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辨證》~ 辨證法 (1)

回本書目錄

辨證法 (1)

1. 辨證法

一、熱證必腫,寒症不腫,喉內反大而空(亦有虛腫者)。

二、熱證必痛,痛無止息(略痛者輕,痛甚者重);寒證不甚痛,或時痛時止。

三、熱證吃水不甚痛,吃飯則痛;寒證吃水痛,吃飯不甚痛(以虛能受物也),善於體認(王鶴識)。

四、熱證必渴,喜吃水(喜溫者輕,喜冷者重;少吃者輕,多吃者重);寒證不渴,雖渴不多吃水(喜溫者輕,喜極熱者重)。

五、熱證不思食,亦不能食(一由腫痛,一由不知味);寒證能食而不甚思食(一由脾虛,一由脾絕,一由過服寒劑)。

六、熱證有風涎(風涎少者輕,風涎多者重,均宜表散);寒證則斷無風涎(若系風寒亦有風涎,宜表散)。

七、熱證白點必乾澀,或一邊一點,或一邊數點,大小不一;寒症白點必明潤,或成點,或成塊,甚者滿喉俱白,狀如凝膏(字字皆辨症秘決)。

八、熱證滿喉皆紅色,或紅絲(紅絲者輕);寒證滿喉皆白色,或淡紅色(淡紅色者輕)。

九、熱證舌苔或黃或黑,宜察其潤燥,燥者是實熱,宜下之;潤者是假熱,宜溫補。否則不可求藥;寒證舌苔白,或間有黑黃色,亦宜察其潤燥。潤者寒重,燥者寒輕,表散之而已。鼻孔口唇俱宜察其潤燥,但有火爍肺而鼻燥者,有肺氣絕而鼻燥者,有脾火伏而唇燥者,有胃氣不升而唇燥者,有脾氣絕而唇燥者,有傷食而唇燥者,俱宜詳察。目則察其畏風與否,畏火與否而已。

十、熱證小便必赤,赤而熱者是實熱;赤而不熱且長而多者是假熱。宜補而兼瀉。其清長則是寒證矣。

十一、熱證忌滿喉白、滿喉腫,滿喉者必閉死;寒證不忌腫,並不忌滿喉盡白,只忌失音動痰。若失音動痰不能救矣(失音動痰,一由腎絕水泛為痰,一由過服涼劑,使肺胃之氣閉塞不通,切不可用表散及桑白皮之屬。宜大溫補,如溫胃湯等劑)。又方:用活魚一隻,將魚嘴扳開,入病者口中,使涎流入喉內,無涎再用數只,即時開音,屢試屢驗。

十二、治喉必分氣血,上午痛者屬氣分;下午痛者屬血分。凡證類然,不獨白喉也。

十三、氣分實熱或風熱風寒等證,俱痛無止息。虛寒證上午痛必至下午方減(治者或薑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之屬)。血分不拘寒熱,下午痛,必至交子方減(治者如熱證用元參湯、知柏四物湯之屬;虛寒證用真武湯、四逆湯、附桂理陰煎之屬。)

十四、熱證必先升散,服升陽散火湯。再察其熱之輕重投藥。輕者服連翹飲,重者服通咽利膈湯。。

十五、寒證如風寒,宜解表,服敗毒散及參蘇飲之屬;虛寒不必解表,先察其寒之輕重投藥。輕者服五積散;重者服附桂理中湯及溫胃湯之類(風寒必有表熱,虛寒無熱,亦有虛熱者)。

白話文:

辨證法

一、熱證一定會腫,寒症不會腫,喉嚨裡面反而是大而空的(也有些是虛腫)。

二、熱證一定會痛,痛得沒完沒了(痛得輕微的症狀輕,痛得很厲害的症狀重);寒症不會很痛,或者一會兒痛一會兒不痛。

三、熱證喝水不會很痛,吃飯就痛;寒症喝水痛,吃飯不會很痛(因為虛弱的體質能承受食物),善於體會這些症狀(王鶴識語)。

四、熱證一定口渴,喜歡喝水(喜歡喝溫水的症狀輕,喜歡喝冷水的症狀重;喝水少的症狀輕,喝水多的症狀重);寒症不口渴,即使口渴也不會喝很多水(喜歡喝溫水的症狀輕,喜歡喝很熱的水症狀重)。

