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時旨要》~ 卷五 土屬 (9)
卷五 土屬 (9)
1. 嘔吐湯頭
吳茱萸湯治嘔吐,人參生薑大棗助。
半夏瀉心湯芩連,人參乾薑半棗甘。
橘皮竹茹湯,參草棗生薑。
半夏乾薑散,等分為末咽。
藿香安胃藿丁香,人參陳皮並生薑。
理中湯用參朮姜,炙草還加制附剛。
丁香煮散黃秫米,石蓮薑棗煮粥糜。
竹茹湯治胃熱吐,半夏乾葛甘草做。
麥門冬湯天麥地,桑苑貝梗甘竹味。
二陳湯半陳,甘草與茯苓。
保和丸用曲楂苓,連翹萊菔半夏陳。
六君子湯治虛痰,四君又加陳半添。
溫胃散用參朮陳,扁豆乾姜歸草能。
苓朮二陳煎合方,四苓二陳加乾薑。
香薷飲,用扁豆,厚朴香薷甘草湊。
抽薪飲用芩柏梔,澤枳甘通石斛宜。
烏梅丸用桂枝辛,連柏姜椒歸附參。
聖朮煎用好冬朮,乾薑肉桂陳皮得。
八味地黃丸,六味附桂添。
白話文:
[嘔吐治療方劑]
使用吳茱萸湯來治療嘔吐,其中人參、生薑和大棗有輔助作用。
半夏瀉心湯包含黃芩、黃連,再加入人參、乾薑、半顆紅棗和甘草。
橘皮竹茹湯,成分有人參、甘草、大棗和生薑。
半夏乾薑散,將半夏與乾薑等量研磨成末服用。
藿香安胃湯含有藿香、丁香,人參、陳皮以及生薑。
理中湯由人參、白朮、生薑組成,並加入炙甘草和制附子。
丁香煮散含丁香、黃秫米,石蓮、生薑和大棗一起煮粥。
竹茹湯用來治療胃熱引起的嘔吐,主要成分有半夏、幹葛和甘草。
麥門冬湯包含天冬、麥冬、地黃,桑葉、貝母、桔梗、甘草、竹茹。
二陳湯由半夏和陳皮,甘草及茯苓構成。
保和丸由神曲、山楂、茯苓、連翹、萊菔子、半夏和陳皮組成。
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虛痰,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添加了陳皮和半夏。
溫胃散包含人參、白朮、陳皮,扁豆、乾薑、當歸和甘草。
苓術二陳煎是將四苓二陳湯加上乾薑。
香薷飲的材料有扁豆、厚朴、香薷和甘草。
抽薪飲用黃芩、黃柏、梔子,澤瀉、枳實、甘草和石斛。
烏梅丸含有桂枝、辛夷、黃連、黃柏、生薑、花椒、當歸、附子和人參。
聖術煎採用優質白朮,乾薑、肉桂和陳皮。
八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添加了附子和肉桂。
2. 霍亂
《經》云: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行,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又云: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
仲景曰:霍亂頭痛身疼,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水者,理中丸主之。
按霍亂一症,上吐下瀉,揮霍撩亂,此寒濕傷脾之症也。有因貪受風涼,露坐濕地,有因嗜食生冷,油麵雜進,脾胃既傷,則不能容受,從上則吐,從下則瀉。且易受邪者,中土素虛,既吐既瀉,則更虛矣。
治此者,唯有和胃健脾一法,先以淡姜鹽湯徐徐飲之而吐,察其胃口未清,或脹或痛者,以和胃飲、平胃散等酌用;邪甚於下者,五苓散、苓朮二陳煎之類;若無脹無痛者,虛寒也,用六君子、溫胃飲等;生冷寒勝者,加肉桂、炮薑、吳萸。若霍亂後,身熱不退,脈數無汗者,有表邪也,前治法中酌加柴胡、桂枝,甚者宜用麻黃。
