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錦囊》~ 卷三 (1)
卷三 (1)
1. 疳傷眼
(附)頭瘡內陷
疳傷之為證也。小兒其麵灰白色,其眼青白色,口唇之色赤或黃,腹肚緊滿,及甲錯,嘔吐下利,惡臭氣,有時腹痛,鼻下赤爛,嗜好異物,或不欲飲食,或時飢貪食,或睡中驚起,或青脈縱橫等,其標的也。
若患眼疾,則常好暗地幽室,不欲仰太陽;仰則數瞬多淚,白膜鮮紅,恰似疫眼。此證經久,則起翳生膜,或角膜皺縮,瞳孔開闊。或有值炎暑之節而起,先患下利煩渴,後變雀目者;或有大便秘結,腹肚敦滿,生谷下利,而轉雀目者。小兒初生,眼胞浮腫,閉鎖不開;經日之後,漸消腫,始得開眼,則既生昏翳遮明,或潰爛敗壞,終成不治之證者,亦往往有之。是皆疳傷之證候也。
又一證,小兒患頭瘡白禿之類,其毒內陷,而損害眼目者有之。凡胎毒發於外表者,用乾燥內墜之劑,欲速痊,則必發多少之峻證,豈容不謹哉!
揆其所由來:一者出先天;一者系腐敗黏液與蛔蟲。然而,小兒之疾病本於疳傷者十之七八,不但眼目受其害而已,恐有折生之變,豈可忽哉!
世人區別疳與蛔蟲而論之。或曰:疳即甘也,此過食甘美滋味而所致也。其說似是而非也。蛔蟲亦疳之一證,故予並論於斯焉。《病源候論》云:「疳者蝕也。」因此考之,有下疳、疳瘡、走馬牙疳之目,則皆是身體蝕脫之義也。偏以甘味為說者,非卓見也。
蓋,發此證者:其父母患惡疾之時受胎之兒;及妊婦不密攝生而所生之兒,皆受其弊。加之父母慈愛太過而溫飽過度;或乳媼懷惡疾,令哺其酷液乳汁之類,盡為百疳萌生之源也。嗚呼!嬰孩之病,其過焉歸哉?為人之父母者,不可不慎焉!
受遺毒之兒,天資脆薄,風霜易冒,胃中不實;是以,飲食不消,竟畜未熟之汙液,變為黏稠腐敗,而化生蠢爾一活物,此所謂蛔蟲也。其狀如蚯蚓、如寸線;有圓塊者;有細長者。是蟲化生於黏液中,而以黏液為巢居,貪餐所嚥下之胃中食餌萃液;故,所輸送血中之乳糜自減損乏少;而身體羸瘦,面色失光;爛弦、雀目、開大、青盲、遮翳障膜等之危證,亦從而萌生焉。此證雖男婦老少亦有之,多繫於黏液質,及閒居安逸之人矣。
往年遊於江都,見解剖一死屍者,其胃管、胃中、十二指腸之腔中,畜數百頭蛔蟲,團團乎纏綿縈絡。在席之眾醫,無不愕然者。嗚呼!其病根浩大,至於如此,豈泛常方藥之所能治乎?故,不厭縷縷贅言,以示其理,實是濟世之婆心也。
蓋,於蛔蟲化生之理也,譬如汙水之生蟲也。清水固不生蟲。故,瀦畜而不流動,則變為汙濁腐敗之物,於是乎釀成蠢爾活物也。所謂無極而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生陰。蓋,物極則變。故,陰極則必又不得不生陽也。腐壞者,牝陰之極,變生一個活潑之陽物。
白話文:
疳傷眼
疳傷是一種疾病的症狀表現。患病的小孩面色灰白,眼睛呈現青白色,嘴唇顏色發紅或發黃,腹部脹滿,指甲異常,伴隨嘔吐、腹瀉、惡臭,有時腹痛,鼻下皮膚紅腫潰爛,嗜食異物,或者不想吃東西,或者時而飢餓貪食,或者睡夢中驚醒,或者青筋暴露等。這些都是疳傷的明顯症狀。如果患上眼疾,則喜歡待在陰暗的房間裡,不願直視陽光,抬頭看時則眨眼頻繁,眼淚增多,眼白鮮紅,像疫症引起的紅眼病。病情久拖不治,則會形成眼翳和眼膜,或角膜萎縮,瞳孔放大。有些情況是因炎熱季節發病,先出現腹瀉口渴,之後變成雀目(眼球突出)。也有些情況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吃生食後腹瀉,然後變成雀目。嬰兒出生後,眼瞼浮腫,睜不開眼,幾天后腫消退後能睜開眼,卻發現已經長了遮蔽視力的眼翳,或潰爛壞死,最終導致無法治愈。這些情況都很常見,都是疳傷的症候。
還有一種情況,小孩患有頭瘡、禿頭等,毒素內陷,損害眼目。凡是胎毒外顯的,用乾燥內收的藥物治療,想快速痊癒必然會出現較大的毒副作用,不可不謹慎。追溯其病因,一是先天不足,一是腐敗的黏液和蛔蟲作祟。然而,小兒疾病,十之八九都源於疳傷,不只是眼目受害而已,甚至危及生命,不可輕忽。世人區分疳和蛔蟲,有人說疳就是甘,是食用過多甘甜之物造成的,這種說法似是而非。蛔蟲也是疳的一種症狀,所以我將它們放在一起討論。病源候論說:「疳,蝕也。」以此考量,有下疳、疳瘡、走馬牙疳等,都是身體組織潰爛的意思,單純以甘味解釋,並非高見。
大多數患病的小孩,其父母在患病時受孕,或孕婦沒有注意保養身體,所生的孩子都受到影響。再加上父母過度溺愛,飲食過於溫飽,或者奶媽患有疾病,餵食小孩帶有病菌的乳汁等,都是百種疳疾滋生的原因。唉,嬰兒的疾病,其過錯最終都歸咎於父母,做父母的不可不謹慎啊!體質虛弱的孩子容易受風寒,胃中空虛,所以食物消化不良,積累未消化的污穢液體,變成黏稠腐敗之物,轉化成活物,這就是蛔蟲。形狀像蚯蚓或細線,有的呈塊狀,有的細長,這些蟲子在黏液中滋生,以黏液為巢穴,吞噬吞嚥下去的食物殘渣,因此輸送到血液中的乳糜減少,身體消瘦,面色憔悴,出現眼球突出、青盲、眼翳、眼膜等危症。
這些症狀男女老少都會發生,大多與黏液體質以及安逸少動的生活方式有關。以前在江都遊歷時,見有人解剖一具屍體,其胃部和十二指腸中,有數百條蛔蟲纏繞在一起,在場的醫生都感到吃驚。唉,病根如此嚴重,豈是一般的藥物所能治癒?所以我不厭其煩地詳細說明,以闡明道理,實是出自濟世救人的慈悲心腸。關於蛔蟲滋生的道理,就像污水生蟲一樣,清水是不生蟲的,水若停滯不流動,就會變得污濁腐敗,於是就滋生了活物。所謂無極而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生陰,萬物到了極點就會變化,陰極則必又不得不生陽。腐敗之物,是陰的極點,就會變生一個活潑的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