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時旨要》~ 卷四 火屬 (8)
卷四 火屬 (8)
1. 便血尿血湯頭
赤小豆當歸散,二味為末醋湯咽。
黃土湯取灶心,阿膠地朮附甘芩。
清魂古拜散,荊芥當歸便。
芍藥湯,甘草芍藥戊已方。
理中湯用參朮姜,炙草還加制附剛。
香梅丸,烏梅白芷百藥煎。
歸脾湯用四君遠,耆歸木香棗仁眼。
平胃地榆湯,異功厚朴蒼,歸芍升葛曲,香附並乾薑。
補中益氣耆朮陳,參草升柴當歸身。
約營煎治血,生地地榆槐,芍藥芩荊穗,續斷草烏梅。
槐角丸用地榆,黃芩枳殼防風歸。
葛花解酲湯,葛花砂蔻香,青陳參苓朮,神麯瀉豬姜。
阿膠散用麥血餘,生地丹丹歸山梔。
化肝煎用青陳芍,丹梔澤貝添白芥。
逍遙散用柴歸芍,苓朮陳甘煨姜薄。
十全大補八珍齊,再添肉桂與黃耆。
大分清飲二苓通,車澤山梔枳殼從。
生地四物湯養陰,芎歸芍藥地用生。
天王補心丹,參苓味遠玄,棗仁天麥梗,柏子地歸丹。
八珍補陰陽,四君四物相。
六味地黃湯,山山熟地黃,丹苓兼澤瀉,八味附桂相。
人參敗毒參苓草,羌獨柴前枳殼好,川芎桔梗共牛蒡,荊防薄荷就是了。
白話文:
【便血尿血的治療方式】
使用赤小豆和當歸兩種材料磨成粉末,用醋和熱水送服。
黃土湯選擇的是竈心土,加上阿膠、地黃、白朮、附子、甘草和黃芩。
清魂古拜散的成分有荊芥和當歸。
芍藥湯則是甘草、芍藥和戊己方的組合。
理中湯的成分有人參、白朮、薑和炙甘草,以及經過處理的附子。
香梅丸由烏梅、白芷和百藥煎組成。
歸脾湯包含四君子湯、黃耆、當歸、木香、酸棗仁和眼睛(此處可能指的是酸棗仁)。
平胃地榆湯,異功湯加上厚朴、蒼朮,當歸、芍藥、升麻、葛根、神麴、香附和乾薑。
補中益氣湯用人參、黃耆、白朮、陳皮、炙甘草、升麻、柴胡和當歸。
約營煎用於治療出血,成分有生地、地榆、槐花、芍藥、黃芩、荊芥穗、續斷、炙甘草和烏梅。
槐角丸的成分有地榆、黃芩、枳殼、防風和當歸。
葛花解酲湯由葛花、砂仁、蔻仁、香附、青皮、陳皮、人參、茯苓、白朮、神麴、豬苓和薑組成。
阿膠散由麥冬、血餘炭、生地、丹參、山梔和當歸組成。
化肝煎的成分有青皮、陳皮、芍藥、丹參、梔子、澤瀉和貝母,並加入白芥子。
逍遙散的成分有柴胡、當歸、芍藥、茯苓、白朮、陳皮、炙甘草、煨薑和薄荷。
十全大補湯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再加上肉桂和黃耆。
大分清飲由二苓、車前子、澤瀉、山梔、枳殼組成。
生地四物湯用來滋養陰部,成分有芎藭、當歸、芍藥和生地。
天王補心丹的成分有人參、茯苓、五味子、遠志、玄參、酸棗仁、天門冬、麥門冬、桔梗、柏子仁、生地、當歸和丹參。
八珍湯用來補充陰陽,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組合而成。
六味地黃湯的成分有山茱萸、山藥、熟地、丹皮、茯苓和澤瀉,八味地黃湯則在此基礎上加入附子和桂枝。
人參敗毒散的成分有人參、茯苓、甘草、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川芎、桔梗、牛蒡子和薄荷、防風。
2. 鼻衄齒衄