萬勿以苦寒之品雜之。
其有霍亂而轉筋者,俗名吊腳痧,足腹之筋,拘攣急痛,甚至牽縮陰丸,痛迫小腹,最為急候,此足陽明厥陰氣血俱傷之症也。《內經》言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即此意也。仲景謂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厥冷者,四逆湯主之。陳無擇曰:陽明主潤宗筋,今吐下頓亡津液,諸脈枯削,宗筋失養,必至攣縮,甚則卵縮舌捲,為難治。景岳曰:轉筋腹痛,因胃氣暴傷,致陽明厥陰血燥而然,法當養血溫經,乃為正治。
若邪滯未清,和胃飲加肉桂、木瓜;氣虛者,四君子加當歸、厚朴、肉桂、木瓜之類;陰虛少血者,理陰煎加肉桂、木瓜。寒甚者,木瓜湯酌加附、桂、乾薑。張路玉謂;吐瀉者,濕土之變也;轉筋者,風木之變也;此症風木行脾,宜平胃散加木瓜。脈將絕者,以鹽納臍中,用艾火炙之。
《千金》法治轉筋,男子以手挽其陽,女子以手揪兩乳,甚效。
更有乾霍亂症,欲吐不得,欲瀉不得,攪腸大痛,脹急悶亂,變在須臾,此因內停飲食,外閉寒邪,陰陽格拒,氣道不通,不速治,多致暴死。急以炒鹽湯探而吐之,先去其滯隔而通其清氣,然後以排氣飲、神香散等降其濁氣,二日內切勿進粒米粥飲,得食必復發也。
若但覺小腹先疼,或心腹俱痛脹痞,不能屈伸,名為絞腸痧,此因暑火流注臟腑,宜正氣散,或二陳加厚朴、炒梔,或六和湯及四苓加蘇、薷、瓜、夏之屬,然此等症,總先以炒鹽湯探吐痰涎為最。
筆花氏曰,嘔吐霍亂之症,果有暑邪熱毒,蘊於脾胃,即用白虎及芩、連清降其火,亦屬正治,若並無火脈火症,則即胃氣虛寒,自宜以和中安胃為主,一切苦寒,皆仇藥也。乃時醫一見吐症,輒泥於「諸逆上衝,皆屬於火」之說。又疑為肝陽犯胃,疑為痰滯中焦,妄用黃連竹茹之屬,且習用仲景開痞之瀉心湯,俾芩連與薑、夏、參、枳並用,從此溫燥無功,胃陽愈困。
然僅在嘔吐,猶可挽回,至若霍亂、轉筋之候,大吐大瀉之餘,脾胃垂脫,陽氣衰微,斯即純用溫補回陽,猶虞不逮,一見芩、連,入口即敗,而亦用此瀉心湯、左金丸等,寒熱雜投,試問此時此狀,是誠何心,而可作腳進腳出之地耶。近因習醫者不能作案,日捧《臨症指南》以為秘本。
見里症諸方,不論有無痞氣,瀉心居多,從此成為風氣,貽害蒼生,有志者誠可痛恨也。
白話文:
經典醫書上寫著:清淨的氣質在體內的陰分,混濁的氣質在體內的陽分,營氣順著經絡運行,衛氣則逆向運行,如果清濁之氣互相干擾,在腸胃裡亂了套,就會引發霍亂。又提到:腳部太陰脈的厥氣上沖,也會導致霍亂。
張仲景曾說:霍亂時頭痛、身體疼痛,如果熱象較重想喝水,可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寒象較重不想喝水,就該用理中丸。
霍亂這種病症,會上吐下瀉,病情迅速變化,這是因為寒濕傷害到脾臟。可能因為貪圖涼快,坐在濕地上,或是過度食用生冷食物,油膩食物和麵食混吃,脾胃受傷後,無法正常運作,食物從上面就吐出來,從下面就瀉掉。容易受邪的人,通常是中氣不足,已經吐瀉後,身體會更虛弱。
治療這種病症,只有和胃健脾這一種方法,先用淡姜鹽湯緩緩飲用來止吐,觀察胃口是否恢復,如果有脹或痛的情況,可以使用和胃飲、平胃散等調節;如果病邪主要在下腹部,可用五苓散、茯苓白朮二陳煎等;如果沒有脹痛,是虛寒型,可用六君子、溫胃飲等;如果是因為生冷食物導致寒氣過盛,可加入肉桂、炮薑、吳茱萸。如果霍亂後,身體熱度不退,脈搏頻率高且無汗,表示還有表邪,可以在先前的治療方法中加入柴胡、桂枝,嚴重時應使用麻黃。