五、熱證不想吃東西,也吃不下東西(一部分是因為腫痛,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味覺);寒症能吃東西,但是不太想吃東西(一部分是因為脾虛,一部分是因為脾胃功能衰竭,一部分是因為服用過多寒涼藥物)。

六、熱證會有風涎(風涎少的症狀輕,風涎多的症狀重,都需要疏散表邪);寒症絕對不會有風涎(如果是風寒感冒也會有風涎,需要疏散表邪)。

七、熱證的白點一定乾燥粗糙,可能是單個或多個,大小不一;寒症的白點一定光滑濕潤,可能是點狀,也可能是片狀,嚴重的話整個喉嚨都是白的,像凝固的膏狀物一樣(字字都是辨證的秘訣)。

八、熱證整個喉嚨都是紅色的,或者有紅絲(有紅絲的症狀輕);寒症整個喉嚨都是白色的,或者淡紅色(淡紅色的症狀輕)。

九、熱證舌苔可能是黃色的或黑色的,要觀察它的乾濕程度,乾燥的是實熱,需要瀉下;濕潤的是假熱,需要溫補。否則就不能用藥;寒症舌苔是白的,或者夾雜著黑色或黃色,也要觀察它的乾濕程度。濕潤的是寒症嚴重,乾燥的是寒症輕微,只需要疏散表邪即可。鼻孔、嘴唇也要觀察其乾濕程度,但是有火灼傷肺而鼻乾燥的,有肺氣衰竭而鼻乾燥的,有脾火內伏而唇乾燥的,有胃氣不升而唇乾燥的,有脾氣衰竭而唇乾燥的,有食物積滯而唇乾燥的,都需要仔細觀察。眼睛則觀察它怕不怕風,怕不怕熱就可以了。

十、熱證小便一定發紅,紅而熱的是實熱;紅而不熱而且量多的是假熱。需要補益同時瀉下。小便清長則是寒症。

十一、熱證忌諱喉嚨全白、喉嚨腫脹,喉嚨腫脹一定會窒息;寒症不忌諱腫脹,也不忌諱喉嚨全白,只忌諱失音和痰多。如果失音痰多就救不活了(失音痰多,一部分是因為腎氣衰竭導致水液凝聚成痰,一部分是因為服用過多涼藥,導致肺胃之氣閉塞不通,絕對不能用疏散表邪的藥物和桑白皮之類的藥物。需要大溫補,比如溫胃湯之類的藥方)。又一方:用活魚一條,把魚嘴掰開,放到病人嘴裡,讓涎液流到喉嚨裡,如果沒有涎液再用幾條,就能馬上開聲,屢試屢驗。

十二、治療喉嚨疾病一定要分清氣血,上午痛的屬於氣分;下午痛的屬於血分。所有症狀都這樣,不只是白喉。

十三、氣分實熱或風熱風寒等症,都會痛個不停。虛寒症上午痛到下午才會減輕(治療可以用生薑桂枝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之類的藥方)。血分不論寒熱,下午痛,到晚上才會減輕(治療如果熱證用元參湯、知柏四物湯之類的藥方;虛寒證用真武湯、四逆湯、附桂理陰煎之類的藥方)。

十四、熱證一定要先升散,服用升陽散火湯。然後再根據熱症的輕重用藥。輕的服用連翹飲,重的服用通咽利膈湯。

十五、寒症如果是風寒感冒,應該解表,服用敗毒散和參蘇飲之類的藥方;虛寒症不必解表,先觀察寒症的輕重用藥。輕的服用五積散;重的服用附桂理中湯和溫胃湯之類的藥方(風寒感冒一定會有表熱,虛寒症沒有熱,但也有些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