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錦囊》~ 卷三 (2)
卷三 (2)
1. 瞳孔異常
(附)瞳孔變形
西洋區別異常變形之二證。而無詳明之說。予按異常者。因稟賦而瞳孔異於常人也。即如雙瞳重瞳橢圓。其類尚有數證矣。變形者。因疾病而瞳孔變於常形也。即乾缺開大縮小。或粗工謾行內醫術之後。瞳孔移位置。而作欹側偏安。或毀損破裂。或被撞刺之人。其瞳孔或橢圓。
或半月。或緊閉。其類不為少。如此之證。皆當屬列於變形中矣。上毛沼田藩士高井某之兒重瞳子。予得細視之。西書云。重瞳者。多患一物兩形之讓。此於物景瞻視之理。或其然矣。時兒才二歲。欲審明其實。而不能焉。故不敢論說其事。俟明辨之後。而當補出於續篇。
治法,天稟者。治療無益。發於病者。註明於各條下。宜熟看。
白話文:
[瞳孔異常]
在西方醫學中,對於瞳孔的異常變形有兩種診斷,但並未有詳細的說明。根據我的研究,所謂的異常,指的是由於先天稟賦不同,導致個體的瞳孔與一般人有所差異,例如雙瞳、重瞳、橢圓形等,這種情況還有很多種類。而變形,則是指因為疾病影響,使得瞳孔的形狀發生變化,像是乾燥、缺損、放大、縮小等,或者是在接受不專業的內科治療後,瞳孔的位置發生偏移,出現斜向或偏向一邊的情況,甚至可能造成瞳孔的損壞或破裂,像是受到撞擊或刺傷的人,他們的瞳孔可能會變成橢圓形、半月形,或是完全閉合,這類的情況並不少見。這些症狀,都應該歸類在變形的範疇中。
例如,曾經有一位來自毛沼田藩的武士高井先生的兒子,他的瞳孔就是重瞳,我曾仔細觀察過。西方醫學認為,重瞳的人往往會有一物兩形的現象,這或許和他們對物體景象的觀察能力有關。當時那個孩子只有兩歲,我想要進一步確認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但因為年齡太小無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所以暫時無法對此事做出評論。待將來有更明確的證據後,我會在續篇中補充說明。
在治療方法上,如果是先天性因素導致的瞳孔異常,治療效果不大;若是因為疾病引發的問題,則會在相關條目中具體說明,讀者應仔細閱讀。
2. 瞳孔不動
(附)鶻眼凝睛,轆轤轉關,小兒通睛
此證雖擬似鶻眼凝睛轆轤轉關。及小兒通睛等之證。然不可混同焉。瞳孔不動之證。則瞳子脫失縮張之力。而無運動者也。此證多因黑障。或瞳孔闊大。及縮小等之極而致之。如漢人所謂三證者。小兒因打著頭額。及急慢驚風。而眼珠全闕運轉者也。即與直視不異也。
治法,如瞳孔不動之證。宜治其本病。鶻眼轆轤通睛等之三證。用酒煎散。或桂枝附子湯。若小兒不肯服藥。則令仰臥。將蚌殼頻頻灌下之。而重覆衣被得汗。則其眼自為活動。余宜鑑驚風之治法。
白話文:
這個病症雖然可能類似鶻眼凝睛、轆轤轉關,以及小兒通睛等情況,但是不能混為一談。所謂「瞳孔不動」,指的是瞳孔失去了自然收縮和擴大的能力,從而無法正常運動。這種情況大多是由於黑色障礙,或是瞳孔過度擴大或縮小到極端所導致的。就像漢代人們所描述的三種病症,小兒因為頭部受到撞擊,或是突然的驚嚇(急慢驚風),導致眼球完全無法轉動,這就和直視沒有什麼區別。
治療方法上,對於瞳孔不動的情況,我們應該針對根本的疾病進行治療。對於鶻眼、轆轤轉關、通睛等三種情況,可以使用酒煎散,或者桂枝附子湯來治療。如果小孩不願意服藥,可以讓他仰躺,然後用蚌殼反覆地將藥液灌下去,再讓他蓋上厚重的衣物,促使其出汗,這樣他的眼睛就能恢復活動了。除此之外,還應該參考治療驚風的方法。
3. 病系水樣液之證
4. 水樣液混濁
(附)膿眼,乳眼
和蘭雖區別三證。皆取像似者而名之耳。約之。流動白液混淆水樣液中者也。惟膿眼者。血眼經日之後。變作白濁膿結。留滯於水樣液中而所致也。此證比較乳眼與混濁。更加一層之重。何則。以膿液混於水樣液中。動輒腐蝕其旁邊。而角膜穿出瘻口。世醫之所謂膿眼者。偏指內翳而稱之。
