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錦囊》~ 續眼科錦囊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續眼科錦囊卷一 (3)

1. 眼目至大之論

予弱冠之時。苦心力學。不得眼科之要領。意怠志撓。欲畫止者再四。一日。偶會友人杉山子。卒爾問曰。眼珠之徑圓有幾許乎。予曰。雖有男婦老少肥瘦短修之異。概略不過徑寸耳。此凡人之所知。而子特問之者何也。必有故矣。曰。予所熟視者。有三尺許之徑圓。若悟入是理。

則何憂功之不成乎。子其思諸。予聞之。茫乎自失久矣。因謂昔紀昌學射于飛衛。衛曰。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昌以氂懸蝨於牖而望之。旬日之間寖大。三年之後如車輪焉。蓋其大者。非蝨之大也。我視之以為大也。視目之法。亦如此歟。正道百字訣云。

白話文:

我年少時,努力學習醫術,卻始終無法掌握眼科的精髓,意志消沉,幾度想要放棄。有一天,偶然遇到友人杉山子,他突然問我:「眼珠的直徑大約有多大?」我回答:「雖然男女老少,胖瘦高矮各有差異,但基本上不會超過一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你為何特別問這個?一定有原因吧。」杉山子說:「我所注視的東西,直徑有三尺左右。如果你能明白這個道理,何愁醫術不能精進呢?好好想想吧!」我聽了之後,久久地愣住了。

於是想起古時候紀昌向飛衛學習射箭的故事。飛衛說:「你要先學會觀看,才能射箭。將小的看成大的,將微小的看成明顯的,然後再告訴我。」紀昌便把一根毛線懸挂在窗戶上,放一隻蝨子在上面,然後遠遠地注視它。十天后,那隻蝨子在他眼中逐漸變大;三年之後,在他眼中就如同車輪一般。其實,蝨子本身並未變大,而是因為他看的方式改變了,所以看起來變大了。觀看眼睛的方法,也應該是如此。

正道百字訣云:......

真常須在目。陰符經曰。其機在目。自古聖經賢傳。無不以目為樞機者。故孟子曰。觀其眸子人焉廋哉。蓋人之善惡邪正。皆取諸眸子之瞭眊焉。可見眼目者。五官之君。滿體之主。七情五欲。皆聽其使令。韓子曰。形於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於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其兩間。

夷狄禽獸皆人也。眼目之在於人身亦然矣。以是理觀之。則眼珠之徑圓。不啻三尺。雖滿身謂皆為眼目可也。目之明者。配之於日月。故明字從日月。嗚呼。僅僅眼珠。包括此妙用。然則眼目徑大。何止一身之微而已哉。實可與日月均其光侔其大矣。呂氏春秋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

白話文:

真正重要的,是要注重眼睛。陰符經說,機竅就在眼睛。自古聖賢傳承下來的智慧,無一不以眼睛為關鍵。孟子說,看他的眼神,就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因為人的善惡邪正,都表現在眼睛的清澈與浑浊。可见,眼睛是五官之首,主宰着全身,七情五欲都受其支配。韓非子说,上天日月星辰都是天,地上草木山川都是地,而人则居于天地之间。

夷狄、禽獸都是人,眼睛在人身上也同样如此。用这个道理来观察,眼珠的圆周,就好比三尺,即使全身都说是眼睛也不为过。明亮的眼睛,与日月相配,所以“明”字就用日月来组成。啊!小小的眼珠,竟然包含着如此妙用,那么眼目广大,岂止是自身微小而已,它实际上可以与日月一样明亮,一样广阔。呂氏春秋說,天地自然造就了陰陽寒暑燥濕。

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至哉言也。其所養者翻為賊。其所利者轉為害。則情欲之變。時令之禍。無不損害眼目者矣。世醫不知至大至妙之理。徒為徑寸之一小具而施治。故心昧術屈。而不能暢展活方之機。宜哉其無復明之效焉。世醫常遇予。則必先叩以內翳針刺之法。

予曰無難。又不易也。何則。眼質玲瓏透徹。而所刺之針頭。自外面洞視。故曰無難也。然至一刺見白日之妙處。宜神領意會。非言語之所能盡也。故曰不易也。然而天下之患者。盲於外障者十之七八。而盲於內障者。僅居二三。且內障中。有青白黑開大收小及數多之區別。

