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二 陽屬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陽屬 (11)

1. 傷寒兼症

熱入血室者,婦人傷寒,經水適來,邪氣乘虛,陷於血海之中,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治法無犯胃氣,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桃仁、紅花、生地、丹皮。

陰躁似陽躁者,陰極反躁也。脈沉遲無力,口燥渴而不能飲,欲坐臥泥水,宜用溫劑。設誤認為陽躁,即敗。

陽厥似陰厥者,熱極而發厥,所謂熱深厥亦深也。寒厥初病即見,熱厥以漸而來。

腫有三症,太陽風濕相搏,身微腫者,宜疏風祛濕。陽明風熱,耳前後腫者,宜刺,或用普濟消毒飲。大病瘥後,腰以下腫者,宜利小便。

除中者,傷寒六七日,脈遲為寒,誤投涼藥而反能食,名曰除中,言食下即除去也,為難治。

氣上衝心者,腹裡氣時時上衝也。傷寒傳至厥陰,消渴而沖者,熱症也。《經》云:諸逆上衝,皆屬於火也,如太陽傷風症,頭不痛,項不強,寸脈浮,胸中痞鞕,氣衝咽喉不得息者,胸有寒也,瓜蒂散吐之。

筆花氏曰:仲景《傷寒》數卷,其精妙無以復加。一切病症,悉得資為法竅,直可以參天地,立民命,與古帝王精一執中之訓,萬世常昭矣。後世取法者,各抒議論,簡帙繁多,恐有滋惑,概不採入,特是傳經之症,變幻無常,全在臨胗時靈心妙悟,因事制宜,勿致拘執不通,始免泥古戾今之咎。慎哉!慎哉!

白話文:

傷寒兼症

女性患傷寒,月經來潮時,邪氣乘虛而入血海,白天清醒,晚上則胡言亂語,像看到鬼一樣,治療時不可傷及胃氣,可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再加入桃仁、紅花、生地、丹皮。

陰虛內熱表現得像陽熱亢盛一樣,這是陰氣極度虛衰的反常表現。脈象沉遲無力,口乾渴但喝不下水,想坐臥在泥水中,應該使用溫性的藥物。如果誤認為是陽熱亢盛而用寒涼藥物,就會加重病情。

陽熱極盛表現得像陰寒厥逆一樣,這是因為熱邪深入臟腑所致,所謂“熱深厥亦深”。寒邪引起的厥逆,初期就出現症狀;熱邪引起的厥逆,則逐漸發展。

腫脹有三種類型:太陽經風濕之邪互相搏結導致身體輕微腫脹,應疏風祛濕治療;陽明經風熱之邪導致耳前後腫脹,應針刺或服用普濟消毒飲;大病痊癒後,腰部以下腫脹,應利尿消腫。

“除中”是指傷寒病程六七天,脈象遲緩屬寒證,卻誤用寒涼藥物,反而能進食,稱為“除中”,意思是食物下去就感覺病好了,這類病人很難治療。

氣逆衝擊心臟,是指腹部氣機時時上衝。傷寒傳至厥陰經,出現消渴並伴有氣逆上衝,是熱證。《傷寒論》說:一切逆氣上衝的症狀,都屬於火邪。例如太陽經傷風,頭痛、項強都不明顯,寸脈浮,胸部痞悶,氣衝咽喉,呼吸困難,這是胸中有寒邪,可以用瓜蒂散來催吐。

筆花氏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精妙絕倫,無與倫比。所有病症,都能從中找到治療方法,它足以參天地之化育,立民命之根本,與古代帝王精一執中之治國理念,萬世常昭。後世的人對其作了許多闡述和注解,使典籍過於繁多,恐怕會產生迷惑,所以這裡不一一引用。傷寒的症狀變化多端,全憑醫生臨證時靈敏的心智和精妙的領悟,隨機應變,不可拘泥古法,才能避免墨守成規,落後於時代的錯誤。謹慎!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