心臟的火氣,導致肺金受損,肺部受到火氣控制,六片肺葉全部乾燥,結果金屬性質的肺部乾燥,水分流失,雙腳變得無力,肌肉鬆弛無法承載身體。

《內經》治療痿症,主要針對陽明經絡,因為陽明經主管滋潤宗筋,宗筋負責束縛骨頭並使關節靈活,陽明經還連接帶脈,並與督脈相互聯繫,所以陽明經虛弱會導致宗筋鬆弛,帶脈無法拉緊,最終造成腳部痿弱無法使用。通過抑制南向的火氣,補充北向的水氣,是治療痿症的最好方法。然而,自然界產生的陽氣,以及厚味食物會產生熱氣,患有痿症的人,如果不減少濃烈的食物攝入,病情必定無法痊癒。

李杲選擇黃柏作為主藥,輔以黃耆等補藥,因為痿症一般不會伴隨寒症。若存在濕熱,可以使用李杲的健步丸,再加入黃柏、黃芩、蒼朮。對於濕痰,可用二陳湯,再加入蒼朮、白朮、黃芩、黃柏、竹瀝、薑汁。血虛的患者,可以使用四物湯,再加入蒼朮、黃柏,配合服用補陰丸。沒有火氣的患者,可以使用鹿角膠丸或金剛丸。氣虛的患者,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再加入蒼朮、黃芩、黃柏。

黃柏和蒼朮合稱為「二妙丸」,是治療痿症的聖藥。

張璐玉表示:痿症的根源有兩種,一種是腎臟和膀胱問題,如果腎臟受損,精氣流失,《內經》所說的精氣受損,骨頭痠痛,痿厥,精氣時常下降就是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都氣丸、六味丸、八味丸。如果是三陽經絡疾病,出現寒熱交替,下肢形成膿腫或疼痛,這是膀胱疾病,可以使用五苓散。另一種是脾臟濕氣傷害腎臟。《經典》提到:秋天如果受到濕氣影響,氣血上逆,肌肉軟弱,會形成痿厥,可以用腎著湯,再加入狗脊。對於濕熱長期積聚,內蒸肺金受損的患者,可以使用五痿湯進行調理。

筆花氏表示:痿症也是經絡疾病,主要由濕氣和熱氣引起,如果有濕氣但不是非常熱,只會造成肢體沉重和腫痛。只有當濕熱過度嚴重,四肢肌肉才會變得鬆弛,無法承載身體重量,最終形成痿症。就像弓弦,秋風來臨時會變得乾燥且短硬,夏季炎熱時會變得柔軟且鬆弛,痿症也是同樣的道理。李杲的二妙散使用蒼朮去除濕氣,黃柏清除熱氣,確實是神奇的配方。

對於濕熱尚未清除的患者,防己、薏仁、羌活、獨活、寄生、花粉、龜甲等成分都可以加入。其他如鹿角、虎骨、肉蓯蓉、杜仲等雖然能強壯筋骨,但必須在濕熱已經清除後才能使用,否則,用熱藥治療熱病,我從未見到有成功的案例。

2. 痿症湯頭

東垣健步丸,羌防柴滑甘,川烏花粉己,苦瀉桂糊丸。

二陳湯半陳,甘草共茯苓。

四物湯治血,芎歸熟地芍。

補陰丸用熟柏母,歸芍虎龜陳牛瑣。

鹿角膠丸鹿角霜,參苓朮杜地歸相,牛膝兔絲黽板共,虎脛骨炙煉丸良。

金剛丸用酒腰搗,萆杜蓯蓉兔絲找。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

都氣丸用地黃丸,加五味子都氣全。

八味地黃丸,六味附桂添。

五苓散,本四苓,豬赤瀉術加桂成。

腎著湯用附子強,甘姜苓朮即此方。即痹症之甘姜苓朮湯

五痿湯,用四君,知柏當歸麥苡仁。

白話文:

[痿症處方]