《經》云:陽絡傷則血外溢而衄血。又曰: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少陰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故血見於鼻也。
《金匱》云:尺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止。
鼻衄之症,血從經絡滲出而行於清道也。傷寒衄,熱在表;雜症衄,熱在裡。皆因經絡熱甚,陽氣壅塞,迫血妄行而出於鼻,從無發散之理。犀角地黃湯主之。若因七情喜怒,勞役過傷而致,無論是何經絡,並宜茅花煎湯調止衄散,或四物加犀角、丹皮、沉香。若衄多服藥不效,此內虛寒而外假熱也。
千金當歸湯。若衄後血因舊路,或一月三四發,或洗面即衄,日以為常,並以茅花煎湯調送止衄散。凡衄血之脈,急疾不調,及虛大者難治。
《原病式》云,陽熱怫鬱於足陽明而上熱,則血妄行為鼻衄。故衄血之內熱,多在陽明,而尤有其最者,則惟衝脈為十二經之血海,陽明所至,衝脈無不至,十二經亦無不至。所以衄之微者,不過一經之近;衄之甚者,或至數升斗許,通身形色盡脫,豈特肺經之病哉。治法:衄輕者,一陰煎加清降之品;甚者,白虎湯,或用蒜頭搗爛作餅貼腳心。
(左衄貼右,右衄貼左。),暴衄如湧垂脫者,獨參湯。
齒衄之症,血從齒縫牙齦中出,又名牙宣。此手足陽明二經,及足少陰腎家之病也。而惟陽明為最。故陽明火盛,則為口臭,為牙根腐爛腫痛,或血出如湧。惟善飲好肥甘者,多有此症,抽薪飲、白虎湯。少陰不足者,玉女煎。便閉者,調胃承氣湯,外敷冰玉散。齒衄有因風壅者,齒齦微腫,或牽引作痛,消風散加犀角、連翹,外擦青鹽、藁本末。
齒不痛而衄者,腎虛也,六味丸。
更有舌上無故出血者,以心脾腎之脈,皆及於舌,諸經之火也,用蒲黃炒焦為末滲之,或冰玉散亦佳。
有耳衄者,肝火也,柴胡清肝散,以龍骨燒灰,吹入即止。
有眼衄者,乃積熱傷肝,或誤擾動陰血所致,梔子豉湯加犀角、秦皮、丹皮、赤芍。
有肌衄者,血從毛孔出、脈數,當歸補血湯;脈弱,保元湯。
筆花氏曰:鼻衄、齒衄,皆肺胃之火,其逆行不止者,亦能令人血脫,非大劑鹽水炒石膏,及生地汁、牛膝、龜板、澤瀉、丹皮之類,不能止血。輕者止衄散、犀角地黃湯、玉女煎等足矣。然齒症不過作痛,清胃滋陰而已。唯鼻症有流濁涕者,名曰鼻淵,俗呼腦漏,此由受寒化火,宜用川芎茶調散。
由風熱,一味荊芥穗。若生瘜肉,名鼻痔,臭而痛,白礬散點之。
余嘗治一人鼻衄、齒衄,連用犀角地黃不應,而血反多,因改用人參、黃柏、龜板、澤瀉等味而止。蓋其人酒色過度,相火旺而迫血也。
白話文:
【鼻出血和牙齦出血】
根據古籍記載,如果陽絡受損,血液會異常外溢,導致出血現象。另提及,脾臟的熱氣轉移到肝臟,可能引發突然的出血。陽明經絡的逆亂,會出現喘息咳嗽、身體發熱、容易驚嚇以及鼻出血、嘔血的情況。少陰經絡的問題,如咳嗽伴隨出血,通常是因為陽脈受傷。如果陽氣尚未在上部旺盛但脈象已經滿漲,血液就可能從鼻子流出。
《金匱要略》指出,如果尺脈浮動,眼睛周圍泛黃,說明鼻出血尚未停止。當黃色褪去,眼睛恢復明亮,就可以知道鼻出血已停。
鼻出血這種症狀,血液從經絡滲透出來,通過呼吸道排出。如果是由感冒引起的鼻出血,代表熱氣在表層;若是其他疾病導致的鼻出血,熱氣則在內部。這都是由於經絡熱氣過盛,陽氣堵塞,迫使血液異常運行,從鼻子流出,無法正常發散。犀角地黃湯是主要治療方劑。如果是由情緒波動、過度勞累導致,無論哪個經絡,都適合用茅花煎湯搭配止衄散,或者四物湯加上犀角、牡丹皮、沉香。如果出血量大,服用藥物也無效,可能是內在虛弱寒冷,外表卻呈現假熱的現象。
