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辨證》~ 辨證法 (1)

回本書目錄

辨證法 (1)

1. 辨證法

一、熱證必腫,寒症不腫,喉內反大而空(亦有虛腫者)。

二、熱證必痛,痛無止息(略痛者輕,痛甚者重);寒證不甚痛,或時痛時止。

三、熱證吃水不甚痛,吃飯則痛;寒證吃水痛,吃飯不甚痛(以虛能受物也),善於體認(王鶴識)。

四、熱證必渴,喜吃水(喜溫者輕,喜冷者重;少吃者輕,多吃者重);寒證不渴,雖渴不多吃水(喜溫者輕,喜極熱者重)。

五、熱證不思食,亦不能食(一由腫痛,一由不知味);寒證能食而不甚思食(一由脾虛,一由脾絕,一由過服寒劑)。

六、熱證有風涎(風涎少者輕,風涎多者重,均宜表散);寒證則斷無風涎(若系風寒亦有風涎,宜表散)。

白話文:

熱症會導致身體腫脹,而寒症則不會。熱症的喉嚨會反常地放大而空洞,但也可能出現虛腫。熱症會伴隨疼痛,且疼痛感持續不斷,疼痛程度輕則疼痛較輕微,疼痛程度重則疼痛劇烈。寒症則疼痛不嚴重,或是一陣一陣地疼痛。熱症喝水時疼痛感不嚴重,但吃飯時疼痛感會加劇。寒症則是喝水時疼痛,吃飯時疼痛感不嚴重,這是因為虛寒體質比較能接受食物。熱症會感到口渴,並且渴望喝水,喜歡溫水則程度較輕,喜歡冷水則程度較重,喝水量少則程度較輕,喝水量多則程度較重。寒症則不會口渴,即使口渴也不會喝太多水。喜歡溫水則程度較輕,喜歡極熱的水則程度較重。熱症會食慾不振,甚至無法進食,原因可能是腫痛或味覺異常。寒症則能吃東西,但食慾不振,原因可能是脾虛、脾氣衰竭或過度服用寒性藥物。熱症會出現風涎,風涎少則程度較輕,風涎多則程度較重,都需要使用表散藥物。寒症則不會出現風涎,如果出現風涎,可能是風寒引起的,也需要使用表散藥物。

七、熱證白點必乾澀,或一邊一點,或一邊數點,大小不一;寒症白點必明潤,或成點,或成塊,甚者滿喉俱白,狀如凝膏(字字皆辨症秘決)。

八、熱證滿喉皆紅色,或紅絲(紅絲者輕);寒證滿喉皆白色,或淡紅色(淡紅色者輕)。

九、熱證舌苔或黃或黑,宜察其潤燥,燥者是實熱,宜下之;潤者是假熱,宜溫補。否則不可求藥;寒證舌苔白,或間有黑黃色,亦宜察其潤燥。潤者寒重,燥者寒輕,表散之而已。鼻孔口唇俱宜察其潤燥,但有火爍肺而鼻燥者,有肺氣絕而鼻燥者,有脾火伏而唇燥者,有胃氣不升而唇燥者,有脾氣絕而唇燥者,有傷食而唇燥者,俱宜詳察。目則察其畏風與否,畏火與否而已。

白話文:

患熱症的人,喉嚨裡的白點會乾燥粗糙,可能只有一點,也可能有好幾點,大小不一;患寒症的人,喉嚨裡的白點則會濕潤光滑,可能成點狀,也可能成片狀,嚴重時整條喉嚨都佈滿白色,像是凝固的膏狀物。