東垣健步丸:包含羌活、防風、柴胡、滑石、甘草、川烏、天花粉、己黃、苦瀉、肉桂,製成糊狀後做成藥丸。

二陳湯:由半夏、陳皮、甘草和茯苓組成。

四物湯:用於調理血液,成分有川芎、當歸、熟地和白芍。

補陰丸:使用熟地、柏子仁、麥門冬、龜甲、陳皮、牛膝、女貞子。

鹿角膠丸:主要成分是鹿角霜、人參、茯苓、白朮、杜仲、熟地、當歸、牛膝、菟絲子、桑寄生、虎脛骨,最後將這些成分烤乾後煉製成丸。

金剛丸:以酒泡製的杜仲、牛膝、肉蓯蓉、菟絲子為主。

四君子湯:以人參、白朮、茯苓和甘草組成,其配方講究和諧平衡。

都氣丸:在地黃丸基礎上添加五味子。

八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添加附子和肉桂。

五苓散:原本是由四苓散發展而來,除了豬苓、茯苓、澤瀉、白朮,還添加了肉桂。

腎著湯:使用附子,甘草、乾薑、茯苓、白朮,這也是治療痹症的甘姜苓朮湯。

五痿湯:由四君子湯的基本成分再加入知母、黃柏、當歸、麥門冬、薏苡仁。

3. 頭痛

《經》云: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犯大寒內至骨髓,則腦逆,故頭痛,齒亦痛,名曰厥逆。若真頭痛,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

頭痛宜分外感內傷,其外感頭痛者,唯三陽、厥陰有此症。太陽痛在後,陽明痛在前,少陽痛在側,身必寒熱,脈必緊數,或咳嗽項強,散其寒邪而痛自止,如川芎、細辛、蔓荊、柴胡之類,甚者用麻黃、桂枝、紫蘇、白芷、生薑、蔥白皆宜。大寒犯腦,羌活附子湯。若火邪頭痛,惟陽明為甚,必多內熱脈洪,痛而兼脹,宜白虎湯加澤瀉、木通、生地、麥冬之屬。若他經之火,則芍藥、花粉、芩、連、知、柏、龍膽、梔子俱可。

然治火之法,不宜佐以升散為得。風火相煽,額與眉稜俱痛,選奇湯加蔥豉。

其內傷頭痛者,久病多有之。血虛則火動,必兼煩熱、內熱等症,一陰煎、玉女煎、六味地黃丸之類。氣虛則沉沉倦怠,脈必微細,如理中湯、補中益氣湯皆可,或以五福飲加川芎、細辛、蔓荊以升達陽氣更佳。若常吐清水,食姜止痛者,中氣虛寒也,六君子加當歸、黃耆、木香、炮姜。

若痰厥頭痛,則噁心煩亂,頭旋氣短,如在風露中,宜半夏白朮天麻湯。有傷酒頭痛,則兼嘔逆眩暈,用《外臺》茯苓飲加煨葛根。有傷濕頭痛,則頭重不能舉,腹隱隱作痛,宜用羌活勝濕散,外用瓜蒂散搐鼻,或清空膏亦佳。大怒則太陽作痛,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後用六味丸降火。

氣血俱虛而頭痛者,調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細辛甚效。至若偏正頭風,痛連魚尾,如牽引之狀,目不可開,眩不能抬,宜用芎辛湯加全蠍五枚。上膈有熱,川芎茶調散,加片芩;若久而不愈,乃痰涎風火,郁遏經絡,氣血壅滯,甚則目昏緊小,二便秘澀,宜砭其血以解鬱,逍遙散加蔥豉。偏左加黃芩,偏右加石膏。

筆花氏曰:頭痛之症,外而風邪,內而肝火、胃火、痰火、濕火、陰虛、陽虛,皆能作痛,卷中論治,已詳且盡,獨有偏頭風,最難療治。其症由於風邪肝火者居多,若婦女梳頭及產後受病者,百藥不能愈也。若督脈為病,諸藥不效,宜茸朱丹。若頭痛腹痛互相乘除者,脾陰虛而胃火上下也,用芎、歸、芍藥、黃連、木香,不效,加童便、香附、蔥白。

古方治半片頭痛,左合四物,右合四君固妙。更有秘方,用白芷、川芍末、黃牛腦一具,共入磁瓶酒燉,隨量一醉,酒醒痛失矣。至目中生翳,白鳳仙一株搗爛,火酒一斤浸露七夜,去渣飲之效。

白話文:

