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錦囊》~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近視眼遠視眼

大凡物景之為來映也。光輝直光,與諸具官能互相感觸之理,略如前條所論述。故諸具一失妙機,或至病之為變,則發各種之異證。所謂遠視近視,一物兩形,及半形顛倒不真,異色昏花等,千種萬類,不可得而窮極也。雖不可得而窮極也,而其變之所根據者,不過於諸液諸膜之失常度而已。

失其常度之理,於近視遠視二證,確乎可證焉。其因雖多端,今特述尋常之證,而要學者之注意細會,知是之理,則各種之異證,亦當推此而知彼矣。然則,非不可得而窮極也。蓋近視眼者,眼面之中央,比較尋常之眼,稍為隆起,是以物象光輝尖達於網膜也,不能如常度。

故近接物體,以適其度而已矣。耆期老人,血氣衰弱,諸液少灑,則其凸隆之眼面,自然扁平,竟復常度者有之矣。可以知其理也。其遠視眼者,與前證相反,而眼面扁平之所致也。故光輝聚映,亦在角膜後部,以為交叉,故使物景近接眼面,則愈失其度。譬如衰老之眼,不遠隔物象,

則不克洞見焉。此乃血氣乏少,諸液減耗,眼面扁平,而使然也。此二證共是一般,而唯來影之度,有過不及耳。摹寫西洋書所載之圖,以示遠近相距之度如下。

(此圖尋常眼之度使以知短視遠視凸凹二眼之異其度)

第一物體

第二物景之光輝尖為交叉處

第三光輝尖遠近相距處

第四眼面周圍

第五眼面周圍之徑度

第六眼面形狀

(尋常眼面與凸隆眼面其光輝尖之遠近相距眼面周圍及徑度有差等之圖)

第一光輝尖

第二凸隆眼所見之物體

第三光輝尖之相距處

第四眼面之周圍

第五圓圍之徑度

第六眼面之形狀

第七凸隆眼與尋常眼之徑度

第八光輝尖之差

第九凸隆眼最分明所見物景之分位

第十尋常眼分明所鑑視之物乃在此處

(此圖者詳說光輝尖之聚映至角膜後部之理)

第一物體

第二尋常眼所見光輝聚映之點

第三光輝尖至角膜後部而交叉處

第四光輝尖過度之分也此過度之分程比尋常眼則遠隔不然則光輝尖以不至第二常度之部不能明見也

第五得此證者見物體之部位

第六尋常眼與遠視眼視物示有遠近之差即此第六之差度者與第四之過度同分也

舉此三圖,以使知其大旨。夫眼面扁平者,不遠離物象,則不能明見也。眼面隆起者,不近接物體,則又不能洞視也。看彼凸凹之二眼鏡可推考其理,而此證之起原者,關係眼面形狀,與珠內諸液之缺脫者也。此圖本出於西醫之說,不敢加臆斷,惟去其稂莠而掇其精英,要易見解耳。學者須思量。

白話文:

【對於視力問題-近視與遠視】

大體上,我們看到的物體和景象,都是由光線折射進入眼睛,與我們的眼部機能產生互動。這與之前討論的理論大致相同。一旦眼睛的功能失調,就會引發各種異常症狀,像是近視、遠視、一個物體被看成兩個、形狀扭曲、色彩辨識困難等等,種類繁多,無法一一詳述。但這些變化的原因,歸根究柢,不外乎眼球內的液體和組織失去正常狀態。

從近視和遠視這兩個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點。儘管原因可能很多,但我們主要關注的是常見的情況,希望讀者能夠深入理解。瞭解了這個原理,就能推知其他各種異常症狀的緣由。

首先,近視眼的人,他們眼球的中央部分比一般人稍微突出一些,因此,光線無法正確地聚焦在網膜上。所以,他們只能在近距離下,才能看清楚東西。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衰退,眼球液體減少,原本突出的眼球表面,可能會變得平坦,恢復到正常狀態。這就是一個例證。

