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六 金屬 (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金屬 (9)

1. 咽喉

《經》云: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懸雍者,音聲之關也。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足少陰所生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足陽明病,氣逆則喉痹瘁瘖。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督脈為病,嗌乾。衝任脈皆起於胞中,會於咽喉。又少陽司天,客勝,則丹疹外發,喉痹頭痛嗌腫。

景岳曰:喉痹有實火症,有虛火症,有真寒症。少陽厥陰為木火之臟,凡情志鬱怒而起者,固多熱症。陽明為水穀之海,肥甘辛熱而起者,胃氣直透咽喉,故火最盛。凡患此者,多以實火治。若少陰之症,則有虛有實。凡陰火逆衝於上,多為喉痹。果見火症火脈,自宜作實治。

若酒色過度,真陰虧損,此腎中之虛火,非壯水不可。更有火虛於下,格陽於上,此無根之火,即腎中之真寒症也,非溫補命門不可。《經》云: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頷腫。其義即此。

《經》云:驟起非火,緩起非寒。大約喉症挾熱者,十之六七,挾寒者十之二三。而風寒包火者,則十之八九。古人開手一方,只用甘草桔梗,《三因方》加以荊芥,其他蒡子、薄荷、貝母、川連之類,皆出後人續補。可見古人不輕用涼藥,而專主開發升散者,所謂結者開之,火鬱達之也。及火勢極盛,則清劑方施,熱結下焦,而攻法始用,非得已也。

喉痹,由心火,用甘梗湯;由少陰伏寒,半夏桂甘湯;由火衰,四逆湯;若驟起而痰在喉,響如鼾,舌白不腫,此因誤投涼藥,桂薑湯可救。

纏喉風,腫痛脹塞,紅絲纏繞,吐涎難食,先用黃齏汁調元明粉,攪去其痰,不效,用土牛膝連根搗汁,和醋灌之,或用解毒雄黃丸醋磨下之,內服加味甘桔湯;虛寒者,桂薑湯。

走馬喉風,暴腫轉大,用小刀點血,淡鹽湯洗之,吹以冰片散,服加味甘桔湯,牙關緊閉,服紫金丹。

纏舌喉風,硬舌根而爛兩傍,吹以冰片散,急服加味甘桔湯。

喉疔,形如靴釘,先吹冰片散,服加味甘桔湯,多用菊花煎飲之。

懸癰,生於上齶,形如紫李,脾經蘊熱也,吹服如前法。

喉瘡,腎火上衝也,用齏汁去痰,吹服如前法。

喉瘤、生喉旁,形如圓眼,肺經蘊熱也。不可刺,吹麝香散,服加味甘桔湯。

肺絕喉痹者,因過投清降,痰壅如鋸,為難治,獨參湯少加橘紅扶之。

喉閉,二三日前氣促肢冷,忽然痰壅氣閉,命懸頃刻者,宜服蘇子、前胡等。

乳蛾,如筋頭,生於關上者輕,生於關下者重,左右偏生曰單,左右皆有曰雙,單者輕,雙者重,以土牛膝絞汁,含以慢嚥。

喉癬,喉中不閉不腫,氣出如常,微微疼癢,此虛火,淹纏難愈,宜冰梅丸含之。

喉珠,腦門生一紅線,懸一黑泡如櫻珠,掛在咽門,刀點即死,宜土牛膝活根汁,少醋和勻,滴鼻中三四次,絲斷珠破,吐瘀,神效。

筆花氏曰:喉痹多因痰火所致,急者速宜吐痰,以救脹塞。如有餘火,再復下之。其甚者,尤宜先以針刺血,及刺少商穴法,然後用藥。此症瞬息間關人性命,遲疑不得。《經》云:火鬱發之,吐中有發散之義,出血亦發散之端也。至伏氣之病,凡火令、寒令、濕令,而感風寒之邪者,但治外邪而喉自愈。

若天行時疫,咽痛項腫,有大頭、蝦蟆、發頤之名,此陽明熱毒,腫髮夾車兩穴,普濟消毒飲治之。痰甚脹急者,紫雪丹開之。然陰虛陽虛,俱有此等惡症,其應溫清補瀉,全在脈之有力無力,唇之赤白、口之渴否辨之,庶不致誤。