千萬不要使用苦寒的藥物。
霍亂後轉筋的症狀,俗稱吊腳痧,足部和腹部的肌肉會緊繃疼痛,甚至收縮到睪丸,小腹部位疼痛,這種情況非常緊急,是足部陽明脈和厥陰脈的氣血都受損的病症。《內經》提到經筋病,寒冷時會反折且肌肉緊繃,就是這個意思。張仲景認為吐瀉出汗,發燒怕冷,四肢拘束且冰冷,應該使用四逆湯。陳無擇說:陽明脈負責滋潤宗筋,現在突然大量吐瀉,失去大量體液,宗筋失去養分,一定會收縮,嚴重時睪丸也會縮起,舌頭捲起,很難治療。張景嶽說:轉筋腹痛,因為胃氣突然受損,導致陽明脈和厥陰脈的血液乾燥,應該養血溫經,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如果邪氣還未清除,可以在和胃飲中加入肉桂、木瓜;氣虛的人,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當歸、厚朴、肉桂、木瓜;陰虛血少的人,可以在理陰煎中加入肉桂、木瓜。寒氣過盛的人,可以用木瓜湯酌情加入附子、肉桂、乾薑。張路玉認為:吐瀉是濕土的變異;轉筋是風木的變異;這種病症是風木影響脾臟,應該使用平胃散加上木瓜。脈搏微弱時,把鹽放在肚臍裡,用艾灸治療。
《千金要方》的轉筋治療方法,男性用手扶住生殖器,女性用手捏住兩側乳房,效果很好。
還有一種乾霍亂的病症,想吐吐不出來,想瀉瀉不出來,腸胃劇烈疼痛,脹痛難忍,病情隨時可能變化,這是因為體內有食物殘留,外在又有寒邪封閉,陰陽相抗,氣道不通暢,如果不立即治療,很容易猝死。應該立即用炒鹽湯催吐,先去除阻塞,讓清氣流通,然後再用排氣飲、神香散等降低濁氣,兩天內千萬不要吃任何東西,否則病情會復發。
如果只覺得小腹先疼痛,或者心腹都痛,脹滿且不能彎腰,被稱為絞腸痧,這是因為暑氣流入臟腑,應該使用正氣散,或者二陳湯加上厚朴、炒梔子,或者六合湯和四苓湯加上蘇葉、薷草、西瓜皮、半夏等。然而這種病症,總先用炒鹽湯催吐痰液最有效。
筆花氏說,對於嘔吐霍亂的病症,如果確實有暑邪熱毒存在脾胃,使用白虎湯以及黃芩、黃連來清除熱毒,也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但如果並無火脈火症,那就是胃氣虛寒,應該以和中安胃為主,所有苦寒的藥物都是對抗胃氣的。然而,醫生一看到嘔吐症狀,就固執地認為「所有逆向上升的症狀,都屬於火」,又懷疑是肝臟的陽氣侵犯胃部,懷疑是中焦有痰滯,胡亂使用黃連、竹茹等,並且習慣性地使用張仲景的瀉心湯來開胃,使黃芩、黃連與薑、夏、人參、枳實一起使用,從此溫燥無效,胃陽更虛弱。
如果只是嘔吐,還有可能挽回,但如果是霍亂、轉筋的情況,在大吐大瀉之後,脾胃功能幾乎喪失,陽氣衰微,即使純粹使用溫補回陽的藥物,效果也很有限,一旦看到黃芩、黃連,病情就會惡化,卻還是使用瀉心湯、左金丸等,寒熱混用,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有什麼用心,可以做出這樣忽冷忽熱的治療呢?最近因為學醫的人無法自己思考,每天抱著《臨症指南》作為祕密本領。
看到各種內科疾病的治療方法,不論有無痞氣,瀉心湯使用最多,從此成為風氣,危害眾生,有志之士真的應該痛恨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