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金鑰全書》~ 下卷 (13)
下卷 (13)
1. 附鼠疫辨正論異
庚戍之歲,自冬祖春,關東鼠疫流行,駸駸乎有南下之勢與,有地方之責者,莫不痌癏急切,急謀補救之方,第事勢既落於日俄權力之場,不得不出重金聘請東西洋醫為主,雖選有中醫,一聽其指揮,不得於鼠疫之外別贊一詞,此鼠疫之說所由遍於寰中也。
至其藉端訛索,禁絕交通,阻抑公文,增兵保護,種種情形,固有知機之士早燭其奸者,勿俟鄙人贅述,竊以此種災殃,要以醫藥救療為上策,糞除惡濁為中策,檢察預防為下策,禁絕交通為無策,請申其說,言鼠疫者大都謂此毒由腐鼠而生似也。乃歡百斯篤三字譯音,或曰為黑死證,或曰傳漿之法可以減輕。
夫黑死證者,據中醫即黑痧烏痧等證是也,漿減輕者,即天花之痘苗也。是就百斯篤譯音而論,不專指鼠毒言也。明矣。按:疫字從殳者,役也。有負重役使之義焉,指病之傳染言也。古人凡字加人旁者,各肖其病狀也。是故諸疫者厲氣之變端,厲氣者,諸疫之總稱爾。其要有七:一曰中惡,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也。
二曰烏痧,遍身黑暗,四肢厥冷也。三曰霍亂,吐瀉交作,身熱汗出也。四曰血痢,肚腹脹痛,大便膿血也。五曰白喉,纏喉急痹,毒邪上壅也。六曰自行天花,痘漿不起,毒邪內潰也。七曰楊梅結毒,或因花柳為殃,或因腐鼠失察也。
原厲氣所由起,則凡深山大澤、名城巨鎮,毒蛇惡畜之遺屍,殺狗屠牛之慘劇,一遇陰風亢旱,皆足化而為厲,自空氣中隨風飄蕩,若有若無,魚在水中不見水,人在塵中不見塵以是知諸惡厲氣致病,不止腐鼠一端。是即西醫考驗黴菌之理由歟。顧種種惡毒,猶有百倍於鳥獸蟲魚者,果何因而至乎?曰:殺伐之氣愈釀而愈厚,愈積而愈深耳。
或數年,或數十年而一發,遲速不同,輕重亦異,治療有難易,傳染有淺深,與鳥魯蟲魚之腐敗而合勘之,鳴呼,慘巳。朔自毒霧漫天,黃帝之《針經》而始著牧宮造戰,伊尹之湯液所由傳,姜太公作白虎青龍,軍中治疫,武鄉侯合丹砂、赤箭,瘴地驅瘟。夫三代明良不得已救民伐暴而血流漂杵,遂釀成惡氣沖天,「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此言止殺也。蓋戰國七雄倡亂,動輒以數十萬眾交鋒,死亡不可勝計。
逮項羽坑秦降卒,屠戮咸陽,至垓下喪師,遍野屍橫,不下百萬。況夫赤壁之火,攻五胡之烽煙,黃巢之血刃,殺人如麻,大兵之後必有凶年。夫凶年者,不專指水旱,凡瘟疫夭札皆是。故兵災過後,疫即隨之,古語可徵也。
宋寶割地求和而韓岳恢復中原,北軍頭風而靡,似乎兵災較省,然元祖征服西歐,又一大戰,軍人染疫,身死磨盤,歐亞之瘟疫流行,則自東而西自西而東,豈有疆域之限哉?明末闖獻之亂,屍積如山,屠戮之慘,無過於斯,惡臭之氣上通於天,而無出路迄康熙平滇藩,吳三桂兵敗衡州,身死於疫,流行數省。乾隆中,漢淮又大疫。
白話文:
庚戍年,冬天到春天,關東地區鼠疫流行,並有向南方蔓延的趨勢。地方官員都非常焦急,積極尋找解決辦法。但因為當時局勢受日俄勢力影響,不得不花重金聘請西洋醫生為主治,即使聘請了中醫,也只聽從西洋醫生的指揮,不能發表其他意見,所以鼠疫的說法便在全國流行開來。
官府藉此機會敲詐勒索,禁止交通,阻礙公文傳遞,增兵保護,這些情況,聰明人早就看穿了其陰謀,我不必多說。我認為,面對這種災難,最好的辦法是醫藥救治,其次是清除污穢,再次是檢查預防,禁止交通則是無效的。我來解釋一下,人們普遍認為鼠疫是由腐爛的老鼠引起的。而「百斯篤」這個詞,有人說是黑死病,有人說用痘苗接種可以減輕病情。
所謂黑死病,根據中醫的說法,就是黑痧、烏痧等症狀;而痘苗減輕病情,指的就是天花疫苗。這是根據「百斯篤」的音譯來說的,並不是專指鼠疫。這很明顯。疫字從殳,有勞役的意思,指疾病的傳染。古人凡字加「人」旁,都表示疾病的症狀。所以各種疫病都是厲氣變化而來,厲氣是各種疫病的總稱。主要有七種:一、中惡,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二、烏痧,全身發黑,四肢冰冷;三、霍亂,嘔吐腹瀉,發熱出汗;四、血痢,肚子脹痛,大便帶血;五、白喉,喉嚨腫痛,毒邪阻塞;六、自行天花,沒有痘漿,毒邪內潰;七、楊梅毒,可能是因為性病,也可能是因為接觸到腐爛的老鼠。
厲氣的產生原因,凡是深山大澤、城鎮,毒蛇猛獸的屍體,屠宰牲畜的慘狀,遇到陰風乾旱,都足以化為厲氣,在空氣中隨風飄散,若隱若現,就像魚在水中看不見水,人在塵土中看不見塵土一樣。由此可知,各種惡厲之氣致病,不只是腐爛的老鼠一種原因。這也是西醫研究黴菌的原因吧。但是各種毒邪,比鳥獸蟲魚的毒害更甚百倍,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殺戮之氣越積越厚,越積越深。
有時幾年,有時幾十年才爆發一次,時間快慢不同,輕重程度也不一樣,治療的難易程度不同,傳染的深淺也不同,與鳥獸蟲魚的腐敗結合起來看,真是慘不忍睹啊!從毒霧漫天開始,《黃帝內經》就開始記載瘟疫的治療,伊尹的湯液由此傳下來,姜太公編寫《白虎通》和《青龍訣》治軍中瘟疫,武鄉侯用丹砂、赤箭在瘴氣之地驅除瘟疫。三代明君不得不為了救民除暴而流血漂杵,釀成惡氣衝天。「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這句話是勸人停止殺戮。戰國七雄爭霸,動輒幾十萬大軍交鋒,死亡無數。
項羽坑殺秦朝降卒,屠戮咸陽,垓下兵敗,屍橫遍野,不下百萬。還有赤壁之戰的大火,攻打五胡的烽火,黃巢起義的血腥屠殺,殺人無數,大兵過後必定是凶年。凶年不只是指水旱災,瘟疫也是。所以兵災過後,瘟疫隨之而來,古語可以證明。
宋朝割地求和,岳飛收復中原,北方軍隊也因此減少,似乎兵災較少。但是元朝征服西歐,又是一場大戰,軍人染疫而死,歐亞瘟疫流行,從東到西,從西到東,沒有疆域限制。明末李自成起義,屍體堆積如山,屠殺之慘烈,前所未有,惡臭之氣直衝天際,直到康熙平定三藩,吳三桂兵敗衡州,死於瘟疫,瘟疫流行於幾個省份。乾隆年間,淮河地區又發生大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