白話文:

一年四季的變化,萬物的轉變,無不有利也有害。這句話實在是精闢!本來有利於身體的,卻可能變成有害的;本來有好處的,也可能變成壞處。因此,情感的變化和季節的影響,都會損害眼睛。世俗的醫生不懂得這個至大至妙的道理,只依靠一些小技巧治病,所以他們迷糊、僵化,無法發揮醫術的妙用,自然也就沒有好的效果。世俗的醫生遇到我,總是先問我治療內障的針灸方法。

我說,這方法不難,但也並不容易。為什麼呢?因為眼睛的質地晶瑩剔透,用針從外面刺進去,就能看到裡面,所以說不難。但是,要達到一針見效的奇妙境界,需要用心領悟,不是用言語就能說清楚的,所以說不容易。然而,天下患病的人中,因外障而失明的人佔了七八成,因內障而失明的人只佔二三成。而且,內障中又有青、白、黑、開大、收小、數量多等不同的區別。

則用針之眼疾。亦是百中之一二耳。世醫於許多之外障。未嘗用工夫。而單要知用針之妙處。此猶不察切身日用之實。而徒畫太極焉。皆厭卑近務高遠之所致也。碩學先生以眼目為一小具。以眼科為一小技。不盡心極慮。故有是弊矣。此言當與具眼之人論。而不可與盲眼科語也。

因告門生曰。欲療佗盲。必先療自己之蒙。以參得眼目至大之理。則始可與談是道矣。

白話文:

用針治療眼疾,不過是百種方法中的一、二種而已。世俗醫生只关注外在障碍,从不花功夫研究针灸,却单单想要知道用针的妙处,这就好比不了解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却只空谈太极,都是因为厌恶卑微的事务,追求高深远大的缘故。那些学识渊博的先生,把眼睛视作微不足道的东西,把眼科当作微不足道的技艺,不认真思考,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弊端。这些话应该和有眼力的人讨论,不能和不懂眼科的人说。

因此告诉学生说:想要治疗他人的眼疾,必须先治疗自己心中的蒙蔽,参悟眼睛和视力至关重要的道理,才能开始谈论这门学问。

2. 雙瞳三瞳之論

西說云。重瞳之人。每患一物二形之證矣。以理言之。則一瞳瞻識一物。則重瞳應鑑視兩形。而質之實驗。則其似理者非理。卻在理外。而知其妙理之妙矣。夫人具兩眼。則左右各一瞳。而見者非兩形。盲偏眼者。亦不眎偏形矣。雖謂物景之寫映。系瞳孔網膜。然所以鑑視者。

精神之妙用。而知覺一物。非二形也。猶耳也。鼻也。其孔皆兩。而音臭不二也。然則重瞳之人。不視多形之理。彰彰乎著明也。上毛高井氏兒子。左右重瞳。予友清水生。亦左眼雙瞳。頃者偶遇一女巫。左右各三瞳者。叩其所鑑識。皆無異常矣。故重瞳二形之說。謂理可然而已非的實也。

白話文:

西方的說法認為,重瞳的人,每每都會患有「一物二形」的病症。按照道理來說,一個瞳孔應該只識別一個物體,那麼重瞳應該能夠同時看到兩個形狀。然而,實際觀察結果卻與理論不符,重瞳的人並沒有看到兩個形狀。這就說明,看似合理的理論,實際上並不符合實際情況,其中另有玄機。

人都有兩隻眼睛,左右各有一個瞳孔,但我們看到的卻不是兩個形狀。同樣地,即使是只有一隻眼睛或只有一半眼睛的盲人或偏眼者,他們看到的也不會是偏形的物體。雖然我們可以說,物體的影像投射到瞳孔和視網膜上,但實際上,我們能夠看到物體的根本原因,是精神的妙用,而這種精神的妙用,讓我們能夠感知一個完整的物體,而不是兩個形狀。

就像耳朵和鼻子一樣,它們都有兩個孔,但我們聽到的聲音和聞到的氣味都只是一個,不會出現兩個。所以,重瞳的人並不會看到兩個形狀的道理,顯而易見。

上毛高井氏的兒子,左右都有重瞳;我的朋友清水生,左眼也有雙瞳。最近,我偶然遇到一位女巫,她的左右眼各有三瞳。我詢問她是否看到了異常的景象,她回答說沒有。因此,重瞳會看到兩個形狀的說法,只是理論上可能,實際上並不成立。

