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金鑰全書》~ 上卷 (1)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

1. 喉病經脈循行考

十二經脈惟足太陽脈主表,別下項,余皆內循於喉,足太陰脾脈挾咽,足少陰腎脈上通於心,循喉朧,系舌本;足厥陰肝脈循喉嚨之後,足陽陰胃為水穀之海,其氣直透咽喉而上蒸於肺,肺與大腸相表裡?是手足陽明之濁氣皆足以犯肺。肺之總系即喉管也。手少陽三焦相火挾厥陰心包,風木相煽,君火亦因之而動,上焦之火,皆喉病之原因。

惟陰火上攻,由於腎有虛有實,不得概從,斷如其人真陰虧損,龍雷飛越,火無所歸,非壯水不可;真陽虛竭,火不化氣,非溫補命門不可。此經文所以有上病下取之說。

2. 喉病下寒上熱考

坎中之陽,水中之火也。此火上生胃土,腐化水穀,水穀之精華散布諸經,生養氣血,富貴人日饜甘脆肥濃,膏粱醉飽,貧賤人日啖生冷腐臭、塵飯塗羹,皆足以傷胃氣。土為火之子,子能令母衰,母子俱敗,則下焦必有履霜堅冰之漸,寒與濕並,積久而為蒸,六淫之邪,無時不有,無處不有,隨風入隙,乘人之虛,邪從口鼻兩道而入,先犯腦頂,次踞咽喉,用其壓力挾藏府風火之氣,直犯陽明,加以胃府濕熱熏蒸,肺臟之焦灼異常概可想見,此喉病之所由起也。

人第知肺之灼,而不知由於胃之蒸,人即知胃之蒸,而不知由於下焦之寒,下焦寒凝,胃氣升降不靈,終日熏蒸於肺,靡有紀極,誤表則上焦愈熾,誤下則下焦愈危,獨有養陰保肺,引火下行一法極為穩妥,由上焦引至中焦,由中焦引至下焦,使邪火從腸胃膀胱化出,斯萬全之策也。風火蛾喉與實火白喉一律參看虛寒喉痹,不在此例。

3. 喉病在氣在血考

喉病作痛有在氣在血之分者,言邪乘人之虛而入也,其人氣虛則邪先傷氣,其人血虛則邪先傷血,此理易明,顧何以知痛在氣分乎,曰上午痛下午減,痛在氣分,熱為虛熱,寒為虛寒,治主補中益氣。又何以知痛在血分乎,曰下午痛子時減,痛在血分,虛熱養陰補血,虛寒溫腎壯陽,雜證仿此。

4. 白喉熱證現相表

喉內微腫,懸雍下垂,初起惡寒,同時發熱。

力倦神疲,頭昏背脹,渾身骨節,疼痛異常。

或二三日,白點始見,一點數點,不拘兩邊。

小舌兩旁,自外而內,一經見白,怪狀可畏。

或是白條,或是白塊,漸至極危,滿白不解。

口渴舌燥,水思飲冷,耳痛唇紅,目赤頸腫。

白點乾澀,全無津液,飲水即嗆,口出臭氣。

初或不痛,極痛在後,或是微痛,痛亦不休。

咽喉腐敗,曰爛喉痧,頭痛身熱,赤斑如麻。

5. 白喉寒證現相表

一派純寒,並不發熱,見風怕風,怕冷尤迫。

初起見點,白在內關,由內達外,由稀漸繁。

初起不痛,痛亦來緩,痛甚兼風,甚至白滿。

白點明潤,或點或塊,白如凝脂,寒極莫解。

不忌滿白,並不忌腫,失音動痰,是為危證。

6. 白喉危證現相表(專指熱證)

白如粉皮,白塊自落,白如凝脂,白星滿廓。

滿喉布白,七朝不退,喉干無涎,頷腫數潰。

鼻孔出血,鼻塞不通,兩目直視,肢脹神昏。

天庭黑暗,面唇諸青,汗出如漿,角弓反張。

大便秘結,小便自利,服藥連瀉,藥不能下。

痰壅氣喘,音啞無聲,口出臭氣,神志不清。

口張氣絕,手撤脾絕,此等危機,仙丹無覓。

7. 白喉邪退現相表

白收緊,白稀疏,白微小,白轉黃

8. 白喉與爛喉痧辨

《內經》詳喉部於諸經,寓治法於針砭,醫喉之劑,略見於《傷寒論》中,無白喉名稱,況爛喉痧乎,有之,自葉天士始。按白喉有熱有寒,爛喉痧雖爛而無白,純是風火,身見赤斑,病在血分,宜滋陰養血,解肌瀉火,與風火門白喉熱疫門參看。

9. 爛喉瘀與陰火辨

爛喉痧初起,有緩痛,有急痛,頭痛身熱,與風火證同。二三日即爛,身見斑點,病在血分,治宜解肌瀉火。按:陰火喉爛乃陰虛水涸,不能藏陽,龍雷飛越之象,其熱緩,有延至數月之久而始爛者,治宜滋陰養陽,引龍歸窟,彼此誤治者不救。

10. 甘平藥調度表

生地活血養陰,麥冬保肺生津,銀花清金解毒,元參滋陰降火。

石斛清脾滋腎,甘草和中解毒,中黃除瘟解毒,牛黃破毒祛瘟。

牛膝引火下行,杭菊升清除熱,尖貝解鬱開痰,穀芽化食消邪。

柿霜濟肺清金,殭蠶入肺祛風,通草化白通關,綠豆能解藥毒。

荸薺化白摧堅,童便引火下行,石膏清金降火,青果生津去惡。

藕汁化瘀清火,羚羊清肺解肝,龜膠補陰益精,梨汁養胃和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