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五 土屬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土屬 (4)

1. 痞滿

《經》云:胃病則賁響腹脹,脾病則腹脹善噫,心主病則胸脅支滿。寒氣至則堅痞,腹滿痛急,下利之病生矣。又曰:脾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又曰:太陰司天,胸中不利,心下痞痛。

丹溪曰:痞滿與脹滿不同,脹滿則內脹而形外,痞則內悶而外無脹急之形。有因誤下而成者,有因氣弱而成者。

東垣謂傷寒痞從血中來,從外之內,雜病痞亦從血中來,從內之外。有形者以苦瀉之,無形者以辛散之。凡用氣分藥不效者,不知治血也。

劉宗厚曰:古方治痞,用芩、連、枳實之苦以泄之,薑、樸、半夏之辛以散之,參、術之甘溫以補之,苓、澤之鹹淡以滲之。果有內實之症,略以疏導。結胸是實邪,大陷胸湯;痞是虛邪,半夏瀉心湯。

景岳治食滯痞,用大和中飲、枳朮丸、神香散;治外邪痞,陷胸湯、瀉心湯等;治虛寒痞,用六君子、歸脾湯、理陰煎、六味回陽飲。

按痞者,痞塞不開,滿者,脹滿不行。凡有邪、有滯者,實痞也。否則虛痞也。有脹、有痛者,實滿也。否則虛滿也。實者可散可消,虛者非溫補不可。散痞,用蘇梗、半夏、蒼朮、陳皮、白芥之屬。消痞,用枳實、厚朴、神麯、楂炭、桃仁、紅花、青皮、鱉甲、柴胡、赤芍之屬。

筆花氏曰:痞滿之症,雖有虛有實,然其實則虛氣而已。氣不能運行於內外,聚而為痞,其馴至於膨脹不難矣。時醫見有滯悶、不論濕熱、肝氣、食積,肆意攻伐,枳、樸、楂、曲,無一不用。迨正氣既傷,使無形之邪結痞於中,而欲藉藥力以散其結,不亦難乎。凡病之有形者易治,無形者難治,此等症全在臨胗時心光四照,用筆輕靈,其中機巧,不能言喻,非笨工所能見到也。

然亦恃病者善自求生,戒嗔怒,慎飲食,遠房幃,心寬體舒,唯適之安,庶否塞開而交泰成,不徒責之藥石也。

白話文:

【痞滿】

《經》上提到:當胃部生病,會出現打嗝及腹部脹大的症狀;脾臟生病,則腹部會脹大且容易打嗝;心包生病,則胸部及側邊會感到脹滿。寒氣侵襲時,身體會變得堅硬且痞滿,腹部會感到滿漲疼痛且急迫,進一步可能引發下痢的疾病。再者,脾虛時,腹部會脹滿且腸道會發出聲音,食物不易消化。另外,當太陰掌管天空時,胸中會感到不順暢,心下會感到脹滿且疼痛。

丹溪認為,痞滿和脹滿不同,脹滿是內部脹大且外形顯著,痞滿則是內部感到悶堵,外表卻沒有脹大的樣子。有可能是因為錯誤治療導致,也可能因為氣虛所致。

東垣指出,感冒引起的痞滿來自血液,由外部影響到內部,其他疾病的痞滿同樣來自血液,但由內部影響到外部。有形的病狀需用苦味藥物來排解,無形的病狀則需用辛味藥物來散開。若使用調理氣分的藥物無效,可能是未對症下藥。

劉宗厚說,古方治療痞滿,使用黃芩、黃連、枳實等苦味藥物來排解,薑、厚樸、半夏等辛味藥物來散開,人參、白朮等甘溫藥物來補充,茯苓、澤瀉等鹹淡藥物來滲透。如果真的有內部實證,稍微進行疏通。結胸是實證,使用大陷胸湯;痞滿是虛證,使用半夏瀉心湯。

張景嶽治療食滯造成的痞滿,使用大和中飲、枳朮丸、神香散;治療外邪造成的痞滿,使用陷胸湯、瀉心湯等;治療虛寒造成的痞滿,使用六君子湯、歸脾湯、理陰煎、六味回陽飲。

總括來說,痞就是堵塞不通,滿就是脹滿無法移動。若有邪氣或阻滯,屬於實證的痞滿。反之,則是虛證的痞滿。有脹痛感,屬於實證的滿。反之,則是虛證的滿。實證可以散開或消除,虛證則必須溫補。散開痞滿,使用蘇梗、半夏、蒼朮、陳皮、白芥等藥物。消除痞滿,使用枳實、厚樸、神麯、山楂炭、桃仁、紅花、青皮、鱉甲、柴胡、赤芍等藥物。

