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金鑰全書》~ 上卷 (1)
上卷 (1)
1. 上卷
2. 喉病經脈循行考
十二經脈惟足太陽脈主表,別下項,余皆內循於喉,足太陰脾脈挾咽,足少陰腎脈上通於心,循喉朧,系舌本;足厥陰肝脈循喉嚨之後,足陽陰胃為水穀之海,其氣直透咽喉而上蒸於肺,肺與大腸相表裡?是手足陽明之濁氣皆足以犯肺。肺之總系即喉管也。手少陽三焦相火挾厥陰心包,風木相煽,君火亦因之而動,上焦之火,皆喉病之原因。
惟陰火上攻,由於腎有虛有實,不得概從,斷如其人真陰虧損,龍雷飛越,火無所歸,非壯水不可;真陽虛竭,火不化氣,非溫補命門不可。此經文所以有上病下取之說。
白話文:
在十二條主要的經脈中,只有足太陽膀胱經主導體表,其他經脈則在體內循行,並大多經過喉部。具體來說,足太陰脾經夾著咽喉,足少陰腎經向上連接心臟,沿著喉部,連到舌頭根部;足厥陰肝經則沿著喉嚨後方行走。而足陽明胃經,作為水穀之海,其氣可以直接穿透咽喉,向上蒸發到肺部。肺和大腸互為表裡,因此手足陽明經的渾濁之氣都能影響到肺部。而肺部的主要連接部位,就是喉管。手少陽三焦經和心包經的相火,加上肝經的風木,相互煽動,使得心火也跟隨而起,這些上焦的火氣,都是造成喉病的原因。
然而,當由腎臟虛弱導致的陰火上衝時,情況就變得複雜了,因為腎臟可能虛也可能實,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一個人的真陰不足,導致龍雷(比喻強烈的火氣)飛躍,火氣沒有歸宿,那必須要滋養陰液來對抗。而如果真陽虛弱,火氣無法轉化為氣,那就必須溫補命門來治療。這就是為什麼在經典中會提到「上病下取」的理論。
3. 喉病下寒上熱考
坎中之陽,水中之火也。此火上生胃土,腐化水穀,水穀之精華散布諸經,生養氣血,富貴人日饜甘脆肥濃,膏粱醉飽,貧賤人日啖生冷腐臭、塵飯塗羹,皆足以傷胃氣。土為火之子,子能令母衰,母子俱敗,則下焦必有履霜堅冰之漸,寒與濕並,積久而為蒸,六淫之邪,無時不有,無處不有,隨風入隙,乘人之虛,邪從口鼻兩道而入,先犯腦頂,次踞咽喉,用其壓力挾藏府風火之氣,直犯陽明,加以胃府濕熱熏蒸,肺臟之焦灼異常概可想見,此喉病之所由起也。
人第知肺之灼,而不知由於胃之蒸,人即知胃之蒸,而不知由於下焦之寒,下焦寒凝,胃氣升降不靈,終日熏蒸於肺,靡有紀極,誤表則上焦愈熾,誤下則下焦愈危,獨有養陰保肺,引火下行一法極為穩妥,由上焦引至中焦,由中焦引至下焦,使邪火從腸胃膀胱化出,斯萬全之策也。風火蛾喉與實火白喉一律參看虛寒喉痹,不在此例。
白話文:
【對於喉病下寒上熱的理解】
腎臟中的陽氣,就如水中的火,這股火氣上升到胃部,幫助消化食物,食物的精華被分佈到各條經絡,促進氣血生成。富貴人家每日享用美味佳餚,貧窮人家則每日吃著生冷或腐爛的食物,這些都可能損害胃氣。胃為火的子孫,子孫可能讓母親衰弱,一旦母子雙方都受損,下腹部就會逐漸形成寒冷僵硬的情況,寒氣和濕氣一起,長時間累積會形成蒸煮般的環境,六種外來的邪氣無時無刻不在,無處不在,趁著風吹進入空隙,趁人體虛弱時侵入,邪氣通過口鼻進入,首先影響頭部,然後佔據咽喉,利用壓力夾帶著內臟的風火氣息,直接衝擊胃部,加上胃部濕熱的薰蒸,肺部的炙烤程度可以想像,這就是喉病產生的原因。
人們只知道肺部的燒灼,卻不知道是因為胃部的蒸騰所致;即使知道是胃部的蒸騰,也不知道這是因為下腹部的寒冷所致。下腹部若寒冷凝固,胃氣的升降就不順暢,整天在肺部薰蒸,無休無止,錯誤的治療上半身,上半身的症狀會更嚴重;錯誤的治療下半身,下半身的問題會更加危險。唯一穩妥的方法是滋養陰氣保護肺部,引導火氣下行,從上半身引導到中部,再從中部引導到下半身,讓邪火從腸胃和膀胱排出,這是萬全的策略。風火蛾喉與實火白喉可一併參考虛寒喉痹的情況,但這裡不包括這種情況。
