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時旨要》~
1. 卷四 火屬
2. 溫病(附:冬溫、溫瘧)
《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又曰:凡傷於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熱。凡伏氣之病,雖感於冬,將發時或又外感,必先頭痛惡寒而後熱壯。總之,無外感者,宜以黃芩湯為主。兼外感者,必加柴胡,及本經藥,斷無發汗之理。
仲景曰: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睡眠,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嘔者,加半夏生薑。若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小柴胡去參、薑、半夏,加芍藥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可與甘草湯,不愈,桔梗湯。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已上,心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
周禹載云:春溫少陽陽明合病,里病多者,承氣湯。三陽合病,大柴胡湯。少陽症兩額傍痛,寒熱口苦,宜小柴胡去參、薑、半夏,加栝蔞根,感邪頭痛如破者,葛根蔥白湯,邪散仍用黃芩湯。脈洪數譫語,熱在三焦也,三黃石膏湯,下後復熱,再下之。若腹滿煩渴,脈沉實者,三承氣湯,合黃連解毒湯選用。風溫誤汗者,勉用麻黃升麻湯去二麻、薑、術。
附:冬溫
冬令非時而暖,即為不正之氣,不藏精者,受之即發,名曰冬溫。脈寸洪尺數,煩嘔身熱,不惡寒,或頭疼身重咳嗽,陽旦湯加桔梗、茯苓。若有食滯,加厚朴、黃芩。若誤認傷寒而發汗,致發癍毒者,升麻葛根湯加犀角、玄參。躁悶者,三黃石膏湯。
附:溫瘧
春溫未愈,復感作寒熱,曰溫瘧。其症寒熱交作,胸脅滿,煩渴而嘔,微惡寒,小柴胡去參、夏,加栝蔞根、石膏。若無寒但熱,其脈平,骨節煩疼,時嘔者,黃芩加生薑湯。
筆花氏曰;春溫,伏氣之病也。寒邪內伏既久,已化為火,至春而發,為溫病;至夏而發,為熱病。故初發時不惡寒者,表無邪也;即口渴者,里有熱也。非若傷寒初作,邪尚在表,惡寒不渴,可以表藥發汗也。溫症誤發其汗,則內火愈熾,燔灼津枯,多至不救。仲景謂:「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是也。
仲景用黃芩湯為主,《心悟》用柴葛解肌湯。其間生地、貝母、葛根以生津液,黃芩、知母以清裡熱,赤芍、丹皮瀉血中伏火,柴胡、葛根通內外之路,真良法也,治溫瘧亦同此意。
白話文:
經典醫書上寫著:冬天如果受到寒氣的侵害,到了春天就很有可能會得溫病。又說:凡是因受寒而轉變為溫病的,如果是在夏至前發病,就會得溫病,如果是在夏至後發病,就會得熱病。所有潛伏的疾病,即使在冬天被感染,到了發病的時候可能又被外界的病毒所感染,必定會先出現頭痛和怕冷的症狀,然後才會發燒。總的來說,沒有被外界病毒感染的人,應該主要使用黃芩湯。如果同時被外界病毒感染,那就必須加上柴胡,以及對應的藥物,絕對不能進行發汗治療。
張仲景說:太陽病發燒並且口渴,但是不怕冷的,就是溫病。如果已經發汗,身體還在持續高燒,這種情況叫做風溫。風溫病的特徵是,脈搏浮動,會自發出汗,身體沉重,嗜睡,呼吸聲音很重,說話困難。
太陽和少陽兩種病同時發生,導致拉肚子的情況,就該使用黃芩湯,如果伴有嘔吐,就加上半夏和薑片。如果三陽病同時發生,脈搏浮大,上關上,只想睡覺,眼睛一閉就流汗。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小柴胡去掉人參、薑和半夏,加上芍葯。
得了少陰病兩三天,喉嚨痛,可以喝甘草湯,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改喝桔梗湯。
得了少陰病,兩三天以上,心情煩躁無法入睡,可以用黃連阿膠湯。