對於鼻出血後,血仍然沿著原路線流出,或者每月發生三到四次,或者洗臉時就會鼻出血,這類情況,都可用茅花煎湯調合止衄散。鼻出血的脈象如果急速不協調,或者虛弱且大的,較難治療。
《原病式》指出,陽熱在足陽明經絡鬱積,向上造成熱氣,就會導致鼻出血。因此,鼻出血的內在熱氣,大多在陽明經絡,特別是衝脈作為十二經絡的血海,陽明經絡影響的部位,衝脈也會影響,十二經絡也都會受到影響。因此,輕微的鼻出血,可能只侷限在一條經絡附近;嚴重的鼻出血,可能高達數升,全身皮膚顏色都消失,這不只是肺經絡的問題。治療方法:輕微的鼻出血,可以使用一陰煎加上清熱降火的藥材;嚴重的鼻出血,可使用白虎湯,或者用蒜頭搗碎成餅狀貼在腳底。(左邊出血貼右腳,右邊出血貼左腳。)大量出血接近休克的,可使用獨參湯。
牙齦出血這種症狀,血液從牙縫和牙齦中流出,又稱為牙宣。這是手足陽明二經絡,以及足少陰腎臟的問題,尤其是陽明經絡的影響最大。因此,如果陽明經絡的火氣過盛,可能會導致口臭、牙根腐爛腫痛,或者像噴泉一樣的出血。通常,喜歡喝酒和吃甜食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症狀,抽薪飲和白虎湯是常見治療方式。如果是腎臟功能不足,可以使用玉女煎。如果便祕,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並且外用冰玉散。牙齦出血也可能由風熱引起,牙齦微微腫脹,或者有牽拉疼痛感,可以用消風散加上犀角、連翹,外用青鹽和藁本粉。
如果牙齦不疼但出血,可能是腎虛,可以使用六味丸。
另外,舌頭無緣無故出血,因為心、脾、腎的經絡都與舌頭有關,這可能是多條經絡的火氣,可以用炒焦的蒲黃粉末塗抹,或者使用冰玉散。
耳朵出血,可能是肝火旺盛,柴胡清肝散可以治療,也可以將龍骨燒成灰,吹入耳中止血。
眼睛出血,可能是長期熱氣傷害肝臟,或者不小心擾動到陰血,梔子豉湯加上犀角、秦皮、牡丹皮、赤芍可以治療。
肌肉出血,血液從毛孔流出,脈搏數量增加,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脈搏虛弱,可以使用保元湯。
筆花氏認為:鼻出血和牙齦出血,都是肺和胃的火氣,如果不停止,也能導致血脫,除非使用大劑量的鹽水炒石膏,以及生地汁、牛膝、龜板、澤瀉、牡丹皮等,否則無法止血。輕微的出血,止衄散、犀角地黃湯、玉女煎等就夠了。然而,牙齦出血通常只是疼痛,清胃滋陰即可。只有鼻出血伴有流鼻涕,被稱為鼻淵,俗稱腦漏,這是因為受到寒氣轉化為火氣,適合使用川芎茶調散。
如果是風熱導致,可以單獨使用荊芥穗。如果長了瘜肉,被稱為鼻痔,有臭味且疼痛,可以使用白礬散。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人,他同時有鼻出血和牙齦出血,連續使用犀角地黃湯沒有改善,反而出血更多,後來改用黨參、黃柏、龜板、澤瀉等,出血才停下來。這個人過度飲酒和性生活,導致相火旺盛,進而迫使血液異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