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大成》~ 卷三 (4)
卷三 (4)
1. 單乳蛾 雙乳蛾
其形似乳蛾,一為單,二為雙(《醫鏗》)。單蛾風者,其形圓,如小箸頭大,生於咽喉關上,或左或右,關下難治。雙蛾風者。有兩枚,在喉關兩邊,亦圓如小箸頭大,關下難治(《得效》)。其乳蛾之差小者,名曰喉閉(《醫鑑》)。喉痹多是痰熱(《丹心》)。纏喉風喉閉之證,皆由膈間素有痰涎,或因酒色七情不節,而作火動痰,壅塞咽喉。
所以內外腫痛,水漿不入,可謂危且急矣(《丹心》)。喉痹者,謂喉中呼吸不通,言語不出,而天氣塞也(《綱目》)。宜用如聖勝金錠,解毒雄黃丸,牛黃涼膈丸,七寶散,蟾礬散,雞內金散,備急丹,龍腦膏,青龍膽,吹喉散。實火宜清涼散,虛火加味四物湯。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單乳蛾」和「雙乳蛾」兩種喉部疾病。其中「單乳蛾」,病狀形狀圓潤,大小猶如筷子頭,長在咽喉的某一側,無論左或右,若病狀出現在咽喉下方則較難治療。「雙乳蛾」則有兩個病竈,位於喉關的兩側,同樣呈圓形,大小與筷子頭相仿,若病狀出現在咽喉下方同樣難以治療。
較輕微的「乳蛾」稱為「喉閉」。喉閉的形成多因痰熱所致。纏喉風及喉閉的病因,通常由於膈間長期積存痰涎,或是因飲酒、性生活過度、情緒不穩等因素導致體內火氣上升,引發痰涎阻塞咽喉。
因此,病患會感到咽喉內外腫痛,連喝水都困難,可說病情危急。喉閉指的是咽喉呼吸受阻,無法說話,感覺像是被什麼東西堵住的狀態。對於這種病症,適合使用如聖勝金錠、解毒雄黃丸、牛黃涼膈丸、七寶散、蟾礬散、雞內金散、備急丹、龍腦膏、青龍膽、吹喉散等藥物。若是實火引起,可用清涼散;若是虛火,則可服用加味四物湯。
2. 急喉痹
《靈樞經》曰:瘡發咽嗌,名曰猛殖。此疾治遲則咽塞。咽塞則氣不通,氣不通則半日死。喉閉而暴發暴死者,名曰走馬喉痹(《醫鑑》)。夫喉之為會厭者,經謂之吸門是也。以其司呼吸,主升降,為人身之緊關橐鑰門戶也。若夫卒然腫痛,水漿不入,言語不通,死在須臾,誠可驚駭(《正傳》),宜速用針法吐法以救之。藥不得下,當以曲竹管,灌藥入喉為妙(《類聚》)。
急喉痹,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音者,此為肺絕之候。宜速用人參,遲則不救(《綱目》)。孫兆治潘元從急喉,以藥半錢吹入喉中,少頃吐出膿血立愈。潘謝曰:大急之患,非明公不能救,非藥不能療,贈金百兩,願求其方。孫曰:豬牙皂角、白礬、黃連等分,瓦上焙為末耳。
既授以方,不受所贈(《回春》)。牙關緊者,須開關,用一字散,二仙散。毒結宜如聖勝金錠,解毒雄黃丸,龍腦破毒散,奪命散,玉鑰匙,金鑰匙,巴豆煙。喉氣不通,冷水徐灌之(山居)。
白話文:
【急喉痹】
《靈樞經》提及:咽喉部位生瘡,稱為猛殖。這種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咽喉堵塞。一旦咽喉堵塞,氣道就會不通暢,氣道不通暢的話,半日之內就會死亡。喉部突然閉合,迅速導致死亡的情況,被稱為走馬喉痹。
喉嚨中的會厭部分,被經典稱為吸門。由於它掌控著呼吸,負責氣體的升降,因此它是人體中至關重要的門戶。假如突然出現腫痛,無法進食飲水,說話困難,隨時可能死亡,這確實令人震驚恐懼,應立即使用針灸和催吐的方法進行救治。如果藥物無法吞服,可以使用彎曲的竹管,將藥液灌入喉部,效果更佳。
