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三 木屬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木屬 (7)

1. 痙(附:瘛瘲、顫振、拘攣)

筆花氏曰:痙症之病在筋脈,其原由於血液,陳氏謂亡血筋無所營。一語足以破的,惟其間有寒、有熱、有痰、有火,自當於養陰中隨症加減。又考《內經》因於濕,首如裹。諸痙項強,皆屬於濕之論。因悟瘡家發汗則痙之旨。瘡家本濕毒內蘊;又膿出陰枯,經絡素空,一發其汗。

則濕氣乘虛入絡,關節不利,變而成痙。則痙亦有因濕誤汗而成者,不必定屬瘡家也。凡濕溫之忌發汗,亦此意也。其在大病後、泄後、產後者,半屬氣血垂脫,非峻補不能救。古方用附子、白朮、桂心、歸、耆通治三陰,似不若加杞、菟、鹿膠、補骨之屬,兼填督脈。其並非大病後者,宜養營、潤燥、柔肝為主。

景岳謂此症所急在元氣,元氣復則血脈行。審其別無外邪,更宜益氣,如人參養營,十全大補,皆一定之治也。

白話文:

痙證的病根在筋脈,根本原因是血液虧虛。陳氏說血液不足,筋脈就沒有營養供給,這句話精闢地說明了問題的核心。但痙證的成因複雜,有寒、有熱、有痰、有火,治療時應以養陰為基礎,再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 《內經》中提到痙證與濕邪有關,症狀是頭部像裹著東西一樣,許多痙證伴隨項部強直,都屬於濕邪的範疇。由此可知,瘡家(患瘡瘍者)發汗容易導致痙證。瘡瘍患者本身濕毒內積,膿液排出後,經絡變得虛弱,如果此時再發汗,濕邪就乘虛而入經絡,導致關節不利,最終發展成痙證。所以,痙證也可能因發汗不當引起,不一定要是瘡瘍患者。因此,濕溫病忌諱發汗,也是基於這個道理。

對於大病之後、腹瀉之後、產後出現的痙證,大多是氣血衰竭,必須用峻猛的補益藥物才能救治。古方用附子、白朮、桂枝、當歸、黃耆通治三陰症,但或許不如再加入枸杞、菟絲子、鹿角膠、補骨脂等藥物,以更好地滋補督脈。如果並不是大病之後發生的痙證,則應以養陰、潤燥、柔肝為主要治療方法。

景岳認為,治療痙證最重要的是恢復元氣,元氣恢復了,血脈自然就通暢了。如果沒有其他外邪,更應該注重益氣,例如用人參養陰,或十全大補湯等,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2. 痙症湯頭

栝蔞桂枝湯薑棗,桂枝芍藥栝蔞草。

葛根湯用葛麻黃,桂芍甘草棗生薑。

大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饒。

神術湯用蒼朮,防風甘草加蔥白。

白朮湯中用防風,白朮甘草生薑同。

一陰煎用生熟地,丹參冬芍牛甘記。

玉女煎用熟地,石膏麥冬知母膝。

清膈煎用陳貝木,膽星海石白芥錯。

三柴胡飲用柴陳,芍藥歸甘生薑成。

小建中湯芍桂枝,甘草飴糖薑棗施。

溫胃飲用參朮陳,扁豆乾姜歸草能。

五福飲用參熟地,當歸白朮炙草記。

大補元煎參熟山,萸杞當歸杜仲甘。

瀉青丸用羌梔芎,大黃龍膽歸防風。

六味地黃湯,山山熟地黃,丹苓兼澤瀉,八味附桂相。

逍遙散用柴歸芍,苓朮陳甘煨姜薄。

六君子湯治虛痰,四君又加陳半添。

平補鎮心丹,苓神熟麥天,山參龍齒遠,朱棗味車前。

導赤散用麥木通,生地甘草竹葉同。

桂枝湯治太陽風,赤芍桂甘薑棗從。

羌活勝濕湯防風,羌獨藁本蔓草芎。

木瓜散用虎脛,參草當歸桑寄生,酸棗五加姜五片,木瓜黃耆柏子仁。

生地黃連湯,赤芍歸芎芩梔防。

涼膈散用翹芩實,山梔前甘大黃薄。

升陽散火湯,升葛羌獨防,人參柴芍藥,生炙草加姜。

人參養營苓朮草,耆歸陳地桂心好,五味白芍遠志姜,再加三枚黑大棗。

十全大補八珍齊,再添肉桂與黃耆。

白話文:

[痙症湯頭]

  • 栝樓桂枝湯薑棗,桂枝芍藥栝樓草。:這是栝樓桂枝湯,由栝樓、桂枝、薑、棗、芍藥和甘草組成。

  • 葛根湯用葛麻黃,桂芍甘草棗生薑。:這是葛根湯,配方有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甘草、棗和生薑。