不可誤認致差。治乳眼與混濁。亦難明辨矣。混濁之證者。水樣液釀黏結白濁者。而比似乳眼。其色月白。乳眼者。針刺乳汁翳。而混交於水樣液者也。此見形取名耳。必非乳汁之所為也。如蘭人所云。出產之婦。乳汁上衝。而浸入眼目之說。則堪捧腹。學者宜細察。
治法,將小尖快刀。宜於角膜下部。穿開小口。以蕩除濁液。而後點一元丹。施著繃帶三日。若不取快。仍再行是術。內服二和湯。互用三黃湯之類。取下利而可也。
白話文:
(附加)膿眼,乳眼
荷蘭醫學雖然區分了三種症狀,但這些名稱都是根據它們相似的外觀來命名的。簡單來說,就是白色的液體混雜在水一樣的液體中。至於膿眼的情況,是在血眼經過一段時間後,轉變為白色濃稠的膿,滯留在水樣液中所導致的。這種情況比乳眼和混濁更嚴重。因為膿液混在水樣液中,容易腐蝕周圍組織,造成角膜出現瘍口。一般醫學上所謂的膿眼,主要指的是內翳。
不能錯誤理解,否則對於治療乳眼和混濁就會變得困難。所謂混濁,就是水樣液凝結成白色混濁的狀態,看起來類似乳眼,其顏色為月白色。而乳眼,則像是針刺入乳汁形成的翳,混在水樣液中。這些只是從外觀來命名的,並不是真的由乳汁造成的。就像荷蘭人所說,產婦的乳汁上沖,滲入眼睛的說法,實在讓人忍俊不禁。學習者應該仔細觀察。
治療方法,使用小而尖銳的快刀,在角膜下部開一個小口,清除混濁的液體,然後滴入一元丹,綁上紗布三天。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次進行同樣的手術。內服方面,可以選擇二和湯,或者交替使用三黃湯這類藥物,目的是為了排便通暢。
5. 血眼
此證漢名血灌瞳人。而非俗醫所稱之血眼也。因頭腦損傷。或積日嘔吐。及咳嗽。或庸工謾行內醫術之後。或婦人臨產。甚強用力等。使角膜之細血絡為破綻傷損。竟致血液灌入於水樣液中。而澀痛多淚。赤光滿目。若灌血多則不可忽之。惟恐至盲瞎。倘或瀦滯經久。則變成膿眼者。往往有之。
治法,宜照前條所開治之例而行之。
白話文:
這個病症在漢代被命名為「血灌瞳人」,並非一般人口中的「血眼」。這種情況可能由頭部受創、長時間的嘔吐、劇烈的咳嗽,或是不專業醫生進行內科治療後,甚至婦女分娩時過度用力等原因引起。這些因素會導致眼角膜的微血管破裂,進而讓血液流入清澈的眼房水中,造成眼睛刺痛、多淚,且眼中布滿紅色血絲。如果眼內積血過多,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有可能導致失明。倘若血液在眼內停留太久未能排出,有可能轉變為膿眼,這種情況時常發生。
治療方式上,應遵循前面提到的治療原則來處理。
6. 病系水晶液之證
7. 白內翳
此證即世人所稱之白內障。而水晶液及水晶囊之化於白濁者也。其初起也。不痛不癢。環珠連前。白花飛空。或如坐白霧中。如立淡云里。視物靄靄。先患一眼。後傳及兩眼。共為昏昧。蓋本以水晶液為白濁凝結。稍覺視力弱乏。積年累月。竟至全為盲廢。其原因雷頭風頭部之打撲。
或觸物驚動。或悲憂苦志。或諸毒諸氣之上攻。或安逸之人。常過食辛辣。及膏腴之品物等。而鬱熱薰蒸於水晶液者也。其溶解白濁。益進而變於稠厚凝固之物。則現出於瞳孔中。其形如浮雲。如寒冰。如真珠。如乳汁。如黃膿。翳狀萬般。難一定矣。故漢人徒主張臆陋之說。
謾區別數名。所謂圓澀滑散橫開棗花偃月大云小云驚振白翳黃心等。尚有幾多名目。惟見形設名耳。萬殊一本。何有區別哉。至說其起原。則不過肝腎及肺膽之盛衰。或腦脂流下作翳等之空論。西醫亦於此證。細設灰白綠黃鐵黑等之數名。然未嘗見綠色鐵黑色之內翳。予之所見者。
不過白翳黃翳二種。以翳狀命名者。固非卓絕之見。況如綠鐵黑之稱。何足取信乎。方今認之。有以為膿眼者。亦說其形耳。真非結膿之謂也。夫於眼目膿潰之證也。與他部生膿瘍。其理何異耶。初起劇熱焮痛。漸進鄭重。遂為諸液腐敗。筋肉糜爛者。名之曰膿。何有無痛無癢。
荏苒經年者乎。如風眼壞症。眼疔。角膜膿瘍。實釀膿者也。此證者。水晶液為白濁凝結者。而雖積年之患者。施手術之後。豁然光明覆舊。可以知無結膿之理。且其初起。少覺昏暗之時間。或雖有藥餌可救。而至為稠厚凝固。則徒費藥石耳。治之偏在手術。不可不學焉。當今專門家修其術者。