對於急喉痹,患者聲音像打鼾,好像有痰卡在喉嚨,這是肺部功能衰竭的徵兆。應該立即使用人參,如果拖延,可能無法挽救。孫兆治療潘元從的急喉症,使用藥粉吹入喉嚨,片刻後吐出膿血,病情立刻得到改善。潘元從感謝說:如此危急的病症,如果不是您這樣的高明醫生,無法救治;如果不是有效的藥物,無法治療。他贈送孫兆一百兩黃金,希望獲取藥方。孫兆告訴他:藥方的成分包括豬牙皁角、白礬、黃連,等量混合後,在瓦片上烘烤成粉末即可。
孫兆在提供藥方後,並未接受潘元從的金錢贈予。對於牙關緊閉的患者,必須先讓其張口,可以使用一字散或二仙散。對於毒熱聚集的患者,適合使用如聖勝金錠、解毒雄黃丸、龍腦破毒散、奪命散、玉鑰匙、金鑰匙、巴豆煙。對於喉部氣道不通的患者,可以緩慢灌入冷水。
3. 纏喉風
熱結咽喉,腫達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纏喉風(《醫鑑》)。纏喉風,自耳邊過頰下赤兔者是也。大概內外皆腫者,為纏喉風(得效)。纏喉風之證,先兩日胸膈氣緊,出氣短促,忽然咽喉腫痛,手足厥冷,氣閉不通,頃刻不治(《丹心》)。
纏喉風屬痰熱,其咽喉裡外皆腫者是也(《丹心》)。宜用解毒雄黃丸,勝金錠,龍腦破毒散,一字散,二仙散,玉鑰匙,巴豆煙,雄黃散,佛手散,白礬散,冰梅丸。兼用針法,吐法乃效。
白話文:
纏喉風這疾病,是由於熱氣在咽喉部位凝結,導致喉嚨腫脹,甚至腫脹到外部可見,並且會感到麻木和癢感,當腫脹非常嚴重時,我們稱之為纏喉風。纏喉風的特徵是從耳邊延伸至頰下的紅腫。如果喉嚨內部和外部都出現腫脹,也可被診斷為纏喉風。
纏喉風的前兆通常在兩天前就開始出現,如胸部和膈肌有壓迫感,呼吸短促,接著突然發生咽喉疼痛,手腳冰冷,氣息不通暢,若不立即治療,病情可能迅速惡化。
纏喉風是因為痰熱導致的,當喉嚨內部和外部同時出現腫脹,就可以確診為纏喉風。應使用解毒雄黃丸、勝金錠、龍腦破毒散、一字散、二仙散、玉鑰匙、巴豆煙、雄黃散、佛手散、白礬散、冰梅丸等藥物進行治療。此外,還可以輔以針灸和催吐療法來增強治療效果。
4. 懸雍垂
懸雍生於上齶,雖不關於咽喉,所以暴腫者,抑亦熱使然也(《直指》)。懸雍謂之蒂鍾,脹而垂下,有長數寸者,謂之蒂鍾風。宜用鹽礬散,不可針破,針則殺人(《得效》)。懸雍者,音聲之關,若臟腑伏熱,上衝咽喉,則長而腫也。宜吹喉散,元參散,硼砂散(《類聚》)。
腎傷寒,咽痛及蒂鍾腫者,忌針,以蛇床子於瓶中燒煙,令病人吸入喉中,立愈(《入門》)。
白話文:
懸雍垂位於上顎,雖然它和咽喉並無直接關係,但如果突然腫脹,這多半是由於熱氣所導致的(出自《直指》)。懸雍垂又稱為蒂鍾,當它腫脹並且垂下時,有的甚至可以長達數寸,這種情況就叫做蒂鍾風。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鹽礬散治療,切記不可以針刺破,因為一旦針刺,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出自《得效》)。懸雍垂是影響發音的重要部位,如果內臟藏有潛在的熱氣,向上衝擊咽喉,就會導致懸雍垂變長且腫脹。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吹喉散、元參散、硼砂散等藥物治療(出自《類聚》)。
當腎臟受寒,導致咽部疼痛以及蒂鍾腫脹時,應避免針刺治療。可以用蛇牀子在瓶子中燒製產生的煙,讓病人吸入喉部,可以立即緩解症狀(出自《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