  • 大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饒。:這是大承氣湯,由芒硝、枳實、大黃和厚朴構成。

  • 神術湯用蒼朮,防風甘草加蔥白。:這是神術湯,主要成分為蒼朮、防風、甘草和蔥白。

  • 白朮湯中用防風,白朮甘草生薑同。:這是白朮湯,由防風、白朮、甘草和生薑共同製成。

  • 一陰煎用生熟地,丹參冬芍牛甘記。:這是一陰煎,成分包括生地、熟地、丹參、冬芍、牛膝和甘草。

  • 玉女煎用熟地,石膏麥冬知母膝。:這是玉女煎,由熟地、石膏、麥冬、知母和牛膝組成。

  • 清膈煎用陳貝木,膽星海石白芥錯。:這是清膈煎,配方含陳皮、貝母、木香、膽星、海石和白芥。

  • 三柴胡飲用柴陳,芍藥歸甘生薑成。:這是三柴胡飲,由柴胡、陳皮、芍藥、歸、甘草和生薑組成。

  • 小建中湯芍桂枝,甘草飴糖薑棗施。:這是小建中湯,成分為芍藥、桂枝、甘草、飴糖、薑和棗。

  • 溫胃飲用參朮陳,扁豆乾薑歸草能。:這是溫胃飲,配方有參、朮、陳皮、扁豆、乾薑、歸和甘草。

  • 五福飲用參熟地,當歸白朮炙草記。:這是五福飲,由參、熟地、當歸、白朮和炙草組成。

  • 大補元煎參熟山,萸杞當歸杜仲甘。:這是大補元煎,配方含參、熟地、山茱萸、枸杞、當歸、杜仲和甘草。

  • 瀉青丸用羌梔芎,大黃龍膽歸防風。:這是瀉青丸,由羌活、梔子、川芎、大黃、龍膽草、歸和防風組成。

  • 六味地黃湯,山山熟地黃,丹苓兼澤瀉,八味附桂相。:這是六味地黃湯,由山茱萸、山藥、熟地黃、丹皮、茯苓和澤瀉組成;八味地黃湯則是加上了附子和桂枝。

  • 逍遙散用柴歸芍,苓朮陳甘煨薑薄。:這是逍遙散,由柴胡、歸、芍藥、茯苓、白朮、陳皮、甘草、薑和薄荷組成。

  • 六君子湯治虛痰,四君又加陳半添。:這是六君子湯,由四君子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加上陳皮和半夏。

  • 平補鎮心丹,苓神熟麥天,山參龍齒遠,朱棗味車前。:這是平補鎮心丹,配方有茯苓、柏子仁、熟麥門冬、人參、龍齒、遠志、硃砂、棗仁和車前子。

  • 導赤散用麥木通,生地甘草竹葉同。:這是導赤散,由麥冬、木通、生地、甘草和竹葉組成。

  • 桂枝湯治太陽風,赤芍桂甘薑棗從。:這是桂枝湯,用於治療太陽病,配方有赤芍、桂枝、甘草、薑和棗。

  • 羌活勝濕湯防風,羌獨藁本蔓草芎。:這是羌活勝濕湯,由羌活、防風、獨活、藁本、蔓荊子和川芎組成。

  • 木瓜散用虎脛,參草當歸桑寄生,酸棗五加姜五片,木瓜黃耆柏子仁。:這是木瓜散,配方有虎脛骨、人參、甘草、當歸、桑寄生、酸棗仁、五加皮、薑、木瓜、黃耆和柏子仁。

  • 生地黃連湯,赤芍歸芎芩梔防。:這是生地黃連湯,由生地、黃連、赤芍、歸、川芎、黃芩、梔子和防風組成。

  • 涼膈散用翹芩實,山梔前甘大黃薄。:這是涼膈散,配方有連翹、黃芩、山梔、甘草、大黃和薄荷。

  • 升陽散火湯,升葛羌獨防,人參柴芍藥,生炙草加薑。:這是升陽散火湯,由升麻、葛根、羌活、獨活、防風、人參、柴胡、芍藥、生甘草、炙甘草和薑組成。

  • 人參養營苓朮草,耆歸陳地桂心好,五味白芍遠志姜,再加三枚黑大棗。:這是人參養營湯,配方有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耆、當歸、陳皮、熟地、桂心、五味子、白芍、遠志、薑和三枚黑棗。

  • 十全大補八珍齊,再添肉桂與黃耆。:這是十全大補湯,是在八珍湯(人參、黃耆、茯苓、白朮、熟地、當歸、川芎、白芍)的基礎上,再加入肉桂和黃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