或云。由其方土之異。而有不同也。此所謂遁辭也。其誕妄不攻而破焉。夫病之所致而現出多形者。前編已述大略。然而大醉或發狂初。或打撲頭蓋人。或頭痛劇甚者。間有發起此證。皆是由精神觸知太甚。而失機活之常度也。可不深察乎。予述此說。以示門生。傍有客戲云。

嘗聞黃帝四目。帝舜項王各二瞳。然未見史籍傳記。有目視數形之說矣。果若西說。則如九眼之白澤。千眼之大士。無數物景。繚亂飄閃於目前。猶對萬花鏡。世間豈有此娛樂乎。聞是言。滿坐無不絕倒者矣。

白話文:

有人說,因為各地風土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遁辭,這種說法毫無根據,不攻自破。至於疾病的成因和表現形式,前文已經概括說明。不過,有些人因大醉或發狂,或者頭部受到撞擊,或者頭痛劇烈,才會出現這種病症,都是因為精神受到過度刺激,失去了正常運作的規律,所以必須仔細觀察。我說這些話,是為了告誡學生。旁邊有位客人開玩笑說:

我曾經聽說黃帝有四隻眼睛,帝舜和項羽各有兩隻瞳孔,但從未見過史書記載有目視多種物體的說法。如果西方人所說的是真的,那就像白澤的九隻眼睛,大士的千隻眼睛,無數事物景象混亂閃爍在眼前,如同對著萬花鏡一樣,世間哪有這種娛樂呢?聽完這句話,在座的人都忍不住笑倒了。

3. 悉鳩答及莨菪之說

楮澄曰。製劑獨味為上。二味次之。多品為下。誠哉。石膏解熱。附子回陽。麻黃髮汗。大黃泄利。類皆是單味特效。實藥中之上品也。然有藥經制煉而力愈峻。劑合數味而效甚奇者。以之置下等。豈的論乎。方今西舶所輸來之製劑有悉鳩答膏者。用於黑障及闊大等證。神效冠於諸藥。

然其用之分釐有差。則必促命期焉。又有莨菪膏者。點於目中以一少許。則眼珠忽麻痹而瞳孔頓為放開。是故針刺白內翳之時先用之。則甚便於下手矣。若分量錯些子。則瞳孔終不收縮。而立地盲瞶焉。嗟乎。此二品神效無雙。實可謂奇品。中之奇品。然非經心熟手。則切勿妄用。

大抵制煉之諸劑。其力峻劇。故有毫釐之差。則其害不可回踵。知命君子。千金之子。不可不慎察焉。

白話文:

楮澄說:製藥以單方為上策,兩種藥材次之,多種藥材為下策。這話果然有道理。石膏能清熱,附子能回陽,麻黃能發汗,大黃能瀉利,它們都是單一藥材的特效藥,是藥材中的上品。然而有些藥物經過炮製煉製後藥效更顯著,多種藥材合製而藥效更奇特。將它們列為下品,豈不是論理不周全嗎?如今西舶進口的製劑中有悉鳩答膏這種藥物,用於患有青光眼和角膜混濁等病症,藥效在所有藥物中首屈一指。

然而它的用量須要分毫不錯,否則會縮短患者的壽命。還有莨菪膏,滴入眼睛裡一點點,眼珠就會立即麻木,瞳孔頓時放大。因此在針刺治療白內障時,先用它會讓施術更方便。如果用量稍有差錯,瞳孔就會始終收縮不起來,而立即導致失明。唉!這兩種藥效無雙的藥物,確實可以說是奇藥中的奇藥。然而若非經驗豐富、手法熟練的人,則切勿隨意使用。

4. 胎障眼發明之說

葉香侶云。有天之天者。謂生我之天。生於無而由乎天也。有人之天者。謂成我之天。成於有而由乎我也。生者在前。成者在後。而先天后天之義。於是見矣。故以人之稟賦言。則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夫病成於生前者。其變也不可測焉。胎障亦先天之一證。而生前稟受之盲瞶也。

此證世上往往有之。然古今未有論及其事者。若夫小兒初生之時。以筋骨未強。精神未爽。其眼目雖抱病。呱呱而啼耳。故為父母者不省之。而經時窺其眼目。則朦朧似失鑑視之用。於是或驚或訝。延醫請診醫。亦茫乎不知為胎障之證。妄投平易之劑。荏苒持久而無效。則辭以不治。