皆出於師傳家秘之一路。非敢熟練苦習者也。故治者甚稀。而使人墮落於黑暗里者頗多矣。此無他故。惟以不見解治與不治。又不研窮術之難易而已矣。古人曰。不醫則不瞎。真快語哉。足戒粗工之徒。故詳論治與不治。又明辨手術妙用。以示世間之醫童。蓋內翳之稠厚。而如真珠。
如輕粉。雖不分辨物景。稍覺明暗。嚮明朗處。則瞳孔為收小。居陰昏地。則瞳孔為開大者。可施治。必有百中之妙效矣。如黃翳者。有治與不治。予屢施手術。而歷試之。帶黃色之內翳。間有固著於葡萄膜者。若就其固著之內翳。強施手術。則必發非常運動。焮熱疼痛較於前證。
更加千斤之重。若要知其固著之徵候。又有一個確乎鑑法。當熟視瞳孔運轉也。失亡縮張之機。則可知為固著之證矣。又有一證。如乳汁之內翳。雖將針頭墜下之。其翳甚稀薄。恰如投於水中。混混然終不能除去也。此翳從來以自被薄膜。施手術破膜。則濁液流出。遂混和於水樣液。
此證殊難見解。但其色彷彿如乳汁。且微帶灰色耳。又一種有結硬之翳。施下墜法。而拔去針頭。隨手復為上昇。更有一證。因頭部打撲。及自高墜下而吃驚。或悲憂之極等。兼使瞳神經為衰弱攣急之網膜病者。以全絕明暗。雖施下墜法除去其翳。仍不免盲廢之患也。可見診察證候之法。
白話文:
白內翳指的是現代醫學所稱的白內障,是水晶體和水晶體囊發生混濁的疾病。初期沒有疼痛或癢感,視線模糊,如同置身於白霧或薄雲之中,視物朦朧。通常先從一隻眼睛開始,然後蔓延至雙眼,導致視力逐漸減退。
主要原因是水晶體液體混濁凝固,長期累積,最終導致失明。成因可能包括頭部撞擊或驚嚇,或因悲傷憂慮等情緒問題,以及體內毒素或濁氣上攻,或生活安逸,經常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導致體內鬱熱蒸燻水晶體。這些因素使水晶體液體溶解、混濁,進而變得濃稠凝固,最終出現在瞳孔中。其形狀多樣,有如浮雲、寒冰、珍珠、乳汁、黃膿等,變化萬千,難以一概而論。
古代醫家根據其形狀命名,如圓、澀、滑、散、橫開、棗花、偃月、大雲、小雲、驚振白翳、黃心等等,名稱繁多,但本質上都是同一疾病,無需區分。古代醫家常將其病因歸結於肝腎肺膽的盛衰,或腦脂流下等,這些說法缺乏科學依據。西醫也根據顏色命名,如灰白、綠黃、鐵黑等,但實際上很少見到綠色或鐵黑色的白內障。我所見到的,只有白翳和黃翳兩種。
有些人將白內障誤認為是膿眼,其實不然。真正的膿眼伴隨劇烈疼痛、紅腫,並伴隨組織腐敗壞死。而白內障患者,即使病程很長,經過手術後也能恢復視力,證明它並非膿瘍。初期視力輕微減退,或許藥物能有所緩解,但當混濁物變得濃稠凝固後,藥物就無效了。治療主要依賴手術,這是非常重要的技術。
目前掌握此項手術技術的人,大多是師承家傳秘方,並非一般醫生能夠熟練掌握的。因此,能夠施行手術的醫生很少,許多人因此失明。原因在於醫生對此病缺乏了解,又不願深入研究手術的技巧。古人說:「不醫則不瞎」,這句話非常精闢,值得那些技術粗糙的醫生引以為戒。
因此,我詳細論述了白內障的治療與不治療的後果,以及手術的妙用,以告知世人。如果白內障濃稠如珍珠或輕粉狀,雖然看不清物體,但仍能分辨明暗,瞳孔在明亮處縮小,在陰暗處放大,這類白內障可以手術治療,療效顯著。黃翳則需根據情況判斷是否手術。我曾多次施行手術,發現有些黃色白內障與葡萄膜粘連,如果強行手術,會引起劇烈疼痛,遠甚於普通白內障手術。
判斷是否粘連,可以觀察瞳孔的活動。如果瞳孔喪失收縮舒張功能,則表示粘連。還有一種如乳汁狀的白內障,雖然用針頭向下推,但它非常稀薄,像丟在水中一樣,難以去除。這類白內障表面覆蓋一層薄膜,手術需先破膜,然後濁液才能流出,與水樣液體混合。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呈現乳白色略帶灰色。
還有一種白內障質地堅硬,用下墜法將針頭拔出後,立即向上提,則可更易去除。此外,由於頭部撞擊、高處墜落、極度悲傷憂慮等原因,導致視神經衰弱、痙攣,引起視網膜疾病,即使手術去除白內障,也可能仍然失明。由此可見,正確診斷病情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