白話文:

經典醫書上寫著:咽喉是食物通過的通道,喉嚨是氣體上下運行的地方。會厭是控制聲音的門戶,懸雍是聲音通過的關卡。陰陽失衡導致的疾病,我們稱之為喉痹。足少陰腎經相關的病症,可能出現口腔熱感、舌頭乾燥、咽喉腫脹、呼吸困難等症狀。足陽明胃經的病症,可能會引起喉部疼痛和聲音嘶啞。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疾病,也可能導致喉部疼痛和咽喉腫脹。督脈疾病,可能引發咽喉乾燥。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胞宮,並在咽喉處交會。此外,當少陽經脈受到影響,如果身體對外來刺激反應過強,可能會引發皮膚疹子、喉痹、頭痛和咽喉腫脹。

張景嶽提到:喉痹可能由實火引起,也可能由虛火或真正寒冷造成。肝經和膽經屬木火之臟,情緒抑鬱或怒氣沖沖的情況下,通常會產生熱症。胃經是消化系統的重要部分,食用高脂、辛辣、熱性食物可能導致胃氣直達咽喉,進而形成強烈的火氣。對於這種情況,多數情況下,我們會使用實火治療法。然而,如果是由少陰經脈引起的病症,可能有虛有實。當體內陰火上衝,通常會導致喉痹。如果發現火症的症狀和脈象,應該採用實火治療法。

如果飲酒過量或房事過度,導致真陰虧損,這就是腎臟中的虛火,必須通過滋陰補腎的方法治療。還有一種情況,火氣在下部虛弱,導致上部的陽氣過盛,這就是腎臟中的真正寒冷病症,必須通過溫補命門的方式治療。醫書上說:寒冷的侵襲,民眾可能遭受咽喉疼痛和頜部腫脹。這個道理就在此。

醫書上又說:突然發病的不是火氣,慢慢發病的也不是寒冷。大體上,咽喉疾病中,六到七成是由熱氣引起的,二到三成是由寒冷引起的。而由風寒包圍火氣的病例,則佔八到九成。古人在開始治療時,只會使用甘草和桔梗,後來的《三因方》加上了荊芥,其他的如蒡子、薄荷、貝母、黃連等藥物,都是後人逐步添加的。由此可見,古人不會輕易使用寒涼藥物,而是專注於開拓和提升散熱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解開結締組織,讓鬱熱得到釋放"。等到火氣極度旺盛,才會使用清熱藥物,如果熱結在下焦,才會使用攻法,這並不是輕易做出的決定。

對於喉痹,如果是心火旺盛,可以使用甘梗湯;如果是少陰經脈潛藏的寒冷,可以使用半夏桂甘湯;如果是火氣衰竭,可以使用四逆湯;如果突然發病且喉部有痰,發出鼾聲,舌頭白色且不腫脹,這可能是因為誤用了寒涼藥物,可以使用桂薑湯來救護。

纏喉風,咽喉腫痛,紅絲纏繞,吐涎難食,可以先用黃齏汁調和元明粉,攪動去除痰液,如果效果不佳,可以使用土牛膝連根搗汁,與醋混合灌入,或者使用解毒雄黃丸醋磨後吞服,同時內服加味甘桔湯;如果是虛寒型,可以使用桂薑湯。

