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時旨要》~ 卷六 金屬 (6)
卷六 金屬 (6)
1. 吐血
《經》云:肝藏血。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而吐衄,陰絡傷則血內溢而後血。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又曰:肝脈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又曰: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不遠熱,則熱至,血溢、血泄之病生矣。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吐血之症,嘔咯而出者,由於咽,必出於胃;咳而出者,由於喉,必出於肺。其血動之由,惟火與氣耳,要當察其虛實。然咯而出者,其來近,不過在經絡之間,故無發熱、骨蒸、氣喘等症;咳而出者,其來遠,必內傷而出於臟,故難治。
凡火盛迫血妄行,必有火症火脈,清其火而血自安,宜芩、連、知、柏、犀角、生地、玄參、花粉、梔子、芍藥之屬,而童便為尤宜。陽明火盛者,加石膏;三焦熱極便秘者,加大黃;若熱壅於上而火不能降,加木通、澤瀉、山梔等以導之。
若怒動肝火,載血上行,則氣亂血逆。肝火盛,必多煩熱,用生地、芍藥、丹皮、山梔、芩、連以降之。肝氣逆,必胸膈痛滿,宜化肝煎等加生地、芍藥、瓜蔞以平之。若暑毒通心刑肺,亦能嘔血,生脈散、人參白虎湯、犀角地黃湯等酌用。若傷於酒者,清化飲或葛花解酲湯。
其有陰虛火甚,吐血、咯血而兼煩渴咽痛,喜冷便實,脈滑溺赤者,此症水不濟火,大忌辛溫,宜清涼滋陰之法,二陰煎、四陰煎、天門冬丸之類。
若非火症氣逆,脈靜神安,而血有妄行,此其真陰內損、絡脈受傷,不宜寒涼以伐生氣,不宜辛燥以動陽氣,但宜純甘至靜之品,培養真陰,如六味、五福、大補元煎等為宜。
有憂思損傷心脾而吐血者,胸懷鬱抑,食損形憔,以五福飲及歸脾湯等速救其本。丹溪曰:凡吐血,須用四君子等以收功。
若所吐之血,色黑而黯,必停積失位之血,由脾腎氣虛,不能攝血而然,非火逼也。大忌涼血。氣虛宜理中湯,陰虛宜理陰煎。
若紫黑成塊,或痛或悶,結聚不散者,此留滯之瘀血也,惟宜行散,必吐出方好,四物加香附、肉桂、蘇木、紅花,或韭汁更妙。
其暴吐暴衄如湧,面白肢冷,危在傾刻,速即濃煎獨參湯救其元氣,所謂血脫益氣也。著色欲勞傷過度,真陽失守,無根之火,浮泛而為格陽失血之症,面紅喘促,肢冷脈微,速用鎮陰煎引火歸原,尚有生望。
石頑曰:氣有餘便是火,血隨氣上,補水即血自降,順氣則血不逆,阿膠、牛膝、丹皮,補水之品也,蘇子、橘紅、沉香,順氣之品也,童便引血,有行瘀之能,藕汁達血,無止澀之弊。
繆仲淳曰:吐血有三訣: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補肝不宜伐肝,宜降氣不宜降火。然亦有嘔血、唾血、咳血、咯血之不同。嘔血者,從腹脅而上,乃肝旺鼓激胃血上湧也,宜治肝;唾血者,唾中有血如絲,或浮散者,由思慮傷脾,不能統血也,宜歸脾;咳血者,或嗽或乾咳,痰中見紅絲血點,氣急喘促,此肺燥而為火迫也,宜潤肺;咯血者,不嗽而咯出小塊血點,其症最重,此房勞傷腎,陰火載血上行,或兼水泛為痰,宜滋其陰。凡潮湧不止者,勿與湯藥,急用熱童便及藕汁灌之。
筆花氏曰:暴吐血,祛瘀而降火,宜四生丸、十灰散;久吐血,養陰而理脾,宜六味丸、四君子。然血症有外感內傷之不同。風寒者,香蘇散;傷暑者,益元散;秋燥者,三黃解毒湯。此外感治也。
陰虛者,初用四生、十灰合生地黃湯,繼用六味丸;陽虛大吐成升斗者,初用花蕊石散,隨用獨參湯、八珍湯;若臟寒而吐,猶水凝冰凍,理中湯;肝火及情郁,逍遙散;傷力者,澤蘭湯。此內傷治也。
白話文:
標題: [吐血]
內容: 古籍記載:肝臟負責儲存血液。如果生活作息不規律,或是過度用力,就會損傷脈絡,陽絡受傷則血液會外溢導致嘔吐帶血,陰絡受傷則血液內溢導致後出血。當血液與氣一同上湧,可能引發大厥,甚至突然死亡。如果氣能恢復,人還能活下來,否則就會死亡。又說,肝臟脈搏跳動異常,可能是因爲血液積聚在脅下,讓人喘不過氣。生氣時,氣逆流,嚴重時會導致嘔血。又說,如果血液泄漏,脈搏會變得急促,因爲血液無法正常運行。如果不遠離熱源,熱氣一來,就會引發血液溢出或泄漏的病症。咳嗽不止並出現白色血液,表示情況危急。
