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喉症諸方》~ 喉風三十六症 (7)
喉風三十六症 (7)
1. 雙纏喉風
無論男婦,外頸紅腫至咽喉亦皆滿,不分明白,四圍俱腫,先用角藥吐痰,外用角藥調敷,次冰硼散,三用紫地湯。此症日久難治,不可用破皮針刀。此症頭頂遍腫,頭頸亦遍腫者是為重症,可治,須用風路針。纏喉之症本非奇,日久無聲(必無聲)必定危,若見此形宜速退,治遲廬扁也難醫。
白話文: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脖子外面紅腫,甚至咽喉部位也全部腫脹,不分清楚,四周都腫起來了。首先應該使用特定的藥物來催吐痰液,然後在外面使用這種藥物調配後敷在患處,接著使用冰硼散,最後階段則服用紫地湯。
這個病症如果拖延時間太久會很難治療,千萬不能用割開皮膚或刀刮的方式處理。如果看到頭頂和脖子都全面腫脹,這就是重病了,但還是可以治療的,需要使用風路針。
喉部腫脹的情況其實並不是什麼罕見的病,但如果拖太久,導致完全失聲(必定會完全無法發聲)就會非常危險,一旦看到這種情況應立即撤離,因為即使延遲治療,即使是扁鵲、華佗等名醫也很難救治。
2. 單纏喉風
無論男婦,只有一邊浮腫者是,治法與雙纏喉同,此症或腫頭頂一處,或腫頸上一處,名曰單纏喉,若左邊腫甚屬心,右邊腫甚屬肺,總要用風路針,不可用破皮刀。
白話文: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只要脖子的一側出現腫脹的情況,就屬於這類病症。其治療方式與雙側腫脹的喉風相同。這種病症可能只在頭頂某一部位腫脹,或者是在頸部的某一部位腫脹,我們稱之為單纏喉風。如果腫脹部位在左側,通常和心臟有關;如果在右側,則通常和肺部相關。治療時,應使用風路針進行治療,不應該使用會割破皮膚的刀具。
3. 偏頭風
無論男婦,一邊頭腫如破可針,先用開關散、紫地湯,效。但此症多因下部虛弱,致有此疾,合用補藥,以紫地湯加四物湯,如頭痛加白芷。此症一邊頭痛或左或右,針風池二穴,又用破皮針針核上,效。偏頭風痛若無休,痛者何須兩淚流,敷藥不靈宜補藥,管教疼痛即時休。
白話文: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頭部一側腫脹得像要破裂,可以先使用開關散和紫地湯來治療,通常會有效果。但這種病症多是因為下半身虛弱所導致,因此在治療上應搭配補藥,可以將紫地湯加上四物湯一起服用,如果頭痛的話,再加入白芷。
這種病症會讓你頭的一邊,不管是左邊還是右邊,感到疼痛。在風池穴針灸兩次,再在腫脹的地方進行皮膚穿刺,通常都會有效果。對於偏頭痛的問題,如果一直沒有好轉,疼痛到讓人落淚,外敷藥物效果不佳時,應該改用內服補藥,這樣就可以馬上止住疼痛。
4. 乘枕風
無論男婦,腦後浮腫疼痛可針,開關散、紫地湯即效。此症腦後生紅腫癤毒,可用破皮針出血即效。乘枕風兮本不奇,又名枕發卻難醫,但須急急加敷藥,紫正開關服不離。
白話文:
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如果後腦勺出現腫脹並感到疼痛,可以進行針灸治療,服用開關散和紫地湯會有明顯效果。這種病症特徵是後腦部位出現紅色腫脹的毒癤,可用尖銳的針具穿刺使其出血,就能立即見效。枕部風濕原本並非罕見,但它又稱為枕部發炎,這就比較難以治療了。然而,只要及時使用外敷藥物,並內服紫正開關散,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5. 秘傳口訣
以上諸風,初起惡寒發熱,頭痛咽乾,或大便閉結,或小便赤澀,用紫地湯能順氣散血,頭痛加開關散,口燒作渴加銀鎖匙,有痰用冰硼散,痰甚兼腫用角藥,將井花水調,加入摩風膏,口內含,口外敷,無不取效。
白話文:
對於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剛開始可能出現怕冷、發燒、頭痛、咽喉乾燥等症狀,或者有大便乾結、小便短赤且排尿困難的情況。使用紫地湯可以順暢氣機,散去瘀血。如果頭痛嚴重,可再加用開關散;如果口乾舌燥想喝水,則可添加銀鎖匙;如果有痰,則適用冰硼散;如果痰多且伴有腫脹,則需使用角藥。這些藥物可用井水調和,再與摩風膏混合,內服並外敷於患處,通常都能見效。