患熱症的人,整條喉嚨都呈紅色,或有紅色的絲狀物(紅絲者較輕);患寒症的人,整條喉嚨則呈白色,或淡紅色(淡紅色者較輕)。

患熱症的人,舌苔可能黃色或黑色,要觀察它的乾濕程度,乾燥的屬於實熱,需要瀉下;濕潤的屬於假熱,需要溫補。否則不要亂求藥物;患寒症的人,舌苔是白色的,有時會夾雜黑色或黃色,也要觀察它的乾濕程度。濕潤的代表寒氣重,乾燥的代表寒氣輕,只要散寒即可。鼻孔、嘴唇也要觀察乾濕程度,但鼻孔乾燥有可能是肺火旺盛,也可能是肺氣虛弱;嘴唇乾燥可能是脾火旺盛,也可能是胃氣不足,也可能是脾氣虛弱,也可能是食物積滯,需要仔細辨別。眼睛則觀察它是否畏風或畏火就可以了。

十、熱證小便必赤,赤而熱者是實熱;赤而不熱且長而多者是假熱。宜補而兼瀉。其清長則是寒證矣。

十一、熱證忌滿喉白、滿喉腫,滿喉者必閉死;寒證不忌腫,並不忌滿喉盡白,只忌失音動痰。若失音動痰不能救矣(失音動痰,一由腎絕水泛為痰,一由過服涼劑,使肺胃之氣閉塞不通,切不可用表散及桑白皮之屬。宜大溫補,如溫胃湯等劑)。又方:用活魚一隻,將魚嘴扳開,入病者口中,使涎流入喉內,無涎再用數只,即時開音,屢試屢驗。

十二、治喉必分氣血,上午痛者屬氣分;下午痛者屬血分。凡證類然,不獨白喉也。

白話文:

發燒的病人小便一定會發紅,如果小便又紅又熱,就是實熱;如果小便雖然發紅,但並不熱,而且量多且時間長,就是假熱。這種情況應該同時補虛和瀉實。如果小便清澈且量多,就是寒證。

發燒的病人忌諱喉嚨發白、腫脹,喉嚨腫脹就一定會堵塞而死亡;寒證則不忌諱喉嚨腫脹,也不忌諱喉嚨全部發白,只忌諱失聲和痰多。如果失聲且痰多,就無救了(失聲和痰多,一種是腎臟衰竭,水分泛溢成痰,另一種是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肺胃之氣閉塞不通,切不可用表散藥和桑白皮等藥物。應該大溫補,例如溫胃湯等藥方)。另外還有個方法:用一條活魚,將魚嘴掰開,塞入病人口中,使口水流入喉嚨,如果沒有口水就再用幾條,馬上就能恢復聲音,多次試驗都非常有效。

治療喉嚨病一定要區分氣血,早上痛的是氣分,下午痛的是血分。所有症狀都一樣,不只是白喉而已。

十三、氣分實熱或風熱風寒等證,俱痛無止息。虛寒證上午痛必至下午方減(治者或薑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之屬)。血分不拘寒熱,下午痛,必至交子方減(治者如熱證用元參湯、知柏四物湯之屬;虛寒證用真武湯、四逆湯、附桂理陰煎之屬。)

十四、熱證必先升散,服升陽散火湯。再察其熱之輕重投藥。輕者服連翹飲,重者服通咽利膈湯。。

白話文:

十三、氣分實熱或風熱、風寒等證,疼痛持續無休止。虛寒證早上疼痛,必定持續到下午才減緩(治療方法例如服用「薑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血分不論寒熱,下午疼痛,必持續到半夜才減緩(治療方法例如熱證服用「元參湯」、「知柏四物湯」等;虛寒證服用「真武湯」、「四逆湯」、「附桂理陰煎」等)。

十四、熱證必定先用藥材升散,服用「升陽散火湯」。再根據熱的輕重程度配藥。輕者服用「連翹飲」,重者服用疏通咽喉、利膈的「利膈湯」。

十五、寒證如風寒,宜解表,服敗毒散及參蘇飲之屬;虛寒不必解表,先察其寒之輕重投藥。輕者服五積散;重者服附桂理中湯及溫胃湯之類(風寒必有表熱,虛寒無熱,亦有虛熱者)。