筆花氏認為,痞滿的病症,雖然有虛證和實證,但實證終究是虛氣所致。氣無法在體內外運行,聚集成為痞滿,長期下來形成脹大的情形並不困難。時下的醫生看到有痞滿的症狀,不論是否為濕熱、肝氣、食積,就任意使用攻伐藥物,如枳實、厚樸、山楂、神麯,無一不用。等到正氣受損,讓無形的邪氣在體內結成痞滿,想要依靠藥力來散開這些結塊,豈不是難上加難。凡是有形的病症較易治療,無形的病症則較難治療,這種病症的治療全在診斷時能夠全面考慮,下筆靈活,其中的技巧無法言喻,不是笨拙的醫生能夠理解。

然而,還是要依賴患者自身尋求生存,戒除嗔怒,謹慎飲食,遠離房事,保持心情舒暢,追求安適的生活,這樣才能使閉塞的情況得以開通,達到和諧的狀態,而不僅僅依賴藥物。

2. 痞滿湯頭

大陷胸湯生大黃,芒硝甘遂共成方。

半夏瀉心湯芩連,人參乾薑半棗甘。

大和中飲陳實砂,麥芽厚朴澤瀉查。

枳朮丸用枳朮研,荷葉包飯煨透丸。

神香散治氣作痛,白蔻丁香研末共。

六君子湯治虛痰,四君又加陳半添。

歸脾湯用四君遠,耆歸木香棗仁眼。

理陰煎用炙草歸,熟地乾薑附肉桂。

六味回陽參附歸,熟地乾薑甘草炙。

白話文:

大陷胸湯的主要成分有生大黃,加上芒硝和甘遂一起組成。

半夏瀉心湯的配方包含黃芩、黃連,再加入人參、乾薑、半夏、以及一些棗和甘草。

大和中飲的成分有陳皮、實砂、麥芽、厚朴、澤瀉和查葉。

枳朮丸是用枳實和白朮研磨而成,然後用荷葉包著飯煨煮透後製成丸狀。

神香散主要治療因氣滯導致的疼痛,成分為白豆蔻和丁香,兩者需研磨成末後混合。

六君子湯用於治療由虛弱導致的痰多,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添加陳皮和半夏。

歸脾湯的配方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當歸、木香、酸棗仁和五味子。

理陰煎的主要成分有炙甘草、當歸、熟地、乾薑、附子和肉桂。

六味回陽湯的成分包括人參、附子、當歸、熟地、乾薑和炙甘草。

3. 黃疸

《經》云:溺黃赤,安臥,已食如飢,目黃齒垢,爪甲黃者,黃疸也。又曰:風寒客於人,閉而為熱,失汗,或痹不仁,又失治,則肝傳之脾,名曰脾風發疸,腹中熱,心煩,出黃。

《金匱》云:諸病黃家,但當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桂枝加黃耆湯。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酒疸必小便不利,心中熱,足下熱,腹滿鼻燥,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梔子大黃湯。酒疸久下則為黑疸,心中如啖蒜齏狀。敗血之色也。前方去大黃合犀角地黃湯。

谷疸寒熱不食,頭眩,心胸不安,茵陳蒿湯主之。女勞疸額上黑,微汗,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若腹如水狀者不治,硝石礬石散主之。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此表和裡實,當下之,大黃硝石湯。凡疸而渴者難治,不渴者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必振寒而發熱。

喻嘉言曰:夏月天氣熱,地氣濕,人受二氣,內結髮疸,與盦醬無異,必從外感汗、吐、下三法,去其濕熱。至谷疸、酒疸、女勞疸,則純是內傷,與外感無涉。

陰疸一症,仲景之方論已亡,惟羅謙甫有茵陳四逆湯一方,以治過用寒涼,陽疸變陰之症,足補仲景之缺。

景岳謂:黃疸有四,一曰陽黃,二曰陰黃,三曰表邪發黃,四曰膽黃。陽黃因濕多成熱,其症必身熱煩渴,消穀善飢,小便赤澀,脈必洪滑,宜清濕熱,用大分清飲、梔子柏皮湯。陰黃則全非濕熱,多由內傷不足,不可以黃為意,宜培氣血,四君子、溫胃飲、六味、五福之屬。表邪發黃而內熱未清者,柴芩煎、茵陳五苓散之類。

膽黃則受驚憂而傷膽氣,宜與陰黃同治,必兼酸澀鎮重,固其虛脫。如七福飲加龍骨、牡蠣之屬。

筆花氏曰:疸症之休咎,定於渴不渴者,證津液之通與不通也。津液通,則不渴,而濕熱易去;不通,則渴而濕熱難行,其勢然也。然而治陽黃易,治陰黃難,治女勞疸更難。至谷疸、酒疸皆陽黃之類也。余仕綏猺時,山署四面蒸冱,面目漸黃,溺澀不食,明知為疸矣。時因調闈赴省,投以茵陳大黃湯,不應。

商之於醫,咸謂濕鬱極重,前方合用胃苓湯,一劑而腹硬如石,大痛,手不可按,漸延胸膈,坐臥不能,奄奄垂斃矣。時已四鼓,余默思其理,自覺五中燥甚,急命制杏酪一甌,飲之,痛減而睡,晨起即覓腐漿牛乳,並大進生地麥冬花粉及甘露法以收功。此滋陰治疸之法,故記之。