6. 仙傳針訣
凡喉風諸症,皆由氣血閉澀,以致風痰上攻,結為熱毒,宜用針法開導,使氣血流通,則風痰自散。雖有各種奇方調治,而神速莫如氣針。夫氣針者,誠為諸藥之先鋒,喉家之妙法也。
如臨諸症,先從神庭、上星、囟會、前項、百會、後頂、風池二穴、頰車穴針過,又須少商、合谷、曲池、各依針法,此為開風路針,初針只宜男左女右,並留大窩坑、風府、肩井、曲澤、陽陵泉、陰陵泉、足少商諸穴,不可先針。
倘遇喉風極重之症,以前針法針過,其風邪熱毒仍不少退者,次日復視其症,可用前法復針即可,加針火窩坑、風府、肩井、陽陵泉、陰陵泉、足少商等穴,並左右同穴,逐一對針,自無不效。至於人中、鼻流諸穴,乃中風者用之,惟鞋帶二穴,救小兒急慢驚風之症極效,亦可用火醮。
白話文:
對於所有喉部疾病,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風痰向上攻擾,聚結成熱毒,這時候適合使用針灸方法來疏通,讓氣血能夠正常流通,這樣風痰自然就會消散。雖然有很多奇特有效的藥方可以調理治療,但是論效果迅速,沒有什麼比得上氣針的。
氣針,確實是所有藥物的先導,對於喉部疾病的治療更是絕妙的方法。在面對各種病症時,應先從神庭、上星、囟會、前項、百會、後頂、風池兩個穴位、頰車穴進行針灸,再針少商、合谷、曲池,依照正確的針灸手法,這是為了開通風路的針法,初次針灸應當男性針左側,女性針右側,並保留大窩坑、風府、肩井、曲澤、陽陵泉、陰陵泉、足少商這些穴位,暫時不要針灸。
如果遇到喉部疾病非常嚴重的情況,使用前面提到的針灸方法後,風邪和熱毒仍然沒有減緩,那麼第二天再觀察病情,可以再次使用同樣的針法,並加上針灸火窩坑、風府、肩井、陽陵泉、陰陵泉、足少商等穴位,左右兩側的穴位都一併針灸,一個接一個地針灸,一定會有療效的。至於人中、鼻流這些穴位,是中風患者使用的,只有鞋帶兩個穴位,對於救治小兒急慢驚風的病情特別有效,也可以使用火醮的方法。
7. 周身穴法指明會參三卷銅人圖
攢竹頭額眉縐上,鼻角在兩鼻角,夾車在兩墮下略離一分,鼻流在鼻孔口,為二穴,肩井在肩上,曲澤在手灣橫紋盡處,曲池在肘外骨動窩處,合谷在虎口之內軟肉上,搃叉處,少商在兩大指甲下外邊,少衝在兩小指甲下外邊,陰陵泉在靠膝肉略上些骨動處,陽陵泉在膝外略下屈窩處,臍下一寸為氣海,臍下一寸五分為丹田,患陰症用火醮,諸穴皆屬督脈,足大指有一穴如手指少商穴部位,曰隱白,屬肺脾經,所謂足少商者即此。
白話文:
攢竹穴位於額頭眉毛皺起之處,鼻角穴在兩鼻翼角落,夾車穴則在臉頰下垂處稍偏一公分的位置,鼻流穴則位於鼻孔邊,是兩個穴位之一。肩井穴在肩膀上方,曲澤穴在手臂彎折處的橫紋盡頭,曲池穴在肘部外側的骨窩位置,合谷穴在虎口內軟肉上的交叉點,少商穴位於兩大拇指甲下的外側,少衝穴則在兩小指指甲下的外側,陰陵泉穴在靠近膝蓋肌肉上方一點的骨動處,陽陵泉穴在膝蓋外側稍下方的彎曲窩處。臍下一寸的地方稱爲氣海,臍下一寸半的位置則是丹田。如果患有陰症,則可用火灸各穴,這些穴位都屬於督脈。腳大拇指下有一個穴道,就像手指的少商穴一樣,叫做隱白,屬於肺脾經,所謂的足少商穴就是這個位置。
8. 頭上穴法指明會參三卷銅人圖
齊眉上一寸為神庭,又上一寸至上星,再上一寸五分至囟會,再上一寸五分至前頂,又上一寸一分至百會,再上一寸五分至後頂,又直下窩處為火窩炕,直略下些以耳唇相對為風府,再橫開兩邊一寸五分窩處為風池二穴。
白話文:
在眉毛水平線上方一寸的地方是神庭穴,再往上一寸就到了上星穴,接著繼續向上一寸五分就可找到囟會穴,再繼續向上一寸五分則是前頂穴,再往上一寸一分是百會穴,再繼續向上一寸五分就是後頂穴。然後從後頂穴直下到凹陷處,這個位置叫做火窩炕。如果從這裏稍微向下一點,對應耳朵下方的位置,就是風府穴。再分別向兩邊各開一寸五分的凹陷處,有兩個穴位,這就是風池穴。
請注意,這裏的"寸"和"分"都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並非現代的標準度量衡單位,在實際應用中需根據人體比例進行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