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六 金屬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金屬 (6)

1. 吐血

《經》云:肝藏血。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而吐衄,陰絡傷則血內溢而後血。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又曰:肝脈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又曰: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不遠熱,則熱至,血溢、血泄之病生矣。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吐血之症,嘔咯而出者,由於咽,必出於胃;咳而出者,由於喉,必出於肺。其血動之由,惟火與氣耳,要當察其虛實。然咯而出者,其來近,不過在經絡之間,故無發熱、骨蒸、氣喘等症;咳而出者,其來遠,必內傷而出於臟,故難治。

白話文:

肝臟負責儲藏血液。作息不規律、过度劳累,会导致血管受损。阳络受损,血液外溢,就会出现吐血、鼻出血;阴络受损,血液内溢,就会出现便血。血液和气共同向上运行,就会导致昏厥暴死。气能复原就活,不能复原就死。另外,如果肝脉搏动,说明血液积聚在胁肋部位,会导致呼吸困难、喘逆。愤怒会导致气逆,严重的话还会吐血。还有,如果血液外泄,脉搏急促,说明血液无法正常运行。如果靠近热源,就会导致热气侵入,从而引发血溢、血泄等病症。咳嗽不止并吐出白色血液的人会死亡。

吐血的症状,如果呕吐出来,是由于咽喉问题,必定是胃部出血;如果是咳嗽出来,是由于喉咙问题,必定是肺部出血。血液流动的原因,只有火和气,要仔细观察虚实情况。但是,咯血的症状,由于病因比较接近,仅仅是在经络之间,所以不会出现发热、骨蒸、气喘等症状;咳嗽吐血的症状,由于病因比较远,必定是内脏受损导致的出血,所以比较难治。

凡火盛迫血妄行,必有火症火脈,清其火而血自安,宜芩、連、知、柏、犀角、生地、玄參、花粉、梔子、芍藥之屬,而童便為尤宜。陽明火盛者,加石膏;三焦熱極便秘者,加大黃;若熱壅於上而火不能降,加木通、澤瀉、山梔等以導之。

若怒動肝火,載血上行,則氣亂血逆。肝火盛,必多煩熱,用生地、芍藥、丹皮、山梔、芩、連以降之。肝氣逆,必胸膈痛滿,宜化肝煎等加生地、芍藥、瓜蔞以平之。若暑毒通心刑肺,亦能嘔血,生脈散、人參白虎湯、犀角地黃湯等酌用。若傷於酒者,清化飲或葛花解酲湯。

白話文:

凡是火氣旺盛迫使血液亂流,必然會有發炎症狀和發熱脈象。清掉火氣,血液自然安定。宜用黃芩、連翹、知母、柏子、犀角、生地、玄參、花粉、梔子、芍藥等藥物,其中童便尤佳。陽明火氣旺盛者,加石膏;三焦熱到極點而便祕者,加大黃;若熱氣壅在上焦,火氣無法下降,加木通、澤瀉、山梔等藥物幫助導出。

若生氣動怒,導致肝火上升,載著血液上行,則氣亂血逆。肝火旺盛,必然煩熱多躁,可用生地、芍藥、丹皮、山梔、黃芩、連翹來降火。肝氣逆,必然胸膈脹痛,宜用化肝煎等藥物,再加生地、芍藥、瓜蔞來安撫調和。若暑毒侵入心肺,也可能吐血,可適量使用生脈散、人參白虎湯、犀角地黃湯等藥物。若因酒傷身,可用清化飲或葛花解酲湯。

其有陰虛火甚,吐血、咯血而兼煩渴咽痛,喜冷便實,脈滑溺赤者,此症水不濟火,大忌辛溫,宜清涼滋陰之法,二陰煎、四陰煎、天門冬丸之類。

若非火症氣逆,脈靜神安,而血有妄行,此其真陰內損、絡脈受傷,不宜寒涼以伐生氣,不宜辛燥以動陽氣,但宜純甘至靜之品,培養真陰,如六味、五福、大補元煎等為宜。

有憂思損傷心脾而吐血者,胸懷鬱抑,食損形憔,以五福飲及歸脾湯等速救其本。丹溪曰:凡吐血,須用四君子等以收功。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有陰虛火旺的症狀,出現吐血、咳血,同時伴有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喜歡喝冷飲、大便乾硬,脈搏滑利、小便發紅的,這是水液不足以抑制火熱的症狀,切忌使用辛溫的藥物,應採用清涼滋陰的方法治療,如「二陰煎」、「四陰煎」、「天門冬丸」等。

如果患者不是火症引起的血逆,脈搏緩和、神態安詳,而出現血流異常,這是真正的陰虛損傷、經絡損傷所致,不適宜使用寒涼的藥物損傷生氣,也不適宜使用辛燥的藥物激動陽氣,而應當選用純甘平靜的藥物來滋養陰液,如「六味地黃丸」、「五福飲」、「大補元煎」等。

如果有憂思損傷心脾而吐血的患者,表現為胸中鬱悶,飲食後身體消瘦,應當使用「五福飲」和「歸脾湯」等方劑迅速救治其虛損的根本。丹溪心法中說:凡是吐血的患者,都需要使用「四君子湯」等方劑來調理。

