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四 火屬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火屬 (6)

1. 秘結

《經》云: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腎惡燥,燥勝則乾,少陰之復,隔腸不便。又曰: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又曰:涸流之紀,其病痿厥堅下。秘結一症,古方有虛秘、風秘、氣秘、熱秘、寒秘、濕秘之目,總以陰結、陽結二者盡之。有火便是陽結,無火便是陰結。

陽明實熱則陽結,輕則清之,重則攻之。腎經血少則陰結,熱者涼而滋之,寒者溫而滋之,虛者補而滋之,燥者潤而滋之,無餘蘊矣。

治陽結,火重者,承氣湯涼膈散等;火微者,清涼飲玉燭散等:火盛水虧者,地黃丸加知、柏、麻仁。治陰結,宜分陰陽。下焦陽虛,則氣不能傳送而陰凝於下,但益其火則陰自化,宜右歸飲大補元煎之屬。下焦陰虛,則精血枯燥,腸臟乾槁,但壯其水,則涇渭自通,宜五福飲、地黃丸之屬。

二者欲其速行,各加肉蓯蓉二三錢尤效。又豕膏為潤燥之神劑,尤宜用之。

凡元氣虛弱之人,遇傷寒雜症而便秘者,使別無脹實痞塞者,雖半月未解,亦自無妨,切勿強與疏導以傷其胃。若老人虛人,或病後燥結者,莫非血氣之耗,津液之枯,勿輕與攻。

筆花氏曰:大便秘結,有實熱之秘,有虛寒之秘。如腹脹膈悶,或燥渴譫語,舌黃溺赤,此陽明胃實,名曰陽結,宜小承氣及三黃枳朮丸等下之。若老弱精血不足,新產氣血乾枯,及唇淡口和,舌白溺清者,此腸胃虛冷,名曰陰結,宜四物湯加枳、柏、歸、杞、蓯蓉、人乳之類,或理中湯加歸、芍,溫而潤之。若便秘而別無所苦,頻與潤劑,不必速也。

又有大便前出,小便後出,名曰交腸,陰陽拂逆也。五苓散主之。又有老人便溺俱自前出,乃血液枯涸之候,多與大劑八珍湯,或可稍延歲月耳。

2. 秘結湯頭

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饒。

涼膈散用翹芩實,山梔前甘大黃薄。

清涼飲,用當歸,芍藥甘草大黃來。

玉燭散用涼四物,大黃芒硝甘草得。

地黃丸(即六味地黃丸。)

右歸飲熟地萸杞好,附桂杜仲山藥草,氣虛參朮乾薑找。

大補元煎參熟山,萸杞當歸杜仲甘。

五福飲用參熟地,當歸白朮炙草記。

豕膏用豬脂,白蜜同煉淨,當歸或先煎,薑汁或相併。

三黃枳朮丸荷葉水為團,神麯陳枳朮,大黃共苓連。

四物湯治血,芎歸熟地芍。

理中湯用參朮姜,炙草還加制附剛。

五苓散本四苓,豬赤瀉術加桂成。

八珍補陰陽,四君四物相。

3. 遺精淋濁

《經》云:血脈和則精神乃居。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恐懼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又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髓液皆減。

《口問篇》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經》云: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又曰:思想無窮,意淫於外,發為筋痿及白淫。又曰: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

按夢遺精滑,無不由乎心。蓋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心動則腎必應之。少年多欲妄思,則水不能藏而精隨以泄,久則精道滑而不能遏矣。故有夢無夢,皆關心腎,先用天王補心丹柏子養心丸威喜丸等,收養心氣;後用苓朮菟絲丸以固精。若值勞倦而遺者,此肝脾之氣弱也,歸脾湯、苓朮菟絲丸

思索過度而遺者,此心脾之氣陷也,治之亦如勞倦法。若濕熱下流,或相火妄動而遺者,此脾腎之火不清也,四苓散清之。其外有素稟不足,及無故而滑,或過服冷利藥而遺者,宜溫補脾腎為主,六君、八味隨宜用之。

淋症小便痛澀,欲去不去,欲止不止,即便濁之類。但濁出於暫,而淋則久困。嚴氏有五淋之目,一曰氣淋,小便澀,常有餘瀝;二曰石淋,莖中痛,溺如砂石不得出:三曰膏淋,溺出如膏;四曰勞淋,勞倦即發,痛引氣衝;五曰血淋,遇熱即發,甚則溺血,鼻頭色黃。大約此症,多由心腎不交,積熱蘊毒,或酒後房勞,七情鬱結所致。

其初病無不由於熱。丹溪曰:治淋宜解熱利水,如梔子之類。不可發汗。徐東皋謂初宜八正散利之,久則探吐以升其氣。東垣謂淋症宜辨渴與不渴。渴者,熱在上焦氣分,宜淡滲之品,如茯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瞿麥萹蓄之屬,以清肺金;不渴者,熱在下焦血分,宜氣味俱陰之藥,如知母黃柏滋腎丸是也。除其熱,泄其閉塞,以滋胱腎之下元。

若小便澀滯者,用五淋散

至於便濁之症,有白、有赤。赤濁多由於火,或痛或澀者,宜用抽薪飲導赤散清心蓮子飲大分清飲之屬。若見鮮血,則從溺血門治。白濁由於濕熱,白如泔漿。內病於肥甘,外傷於炎暑,宜導赤散苓朮二陳煎。稍虛者,萆薢分清飲。病久無熱者,當求脾腎而固之,舉之。

筆花氏曰:遺精、淋濁,貴在心腎。大約遺精,不論有夢無夢,多屬於虛;淋濁不論有痛、無痛,多由於火。虛者宜清心補腎,澀精固本,而以淡欲戒淫為要。火者宜疏通清利,而以節勞慎動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