對於吐血的病症,如果是從喉嚨咳出來的,通常是由胃引起的;如果是從咽喉嘔出來的,通常是由肺部引起的。血液異常流動的原因,一般只有火氣和氣逆兩種,重要的是判斷是實證還是虛證。然而,從喉嚨嘔出來的,血液來源較近,只在經絡之間,所以不會有發熱、骨蒸、氣喘等症狀;如果是從肺部咳出來的,血液來源較遠,必定是內部受損,因此較難治療。
對於火氣旺盛迫使血液亂流的情況,一定會有火氣的症狀和脈象,只要清火,血液自然穩定,適合使用黃芩、黃連、知母、黃柏、犀角、生地、玄參、花粉、梔子、芍藥等藥物,而童便特別適用。如果陽明火旺盛,可以加入石膏;如果三焦熱極且便祕,可以加入大黃;如果熱氣堵塞在上部,火氣無法下降,可以加入木通、澤瀉、山梔等藥物幫助導熱。
如果生氣導致肝火上升,帶動血液上湧,則氣血混亂。肝火旺盛,一定會感到煩躁和熱,可以使用生地、芍藥、丹皮、山梔、黃芩、黃連等藥物降低肝火。如果肝氣逆流,胸膈可能會疼痛脹滿,可以使用化肝煎等藥物加上生地、芍藥、瓜蔞來平息。如果暑毒影響心肺,也可能導致嘔血,可以酌情使用生脈散、人參白虎湯、犀角地黃湯等。如果是因爲飲酒過量,可以使用清化飲或葛花解酲湯。
對於陰虛火旺,吐血、咯血並且伴有煩渴、咽痛、喜歡冷飲、大便硬實、脈象滑、尿色赤紅等情況,這是體內水分無法抑制火氣的病症,非常忌諱辛辣溫熱的食物,應該使用清涼滋陰的方法,例如二陰煎、四陰煎、天門冬丸等藥物。
如果不是因爲火氣或氣逆,脈象平靜,精神狀態良好,但仍有血液亂流的情況,這可能是真陰內損,脈絡受傷,不適合使用寒涼藥物削弱生命力,也不適合使用辛辣乾燥的藥物刺激陽氣,只能使用純甘靜養的藥物,培養真陰,例如六味、五福、大補元煎等藥物比較合適。
對於因爲憂思過度損傷心脾而吐血的人,心情抑鬱,食慾減退,身形消瘦,應該迅速使用五福飲和歸脾湯等藥物來治療根本原因。丹溪說:對於所有吐血的情況,最後應該使用四君子等藥物來鞏固療效。
如果吐出的血液顏色深暗,一定是停滯在錯誤位置的舊血,因爲脾腎氣虛,無法控制血液流動,這不是火氣所致。絕對不能使用涼血藥物。如果氣虛,應該使用理中湯;如果陰虛,應該使用理陰煎。
如果血液呈紫黑色,形成塊狀,或伴隨疼痛或悶脹感,且血液聚集無法散開,這可能是滯留的瘀血,應該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必須吐出才能好轉,可以使用四物加香附、肉桂、蘇木、紅花,或者韭菜汁效果更好。
如果突然大量吐血,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生命垂危,應立即濃煎獨參湯,以挽救元氣,這就是所謂的“血脫益氣”。如果是因爲性生活過度,真陽失控,無根之火浮泛,導致格陽失血的病症,面色紅潤,呼吸急促,四肢冰冷,脈象微弱,應立即使用鎮陰煎,引導火氣迴歸原位,還有生存希望。
石頑說:氣過多就是火,血液隨氣上行,補充水分血液自然下降,順氣則血液不會逆流,阿膠、牛膝、丹皮是補充水分的藥物,蘇子、橘紅、沉香是順氣的藥物,童便能引導血液,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藕汁能促進血液流通,沒有止血的副作用。
繆仲淳說:治療吐血有三個要點:應該活血而不是止血,應該補肝而不是伐肝,應該降氣而不是降火。但是,吐血也有不同的類型:嘔血、唾血、咳血、咯血。嘔血是從腹部脅部向上湧,是肝旺導致胃部血液上湧,應該治療肝臟;唾血是在唾液中有血絲,或者散在唾液中的血點,是由於思考過度損傷脾臟,無法統攝血液,應該使用歸脾湯;咳血是咳嗽或乾咳時,在痰中出現紅色血絲,呼吸急促,是肺部乾燥被火氣壓迫,應該滋潤肺部;咯血是不咳嗽卻咳出小塊血點,病情最重,這是房事過度損傷腎臟,陰火帶動血液上行,或同時有水溼氾濫成痰,應該滋養陰液。如果血液像潮水一樣不斷湧出,不要給病人喝湯藥,應該立即使用熱童便和藕汁灌入。
筆花氏說:突然大量吐血,應該祛除瘀血並降火,可以使用四生丸、十灰散;長期吐血,應該滋養陰液並調理脾胃,可以使用六味丸、四君子湯。然而,出血病症有外感和內傷的不同。風寒型,可以使用香蘇散;暑熱型,可以使用益元散;秋燥型,可以使用三黃解毒湯。這是對外感病症的治療方法。
陰虛型,初期可以使用四生丸、十灰散和生地黃湯,後續可以使用六味丸;陽虛型大量吐血,初期可以使用花蕊石散,隨後可以使用獨參湯、八珍湯;如果臟器寒冷導致吐血,就像水結冰一樣,可以使用理中湯;肝火旺盛或情緒壓抑,可以使用逍遙散;體力勞損,可以使用澤蘭湯。這是對內傷病症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