再來,遠視眼的人,情況正好相反,他們的眼球表面比較平坦。因此,光線的聚焦點會落在角膜後方,而非網膜上。所以,他們在近距離下看東西,反而更模糊。例如,年老的人,因為眼球液體減少,眼球表面變得平坦,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這兩個情況,雖然不同,但都是因為光線聚焦的距離出了問題。以下,我會用西方醫學的圖表,來說明眼睛與物體之間的距離關係。

(這張圖表示正常眼睛與近視、遠視眼睛的差異,以及眼球表面的周圍和直徑)

第一,物體 第二,光線聚焦的交叉點 第三,光線聚焦的遠近位置 第四,眼球表面的周圍 第五,眼球表面的直徑 第六,眼球的形狀

(這張圖詳細解釋了光線如何在角膜後部聚焦)

第一,物體 第二,正常眼睛所見的光線聚焦點 第三,光線在角膜後部的交叉點 第四,過度聚焦的區域,比正常眼睛更遠,如果不在這個區域,光線就無法到達正確的位置,無法看清楚。 第五,患有這種情況的人,看物體的位置 第六,正常眼睛與遠視眼睛看物體的距離差別,這和第四點的過度聚焦區是相同的。

透過以上三張圖,希望能讓大家瞭解大體的概念。眼球表面平坦的人,如果不遠離物體,就無法看清楚。眼球表面突出的人,如果不靠近物體,就無法看清楚。看看凹凸透鏡,就能推測出其中的道理。而這些視力問題的起源,都和眼球的形狀,以及眼球內部的液體有關。這些圖表來自西方醫學的理論,我不敢妄自揣測,只是去蕪存菁,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希望讀者能夠深思。

2. 膜翳星翳弩肉之說

膜者。因其形而取名耳。其症比於翳。則加稠厚。且血絡瀰蔓。其狀如皮膜。故有此名也。翳者。其狀如淡煙浮雲。其證與膜大異也。古人不細察之。翳與膜混同而論說之。何其陋哉。一證有稱星者。此乃角膜生白點如星之懸天。亦因其形狀以稱之。非有深旨也。弩肉者。血絡為膨脹。

白膜為浮腫之證。而焮熱之眼。往往有之矣。然而近今說者。或云弩則土也。其澀刺磣痛如投入砂土也。嗟乎。是何言哉。古典弩與努通用。未嘗與土通也。凡工俗談。真堪捧腹。字書云。弩怒也。此乃脈絡怒脹之謂也。故外科書。每指腐肉膨脹者。稱弩肉。則當知非眼目一證之名也。

何費多言。

白話文:

【對於膜翳、星翳和弩肉的解釋】

我們所說的「膜」,其實只是根據它的外觀形狀來命名的。這種病症如果和「翳」相比較,會發現「膜」更顯得厚重,而且血絡纏繞蔓延,看起來就像是皮膜一樣,所以纔有了「膜」這個名字。

而「翳」呢,它的樣子像是淡淡的煙霧飄浮在空中,或者像雲朵一樣,和「膜」的特徵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古人沒有仔細區分,把「翳」和「膜」混為一談來討論,實在是有些粗淺了。

有一種病症被稱為「星」,這是因為在角膜上長出了像星星般的小白點,就像星星掛在天空一樣,同樣也是根據它的外觀形狀來命名的,並沒有更深層的意思。

至於「弩肉」,則是指血絡出現膨脹,白膜呈現浮腫的情況,這種現象在眼睛發炎紅熱時常見。不過,最近有人提出一種說法,認為「弩」就是「土」,形容眼睛的乾澀、刺痛感就像有沙土進入眼裡一樣。唉,這是什麼奇怪的說法啊!在古籍中,「弩」和「努」是通用的,從來沒和「土」扯上關係。一般人對此的誤解,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根據字典的解釋,「弩」代表的是憤怒,用在這裡是指脈絡怒張膨脹的狀況。因此,在外科手術的書籍中,常會用「弩肉」來描述那些腐爛且膨脹的組織,由此可知,「弩肉」並不是單純指眼睛的一種病名。

這些解釋,應該已經很明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