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辨證》~ 辨證法 (2)
辨證法 (2)
1. 辨證法
十六、邪熱既盛而真陽復虛之症,其脈浮緊而濡,欲下之而恐亡陽,欲不下而邪熱復熾,此中秘竅人多莫識其法,宜附子瀉心湯寒熱並用,斯為有制之兵。
十七、是證無論寒熱,總宜宣肺,桔梗、麻黃是要藥(風熱、風寒宜桔梗、虛寒宜麻黃。)
十八、熱證尚輕,過服大黃、黃連而病愈加者,宜轉服荊防敗毒散加升麻(恐邪陷下而不得出也,或因藥傷胃則必用附術)。寒證尚輕,過服姜附而現燥症者,不必用涼劑解,只用三尺深黃土定清水煎服數盅,再審何證,斟酌用方。若是虛寒而誤用大黃芒硝者(其症與實火無異,舌或黃黑,唇或乾而燥,但潤而不渴耳)非生煨附子莫治(其法:以生附子一枚,用黃土包裹,以火內煨至土乾而止)。無生附子重用熟附片,或二兩或四兩亦可。
觀此一段,具見婆心。
十九、治白喉可以薑湯試,畏熱畏辣者屬熱證,不畏熱、不畏辣者屬寒證。如貧戶無錢服藥,熱證用三尺深黃土定清,水煎路邊荊服;寒證用生薑數兩加紫蘇葉煎服亦可全愈。
二十、達原飲乃疫症用此以達其膜原,全不與白喉相干。今治白喉者,好用此方,殊不可解,亦幸而獲愈者。恰是熱證,適逢其會耳。虛寒者服此,雖有扁鵲莫能挽矣(達原飲有白苔滿布,形如積粉,乃濕熱之邪蘊於募原,對症者自當見效。)
二十一、忌治白喉者,各有忌藥:有忌升麻者,忌細辛者,忌麻黃者,忌白朮者,忌地黃者,並全忌表藥者。種種惡習深可慨嘆夫!症有必用,雖砒孀皆要藥;症不可用,雖參茸皆毒藥,若舍證而言藥,何藥不忌?
二十二、熱證過服表劑者,雖不愈,尚不死;誤服補劑者必死。虛寒證過服表劑者(升散太過,大傷元氣),誤服下藥者,不過五日必死。
二十三、表藥不過宣發內邪,使無遏抑,原不能取急效,治者不可因其無效而過服,或涼或溫,急宜轉方。
二十四、白喉惟地黃最難用。果系血虛、血熱、真陰虧損,非地黃莫治,否則不可輕投。大約近今少年,半多虛弱,亦半多剝喪,以致真元虧損而寒氣乘虛而入,直中少陰,迨入之深,外面雖不見症,而五內之受傷多矣。外甚者,肺管內俱白,非姜附何以攻出,但必用參朮歸地始能搗其巢穴,否則全不著痛癢,雖獲痊,可不免遲延時日耳。
而通之,神而明之,古方具在,不能備述。
辨證宜相天時,度地勢,審人事。大約夏秋多熱;春冬多寒。住平洋者多熱;住深山冷浸之地者多寒。體強者多熱,體弱者多寒。論虛實,不論肥瘦,好酒者多熱;好色者多寒。少壯者多熱;年老多寒。雖不盡然,此其大較也。
白話文:
辨證法
十六、病情嚴重,邪熱盛而真陽卻虛弱,脈象浮緊而濡弱。想瀉下卻怕傷了陽氣,不想瀉下卻又擔心邪熱加重。這種情況很棘手,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應該使用附子瀉心湯,寒熱並用,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十七、無論寒熱證,都應該先宣通肺氣,桔梗、麻黃是重要的藥物。(風熱、風寒宜用桔梗;虛寒宜用麻黃。)
十八、熱證還不算嚴重,卻過度服用大黃、黃連,病情反而加重,應該改用荊防敗毒散加升麻(擔心邪氣下陷,出不去;或者因為藥物傷了胃,那就必須用附子、術)。寒證還不算嚴重,卻過度服用薑附,出現燥熱症狀,不必用寒涼藥物治療,只要用三尺深的黃土淨水煎服幾碗,再觀察病情,斟酌用藥。如果是虛寒體質,卻誤用了大黃、芒硝(症狀與實熱無異,舌苔可能黃黑,嘴唇可能乾燥,但潤而不渴),非生附子不可治。(方法:取一枚生附子,用黃土包裹,用火煨烤至土乾為止)。沒有生附子,可以用熟附片,二兩或四兩都可以。
這段文字,充分體現了醫者的慈悲之心。
十九、治療白喉可以用薑湯試探,怕熱怕辣的是熱證,不怕熱、不怕辣的是寒證。如果貧窮人家沒錢買藥,熱證可用三尺深的黃土淨水煎服;寒證可用生薑幾兩加紫蘇葉煎服,也能痊癒。
二十、達原飲是治療疫病的方劑,用來疏通膜原,與白喉完全沒有關係。現在卻用它來治療白喉,令人費解,雖然有些患者也因此痊癒,那是因為剛好碰上熱證而已。虛寒體質的人服用此方,即使是扁鵲也救不了。(達原飲服用後,舌苔滿布,像積粉一樣,這是濕熱之邪鬱積在募原,對症的患者自然會有效。)
二十一、治療白喉,有很多禁忌藥物:有些忌用升麻,有些忌用細辛,有些忌用麻黃,有些忌用白朮,有些忌用地黃,甚至完全忌用表藥。這些不良習慣令人惋惜!對症的藥物,即使是砒霜也是良藥;不對症的藥物,即使是人參、鹿茸也是毒藥。如果離開證候而單論藥物,哪種藥物沒有禁忌呢?
二十二、熱證過度服用表藥,雖然不會痊癒,但也不會死;誤服補藥則必死無疑。虛寒證過度服用表藥(發散藥過度,大大損傷元氣),誤服瀉下藥,不過五天就會死亡。
二十三、表藥只能宣發體內邪氣,使其不致鬱結,本來就不能快速見效,治療者不應該因為它沒有效而過度服用,或寒或熱,應該及時改換方劑。
二十四、白喉最難用地黃。如果確實是血虛、血熱、真陰虧損,非地黃不可治,否則不可輕易使用。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體虛弱,許多人還遭受過外傷,導致真元虧損,寒邪乘虛而入,直達少陰經,等到寒邪深入,體表雖然不見症狀,但五臟六腑已經受損嚴重了。病情嚴重者,肺管內都是白色的,非薑附不能攻邪外出,但必須用人參、白朮、熟地黃才能徹底根治,否則雖然能痊癒,但會延誤時間。
總之,要精通醫術,必須明察秋毫。古代的方劑很多,這裡不能一一列舉。
辨證要參考天時、地勢、人事。一般來說,夏秋多熱;春冬多寒。居住平原地區的人多熱證;居住深山寒冷潮濕地區的人多寒證。體格強壯的人多熱證;體弱的人多寒證。論虛實,不論肥瘦,愛喝酒的人多熱證;愛好男女之事的人多寒證。年輕人多熱證;老年人多寒證。雖然不是絕對的,但這是大致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