十六、邪熱既盛而真陽復虛之症,其脈浮緊而濡,欲下之而恐亡陽,欲不下而邪熱復熾,此中秘竅人多莫識其法,宜附子瀉心湯寒熱並用,斯為有制之兵。

十七、是證無論寒熱,總宜宣肺,桔梗、麻黃是要藥(風熱、風寒宜桔梗、虛寒宜麻黃。)

白話文:

十五、寒症如同風寒,應該要解表,服用敗毒散和參蘇飲之類的藥物;虛寒症則不必解表,要先觀察寒症的輕重來用藥。輕症服用五積散,重症服用附桂理中湯和溫胃湯之類的藥物(風寒必有表熱,虛寒無熱,但也有虛熱者)。

十六、邪熱既盛而真陽又虛的症狀,其脈搏浮緊而濡滑,想要瀉下去又怕傷陽氣,不想瀉又擔心邪熱更盛,這其中奧妙許多人都不懂,應該用附子瀉心湯,寒熱並用,這才是有制敵之法的兵法。

十七、這種症狀不論是寒症或熱症,總之都要宣肺,桔梗和麻黃是主要的藥物(風熱、風寒宜用桔梗,虛寒宜用麻黃)。

十八、熱證尚輕,過服大黃、黃連而病愈加者,宜轉服荊防敗毒散加升麻(恐邪陷下而不得出也,或因藥傷胃則必用附術)。寒證尚輕,過服姜附而現燥症者,不必用涼劑解,只用三尺深黃土定清水煎服數盅,再審何證,斟酌用方。若是虛寒而誤用大黃芒硝者(其症與實火無異,舌或黃黑,唇或乾而燥,但潤而不渴耳)非生煨附子莫治(其法:以生附子一枚,用黃土包裹,以火內煨至土乾而止)。無生附子重用熟附片,或二兩或四兩亦可。

白話文:

如果原本熱症還不嚴重,卻過度服用大黃、黃連導致病情加重,應該改用荊防敗毒散加上升麻,以免邪氣下陷無法排出,或者藥物傷及胃部,則必須加入附子與術。如果原本寒症還不嚴重,卻過度服用生薑與附子而出現燥症,不必用涼性藥物解毒,只要用黃土拌清水煎服幾碗即可,再觀察病情,斟酌用藥。如果是虛寒體質,誤用大黃和芒硝(症狀和實火類似,舌頭可能黃黑,嘴唇乾燥,但潤而不渴),非用生附子不可(方法:將生附子用黃土包裹,放入火中煨至土乾即可)。如果沒有生附子,可以用熟附片替代,可以服用二兩或四兩。

觀此一段,具見婆心。

十九、治白喉可以薑湯試,畏熱畏辣者屬熱證,不畏熱、不畏辣者屬寒證。如貧戶無錢服藥,熱證用三尺深黃土定清,水煎路邊荊服;寒證用生薑數兩加紫蘇葉煎服亦可全愈。

二十、達原飲乃疫症用此以達其膜原,全不與白喉相干。今治白喉者,好用此方,殊不可解,亦幸而獲愈者。恰是熱證,適逢其會耳。虛寒者服此,雖有扁鵲莫能挽矣(達原飲有白苔滿布,形如積粉,乃濕熱之邪蘊於募原,對症者自當見效。)

二十一、忌治白喉者,各有忌藥:有忌升麻者,忌細辛者,忌麻黃者,忌白朮者,忌地黃者,並全忌表藥者。種種惡習深可慨嘆夫!症有必用,雖砒孀皆要藥;症不可用,雖參茸皆毒藥,若舍證而言藥,何藥不忌?

