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三 (1)
卷二十三 (1)
1. 總論
夫左為咽屬胃,右為喉屬肺,乃一身百節之關,呼吸出入之門。《內經》云:一陰一陽結而為痹。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二脈共絡於喉,氣熱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脹甚則氣痹。痹者,不仁之謂,此喉痹之所由名。而乳蛾、喉痹、纏喉等症,皆痹類也(吳氏說)。
有風、寒、火、濕、毒、虛之別,或風火相搏,或寒暑相聚,其症變幻不一。如漫腫而多痰,風與濕也;淡白而牙緊,風寒也;紫色不腫而爛者,風伏寒也;紅腫而脈浮者,風火也;脈沉實、爛而不腫者,毒也;脈細數而浮者,虛火也;脈細而緩者,虛寒也。六者之象,可類推也。
大凡初起之症,診右寸洪緊肺風也,兩關浮數胃火肝風也,左寸浮洪心火也,右寸沉遲肺伏寒也,右寸洪細肺伏熱也,右尺洪大三焦火旺也,左尺浮洪而有力腎虛火炎也。六脈大略論治,俱可用六味湯加減。症若凶險,脈宜細診,再察形窮源,對症用藥,自然可愈。《經》云:神聖工巧,不過望、聞、問、切,細心推詳,庶無差誤耳(張氏說)。
白話文:
左邊的咽喉屬於胃,右邊的喉嚨屬於肺,這裡是一身百節的關鍵,也是呼吸進出的門戶。《內經》說:「陰陽結合就會形成痹症。」這裡的「一陰」指的是手少陰心經的脈氣,屬君火;「一陽」指的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脈氣,屬相火。這兩條經脈一起匯集在喉嚨,如果氣過熱就會在內部凝結,凝結嚴重就會腫脹,腫脹過度就會造成氣的阻塞。所謂的「痹」,就是感覺麻木不仁,這就是喉痹名稱的由來。而像是乳蛾、喉痹、纏喉等症狀,都屬於痹症的範疇(吳氏的說法)。
這些疾病有風、寒、火、濕、毒、虛等不同的病因,有的是風火互相搏擊,有的是寒暑互相聚集,所以症狀變化多端。像是漫腫且痰多的,是風邪和濕邪引起的;顏色淡白而且牙關緊閉的,是風寒引起的;呈現紫色不腫卻有潰爛的,是風邪潛伏寒邪引起的;紅腫而且脈象浮盛的,是風火引起的;脈象沉實、潰爛但不腫的,是毒邪引起的;脈象細數而且浮盛的,是虛火引起的;脈象細弱而且遲緩的,是虛寒引起的。以上六種情況,可以由此推論出其他類似的情況。
大體來說,疾病初期,如果診斷發現右寸脈洪大且緊,這是肺風;兩關脈浮盛且數快,這是胃火和肝風;左寸脈浮盛且洪大,這是心火;右寸脈沉緩遲滯,這是肺內有潛伏的寒邪;右寸脈洪大且細,這是肺內有潛伏的熱邪;右尺脈洪大,這是三焦火旺;左尺脈浮盛、洪大而且有力,這是腎虛火炎。根據以上對六脈的大概診斷,都可以用六味湯加減來治療。如果病情危急,脈象就應該仔細診斷,並且仔細觀察病人的整體情況,找出病因的根源,針對病因用藥,自然就能夠痊癒。《醫經》說:「高明的醫生,也只是透過望診、聞診、問診、切診來診斷,仔細推敲詳查,才能避免診斷上的錯誤。」(張氏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