4. 喉病在氣在血考
喉病作痛有在氣在血之分者,言邪乘人之虛而入也,其人氣虛則邪先傷氣,其人血虛則邪先傷血,此理易明,顧何以知痛在氣分乎,曰上午痛下午減,痛在氣分,熱為虛熱,寒為虛寒,治主補中益氣。又何以知痛在血分乎,曰下午痛子時減,痛在血分,虛熱養陰補血,虛寒溫腎壯陽,雜證仿此。
白話文:
關於喉嚨疾病所引起的疼痛,可分為氣分與血分兩種情況。這是在說,當身體處於虛弱狀態時,外來的邪氣會趁機侵入。如果這個人是氣虛,那麼邪氣就會首先傷害到他的氣;如果這個人是血虛,邪氣就會首先傷害到他的血。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如何判斷疼痛出現在氣分呢?若是在上午疼痛,下午就減輕,那就是痛在氣分,其中的熱象是虛熱,寒象是虛寒,治療主要以補中益氣為主。
再來,如何判斷疼痛出現在血分呢?若是在下午開始疼痛,到了子時(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就減輕,那就是痛在血分。對於虛熱的情況,應該養陰補血;對於虛寒的情況,應該溫腎壯陽。對於其他的複雜症狀,也可以依此類推。
5. 白喉熱證現相表
喉內微腫,懸雍下垂,初起惡寒,同時發熱。
力倦神疲,頭昏背脹,渾身骨節,疼痛異常。
或二三日,白點始見,一點數點,不拘兩邊。
小舌兩旁,自外而內,一經見白,怪狀可畏。
或是白條,或是白塊,漸至極危,滿白不解。
口渴舌燥,水思飲冷,耳痛唇紅,目赤頸腫。
白點乾澀,全無津液,飲水即嗆,口出臭氣。
初或不痛,極痛在後,或是微痛,痛亦不休。
咽喉腐敗,曰爛喉痧,頭痛身熱,赤斑如麻。
白話文:
[白喉熱證現相表]
喉嚨內有輕微腫脹,扁桃腺下垂,一開始會感到寒冷,隨後跟著發燒。
全身無力且精神疲憊,頭部昏沉,背部有脹感,全身關節疼痛得異常。
可能過了兩三天,才開始看到白色的點,這些白點可能只有一個或數個,不一定只出現在喉嚨的兩側。
小舌兩側,從外到內,一旦出現白色,那樣的症狀令人害怕。
或者是白色的條狀物,或者是白色的塊狀物,病情逐漸嚴重,整個喉嚨都布滿白色,無法消除。
口渴且舌頭乾燥,想喝冷水,耳朵疼痛,嘴脣變紅,眼睛充血,脖子腫脹。
那些白點乾澀,完全沒有口水,喝水時會被嗆到,口中散發出臭味。
一開始可能不會痛,但到了後期會非常痛,或者只是輕微的疼痛,但疼痛感不會停止。
喉嚨開始腐敗,這被稱為爛喉痧,頭痛且身體發熱,皮膚上出現像麻疹一樣的紅色斑點。
6. 白喉寒證現相表
一派純寒,並不發熱,見風怕風,怕冷尤迫。
初起見點,白在內關,由內達外,由稀漸繁。
初起不痛,痛亦來緩,痛甚兼風,甚至白滿。
白點明潤,或點或塊,白如凝脂,寒極莫解。
不忌滿白,並不忌腫,失音動痰,是為危證。
白話文:
[白喉寒證現象列表]
完全呈現出寒冷的症狀,並沒有發燒的情況,患者對風特別敏感,非常畏寒。
剛開始時,只會看到一些徵兆,白色的斑點首先出現在內關部位,然後由內往外擴散,從稀疏逐漸變得密集。
初期可能不會感到疼痛,即使有痛感也會緩慢出現,若劇烈疼痛且伴隨畏風,可能白色斑點已遍佈。
白色的斑點清晰且濕潤,可能是點狀也可能形成塊狀,顏色像凝固的油脂,因極度寒冷而無法自行消解。
並不需要過於擔心白色斑點的擴大或腫脹,但如果出現聲音嘶啞且伴有痰多的情況,這就是危險的徵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