白話文:

葉香侶說:有「天之天」者,指的是「生我之天」。我們從無到有,誕生於天地之間,這就是「天之天」。有「人之天」者,指的是「成我之天」。我們從有到成,成長發展,這是由自身努力而成的,這就是「人之天」。「生」在「成」之前,「先天」在「後天」之前,先天后天的意義,由此可見。

因此,以人的稟賦來說,先天禀赋强厚的人,往往長壽;先天禀赋薄弱的人,往往短命。疾病的形成,大多源於生前的因素,其变化难以预测。胎障,也是先天的一种病症,是在出生前就受了先天不足的影響。

這種病症,世間屢見不鮮。然而古今以來,卻沒有人論述過這個問題。嬰兒初生時,筋骨尚未強健,精神尚未健旺,即使眼睛有病,也會哇哇大哭。因此,父母往往不會察覺。等到時間久了,才發現孩子的眼睛朦朧,似乎失去了視力,這時才驚訝不已,急忙請醫生診治。醫生也往往不知這是胎障,便隨便開些平易的藥方。時間久了,毫無效果,便說無藥可治。

病家亦信庸工之言。放棄不復療焉。其兒至十歲前後。自少覺明暗。及十六七體質充實之頃。頗辨物景。或有全然復明者。於此父母驚喜。以為神佑佛護。醫見之。呆然為奇異耳。此即胎障眼之證候也。此證原有內外二障之別。難易兩治之分。其外障者。以遮翳掩膜。故易辨焉。

而薄翳輕膜。隨兒之長成。而有自然復明者。故醫預乘其天機。外點脫翳之藥。內投驅毒之劑。則退翳還明之功更速也。然厚翳頑膜者。必竟屬不治焉。其內障者。青白黑諸證也。宜除深疳。驅蛔蟲。禁飽食。省甘厚。其佗謹戒損害嬰孩之諸件。而靜養保重。可以俟自然復明之期。

白話文:

病人也相信庸醫的話,放棄治療不再醫治了。孩子到了十歲左右,從小就感覺到明暗,到了十六七歲身體強健的時候,能辨別物體和景色,甚至有完全恢復視力的。這時父母驚喜萬分,認為是神明保佑,醫生看到也驚訝不已,覺得很神奇。這就是胎障眼的症狀。

這種症狀原本有內外兩種障礙,治療難易也有區別。外障者,是因為遮蔽和掩蓋,所以容易辨認。而薄薄的翳膜,隨著孩子長大,會自然恢復視力,所以醫生可以預先把握天機,外用點眼藥去除翳膜,內服驅毒藥劑,這樣退翳恢復視力的效果會更快。但是,厚厚的翳膜,最終還是無法醫治。

內障者,有青、白、黑等症狀,應該去除深部疳積,驅除蛔蟲,忌食飽餐,少吃甘甜厚膩的食物,其他方面也要謹慎戒除損害嬰孩的各種因素,靜養保重,可以等待自然恢復視力的時間。

若夫瞳人放開者。疳蛔至險之證。未必可恃復明矣。或有問胎障還明之理者。予曰。小兒之體軀。初雖綿弱。漸長漸強。則亢陽之氣充實於軀殼。而諸液流動自致快爽。故開幽戶。通神門。翳障退縮。而金珠放光。濁水減損。以銀海復澄。蓋後天培養之盛。造化保育之仁也。

以眼科為業者。非有卓見特識。看破幽微之蘊。則俗士謾以為冥助。亦非可笑也。

白話文:

如果瞳孔散大的話,可能是疳積蛔蟲造成的嚴重病症,不一定能恢復視力。有人問胎障能不能恢復視力,我說,小孩子的體魄雖然一開始很弱,但隨著成長會越來越強壯,陽氣充盈,體內各個液體流動順暢,就會打開眼竅,疏通神經,眼翳退縮,眼珠恢復光彩,濁水減少,眼球恢復清澈。這是後天精心培養和上天庇佑的結果。

從事眼科的醫生,如果沒有獨特的見解和識別能力,無法洞悉眼病的奧秘,就會被世俗之人誤認為是靠神靈的幫助,這也並不可笑。