走馬喉風,突然腫脹變大,可以用小刀點血,用淡鹽湯清洗,吹以冰片散,服用加味甘桔湯,如果牙關緊閉,可以服用紫金丹。

纏舌喉風,舌根硬化且兩側腐爛,吹以冰片散,立即服用加味甘桔湯。

喉疔,形狀像靴釘,可以先吹冰片散,服用加味甘桔湯,多用菊花煎飲。

懸癰,生於上齶,形狀像紫李,這是脾經蘊熱的表現,吹服方法同上。

喉瘡,這是腎火上衝的結果,使用黃齏汁去除痰液,吹服方法同上。

喉瘤,生於喉旁,形狀像圓眼,這是肺經蘊熱的表現。不能刺破,吹麝香散,服用加味甘桔湯。

肺功能衰竭導致的喉痹,因為過度使用清熱降火藥物,痰壅如鋸齒狀,非常難治,可以使用獨參湯少許加入橘紅輔助治療。

喉閉,兩三天前氣促肢冷,突然痰壅氣閉,生命危在旦夕,可以服用蘇子、前胡等。

乳蛾,形狀像肌腱,生於關節上方輕微,下方嚴重,左或右側生長稱為單,左右都有稱為雙,單個較輕,雙個較重,可以使用土牛膝絞汁,慢慢吞嚥。

喉癬,咽喉不閉不腫,氣出正常,微微疼痛和癢,這是虛火,難以治癒,可以使用冰梅丸含服。

喉珠,腦門生出一條紅線,懸掛一個黑色泡泡像櫻桃,掛在咽門,如果用刀點擊就會死亡,可以使用土牛膝活根汁,少許醋混合均勻,滴入鼻子三四次,紅線斷裂,黑泡破裂,吐出瘀血,效果神奇。

筆花氏說:喉痹多由痰火引起,緊急情況下應迅速吐痰,以緩解脹塞。如果有剩餘的火氣,可以再次使用下法。對於嚴重的病情,更應該首先使用針刺出血,以及刺少商穴的方法,然後再使用藥物。這種病可以在瞬息之間決定生死,不能有絲毫猶豫。醫書上說:鬱熱需要發散,吐痰中包含發散的意義,出血也是發散的一種方式。至於潛伏的疾病,無論是在火氣、寒冷或濕氣的環境下,感受風寒邪氣,只要治療外部邪氣,咽喉自然會痊癒。

如果發生流行性瘟疫,咽喉疼痛,頸部腫脹,有大頭瘟、蝦蟆瘟、發頤瘟的名稱,這是陽明經脈的熱毒,可以在腫脹部位夾車兩穴進行治療,普濟消毒飲可以治療。如果痰液嚴重且脹急,可以使用紫雪丹開導。然而,無論是陰虛還是陽虛,都可能出現這種惡性症狀,應該根據脈象的強弱,嘴脣的紅白程度,以及是否口渴來判斷,這樣才能避免誤診。

2. 喉咽湯頭

甘桔湯,甘草和桔梗。

半夏桂甘湯,桂枝半夏甘草姜。

四逆湯,見卷一諸郁湯頭。

桂薑湯,五分桂甘與炮姜。

解毒雄黃丸,鬱金巴豆醋和丸。

加味甘桔湯,見喘促湯頭。

冰片散雄黃,元明銅靛硼,雞肫人白柏,連草與蒲黃。

紫金丹用五倍朱,千金麝戟雄山茨。

麝香散麝香,黃連共冰片。

冰梅丸,硼膽礬,牛雄兒茶山豆傳,白梅二個搗冰片。

普濟消毒湯,見時疫湯頭。

紫雪丹,用黃金,寒水石膏磁滑成,煮好復投犀羚草,升丁沉木又玄參,遲入芒硝焰硝攪,功成朱麝又和勻。

白話文:

[喉咽治療方劑]

  1. 甘桔湯:由甘草和桔梗組成。

  2. 半夏桂甘湯:包含桂枝、半夏、甘草和薑。

  3. 四逆湯: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一卷的各類鬱悶治療方劑。

  4. 桂薑湯:由五分量的桂枝、甘草和炮製薑組成。

  5. 解毒雄黃丸:主要成分為鬱金、巴豆,並以醋和雄黃製成藥丸。

  6. 加味甘桔湯:詳細內容請參考喘息促進方劑。

  7. 冰片散:主要成分有雄黃、元明粉、銅青、靛花、硼砂、雞內金、人中白、柏子仁、連翹、甘草及蒲黃。

  8. 紫金丹:由五倍子、硃砂、千金子、麝香、巴豆、雄黃、山慈菇組成。

  9. 麝香散:主要成分為麝香、黃連和冰片。

  10. 冰梅丸:含有硼砂、膽礬、牛黃、雄黃、兒茶、山豆根、傳心蓮、白梅花,製作時需將兩個白梅和冰片一同研磨。

  11. 普濟消毒湯:詳細內容請參考時疫治療方劑。

  12. 紫雪丹:使用黃金、寒水石、石膏、磁石、滑石等材料,煮好後再加入犀角、羚羊角、生地黃、升麻、丁香、沉香、木香以及玄參,最後加入芒硝、焰硝,並與硃砂、麝香混合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