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金鑰全書》~ 上卷 (2)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

1. 白喉危證現相表(專指熱證)

白如粉皮,白塊自落,白如凝脂,白星滿廓。

滿喉布白,七朝不退,喉干無涎,頷腫數潰。

鼻孔出血,鼻塞不通,兩目直視,肢脹神昏。

天庭黑暗,面唇諸青,汗出如漿,角弓反張。

大便秘結,小便自利,服藥連瀉,藥不能下。

痰壅氣喘,音啞無聲,口出臭氣,神志不清。

口張氣絕,手撤脾絕,此等危機,仙丹無覓。

白話文:

[白喉重症徵兆(專指熱性病症)]

症狀表現為喉部有如粉皮般白色的附著物,或白色硬塊自行脫落,或是像凝固油脂般的白色,或者整個喉部佈滿星星點點的白色斑點。

整個喉部覆蓋著白色物質,持續七天不消退,喉嚨乾燥沒有口水,頜部腫脹並多次潰爛。

鼻孔流血,鼻子堵塞無法通暢呼吸,兩眼直視前方,四肢浮腫且意識模糊。

額頭顏色深暗,面部和嘴脣呈現青色,大量出汗,身體呈現角弓反張的姿態。

大便長期祕結,小便卻能自利,服用藥物後連續腹瀉,藥物無法被身體吸收。

痰多影響呼吸,聲音沙啞無法發聲,口中有惡臭,神智不清。

口張開但呼吸停止,手腳放開失去力量,這些都是極度危險的徵兆,即使是仙丹也難以救治。

2. 白喉邪退現相表

白收緊,白稀疏,白微小,白轉黃

白話文:

[白喉病情好轉的徵兆]

內容:[原本白喉的白色分泌物開始變得較為緊實,接著逐漸變得稀薄分散,再來是白色分泌物的範圍和大小開始縮小,最後白色分泌物開始轉變為黃色。]

3. 白喉與爛喉痧辨

《內經》詳喉部於諸經,寓治法於針砭,醫喉之劑,略見於《傷寒論》中,無白喉名稱,況爛喉痧乎,有之,自葉天士始。按白喉有熱有寒,爛喉痧雖爛而無白,純是風火,身見赤斑,病在血分,宜滋陰養血,解肌瀉火,與風火門白喉熱疫門參看。

白話文:

【對於白喉與爛喉痧的區別】

根據《內經》中詳細描述了喉部在人體各條經絡中的位置,並透過針灸和砭石等方法來治療,對於咽喉疾病的藥方,在《傷寒論》裡僅有少量提及,但並未有「白喉」這樣的名稱,更不用說「爛喉痧」了。直到葉天士開始,纔有相關的記載。

考察白喉這疾病,可以分為熱性和寒性兩種。而爛喉痧雖然會導致咽喉糜爛,但並無白色膜狀物,其主要病因是風火上炎,患者身上常出現紅色斑點,顯示病情已影響血液循環系統。因此,治療應以滋養陰液、補充血液,同時舒緩肌膚、清熱降火為主,可參考風火門和白喉熱疫門的相關治療方法。

4. 爛喉瘀與陰火辨

爛喉痧初起,有緩痛,有急痛,頭痛身熱,與風火證同。二三日即爛,身見斑點,病在血分,治宜解肌瀉火。按:陰火喉爛乃陰虛水涸,不能藏陽,龍雷飛越之象,其熱緩,有延至數月之久而始爛者,治宜滋陰養陽,引龍歸窟,彼此誤治者不救。

白話文:

【對於爛喉瘀與陰火的辨別】

在爛喉痧病初發時,有的患者感覺到緩慢的疼痛,有的則是劇烈的痛感,會伴有頭痛和身體發熱的症狀,這些情況跟風火類疾病很相似。然而,大約在兩三天內,患者的身體上就會出現斑點,這顯示病情已影響到血液部分,治療應著重於調節肌肉機能並清除體內的火氣。

進一步來說,由陰虛導致的喉部潰爛,這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無法適當地抑制陽氣,導致體內的火氣像龍雷一樣突然爆發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患者感覺到的熱感較溫和,有的甚至會拖延幾個月才開始潰爛,對此,治療方式應為滋補陰液、培養陽氣,讓體內的龍雷回歸到穩定狀態。如果錯誤地治療,可能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5. 甘平藥調度表

生地活血養陰,麥冬保肺生津,銀花清金解毒,元參滋陰降火。

石斛清脾滋腎,甘草和中解毒,中黃除瘟解毒,牛黃破毒祛瘟。

牛膝引火下行,杭菊升清除熱,尖貝解鬱開痰,穀芽化食消邪。

柿霜濟肺清金,殭蠶入肺祛風,通草化白通關,綠豆能解藥毒。

荸薺化白摧堅,童便引火下行,石膏清金降火,青果生津去惡。

藕汁化瘀清火,羚羊清肺解肝,龜膠補陰益精,梨汁養胃和脾。

白話文:

[甘平藥物作用列表]

生地能活絡血液、滋養陰氣,麥冬保護肺部、促進津液生成,銀花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元參則能滋潤陰氣、降低虛火。

石斛清熱脾臟、滋補腎臟,甘草有和中與解毒的作用,中黃可以去除瘟疫並解毒,牛黃則能破除毒素、驅除瘟疫。

牛膝有助於引導虛火下行,杭菊能提升身體的清熱能力,尖貝能舒緩鬱悶、幫助排痰,穀芽能幫助消化食物、消除邪氣。

柿霜滋潤肺部、清熱解毒,殭蠶進入肺部、驅散風邪,通草能幫助身體排毒,綠豆能解除藥物的毒性。

荸薺能幫助身體排毒、軟化堅硬的組織,童便也有助於引導虛火下行,石膏能清熱肺部、降低虛火,青果則能產生津液、去除不好的氣息。

藕汁能化解瘀血、清熱降火,羚羊角能清肺並舒緩肝氣,龜膠補充陰氣、增強精氣,梨汁則能滋養胃部、調和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