可見濕熱症,亦有用養陰者,必然陰分素虛,熱傷津液之故。

白話文:

【黃疸】

古籍經典提到,如果尿液呈現黃赤色,喜歡躺著休息,飯後仍感到飢餓,眼睛泛黃,牙齒上有牙垢,指甲也呈現黃色,這些都是黃疸的症狀。再進一步解釋,當風寒侵入人體,被封閉在體內轉化為熱,導致發汗不順,或肢體麻木失去知覺,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肝臟會把這種狀況傳遞給脾臟,這種情況被稱為「脾風發疸」,會出現腹部熱感,心煩意亂,排出黃色物質。

金匱要略指出,所有黃疸疾病,主要應當利尿,如果脈象浮動,應當用汗法來治療,可以使用桂枝加黃耆湯。對於黃疸病,茵陳五苓散是主要的治療方式。酒精性黃疸通常會有小便不暢,心中熱,腳底熱,腹部脹滿,鼻子乾燥等症狀,脈象浮動的應先催吐,脈象沉弦的應先下瀉,可用梔子大黃湯。長期的酒精性黃疸會轉變為黑色黃疸,心裡感覺像吃了大蒜般的刺痛,這是血液衰竭的表現,可用犀角地黃湯治療。

谷疸病患者會有寒熱交錯,不想吃東西,頭暈,心胸不舒適,茵陳蒿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女性勞動性黃疸會出現額頭發黑,微微出汗,手腳中心發熱,傍晚時病情加重,膀胱緊繃,小便頻繁,如果腹部像水腫一樣,病情就比較難治,硝石礬石散是主要的治療方式。黃疸病患者腹部脹滿,小便不暢且顏色深紅,自汗,這表示外表看似平靜,但體內的實熱卻嚴重,應該使用下瀉的方式治療,大黃硝石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黃疸患者如果口渴,病情較難治療,如果不渴,病情則較容易控制。如果是陰部發病,患者一定會嘔吐,如果是陽部發病,一定會寒顫發熱。

喻嘉言認為,夏季天氣熱,地氣濕,人體受到兩種氣候的影響,體內會產生結塊導致黃疸,就像醬油和豆瓣醬的混合物,必須通過排汗、催吐、瀉下的方式,去除體內的濕熱。至於谷疸、酒精性黃疸、女性勞動性黃疸,則完全是內傷所致,與外感無關。

陰黃這個症狀,張仲景的治療方法已經遺失,只有羅謙甫有一個茵陳四逆湯,用於治療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導致陽黃轉變為陰黃的情況,彌補了張仲景的不足。

張景嶽認為黃疸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陽黃,第二種是陰黃,第三種是表邪發黃,第四種是膽黃。陽黃是由濕氣過多導致熱氣生成,症狀包括身體發熱、口渴、消化能力強烈、小便呈深紅色,脈象必定洪滑,治療方式應當清除濕熱,可用大分清飲、梔子柏皮湯。陰黃則完全不是濕熱所致,多半是內傷導致氣血不足,治療時不能單單針對黃疸,應當培養氣血,如四君子湯、溫胃飲、六味地黃丸、五福飲等。表邪發黃,但體內熱氣尚未清除的,可用柴芩煎、茵陳五苓散等。

膽黃是由精神壓力導致膽氣受損,治療方式應當與陰黃相同,必須同時使用酸澀、鎮靜的藥物,防止氣血虛弱脫離,如七福飲加上龍骨、牡蠣等。

筆花氏認為,黃疸的預後好壞,取決於是否口渴,這是判斷體內津液是否通暢的依據。如果津液通暢,就不會口渴,濕熱也容易排除;如果津液不通,就會口渴,濕熱也難以排除。然而,治療陽黃相對容易,治療陰黃相對困難,治療女性勞動性黃疸更是難上加難。至於谷疸和酒精性黃疸,都屬於陽黃的一種。我在從事公務時,周圍環境濕熱,臉色逐漸變黃,小便不順,食慾不佳,明確知道自己得了黃疸。當時因為工作需要前往省城,服用茵陳大黃湯,但病情沒有改善。

我向醫生求助,他們認為我的濕鬱非常嚴重,前一個療程應該使用胃苓湯,但服用後腹部變得像石頭一樣硬,劇烈疼痛,無法用手按壓,疼痛逐漸擴展到胸部,使我坐立不安,瀕臨死亡。當時已經是凌晨四點,我默默思考病情,自覺體內非常乾燥,急忙要求製作杏酪一碗,喝下後疼痛減輕,進入睡眠,早上醒來後尋找豆腐漿和牛乳,大量攝取生地、麥門冬、花粉和甘露等滋陰的食物,最終病情得以緩解。這是我治療黃疸的滋陰法,因此記錄下來。

由此可見,濕熱症狀有時也需要滋陰,這可能是因為陰虛導致熱氣傷害津液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