白話文:

觀察這一段文字,充分體現了作者的關愛之心。

十九、治療白喉的方法是用薑湯測試。害怕熱辣的屬於熱性體質,不怕熱辣的屬於寒性體質。如果貧困人家沒有錢買藥,熱性體質可以使用三尺深的黃土煮水,煎服路邊的荊芥;寒性體質可以用幾兩生薑加上紫蘇葉煮水服下,也可以痊癒。

二十、達原飲是用於治療疫病的方劑,目的是發散表邪,與白喉無關。現在用達原飲治療白喉的人,頗令人費解,不過也有治癒者,這恰恰是熱性體質的緣故。虛寒體質服用達原飲,即使扁鵲再世也難以挽回(達原飲有白色苔垢布滿,狀如堆積的粉末,是濕熱之邪蘊結於募原,對症之人自然會見效)。

二十一、治療白喉時忌用的藥物,因人而異:有人忌用升麻,有人忌用細辛,有人忌用麻黃,有人忌用白朮,有人忌用地黃,還有人完全忌用表藥。這些不合理的習慣讓人深感遺憾!疾病有所必需的藥物,即使是砒霜也能成為良藥;疾病不適用的藥物,即使是人參和鹿茸也會成為毒藥。如果捨棄具體病情而只談論藥物,那麼哪種藥物不忌用呢?

二十二、熱證過服表劑者,雖不愈,尚不死;誤服補劑者必死。虛寒證過服表劑者(升散太過,大傷元氣),誤服下藥者,不過五日必死。

二十三、表藥不過宣發內邪,使無遏抑,原不能取急效,治者不可因其無效而過服,或涼或溫,急宜轉方。

二十四、白喉惟地黃最難用。果系血虛、血熱、真陰虧損,非地黃莫治,否則不可輕投。大約近今少年,半多虛弱,亦半多剝喪,以致真元虧損而寒氣乘虛而入,直中少陰,迨入之深,外面雖不見症,而五內之受傷多矣。外甚者,肺管內俱白,非姜附何以攻出,但必用參朮歸地始能搗其巢穴,否則全不著痛癢,雖獲痊,可不免遲延時日耳。

白話文:

二十二、如果熱性病狀過度服用表面治療藥物,病情可能不會好轉,但不會立即死亡;但如果錯誤地服用補益藥物,則必定會導致死亡。對於虛寒病症過度使用表面治療藥物(導致元氣過度耗散),或者錯誤地使用下藥(具有清熱作用的藥物),如果不超過五天,很可能是會死亡的。

二十三、表面藥物的作用只是宣發體內邪氣,使其不被抑制,因此它們不能迅速取得療效。治療者不可因藥物無效而過量服用,無論是寒涼還是溫熱的藥物,都應當及時轉換藥方。

二十四、白喉這種疾病特別難以使用地黃來治療。如果確診為血虛、血熱或是真陰嚴重損失,那麼只有地黃才能治療,否則不宜輕易使用。現代年輕人中,一半多處於虛弱狀態,同時也有一半的人有損傷元氣的問題,這導致了真元的損失和寒氣趁機侵入,直接影響到少陰部位。當寒氣深入,外部可能看不出病症,但內部受到的傷害卻非常大。病情嚴重的情況下,肺部管道內都變為白色,除了使用姜和附子這樣的溫熱藥物來攻擊外,還需要配合參、術、歸、地等藥物來攻破病竈,否則藥物對症無效,雖然能夠痊癒,但可能會延長療程。

而通之,神而明之,古方具在,不能備述。

辨證宜相天時,度地勢,審人事。大約夏秋多熱;春冬多寒。住平洋者多熱;住深山冷浸之地者多寒。體強者多熱,體弱者多寒。論虛實,不論肥瘦,好酒者多熱;好色者多寒。少壯者多熱;年老多寒。雖不盡然,此其大較也。

白話文:

明白了這些道理,就可以靈活運用,古方很多,無法一一列舉。

辨別病情要根據天時、地勢、人事。一般來說,夏秋季節較熱,春冬季節較冷。住在平原的人容易熱,住在深山寒冷的地方的人容易冷。身體強壯的人容易熱,身體虛弱的人容易冷。論述虛實,不看肥瘦,愛喝酒的人容易熱,愛好女色的人容易冷。年輕人容易熱,老年人容易冷。雖然不一定完全如此,但這是基本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