【頭痛】

《經》說:頭痛及顱頂疾病,病因往往是下部虛弱,上部實盛,主要問題出在腳的少陰和巨陽經脈,嚴重時甚至影響到腎臟。若心煩伴隨頭痛,病源在於橫膈膜,問題出在手的巨陽和少陰經脈。如果遭受極度寒冷,冷氣直達骨髓,會導致腦部功能逆亂,進而引起頭痛,甚至牙齒也會痛,這被稱為厥逆。若是真正的頭痛,整個腦部都會痛,手腳冷到關節,這種情況下是無法治癒的。

對於頭痛,我們應區分外感和內傷。對於外感頭痛,只有三陽和厥陰經脈會出現此症狀。太陽經脈的痛在後腦,陽明經脈的痛在前額,少陽經脈的痛在兩側,身體一定會發冷發熱,脈搏會變得緊繃或快速,可能伴有咳嗽和頸部僵硬,去除寒邪,頭痛自然會消失,例如川芎、細辛、蔓荊、柴胡等藥物,嚴重時可以使用麻黃、桂枝、紫蘇、白芷、生薑、蔥白等藥物。對於大寒侵入腦部的情況,可用羌活附子湯治療。若是因火邪引起的頭痛,陽明經脈的痛最為嚴重,一定會伴有大量內熱,脈搏洪大,痛並伴有脹感,應該使用白虎湯加上澤瀉、木通、生地、麥冬等藥物。若是其他經脈的火邪,則芍藥、花粉、黃芩、黃連、知母、黃柏、龍膽、梔子都可用。

然而,對於火邪的治療,不應該輔以提升和分散的藥物。風火交雜,額頭和眉毛部位都會痛,可以使用選奇湯加上蔥豉。

對於內傷頭痛,長期患病的人往往會有此症狀。血液虛弱會導致火氣上升,一定會伴有煩熱、內熱等症狀,可以使用一陰煎、玉女煎、六味地黃丸等藥物。氣力虛弱會導致人感到疲倦乏力,脈搏一定微弱細小,如理中湯、補中益氣湯都可以使用,或者使用五福飲加上川芎、細辛、蔓荊來提升陽氣更好。如果經常吐出清水,食用薑可以止痛,這是中氣虛寒,可以使用六君子加上當歸、黃耆、木香、炮薑。

如果是因為痰厥導致的頭痛,則會伴有噁心、煩亂、頭昏、氣短等症狀,如同置身於風露之中,應該使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如果頭痛是由於酒精中毒,則會伴有嘔吐、眩暈,可以使用《外臺》茯苓飲加上煨葛根。如果頭痛是由於濕氣過重,則頭部會沉重無法抬起,腹部會隱隱作痛,應該使用羌活勝濕散,外用瓜蒂散吸入鼻子,或者使用清空膏也是不錯的選擇。大怒會導致太陽穴痛,首先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然後使用六味丸來降火。

如果頭痛是因為氣血雙虛,應該使用調中益氣湯加上川芎、蔓荊、細辛,效果非常好。至於偏頭痛,痛連到眼尾,像是被拉扯的感覺,眼睛無法睜開,頭暈無法抬頭,應該使用芎辛湯加上五枚全蠍。如果上膈有熱,可以使用川芎茶調散加上黃芩;如果長時間不見好轉,可能是痰涎風火,阻塞了經絡,氣血壅塞,嚴重的話眼睛會模糊,大小便困難,應該使用針刺放血來解除鬱結,使用逍遙散加上蔥豉。偏左的頭痛加上黃芩,偏右的頭痛加上石膏。

筆花氏說:頭痛的症狀,可能是外在的風邪,或是內在的肝火、胃火、痰火、濕火、陰虛、陽虛,都能導致頭痛,書中已經詳細描述了治療方法,但偏偏有一種偏頭風,非常難以治療。這種病通常由風邪和肝火引起,如果是婦女梳頭或產後生病,再好的藥也無法治好。如果是督脈生病,各種藥物都無效,應該使用茸朱丹。如果是頭痛和腹痛交替出現,那是脾陰虛弱和胃火上下流動的結果,可以使用芎、歸、芍藥、黃連、木香,如果無效,可以加上童便、香附、蔥白。

古方治療半邊頭痛,左邊使用四物湯,右邊使用四君子湯,非常有效。另外有一個祕方,使用白芷、川芍末、一整塊黃牛腦,一起放入磁瓶中,用酒燉煮,喝到醉,酒醒後頭痛就會消失。至於眼睛長出翳障,可以使用一株白鳳仙草,搗碎後,用一斤的米酒浸泡七晚,去渣後飲用,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