若所吐之血,色黑而黯,必停積失位之血,由脾腎氣虛,不能攝血而然,非火逼也。大忌涼血。氣虛宜理中湯,陰虛宜理陰煎。

若紫黑成塊,或痛或悶,結聚不散者,此留滯之瘀血也,惟宜行散,必吐出方好,四物加香附、肉桂、蘇木、紅花,或韭汁更妙。

其暴吐暴衄如湧,面白肢冷,危在傾刻,速即濃煎獨參湯救其元氣,所謂血脫益氣也。著色欲勞傷過度,真陽失守,無根之火,浮泛而為格陽失血之症,面紅喘促,肢冷脈微,速用鎮陰煎引火歸原,尚有生望。

白話文:

如果嘔吐的血液呈深黑色,一定是瘀血停滯不流,這是因為脾腎虛弱,不能收斂血液所致,而不是火熱造成的。所以忌用寒涼藥物止血。氣虛者宜用「理中湯」調理,陰虛者宜用「理陰煎」補陰。

如果嘔吐的血液呈紫黑色且成塊,伴有疼痛或壓迫感,且久聚不散,這是瘀血凝結所致,需要活血化瘀。必須催吐排出這些瘀血,方能見效。可使用四物湯加香附、肉桂、蘇木、紅花,或加入韭菜汁效果更佳。

如果突然嘔血或鼻血如泉湧,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危在旦夕,應立即濃煎「獨參湯」,以補救元氣,即所謂「血脫益氣」。小心中暑勞累過度,真陽虛弱,虛火浮起,造成格陽失血的症狀,出現面色潮紅、喘促、四肢冰冷、脈搏微弱等情況,應速用「鎮陰煎」引火歸源,方有生機。

石頑曰:氣有餘便是火,血隨氣上,補水即血自降,順氣則血不逆,阿膠、牛膝、丹皮,補水之品也,蘇子、橘紅、沉香,順氣之品也,童便引血,有行瘀之能,藕汁達血,無止澀之弊。

繆仲淳曰:吐血有三訣: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補肝不宜伐肝,宜降氣不宜降火。然亦有嘔血、唾血、咳血、咯血之不同。嘔血者,從腹脅而上,乃肝旺鼓激胃血上湧也,宜治肝;唾血者,唾中有血如絲,或浮散者,由思慮傷脾,不能統血也,宜歸脾;咳血者,或嗽或乾咳,痰中見紅絲血點,氣急喘促,此肺燥而為火迫也,宜潤肺;咯血者,不嗽而咯出小塊血點,其症最重,此房勞傷腎,陰火載血上行,或兼水泛為痰,宜滋其陰。凡潮湧不止者,勿與湯藥,急用熱童便及藕汁灌之。

白話文:

石頑認為,氣盛就會導致火熱,血液隨氣向上,補水能使血液下降,順氣就能使血液不逆流。阿膠、牛膝、丹皮這些藥物能補水;蘇子、橘紅、沉香這些藥物能順氣。童便能引導血液,有化瘀的效果;藕汁能到達血液,不會止血澀滯。

繆仲淳指出,吐血有三個關鍵:要行血不要止血,要補肝不要傷肝,要降氣不要降火。但是吐血還分為嘔血、唾血、咳血、咯血,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嘔血是從腹脅部位向上湧出,這是肝氣旺盛刺激胃血上涌,需要治肝;唾血是唾液中帶有血絲,可能是思慮過度傷脾,脾氣不能統攝血液,需要補脾;咳血是咳嗽或乾咳,痰中帶有紅色血絲或血點,氣急喘促,這是肺燥生火所致,需要潤肺;咯血是沒有咳嗽,卻咳出小塊血點,症狀最嚴重,這是房事勞損傷腎,腎陰虛火上炎,或兼有水液上泛成痰,需要滋陰。如果吐血不止,不要用湯藥,要緊急用熱童便和藕汁灌服。

筆花氏曰:暴吐血,祛瘀而降火,宜四生丸、十灰散;久吐血,養陰而理脾,宜六味丸、四君子。然血症有外感內傷之不同。風寒者,香蘇散;傷暑者,益元散;秋燥者,三黃解毒湯。此外感治也。

陰虛者,初用四生、十灰合生地黃湯,繼用六味丸;陽虛大吐成升斗者,初用花蕊石散,隨用獨參湯、八珍湯;若臟寒而吐,猶水凝冰凍,理中湯;肝火及情郁,逍遙散;傷力者,澤蘭湯。此內傷治也。

白話文:

筆花氏說,突然吐血,要祛除瘀血降火,適合服用四生丸、十灰散;長期吐血,要養陰調理脾胃,適合服用六味丸、四君子湯。但血症有外感內傷之分。外感風寒者,用香蘇散;傷暑者,用益元散;秋燥者,用三黃解毒湯。這是外感治療方法。

陰虛者,初期用四生丸、十灰散與生地黃湯合用,之後再用六味丸;陽虛大吐成升斗者,初期用花蕊石散,隨後用獨參湯、八珍湯;若臟寒而吐,像是水凝冰凍一樣,用理中湯;肝火或情志鬱結,用逍遙散;勞傷者,用澤蘭湯。這是內傷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