周禹載表示:春天溫病,少陽和陽明兩種病合併發生,如果體內的病變較多,可以使用承氣湯。如果三陽病合併發生,可以使用大柴胡湯。如果兩側額頭疼痛,有寒熱感,口苦,就該使用小柴胡去掉人參、薑和半夏,加上栝蔞根。如果被病毒感染頭痛劇烈,可以使用葛根蔥白湯,病菌消失後仍然使用黃芩湯。脈搏洪大且頻率快,胡言亂語,這是三焦熱的表現,可以使用三黃石膏湯,如果治療後仍然發燒,就需要再次治療。如果腹部飽脹,非常口渴,脈搏深沉有力,可以使用三承氣湯,結合黃連解毒湯來治療。
附:冬季溫病
冬天如果突然暖和,這就是不正常的天氣,如果不小心防範,就會立刻發病,稱為冬季溫病。脈搏上浮且頻率快,煩躁嘔吐,全身發熱,不怕冷,或者頭疼,身體沉重,咳嗽,可以使用陽旦湯加上桔梗和茯苓。如果有消化不良,可以加上厚朴和黃芩。如果誤認為是傷寒而發汗,導致了皮膚出現斑點,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加上犀角和玄參。如果情緒煩躁,可以使用三黃石膏湯。
附:溫瘧
春季溫病未痊癒,再次感染導致寒熱交錯,稱為溫瘧。症狀包括寒熱交錯,胸脅脹滿,煩渴並嘔吐,輕微怕冷,可以使用小柴胡去掉人參、夏,加上栝蔞根、石膏。如果只有熱而無寒,脈搏正常,骨節煩疼,偶爾嘔吐,可以使用黃芩加上薑片湯。
筆花氏說:春季溫病,是潛伏性的疾病。寒氣在體內潛伏太久,已經轉化為火氣,到了春天就會爆發,成為溫病;到了夏天就會爆發,成為熱病。所以,剛開始發病時,不會怕冷,因為體表沒有病毒;如果口渴,說明體內有熱氣。不像傷寒剛開始,病毒還在體表,會怕冷而不口渴,可以用表藥來發汗。如果溫病誤發汗,那麼體內的火氣會更旺盛,燒灼津液,導致很多情況無法救治。張仲景說:「一次錯誤還可以挽回,再次錯誤就會加速死亡」就是這個道理。
張仲景認為,黃芩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心悟》則使用柴葛解肌湯。其中,生地、貝母、葛根可以生津液,黃芩、知母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氣,赤芍、丹皮可以排出血液中的潛伏火氣,柴胡、葛根可以打通體內外的通道,這些都是很好的治療方法,對於溫瘧的治療也有同樣的效果。
3. 溫病湯頭
黃芩湯重黃芩,芍藥甘草大棗平。
甘草湯,治咽痛,二兩甘草已足供。
桔梗湯,甘草共桔梗。
黃連阿膠湯,黃芩芍藥雞子黃。
大柴胡湯治太陰,大黃芍藥甘草芩。
葛根蔥白湯,芍藥知母川芎姜。
三黃石膏湯,芩連與麻黃,石膏梔子柏,蔥白香豉姜。
黃連解毒湯黃連,芩柏山梔一併煎。
麻黃升麻湯,桂枝石膏苓,天冬歸芍草,玉竹母黃芩。(此方去二麻方可治春溫)
陽旦湯桂枝芍,甘草黃芩薑棗葉。
升麻葛根湯,升葛赤芍荊,秦蘇甘白芷,加減視寒溫。
黃芩加生薑湯,黃芩芍藥棗甘良。
小柴胡湯赤芍芩,棗姜甘草夏人參。
柴葛解肌湯芩丹,知貝生地赤芍甘。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饒。(小承氣去芒硝;調胃承氣去枳樸。)
白話文:
【溫病湯頭】
黃芩湯的重點在於大量使用黃芩,加上芍藥、甘草及大棗,使整體藥性平和。
甘草湯主要用於治療咽喉疼痛,只需兩兩甘草就能滿足療效。
桔梗湯是由甘草與桔梗組成。
黃連阿膠湯則含有黃芩、芍藥、雞蛋黃以及阿膠。
大柴胡湯可用於治療太陰病,成分包括大黃、芍藥、甘草和黃芩。
葛根蔥白湯的成分有芍藥、知母、川芎和薑。
三黃石膏湯由黃芩、黃連、麻黃、石膏、梔子、柏子仁、蔥白、香豉和薑組成。
黃連解毒湯以黃連為主,加入黃芩、黃柏和山梔一起煎煮。
麻黃升麻湯的成分有桂枝、石膏、茯苓、麥門冬、當歸、芍藥、甘草、玉竹、天門冬和黃芩。(若去掉麻黃和升麻,可作為春季溫病的治療)
陽旦湯由桂枝、芍藥、甘草、薑、棗葉組成。
升麻葛根湯由升麻、葛根、赤芍、荊芥、防風、紫蘇、甘草、白芷組成,根據病情的寒熱調整用量。
黃芩加生薑湯的成分有黃芩、芍藥、大棗、甘草和薑。
小柴胡湯由赤芍、黃芩、大棗、薑、甘草、半夏和人參組成。
柴葛解肌湯含黃芩、牡丹皮、知母、貝母、生地、赤芍和甘草。
承氣湯的主要成分是芒硝、厚朴、大黃和枳實。(小承氣湯去掉芒硝;調胃承氣湯去掉厚朴和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